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续道藏
- 易因
易因
附录
杨简曰:初九位在下,有娣象。娣则不可专行。跛能履者,难行象。如此而往,则得娣之道,故征吉。
熊过曰:归妹,震长兄出而用事,将嫁在内,兑之少女也。《天官书》云:须女,四星贱妾之称也。故子夏、孟宗皆作娣腰之妾。
- - -一一--离下震上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反,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瓦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象》曰:虽旬无咎,过旬灾也。
六二:丰其爷,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象》曰: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沬,折其右肱,无咎。
《象》曰:丰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九四:丰其薛,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象》曰:丰其那,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上六:丰其屋,那其家,闯其户,闻其元人,三岁不观,凶。
《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阀其户,板其元人,自藏也。
雷火丰
方时化曰:丰,大也。太阳丽天,群动皆作,丰大可知矣。若向晦则群动息矣。何由以见其为大乎?是大也。谁大之?王大之也。王者向明出治,所尚者大,故曰王假之。假,大也。夫王者尚大,而此卦离明在下,雷动在上。夫离在下非但不是日中,且将晦矣。雷在上非但日中不见日,且有阴云晦雨矣。方忧其不明,而何丰大之有?不知日中则反,而日反则又必中,雷动则晦而已,过则又必明。今虽离明在下也,然日亦自会有中天之时。虽雷动在上也,然日亦自会有照天下之侯。何忧乎日之不中而天下之不照也?故曰: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明,明则动,动则丰矣。此王者事也。非六五,其奚以当之?故曰来章。来章者,来六二日中之章也。有庆誉吉即丰亨也。六二本离之主,为日之中,因雷在上,故有丰萍见斗之象焉。往虽疑不见日,然日何恙乎?辉光自在,有孚未尝不发若也。谁为丰萍,九四是已。四居震体,雷初动也。故曰:丰其部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而且见伤,非明夷乎?虽曰明夷,然开云去翳便见日中,仍复与夷主相遇矣。虽幽不明,又何不吉之有?夫四之吉犹五之吉、二之吉也。既日中,则丰大之庆咸与共之,故曰:吉,行也。初九、六二,离明同体。初之遇二,非遇其配主乎?但因二为丰萍所掩,故告之曰:借使旬日,遇雨必有日中之庆,往自有配,何其咎也?《象》又断之日定,元过旬之理。若过旬便是灾,可不必忧之矣。九三处雷动之下,不但阴翳而雨且沛然矣。滂沛在途方见水沫,虽值日中,岂出门动作时邪?离体三爻,除二日中,初与三若左右肱,然三不可动,有折其右肱之象。无咎者,阴雨之过,非九三咎也。信乎。非明不动,非明以动则不丰。故丰以天下,王者所尚也。彼丰其屋者即不然。不思日中以照天下,使那屋之下元一夫之不获,而乃损上益下#3;自丰其屋焉,意若曰:我高高在上,谁能奈我何。不知此又乌用谁哉。盖至于有家而元人,有户而阀不见人,冰消瓦解.’影响元有,凶何如也?故《象》复嘲之曰:方其丰屋也,彼亦自谓翱翔天际,若与天游者而不知,正所以自萍其家也。盖至于有屋而无家,有户而无人可藏,是谓自丰、自葬而又安用大屋为也。此元他,自照而不思,所以照天下也。夫自照者反不能照,反致幽暗而照天下者,则虽雷雨之动满盈,亦常如日之方中。故王者宜日中,宜照天下也。能照天下则丰以天下矣。夫丰以天下,则虽极其丰大,不为好大而喜功,有庆有誉,自然归之。孰与丰屋而自那者之为独夫而卒自藏也与哉。
附录
兹#4曰:阀其户,板其无人。阅汰门,汰臭。闱,小视也。臭,汰目,盖言始小视之,虽大张目亦不见人也#5。
艮下离上
旅:小亨,旅贞吉。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山下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象》曰:得童仆贞,终元尤也。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伤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决。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上九:乌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眺。丧牛于易,凶。
《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6。
火山旅
方时化曰:山上火举,旅人征也。野次食宿,旅人情也,故曰旅。旅何以亨而吉?以离柔在外得中,而顺乎在内艮止主人之刚,是以内卦之止能丽外卦之明,主人遂有功于旅,而旅自亨且吉也,则以旅之贞故也。内体三爻为商贾、士、庶人之旅,是旅之常。故其得丧亦仅仅旅次童仆之事。外体三爻君侯、卿、大夫之旅,则其旅大矣。或以旅兴,或以旅丧,故曰旅之时义大矣哉。初六以阴居下,有旅琐琐象,但知旅之宜。琐琐而不知,此其所以取灾者。宽一分则童仆受一分之赐矣。然阴柔则嫌其琐屑,阳刚则又嫌其亢厉。九三以刚居刚,亢厉者也。燥而近离,有焚次象,下又失初,有丧童仆象。盖初六同体在下,童仆象也。二以柔中近初得之三,以过刚远初丧之,是以《象》曰:旅焚,其次亦已伤矣。何至又有丧仆之事乎?盖当旅时以此与下,若不丧仆,元是理也。故曰其义丧也。琐琐固难,受亢厉亦何堪?唯亢厉则琐琐益甚矣。六二居中有即次象,柔正有怀资象,得初有得童仆贞象,此下人之旅之最得者也。九四上承五,有旅于处象。夫上焉者宜居其位,任其事。若今日处此,明日处彼而旅于所次之处,纵得资斧,亦为束西漂浪,羁旅元聊之人耳,何能快于心乎?又其甚则为上九离火在上,有焚象。离目有出,涕号眺象。离畜牝牛,上刚失之,有丧牛象。然下日焚次,上日焚巢者,以下之旅止于次,而上人之旅势必元归而失其巢也。夏太康、隋杨广非邪?其初实笑乐自得,至后虽号眺何及?举大物而尽丧之,曾罔闻知其又何凶如之哉?故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言居人上矣,而复旅于行。若不焚其巢,亦央元是理也。以旅在上而能有成,独五然耳。离雉也,五之旅射雉者也。其初本乾三阳象,若三矢中。忽变阴则是一矢亡矣。在旅则为始出失利、始举失事之象。然舍乾之刚健而得柔之文明,亦终以射雉之故获文誉、文命之上及,故曰上逮也。若夏少康、齐小白、晋重耳,又非邪?君子观于旅则知下之人不容以不出,而上之人又不容以轻出。不容不出者,非求功名则殖货利也。待童仆如其子,事主人如其兄,钱财不皋,喜怒不轻,永元事矣。乃上之人如之何而旅于行邪?不旅为上不得已,而旅非誉命,上逮决不可。
附录
王畿曰:火之在山,明元不照,明而止慎之象也。火行而不处,不留之象也。旅皆逆境,莫甚于囚之在狱。狱者,不得已设,岂可留滞久淹也?明照如火,慎重如山。凡客于外之为旅。天子有天子之旅,天王出居于郑是也。诸侯有诸侯之旅,公任乾州是也。大夫有大夫之旅,陈文子之他邦是也。圣贤有圣贤之旅,孔子之辙环、孟子之历聘是也。刘用相曰:文王旅于忧患,独亲切而有余思,故曰旅琐琐,斯其所取灾。又曰: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伤哉。旅乎,非文王其谁当之。夫子旅于束西南北,故曰:以旅与下,其义丧也;以旅与上,其义焚也。上与下元一可者矣。
巽下巽上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也。
九二:巽在林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九三:频巽,吝。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九五:贞吉悔亡,元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上九:巽在状下,丧其资斧,凶。
《象》曰:巽在肺下,上穷也。
其资斧,正乎凶也。
巽为风
方时化曰:风为天之号令,命乃君之风行。大君有命,三令五申,欲巽以入之,故重巽以申之。卦之九二以刚而巽乎五之中正,故申命之志得行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也。攸往之利,利见之利,非小者之亨而何?妮之巽曰:后以施命诰四方。涣之巽曰:涣汗其大号。可知至柔而能巽以入人者,莫如风至刚而物莫能挠。莫敢不顺者亦莫如风,唯九五足以当之,故以九五为大人焉。俞氏曰:甲者,十干之首,事之端也。既乱而复治,则又如其初,故于蛊之甲曰:终则有始。庚者十干之过,中事之当更者也。始焉不善,既更而后善。故于巽之庚曰:元初有终。先庚三,后庚三日,再三申命,正谓慎有终。是以终吉也。是以五独贞吉、悔、元不利也。初六处巽之初,论常应本应四,论时顺当顺五,进退不果,是有疑也。不知四已决意巽五而亡进退之悔,遂为小者之亨,有功之臣矣。何其武哉。且四巽五而下三爻皆巽五,非田获三品与?四田而获三品,是武人也。初所以利武人之贞与。然则卦唯两柔皆顺乎刚,四其先倡之矣。巽木为豚二处下,巽状下象也。用史巫纷若,非所谓刚巽乎中正而志行者邪?是以吉、无咎称焉。若九三则重巽之问,似欲巽五而志实在于上九之穷吝矣。上九居重巽之上,而亦巽在将下者。穷上者必反乎下也。欲不丧资斧不可得也。夫四之获三品也,为得资初之利武人也,为得斧今以丧其资斧而不知所巽之人矣#7。虽巽在林下何益?故曰贞凶。言当巽时,巽固为贞而不知所巽,虽贞亦凶也。故又日正乎凶也。盖言尔以为正乎。吾但见其凶而不见其正耳。作两句读。
附录
熊过曰:翟云三品,下三爻也。
杨廷秀曰:《说.卦》巽为进退,故疑其究为躁卦,故武。
兑下兑上
兑:亨,利,贞。
《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初九:和兑,吉。
《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九二:孚兑,吉,悔亡。
《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六三:来兑,凶。
《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九五:孚于剥,有厉。
《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上六:引兑。
《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兑为泽
方时化曰:丽泽兑。兑为说。两泽相丽,两兑相孚,师友之道也。卦极言其道至于感天人,致民劝。然所以得此者,非友其谁?贯乎五伦,动必商,正君臣,上下皆师友矣。此兑之卦,虽从.一阴取象,然阴柔非正也,安得亨?故卦言利贞,《传》言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盖唯刚中故贞。唯刚中而柔外,故说四阳之所以善也。非刚不贞,非贞则凶,二阴之所以失也。是故观于六爻而友之义着矣。初兑也而曰和,四亦兑也而日商,商则不和矣。不知论交之始,过失未形,纯是一团和气,是以击之曰和也。此非柳士师出世之时乎?义之重聚之乐尽在初九,出门一日之交矣。四则疾徒和之元益,必介然而后宁,不以和兑为说而以商兑为喜,又非夷齐叩马之义与。若徒和其光,同其尘,恶用友朋为哉?以是之故,两皆受益。不但柳下能不易介于三公,而首阳之子亦终置旧恶于不念,是初与四之相丽者然也。二与五亦两相丽者也。但九二刚中,直信其志而以孚为说。夫以孚为说,宁有妄说邪?悔生于说,二未尝有说,宁有可悔邪?以是丽五。五能受之以五,同为刚中,同有孚信,则虽二之直行己志,,若将剥我,而五能孚于剥焉。夫剥之而受,若危厉而不堪。然而未正当也。盖不如是非所以友臣也。其高宗之霖雨,傅说之盐梅与。三与上亦两相丽者,而其人非矣。三欲以来之,则借兑以为说。上因而引之,则借兑以为光。此市道之交,柔媚之态。古今天下难比数者而犹称曰我师、我友,不亦伤乎。此卦朋友情状大略道尽,然其间有大人焉。夫大人者,但求正己,不求物正,而朋友咸在其遍覆之中。彼商兑者,不免有介疾,和兑者亦近于不恭,故唯九五之孚于剥不以为厉,庶几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