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集释

  【四】【注】嚆矢,矢之猛者,言曾史为桀跖之利用也。
     【疏】嚆,箭镞有吼猛声也。圣智是窃国之具,仁义为凶暴之资,曾史为桀跖利用猛箭,故云然也。
     【释文】《焉知》于虔反。《嚆矢》许交反。本亦作嗃。向云:嚆矢,矢之鸣者。郭云:矢之猛者。字林云:嚆,大呼也。崔本作蒿,云:萧蒿可以为箭。或作矫,矫,喿也。崔本此下更有有无之相生也则甚,曾史与桀跖生有无也,又恶得无相毂也,凡二十四字。
  【五】【注】去其所以撄也。
     【疏】绝窃国之具,弃凶暴之资,即宇内清平,言大治也。
     【释文】《大治》直吏反。《去其》起吕反。
     【校】(一)世德堂本作思,赵谏议本作斯。(二)赵本矫作骄。(三)世德堂本作奸。(四)妾字依世德堂本改,释文原本亦误燮。
  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一】,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山〕(一),故往见之【二】,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三】,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柰何【四】?”
  【一】【疏】德化诏令,(寓)〔宇〕内大行。
  【二】【疏】空同山,凉州北界。广成,即老子别号也。
     【释文】《广成子》或云:即老子。《空同》司马云:当北斗下山也。尔雅云:北戴斗极为空同。一曰:在梁国虞城东三十里。
  【三】【疏】五谷,黍稷菽麻麦也。欲取窈冥之理,天地阴阳精气,助成五谷,以养苍生也。
  【四】【疏】遂,顺也。欲象阴阳设官分职,顺群生之性,问其所以。
     【校】(一)山字依阙误引张君房本及成疏改。
  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一】;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二】。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三】。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四】!”
  【一】【注】问至道之精,可谓质也。
     【疏】而,汝也。欲播植五谷,官府二仪,所问粗浅,不过形质,乖深玄之致。是诋诃也。
     【释文】《质也》广雅云:质,正也。
  【二】【注】不任其自尔而欲官之,故残也。
     【疏】苟欲设官分职,引物从己,既乖造化,必致伤残。
  【三】【疏】族,聚也。分百官于阴阳,有心治万物,必致凶灾。雨风不调,炎凉失节,云未聚而雨降,木尚青而叶落;欃枪薄蚀,三光昏晦,人心遭扰,玄象荒殆。
     【释文】《云气不待族而雨》司马云:族,聚也。未聚而雨,言泽少。《草木不待黄而落》司马云:言杀气多也。尔雅云:落,死也。《益以》崔本作盖以。
  【四】【疏】翦翦,狭劣之貌也。汝是谄佞之人,心甚狭劣,何能语至道也!
     【释文】《佞人》如字。郭音宁。《翦翦》如字。郭司马云:善辩也。一曰:佞貌。李云:浅短貌。或云:狭小之貌。
  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一】。
  【一】【疏】黄帝退,清齐一心,舍九五尊位,筑特室,避讙嚣,藉白茅以絜净,闲居经时,重往请道。邀,遇也。
     【释文】《捐》悦全反。《闲居》音闲。下注同。《复往》扶又反。《邀之》古尧反,要也。
  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柰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一】!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二】。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三】。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四】。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五】。慎女内【六】,闭女外【七】,多知为败【八】。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九】。天地有官,阴阳有藏【一0】,慎守女身,物将自壮【一一】。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一二】。”
  【一】【注】人皆自修而不治天下,则天下治矣,故善之也。
     【疏】使人治物,物必撄烦,各各治身,天下清正,故善之。蹶然,疾起。
     【释文】《南首》音狩。《蹶》其月反,又音厥,惊而起也。◎庆藩案文选张景阳七命注引司马云:蹶,疾起貌。释文阙。《天下治》直吏反。
  【二】【注】窈冥昏默,皆了无也。夫庄老之所以屡称无者,何哉?明生物者无物而物自生耳。自生耳,非为生也,又何有为于已生乎!
     【疏】至道精微,心灵不测,故寄窈冥深远,昏默玄绝。
     【释文】《吾语》鱼据反。下同。《女》音汝。后仿此。《窈窈》乌了反。
  【三】【注】忘视而自见,忘听而自闻,则神不扰而形不邪也。
     【疏】耳目无外视听,抱守精神,境不能乱,心与形合,自冥正道。
     【释文】《不邪》似嗟反。
  【四】【注】任其自动,故闲静而不夭也。
     【疏】清神静虑,体无所劳,不缘外境,精神常寂,心闲形逸,长生久视。
  【五】【注】此皆率性而动,故长生也。
     【疏】任视听而无所见闻,根尘既空,心亦安静,照无知虑,应机常寂,神淡守形,可长生久视也。
  【六】【注】全其真也
     【疏】忘心,全(漠)〔真〕(一)也。
  【七】【注】守其分也。
     【疏】绝视听,守分也。
  【八】【注】知无崖,故败。
     【疏】不慎智虑,心神既困,耳目竭于外,何不败哉!
  【九】【注】夫极阴阳之原,乃遂于大明之上,入于窈冥之门也。
     【疏】阳,动也。阴,寂也。遂,出也。至人应动之时,智照如日月,名大明也。至阳之原,表从本降迹,故言出也。无感之时,深根寂然凝湛也。至阴之原,示摄迹归本,故曰入窈冥之门。广成示黄帝动寂两义,故托阴阳二门也。
     【释文】《我为》于伪反。下同。
  【一0】【注】但当任之。
  【一一】【疏】天官,谓日月星辰,能照临四方,纲维万物,故称官也。地官,谓金木水火土,能维持动植,运载群品,亦称官也。阴阳二气,春夏秋冬,各有司存,如藏府也。咸得随任,无不称适,何违造化,更立官府也!女但无为,慎守女身,一切万物,自然昌盛,何劳措心,自贻伊戚哉!
      【释文】《物将自壮》侧亮反。谓不治天下,则众物皆自任,自任而壮也。
  【一二】【注】取于尽性命之极,极长生之致耳。身不夭乃能及物也。
      【疏】保恬淡一心,处中和妙道,摄卫修身,虽有寿考之年,终无衰老之日。
      【校】(一)真字依注文改。
  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一】!”
  【一】【注】天,无为也。
     【疏】叹圣道之清高,可与玄天合德也。
  广成子曰:“来!余语女。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一】;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二】。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三】;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四】。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去女【五】,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六】。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七】。当我,缗乎!远我,昏乎【八】!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九】!”
  【一】【疏】死生变化,物理无穷,俗人愚惑,谓有终始。
  【二】【注】徒见其一变也。
     【疏】万物不测,千变万化,愚人迷执,谓有限极。◎庆藩案无测,言无尽也。说文:测,深所至也。深所至,谓深之尽极处。吕氏春秋论人篇阔大渊深,不可测也,高注:测,尽极也。淮南原道篇水大不可极,深不可测,高注:测,尽也。无测有极,正对文言之。
  【三】【注】皇王之称,随世之上下耳,其于得通变之道以应无穷,一也。
     【疏】得自然之道,上逢淳朴之世,则作羲农;下遇浇季之时,应为汤武。皇王迹自夷险,道则一也。
     【释文】《之称》尺证反。
  【四】【注】失无穷之道,则自信于一变而不能均同上下,故俯仰异心。
     【疏】丧无为之道,滞有欲之心,生则睹于光明,死则便为土壤。迷执生死,不能均同上下,故有两名也。
  【五】【注】土,无心者也。生于无心,故当反守无心而独往也。
     【疏】夫百物昌盛,皆生于地,及其雕落,还归于土。世间万物,从无而生,死归空寂。生死不二,不滞一方,今将去女任适也。
     【释文】《百昌》司马云:犹百物也。
  【六】【注】与化俱也。
     【疏】反归冥寂之本,入无穷之门;应变天地之间,游无极之野。
  【七】【注】都任之也。
     【疏】参,同也。与三景齐明,将二仪同久,岂千二百岁哉!
  【八】【注】物之去来,皆不觉也。
     【疏】圣人无心若镜,机当感发,即应机冥符,若前机不感,即昏然晦迹也。
     【释文】《当我》如字。《缗乎》武巾反。郭音泯,泯合也。◎家世父曰:释文,缗,泯合也。缗昏字通,缗亦昏也。当我,乡我而来;远我,背我而去;任人之乡背,而一以无心应之。《远我》于万反。《昏乎》如字,暗也。司马云:缗昏,并无心之谓也。
  【九】【注】以死生为一体,则无往而非存。
     【疏】一死生,明变化,未始非我,无去无来,我独存也。人执生死,故忧患之。
  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鸿蒙方将拊脾雀(一)跃而游。【一】云将见之【二】,倘然止,贽然立,曰:“叟何人邪?叟何为此【三】?”
  【一】【疏】云将,云主将也。鸿蒙,元气也。扶摇,(木)神〔木〕(二),生东海也。亦云风。遭,遇也。拊,拍也。爵跃,跳跃也。寓言也。夫气是生物之元也,云为雨泽之本也,木是春阳之乡,东为仁惠之方。举此四事,示君王御物,以德泽为先也。
     【释文】《云将》子匠反。下同。李云:云主帅也。《扶摇》扶,亦作夫,音符。李云:扶摇,神木也,生东海。一云:风也。◎庆藩案初学记一、御览八引司马云:云将,云之主帅。释文阙。《鸿蒙》如字。司马云:自然元气也。一云:海上气也。《拊》孚甫反,一音甫。《脾》本又作髀,音陛。徐甫婢反,又甫娣反。《雀》本又作爵,同。将略反。《跃》司马云:雀跃,若雀浴也。一云:如雀之跳跃也。
  【二】【疏】怪其容仪殊俗,动止异凡,故问行李(也)〔之〕由,庶为理物之道也。
  【三】【疏】倘,惊疑貌。贽,不动也。叟,长老名也。
     【释文】《倘》尺掌反,一音吐郎反,李吐党反。司马云;欲止貌。李云:自失貌。《贽》之二反,又猪立反,又鱼列反。李云:不动貌。《叟》本又作□,素口反,郭疏走反。司马云:长者称。
     【校】(一)赵谏议本脾雀作髀爵,下同。(二)神木依释文改。
  鸿蒙拊脾雀跃不辍,对云将曰,“游【一】!”
  【一】【疏】乘自然变化遨游也。
     【释文】《不辍》丁劣反。李云:止也。
  云将曰:“朕愿有问也。”
  鸿蒙仰而视云将曰:“吁!”
  云将曰:“天气不和,地气郁结【一】,六气不调【二】,四时不节【三】。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群生,为之柰何【四】?”
  【一】【疏】二气不降不升,郁结也。
     【释文】《曰吁》况于反。亦作呼。◎庆藩案释文,吁亦作呼。呼吁,古通用字。说文:吁,惊〔语〕(一)也。文元年左传呼役夫,杜注:呼,发声也。尧典帝曰吁,传曰:吁,疑怪之辞。惊疑之声,亦发声也。檀弓瞿然曰呼,释文呼作吁。月令大雩帝,郑注:雩,吁嗟求雨之祭。周官女巫疏引董仲舒曰:雩,求雨之术,呼嗟之歌。皆其例。《郁结》如字。崔本作绾,音结。
  【二】【疏】阴阳风雨晦明,此六气也。
  【三】【疏】春夏秋冬,节令愆滞其序。
  【四】【疏】我欲合六气精华以养万物,故问也。
     【校】(一)语字依说文补。
  鸿蒙拊脾雀跃掉头曰:“吾弗知!吾弗知【一】!”
  【一】【疏】万物咸禀自然,若措意治之,必乖造化,故掉头不答。
     【释文】《掉》徒吊反。
  云将不得问。又三年,东游,过有宋之野而适遭鸿蒙。云将大喜,行趋而进曰:“天忘朕邪?天忘朕邪?”再拜稽首,愿闻于鸿蒙。【一】
  【一】【疏】(故)〔敬〕如上天,再言忘朕,幸忆往事也。
     【释文】《有宋》如字,国名也。本作宗者非。
  鸿蒙曰:“浮游,不知所求【一】;猖狂,不知所往【二】;游者鞅掌,以观无妄【三】。朕又何知【四】!”
  【一】【注】而自得所求也。
     【疏】浮游处世,无贪取也。
  【二】【注】而自得所往也。
     【疏】无心妄行,无的当也。
  【三】【注】夫内足者,举目皆自正也。
     【疏】鸿蒙游心之处宽大,涉见之物众多,能观之智,知所观之境无妄也。鞅掌,众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