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忆堂诗集校笺


  自娱。仰慕前世高士,而为四皓以来二十四人作颂”。后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乃易姓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间。有顷,又去适吴。”“底事”,何事。

  ‘三闾江色怨初衣”,“三闾”,指屈原,屈原曾任楚三闾大夫。“初衣”,

  即初服。《史记》卷八十四《屈原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又云:“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

  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故《离骚》曰:“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涉江》亦云:“余幼好此奇服兮,年

  既老而不衰。”初始之奇服,喻美德。

  “青蝇”,《诗经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顺帝)乃下诏策曰:‘故太尉震,正直是与,俾匡时政,而青蝇点素,同兹在藩。,注云:“青蝇污白使黑,污黑使白,喻妄人变乱善恶也。”“苍狗”,喻世事之变幻无常。详前《寄夏进士允彝》诗笺注。

  “钓矶”,钓鱼时所坐的水边岩石。《全唐文》卷一九九骆宾王《钓矶应请》文:“余以三伏晨行,至七里濑,此地即新安之江口也,有严子陵钓矶焉。”按:《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注云:“顾野王《舆地志》曰:‘七里濑在东阳江下,与严陵濑相接,有严山。桐庐县南有严子陵渔钓处。今山边有石,上平,可坐十人,临水,名为严陵钓坛’也。”

  妖彗

  妖彗骄天狗,荒风长地榆。不难频下诏,实欲康衢。主圣朝临极,宫深夜自娱。太平会端拱,诤谏亦斯须。

  笺注:

  “妖彗”,妖星中之彗星。《晋书》卷十二《天文志》:“妖星:一曰彗星,所谓扫星。本类星,末类彗,小者数寸,长或竟天。见则兵起、大水。”本诗约作于崇祯十二、十三年间。《明史》卷二十七《天文志》三:“崇祯十二年秋,彗星见参分。十三年十月丙戌,彗星见。”“天狗”,亦星名。《晋书天文志》:“天狗,状如大奔星,色黄,有声,其止地,类狗。所坠,望之如火光,炎炎冲天;其上锐,其下员,如数顷田处。或曰,星有毛,旁有短彗,下有狗形者。曰,流星有光,见人面,坠无声,若有足者,名曰天狗。……见则四方相射,千里破军杀将。或曰,五将斗,人相食,所往之乡有流血;其君失地,兵大起,国易政,戒守御。”

  “地榆”,草名,多年生草本,初生布地,独茎直上,叶似榆,故名;开花如椹子,紫墨色又似豉,又名玉豉。

  “不难频下诏”,崇祯八年,明皇陵被焚,明军屡败,“冬十月庚辰,下诏罪己,辟居武英殿,减食撤乐,示与将士同甘苦”;十年四月己酉,“荧惑逆行,(诏)谕廷臣修省”;“十一月庚辰,以星变修者,(诏)求直言”;十一年“八月戊戍,以灾异屡见,斋居永寿宫,(诏)谕廷臣修省”;十三年三月丙戍,“大风霾,诏清刑狱”。

  “康衢”,《列子仲尼》:“尧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欤?不治欤?不知亿兆之愿戴己欤?不愿戴己欤?……尧乃微服游于康衢(按:指四通八达的大路),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此谓天下太平。

  “主圣朝临极”以下二名,贾开宗等评曰:“风刺得体。”

  “端拱”,详卷一《竹生昆仑西》诗笺注。

  “诤谏亦斯须”,贾开宗曰:“崇祯九年,天狗见豫分。是岁,秦寇大人中原,帝下诏求言,给事李化龙应诏切谏,坐贬。”按:陕西农民军人豫,始于崇祯七年;李化龙,字于田,河南长垣人,万历二年进士,万历末卒于官,焉能复于崇祯九年“切谏”之事?贾言误。

  招隐二章章五句[自注]辛己作

  招隐士兮山之阳,芰荷为衣下为裳,云壑为友足徜徉。高车驷马忧方大,事业萧曹竟渺茫。

  招隐士兮山之曲,生刍一束人如玉,罄首折腰为多欲。不见丞相今囹圄,虽百其身何能赎?

  校记:

  一“下”,强善本作“荔”。

  一

  笺注:

  “招隐”,征招隐士出仕也。“辛已”,崇祯十四年。是年诏起故相宜兴周延儒。延儒字玉绳,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善伺意指,崇祯初,助温体仁讦钱谦益,后入阁;六年又被温体仁劾罢。

  “芰荷为衣下为裳”,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后遂以为隐者服饰而喻其高洁。《文选》卷四十三孔德璋《北山移文》:“焚芰制而裂荷衣。”

  “云壑为友足徜徉”,写隐居生活:以云霞山壑为伴,徘徊漫游于丛林山水之间。

  “高车驷马忧方大”,皇甫谧《高士传四皓》:“四皓者…见秦政虐,乃退入蓝田山,而作歌曰:‘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之

  肆志。

  ’“萧、曹”,汉朝开国功臣萧何、曹参。《汉书》卷七十二《丙吉传赞》:“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明史》卷三百,《周延儒传》:“延儒实庸驽无材略。……天下大乱,延儒一无所谋画。”

  “生刍一束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后汉书》卷五十三《徐稚传》:“及(郭)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

  ’注云:‘德以堪之。此戒贤者,行所舍,主人之饩虽薄,要就贤主人,其德如玉然也。”“生刍,新割的青草。“玉”,象征其德行高洁。

  “罄首折腰”,亦曰“罄折”,磬、罄通,垂首弯腰。《晋书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丞相”,徐作肃曰:丞相,盖谓薛国观也。按崇祯十一年,以吏部侍郎刘宇亮、礼部侍郎傅冠、户部尚书程国祥、兵部尚书杨嗣昌、工部侍郎蔡国用、佥都御史薛国观并兼东阁大学士。神宗以后故事,阁臣无用诸曹者,(崇祯)帝即位八年,始用刑部侍郎张至发,至是尽废旧例矣。已而,诸相相继去,国观独秉政。帝意以国观不次拔自外僚,颇向用之。国观凶邪狠戾,忮害善类,招权网上,被斥归。十四年辛已,帝复命金吾逮捕下狱,旋以诸相意释之,令居佛寺中。一日,震怒,勒自尽。是年,故相周延儒起田间代之。”按:据《明史

  庄烈帝纪》:刘宇亮、傅冠、薜国观入阁,在崇祯十年八月己酉”。

  燕至二首

  社日逢春燕①,关情始欲愁。昭阳宫殿隔,差羽岁时留。南北总风景,去来慎悔尤。争知人事改,独自近中州!

  物态频年异,关河卒用兵。可怜春燕子,独有岁时情。地坼乌衣巷,巢添白帝城。惊心吾见尔,即事费推评。

  笺注

  “社日”,祭社神(土神)之日。汉以后,一般用戊日,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恰当春分、秋分前后,此指春社。“春燕”,《淮南子》卷四《地形训》:“燕雁代飞。”注:“燕,玄鸟也,春分而来,雁春分而北,诣漠中也;燕,秋分而去,雁秋分而南,诣彭蠡也,故曰代飞。”《地形训》又云:“夫熊罴蛰藏,飞鸟时移。”按:熊罴、飞鸟皆按时节蛰藏、飞移如故,人事却沧桑变化无常,故每借以抒怀遣兴。本诗约作于崇祯十四年春。

  “昭阳宫”,详前卷一《绝句四首》其四笺注。据《明史》卷二百五十二《杨嗣昌传》载,自崇祯十一年杨嗣昌夺情入阁并阴主互市撤军、同清方妥协之后,给事中何楷、钱增、御史林兰友、修撰刘同升、编修赵士春、杨廷麟、少詹事黄道周、南京御史成勇、兵部尚书范景文等,皆以言获谴。“嗣昌自益不理于人口”,崇祯皇帝从此亦专任嗣昌一人,而同群臣隔绝。

  “乌衣巷”,详前本卷《赠梁明府》诗笺注。

  “巢添白帝城”,“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山上。三国时,蜀以此为拒吴重镇;刘备伐吴,兵败,卒于此。西汉末,公孙述称帝于蜀,筑城于此,始号白帝城;述后为汉光武所灭。《杜诗详注》卷十五《陪诸公上白帝城头宴越公堂之作》:“柱穿蜂溜蜜,栈缺燕添巢。”

  归来酬吴大伯裔见赠

  用原韵兼呈徐四作霖吴二伯胤

  可怜归旧里,烽燧亦危邦。夜月狐狸舞,霜郊虎豹。欢娱频醉眼,时序一寒缸。废邑悬秦网,空村避越跫。不工吹短笛,谁使泣新腔?贼帅雄千骑,王师折九泷。禽毛知宋衄,退舍愧原降。抱膝吟三叠,忧时剑一双。凭将书以谏,未许笔能扛。旗鼓振朱鹭,威仪肃碧幢。吴才洵陆海,徐藻足潘江。之子高酬应,群言杂乱咙。不须骇石语。即事伏金。薄俗为名妒,杀机种服厖。多牙聊任鼠,逐吠故惭尨。去去存初服,长歌倚北窗。

  校记:

  [一]自“不须骇石语”至“杀机种服,资灿本无。“杀”,强善本作“危”;

  厖,家刻本、强善本、力轩本作“尨”,扫叶本同。

  二“尨”,家刻本、强善本、力轩本、资灿本作“厖 ,扫叶本同。

  笺注:

  “吴大伯裔”、“吴二伯胤,兄弟二人皆商丘雪苑社成员,详见前卷一

  《赠吴征君丈人》诗笺注及《壮悔堂文集吴伯裔伯胤传》。“徐四作霖”,亦雪苑社成员,详见前卷一《赠徐孝廉作霖二十韵》诗笺注及《壮悔堂文集》卷五

  《徐作霖张渭传》。“归来”,崇祯十四年夏,侯方域祖父太常公侯执蒲卒。方域父侯询带罪出狱,丁忧家居。秋,方域奉父命前往安徽池州建德乞铭于原刑部尚书郑三俊。冬,返里。吴伯裔以诗相赠,方域以本诗答之。故知本诗作于崇祯十四年冬。

  “可怜归旧里”以下二句,崇祯十四年春,李自成破洛阳,杀福王常洵,乘胜围开封,七昼夜不下解去;张献忠破襄阳,杀襄王翊铭,首辅兼督师杨嗣昌闻变忧惧死。秋,李自成杀总督傅宗龙于项城;冬,又破南阳,杀唐王聿锳,连下十四城,乘胜再围开封。声势大振,明廷震骇。崇祯帝急派太监卢九德、刘元斌率京营兵入援河南。刘元斌所率禁旅留归德(即商丘)四十日不进,烧杀掳掠,无所不为。本诗可与本卷《闻乱》、《李生宗约家蓄鹅肥腯》、《禁旅》等诗参读。

  “寒缸”,寒夜之灯。“缸”,通“釭”,灯也。

  “废邑悬秦网”以下二句,“秦网”,《晋书》卷八十四《殷仲堪传》:“若夫四公(按:指商山四皓)者,养志岩阿,道高天下,秦网虽虐,游之而莫惧。”《玉谿生诗集笺注》卷二《异俗二首》其二:“户尽悬秦网,家多事越巫。”《笺注》引《桂海虞衡志》:桂林城北有秦城,相传秦皇发戍(罪人于)五岭之地。……按:地开于秦,则法网亦始于秦也。”《孟子离娄》下:“曾子居武城,有越寇。”苏辙

  《栾城集》卷二《次韵子瞻宿南山蟠龙寺》:跫跫深径马蹄响,落落稀星著疎林。”“废邑”、“空村”,言其残破。跫,音穷,跫跫马蹄声。

  “九泷”,又名九龙滩,在福建清流县与永安县境内,有九湾十八折,上下二十余里,为全闽第一大滩。按:明军败九泷事未详。“泷”,音双,岭南称急湍的河流曰泷。本诗为五言排律,本句与上句“贼帅雄千骑”对应,“千骑”对“九泷”,则“九泷”不应是专有名词,似应作许多河流讲。

  “禽毛知宋衄“禽”,同“擒”。“毛”,头发,此指二毛,即头发有黑白相间的老者。衄,挫败。《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宋、卫、许、滕联合伐郑,“楚人伐宋以救郑。……宋(襄)公及楚人战于。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宋)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宋襄)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本句意谓从宋襄公关于不击未全渡河、未列好阵势的敌军和不擒敌军中之老者的议论中,即知宋军必败。

  “退舍愧原降”,“舍”,三十里,古时行军,每日行三十里即安营而息,故云。“原”,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济源县西北。《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冬,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将降矣!’军吏曰:‘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

  降,迁原伯贯于冀。”

  “抱膝吟三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注引“《魏略》曰:亮)每晨夜以从容,常抱膝长啸。’高吟以俟时。庾信《庾子山集》卷四卧疾穷秋》诗:“讵知长抱膝,独为《梁父吟》。”言其抱膝长吟,实有诸葛之志。“三叠”,反复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