四忆堂诗集校笺


  “元龙”,三国时陈登;登少即有扶世济民之志。《三国志》卷七《魏书张邈传》附《陈登传》:“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又掎角吕布有功,加伏波将军,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问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

  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

  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表大笑。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

  “铜雀台”,台名,曹操建安十五年建,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

  《水经注》卷十《浊漳水》:“(邺)城之西北有三台,皆因城为之基,巍然崇举,其高若山,建安十五年,魏武所起。”又云:“其中曰铜雀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间。台成,命诸子登之,并使为赋,陈思王下笔成章,美捷

  当时。”

  “漳水东流邺宫尽”,“漳水”,此指浊漳水。《水经》云:“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之漳水焉,……又东过武安县,又东出山,过邺县西。”“邺宫”《水经注》卷十《浊漳水》:“(邺),魏武又以郡国之。旧引漳流,自城西东入,迳铜雀台下,伏流入城,东注,谓之长明沟也。渠水又南迳止车门下。魏武封于邺,为北宫,宫有文昌殿,沟水南北夹道,枝流

  引灌,所在通溉,东出石窦下,注之湟水。”“尽”,谓变为丘墟。

  “更脱皂帽为君舞”,“皂帽”,黑色帽也,古代一般士民所著。《三国志》卷十一《魏志管宁传》:“(管)贡曰:‘宁常著皂帽,布襦袴,布裙,随时单复,出入闺庭……,此句言诗人不拘形迹,豪放而无所检束也。《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杜甫《饮中八仙歌》:“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孟公”,陈遵字孟公。“投辖”,见前卷四《过叔氏别业》诗笺注。“馆娃”,吴地称美女曰娃。《方言》:“吴有馆娃之宫。”此言有青楼美妓。

  “参商”,参星、商星。参星在西,商星其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此喻友朋隔绝,相见之难也。曹植《曹子建集》卷九《与吴季重书》:“面有过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壬辰”,清顺治九年(年)。

  种松歌赠陈郎

  种树当种松,生儿当生龙。松能参天三百尺,龙能腾地九万重。君家少子无乃是,出揖丈人何从容!眼光奕奕逼我寒,问所读书音如钟。十岁抗首复伸眉,其意颇不屑吴侬。君家少保古哲人自注]少保公于廷,陈郎祖也。我欲见之恨无从。尔翁

  ,当时称有道,今住青门老为农。五陵佳气讵遂无,善卷洞

  口暮采葑。高义乾坤谁识得定知有尔亢其宗。君不见洛阳桃李媚春风,三月开花作意红,转瞬落叶已辞枝,惟有霜皮傲崆峒。又不见鲋鱼数寸口喁喁,陂泽江海不相通,才欲过河旋涸辙,安知首尾接空

  校记:

  一恨”,强善本作“嗟

  “

  一

  [二讵遂无”,强善本作“岂遂息”。

  [三]“识得”,强善本作“复识”。

  四]“已辞枝”,强善本作“辞枝格”。

  五“不”强善本作“宁”。

  笺注:

  ①“陈郎”,陈宗石。自注:“陈郎,余幼婿,处士贞慧子也。”详《壮悔堂文集》卷二《赠陈郎序》及其笺注。此诗与前诗作于同时。

  ②“吴侬”,吴地自称曰侬,称人曰渠侬、个侬、他侬,因称人多用侬字,故以吴侬指吴人。刘禹锡《刘梦得文集外集》卷二《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才子从今一分散,便将诗咏向吴侬。”

  ③少保”,详《壮悔堂文集》卷十《明少保左都御史陈公墓志铭》及其笺注。

  ④“尔翁当时称有道”以下二句,“尔翁”,陈贞慧,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重要成员,道德学问为世所仰重;明亡,隐居宜兴山中,足不入城市,风节尤为世所称。“青门”,汉长安城东门,秦东陵侯邵平种瓜隐居于此,后指隐者所居之地。详卷四《旧业》诗笺注。

  ⑤“五陵佳气”,见前卷四《感怀口号十五首》之十四笺注。比喻明皇陵之风水国脉也。杜甫《哀王孙》:“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仇注:“佳气,言有兴隆之象。”

  “善卷洞”,在今宜兴西南螺岩山上,有上、中、下、后四洞,旅游胜地。《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七《常州府宜兴县国山》:“其东南曰善卷洞,一名龙岩洞,有三:一曰乾洞,其二曰大小水洞。相传周幽王二年,洞忽自裂,门广二十尺,初入若险仄,中极平广,可坐千人。”“善卷”,舜

  时隐士。《庄子让王》:“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当地传说,善卷

  隐于此洞中,因以为名。“采葑”,《诗经唐风采苓》之三章:“采葑采葑,首阳之东。”葑  野菜,俗谓蔓菁“亢其宗”,庇护宗族,后引伸为光耀其门庭宗族。《左传》昭公元年:“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杜注:“亢,蔽也。”

  崆峒,此指洛阳也。古人认为北极星居天之中,斗极之下为峒(空桐),洛阳居地之中,因以崆峒指洛阳。李贺《歌诗编》卷二《仁和里杂叙皇甫湜》诗:“明朝下元复西道,崆峒叙别长如天。”

  “鲋鱼数寸口喁喁”以下四句,《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

  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喁喁”,音雍,鱼口向上乞求之状。

  寄贾三丈开宗

  故人华发今如许,冉冉修名六十年。药饵须防身尚健,酒豪莫遣兴还颠。传经有子羞刘向②,被褐一官笑郑虔。却寄先生珍重处,老饕不必更逃禅。

  校记:

  [一“一”,强善本作“无资灿本作“微”。

  笺注:

  ①“贾三丈开宗”,字静子,方域雪苑社友,详《壮悔堂文集》卷五《贾生传》。贾开宗明万历二十二年)生,至清顺治九年(,五十九岁。诗曰“冉冉修名六十年”,乃约计而言。此诗为顺治九年冬在江南作,时开宗在家乡商丘。

  ②“传经有子羞刘向”,《汉书》卷三十六《刘向传》:“向,字子政,本名更生。……会初立《谷梁春秋》,征更生受《谷梁》,讲论《五经》于石渠。……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

  “向每召见,数言公族者国之枝叶,枝叶落则本根无所庇荫;方今同姓疏远,毋当专政,禄去公室,权在外家,非所以强汉宗,卑私门,保守社稷,安固后嗣也。”“年七十二卒。卒后十三年而王氏代汉。向三子皆好学:长子伋,以《易》教授,官至郡守;中子赐,九卿丞,早卒;少子歆,最知名。歆字子骏,河平中,受诏与父向领校秘书,讲六艺传记,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向死后,歆复为中垒校尉。哀帝初即位,大司马王莽举歆宗室有材行,为侍中太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贵幸。复领《五经》,卒父前业。”后竟屈事新莽。杜甫《秋兴八首》诗之三:“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③“被褐一官笑郑虔”,“被褐”,穿粗布衣,常喻贫寒而怀美才之人。

  《三国志魏武帝纪》建安十五年令:“今天下得无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郑虔”,《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中《郑虔传》:“郑虔,郑州荥阳人。天宝初,为协律郎,集掇当世事,著书八十余篇。有窥其稿者,上书告虔私撰国史,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还京师,玄宗爱其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搏士。虔闻命,不知广文曹司何在,诉宰相,宰相曰:‘上增国学,置广文馆,以居贤者,令后世言广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虔乃就职。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自是遂废。”后竟接受安禄山伪官。

  ④“老饕不必更逃禅”,“老饕”贪食之人。详《壮悔堂文集》卷三《与贾三兄论肉食书》。贾开宗等评曰:“乍看之,亦自索莫不着,三四讽咏,在献吉闲适诸作之列,真老境也。”又云:“顿挫清丽。”

  澄江赠高颛孙①

  相过兵燹后,犹得见颛孙。坐久伤金屋,酒酣忆瓦盆。涛声回岸住,秋色隔江存。此地多豪气,君家第几村?

  校记:

  一]:“酒酣”,强善本作“酣时”。

  笺注:

  ①“澄江”,练贞吉曰:“澄江,今江阴,乙酉金陵之变,惟江阴固守八十日不下。”“高颛孙”,未详。此诗作于顺治九年九月底,作者南访途经江阴时。

  ②“金屋”,金碧辉煌之屋。庾信《庾子山集》卷一《春赋》:“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白居易《长恨歌》:“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此指明代南京宫殿。

  ③“瓦盆”,盛酒陶器。杜甫《杜少陵集》卷十《少年行》,二首其一:

  “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倾银注玉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按:瓦盆,贱者所用,此代指归隐。

  ④“豪气”,指江阴人民的抗清斗争精神。清顺治二年,清兵渡江,南京失守,东南略定,惟江阴一城固守八十一天。城上大书一帜:“留千古半分忠义,存大明一寸江山。”时又为之语曰:“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详《壮悔堂文集》卷五

  《任源邃传》笺注。

  赠徐君铨

  倾盖一酣醉,高霞落晚枫。江东新麈尾,城北旧徐三公。宾从刘曹侣,文章鲍庾工。匆匆恐别去,问讯几时通?

  校记:

  一]“一酣”,强善本作“不辞”。

  [二]“恐,’,强善本作“将”。

  笺注:

  ①“徐君铨”,《江阴县志》卷十八《人物耆旧》:“徐升,字君铨,好学不倦,键户潜修,歌吟不辍,左图右史之外,无他物也。”按:亦明朝遗民也。本诗与前诗作于同时。

  ②“倾盖”,“盖”,谓车盖,言行道相遇,停车而语,车盖倾钭,相互交接,相谈甚欢。《史记》卷八十三《邹阳传》载邹阳《狱中上书》:“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③“江东新麈尾”,“江东”,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地区。长江至此北流,成南北向,因此江东即安徽芜湖以东的吴中(江苏中部)。江东之称始于秦末汉初,项羽自称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所指即吴中。麈尾”,拂尘也。《世说新语容止》:“王夷甫(衍)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余嘉锡《笺疏》引“《通鉴》八十九注曰:

  ,

  ‘麈,麋属,尾能生风,辟蝇蚋,晋王公贵人多执麈尾,以玉为柄。后方外、隐者亦持之。

  ④“城北旧徐公”,《战国策齐策》一:“邹忌修八尺有余,身体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明日,徐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以上二句意谓今日在江东执麈尾者,即旧日之徐公也。

  “宾从曹刘侣”,指东汉末刘桢、曹植等建安七子。《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始文帝为五官将,及平原侯植皆好文学。粲与北海徐幹字伟长、广陵陈琳字孔璋、陈留阮瑀字元瑜、汝南应玚字德琏、东平刘桢字公幹并见友善。”

  “文章鲍庾工”,“鲍庾”,南北朝鲍照、庾信也。照,字明远,南朝宋东海人。工诗文,以七言歌行见长,有《鲍参军集》。信,字子山,北周南阳新野人,早年善宫体诗,文章绮丽,晚趋沉郁。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赠许山子

  山子知名久,帢巾一少年。相逢秋水曲,共对玉壶天。客叹侯嬴老,人推许劭先。汉家今运尽,曾识几才贤?

  校记:

  一]“帢巾”,强善本作“青袍”。

  笺注:

  ①“许山子”,《苏州府志》卷一百《常熟县人物志》:“许山,字青溪。父宸章,字彦征,以副贡官浙江副使。年甫冠,念父官游遇兵道梗,丐而往。逻卒呵之,泣以告,仅而获免。时父已挂冠,居金华山中。初见不相谙,已而相向哭失声,遂奉父间道归。山自婴国难,不求宦达,甘贫苦。吟诗近小杜,喜画秋花病蝶,落叶寒蝉,以寄其萧瑟之致。”此诗作于顺治九年九月底,作者南访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