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赞颂类
- 道德经篇章玄颂
道德经篇章玄颂
何必使民成缺缺,万机宽大慰苍生。
《德经》云: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又注云:若政宽大,则人淳然朴素也。
其政闷闷章第五十八
祸福同途分倚伏,
《德经》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也。
圣人明德内含光。
《德经》云:光而不耀。又注云:圣人虽有独见之明,常自晦昧,不以耀乱於人。
山栖一旅翻强盛,台筑九层俄败亡。
越王为吴王所败,势穷,以余兵栖於会稽山,用范蠡计释越而还。吴王既胜越,筑九层之台,悦西施之貌,况伍员之尸,会赵鞅之盟,仁德不修,寻为越报仇。一旦败亡,俄成丘墟也。
谪去长沙甘退迹,
汉贾谊,文帝叔用,为绛灌所不容,出为长沙王傅。
诏归宣室出殊乡。
后文帝征谊於长沙,对於宣室。
因寻 赋深微理,天地为炉不可量。
贾谊初谪长沙之时,以失志之际,湘
中地多卑湿,方有疑惧,而有 集合。鹤乃南中怪乌,人皆深忌。谊以势穷道塞,遂制《 赋》,定以生死之分,达於穷通之理。赋中有天地为炉之句。盖欲明委心於天,莫测倚伏之理。后果出殊邦,却还丹阙也。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世莫如宗啬爱,
《德经》云:治人事天莫若啬。注云:音,爱也。人君将欲治人事天,莫若爱费,使仓康实,人知礼节,三时不害,则天降之嘉祥。
德弘卑服保皇居。
《德经》注云:圣主贤臣,常以卑服,悉从音爱之道也。
惜狐裘处身元玷,
《德经》注云:晏子狐裘三十年,此明贤臣音爱之道。
罢露台时俭有余。
汉文帝检德,闻筑露台,帝曰:可比十家之产。寻令罢之。
损己敷恩人景附,
《德经》注云:圣人损己有余,以奉人之不足也。
穷奢黜武国空虚。
恃四海一家,兵力强富,遂穷军势於云中,继访神仙於海上,帑藏空虚,生民疲疗也。
探根固蒂长生理,
《德经》注云:音爱克己之行,以成治人事天之德。帝王流而行之,非惟深根固蒂以有其国,亦乃长生久视,乘彼白云,至于帝乡。黄帝其人也。
不假文成自献书。
汉武之时,有李少黄自上书言有神仙之衍。遂拜文成将军。后以饰书於牛腹,诈令剖出,验其伪迹,因乃诛之矣。
治大国章第六十
道莅寰区绝妄求,鬼神无害服皇猷。
《德经》注云:以道莅天下,不求无妄之福。故鬼元以见其神明。
秦矜虎视厅三辅,禹凿龙门护九州。
《德经》注云:《周书》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所谓圣人至治之德,莫急於拯救生灵。明德之馨香感动神明天地,非惟富寿不极,抑亦景祚无疆。秦虎视关东,不修文德,终为刘项所灭。禹凿龙门,导百川归海,活九州生民,可谓契拯救之旨。
月助呜琴调永夜,雨笼圆沼湛高秋。
《德经》注云:此章立意,当以至治静正为宗。今以琴谕守正,秋谕澄静,取事证理。
化成两不相伤后,自有卿云瑞气浮。
《德经》云:非其神不伤民,圣人亦不伤民也。
大国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东瞑善下百川归,
《德经》注云:大海卑下,百川自归。大国谦下,万邦自附。
柔静心持出世机。
《德经》注云:工人君守於柔静,则天下交欢而归之。
大国谦卑昌帝道,诸侯倾瞩向皇闱。
《德经》云:大国执谦德而下小国者,不过兼畜小国为臣妾。小国取大国,为势援也。
晋文报楚终成霸,郑忽辞齐自失机。
晋文公未入国,尝游於楚。楚礼之,楚王问文公,他日将何报不谷。文公曰:若遇楚师,请避三舍。后归国,遇楚师,不失其信,终为盟主。郑太子忽有功於齐,齐欲妻之。忽辞以小国不伴大国,拒而不受。后为蔡仲所逐,无诸侯之援,盖失机也。
无怠无荒弘至德,纳隍心不忘宵衣。
《德经》注云:大国者常戒满盈。
道者万物之奥章第六十二
能依玄域穷深奥,须认襟虚己出尘。
《德经》云:道者,万物之奥也。
弘有道心分达士,佐无为主是贤臣。
《德经》注云:若非至道大善之人,岂能重宝深奥,救人之志也。又经云:故立天子置三公,共教不善之人也。
要均救物甘言教,曲诱迷根不善人。
《德经》注云:圣人以甘美法味之言,尊高清静之行,以化不善之人。
罪累永销港体悟,玉京丹鹤自相亲。
《德经》注云:道在於悟,不在於求。既悟则自无罪累,必契冲虚也。
为无为章第六十三
至人因事自尘机,
《德经》注云:众人因事以生事,道者因事以息事。
道味无贪静所思。
《德经》注云:道之味非俗问滋味,且道之味尚不可贪,何况俗间之味?
但固谦心敦信诺,
《德经》云:轻诺又寡信也。
未尝闲恨记瑕疵。
《德经》云:大小劣少,报怨以德也。
要苏万汇调风处,永格三苗舞羽时。
《德经》注云:圣人制作有为,而使无为。有虞虽调熏风,舞干羽,因有为成无为之化也。
负宸凝旎弘大化,穆王何必会瑶池。
虞舜凝蔬,自臻至道。何叉周穆王会於瑶池,车轮马迹将周四海,徒有虚妄之求,且非清静也。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安静修身易守持,
《德经》注云:治身治国,安静者易守持。
始分情欲要崩瞋。
《德经》注云:情欲祸患,未有形兆之时,则易谋止也。
木成干雾萌芽处,台筑参云覆篑时。
《德经》云: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又云:九层之台,起於累土。
赵主不能轻国宝,董生须至重文辞。
《德经》云:不贵难得之货。又注云:众人乃学俗学,所谓攻乎异端。圣人法道元为,故学於不学。岂非备复众人异端之所过患欤?赵王令兰相如送璧於秦,求其连城之价,是贵於难得之货,昧於道旨。安可使董仲舒不下帷读书,以求世利,断可知矣。
慎终如始还无败,爱惜精神忌有为。
《德经》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又注云:有为於欲,废於精神。
古之善为道章第六十五
善诱时人尽守愚,总销情欲似枯株。
《德经》注云: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不环智水瞋三惑,唯荡真风静四隅。
《德经》注云:上人贤君,善以元为之道化人,常任质朴。愚古之士,不使功智点慧之徒,惑人真性。又经云:民之难治,以多智。
负宸有心宗大道,凝旎无事阐丕图。
轩皇治国能如此,功就乘云出鼎湖。
《德经》云: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轩皇宗道无事,济治四隅,后於鼎湖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江海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江海尊为百谷王,下流无逆水茫茫。
征帆乍展摇风势,杲日初升蘸晓光。
搓犯星辰仙浪阔,路通昊越碧波扬。
人君能法谦卑德,万国乐推兴运长。
《德经》云: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后之。是以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无驮。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天下皆谓章第六十七
非智非愚如不肖,
《德经》云: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注云:不似於智,不似愚,与物不同,故言不肖也。
常持三宝荡真风。
《德经》云:我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也。
俭成济物无多费,慈救群生有大功。
已在上注中。
仁德既均中土洽,道情还与上玄同。
《德经》注云:夫慈仁者,百姓亲附。又注云:人君能行此三宝,则天地神祇固合为助护也。
强秦舍此平区字,才筑兴基一旦空。
《德经》云:今拾其慈且勇,拾其俭且广,拾其后且先,死矣。秦始皇拾三宝,任智力,社稷不延永。悲夫。
善为士者章第六十八
弘道何尝恃武威,
《德经》注云:贵其道德,不尚武力,但用虚柔化物,不以刚武伏人也。
非因忿怒展征旗。
《德经》云:善战者不怒。
羽干演化终无战,帷喔用贤方出师。
《德经》云: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虞舜舞干羽於两阶,三苗自格。周武尊太公於帷惺,全师始行。
项籍不虞奔去夜,
项籍兵败垓下,闻楚声四合,知楚兵悉为汉有。遂别美人於帐中,夜遁而去。当恃强肆志之时,岂知奔败之夜乎?悲夫。
符坚宁虑却来时。
符坚以百万之众伐东晋,拒王猛之谏,忘水影之灾。及沥水之败,却来之时,闻风声鹤唳,以为晋军至矣。宁不慎欤?
须知军旅难轻举,四善还能静九夷。
《德经》云:善为士者不武,善为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
为客持谦常守退,
《德经》云: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也。
攘能无臂慎兵符。
《德经》注云:攘臂所以表怒,善战不怒,故无臂。
仁慈兴虑是全策,轻侮萌心失远图。
《德经》注云:以慈为主。又注云:祸莫大於轻侮敌人。
空仗貌琳凌越国,岂知麋鹿走姑苏。
吴王自恃兵强,凭凌越国,不思势穷国破,姑苏台侧麋鹿空游。
莫教丧宝违深理,
《德经》云:侮敌几丧五。宝。
应物行机静四隅。
《德经》注云:彼曲主兵而攻之,直不先,执兵以应之,虽则执持其兵,本无害物之意。
吾言闷甚易知章第七十
上圣玄言理甚明,
《德经》云: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不能知又不能行。
《德经》云: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者。
目盲倾国绮罗色,耳绩迷人郑卫声。
躁欲未销形易浊,宠荣如缚志难清。
《德经》注云:惑於躁欲,故莫能知也,迷於荣利,故莫能行也。
被褐怀玉沉潜者,内鉴真常徇世情。
《德经》注云:被褐者昧其外,怀玉者明其内,故知我者希也。
知不知上章第七十-
知似不知分上德,
《德经》注云:道者内知於道,外若不知,乃德之上也。
不知知者病虚言。
《德经》注云:不知道而妄言知,乃是妄言之病也。
众人虽昧真常境,诸圣恒开利济门。
守得恬和全浩气,悯方贪欲指迷根。
随机救拔群生意,还比高天广覆恩。
《德经》注云:圣人无此强知之病者,以其常悯众生皆有此病,是以自不能病也。
人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人不畏威成宪网,
《德经》云:人不畏威即大威至。
使心虚白即神居。
《德经》注云:神所居者,心也。除情去欲,使虚而生白。
是非自见身无咎,
《德经》注云:圣人自知己之是非於内,不见其德美於外也。
精气常全道有余。
《德经》注云:自爱身中精神和气。
安寝既翻庄叟蝶,忘情还乐惠施鱼。
《德经》注云:自知其身,防可畏之事,自爱其身,无驮神之咎。夫如是,则庄蝶惠鱼,遂出尘之乐。
能嫌骄贵韬藏者,三径雪深关弊庐。
《德经》注云:不自骄贵荣名於世,袁安遇雪,闭户高外,不干於人。
勇於敢章第七十三
勇於敢杀逆神明,
《德经》注云:勇於果敢,有所作为者,岂同自杀其身。何也?夫不仁之人,不惧神理应报之祸,始能贾勇果敢,以杀於物。既杀必报,故知当同自杀其身,明矣。
常抑刚强是保身。
《德经》云:勇於不敢则活。
畏害若能心去惑,
《德经》注云:敢与不敢,自活其身为利,自害其身为害。
不言还有善来亲。
《德经》云:不言而善应。
世情尚惜持谦士,天网宁矜用壮人。
《德经》注云:天之网罗虽恢恢疏远,刑淫福善,毫分不失。
看取乌江临岸处,拔山威力谢埃尘。
项籍有技山之势,尽刎颈於乌江。
人常不畏章第七十四
恩深祝网独殷汤,好杀终难定纪纲。
《德经》云:人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注云:纵於情欲,动之死地,习以为常,尝无畏者。人君当以清静化之。奈何更立刑法,以诛杀常恐惧也。
文帝恶刑循五听,
汉文帝之时,以黄老治国,几至刑措,可谓循於五听。
高皇宽法约三章。
汉高祖先入关,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史民皆安堵。
顺天治物人从化,
《德经》注云:若人君导以寡欲,静 以无为,则人怀其生,咸皆畏死。
代匠抡材手自伤。
《德经》注云:人君代天理物,若行刑罪不中,亦犹拙夫代匠新木,岂唯方圆不得其法,希有不伤其手矣,可不慎之?
铸鼎成功分道德,攀龙髯去白云乡。
轩皇治世,弘济活之心,非惟四方清静从化,抑以鼎成功就,天垂龙髯,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民之饥章第七十五
人君奢侈即民饥,
《德经》注云:天下之人所以饥乏不足,以其君上食用,赋之太多。
难治还绿政有为。
《德经》云:人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也。
居位厚生求富盛,穷途轻死转疲羸。
《德经》注云:居位者不能抑损有为,因之损下益上,百姓穷竭,无以供输,既不重生,使成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