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赞颂类
- 道德经篇章玄颂
道德经篇章玄颂
返者道之动章第四十
君扣玄关莫倦劳,出尘灵迹显松乔。
赤松子、王乔,并前古得道度世之人。
安宁地轴生成广,运动天机气序调。
《德经》 注云:譬如天之刚健,昼夜运动日月,四气往返周行,常不休息。以谕修道之人,若能清心,运动身中之气,日夜往返,常不休息,亦同天长。又注云:天地之物,乃万物也。有即道也。道能生成万物,是知天地之物生於有也。言万物若得天地元和刚柔动用之道,则当长生速化。故云天地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也。
贤相谋猷方济治,
《德经》注云:行权者贵返於实,用有者必资於无。若能两忘权实,双泯有无,即辅相济治之理也。
至人修习正逍遥。
修身之人黜去聪明,韬光修习,潜乐逍遥,固不知辅相匡济之道。
治身治国阴功足,自有途程绛阙朝。
若治身全气,治国成功,必继赤松王乔,同朝绛阙。
上士闻道章第四十-
上中下士皆闻道,取舍萌心即不同。
刻志勤行分了悟,迷心大笑是愚蒙。
《德经》云:上士闻道,动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也。
进如举步临深谷,
《德经》云:进道若退也。
明似浮云映远空。
《德经》注云:明於道者,蒙昧其迹,以养於正,乃圣功也。
修德若偷功行足,姓名潜纪玉皇宫。
《德经》注云:德行内修,外若偷窃,不欲人知,立功而不街也。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教人柔弱贵身全,
《德经》注云:人君所欲教人者,当以柔弱谦虚之义教之也。
须信强梁失自然。
《德经》云:强梁者不得其死也。
损志持谦高德岳,
《德经》注云:王侯能以孤寡为名,卑以自牧,岂非损之而益乎?
益情多欲乱心田。
《德经》注云:愚者贵冒以求进,财复苟得,岂非益之而损乎?
月悬秋色澄千里,江沸涛声动百川。
越相芳尘轻世事,清风明月五湖船。
范蠡辞荣遁越,遂性五湖,可谓道符先觉也。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至柔驰骋至坚时,
《德经》注云:天下至柔者,正性也。若驰骋世务,染杂尘境,情欲充塞,则为天下至坚,是时至柔驰骋至坚之问,即显彰至坚不及至柔之性。
尘境难迷独守夷。
《德经》注云:无有者不染尘境,令心中一无所有,独守希夷清静,妙体混成,一无间阻,不为可欲所乱也。
须信不言非杜口,
《德经》注云:所谓不言非关杜口,在理既即有即无,在教亦即言即默。亦如言满天下,无口过之教也。
始明有益自元为。
《德经》注云:吾是知元之有益。
霜前唳鹤闻天韵,雪际贞松出俗姿。
《德经》注云:吾身心清静,则能合道。
身静心清忘嗜欲,玉京存想是前期。
若能宗道,必见玉京之岐路也。
名与身孰亲章第四十四
最痛多藏必厚亡,
《德经》云:多藏必厚亡。
若能知止即贤良。
《德经》注云:知止不殆。
贪名触患身如丧,润屋丰财事可伤。
《德经》注云:徇货者将以求财,财得身亡,身货孰多?故令掷玉毁珠以全其和也。嗟乎,苟食财身丧,纵积玉于家,又何贵乎?
风过未央摇茂草,
未央官,萧何所修,千门万户,为天下壮丽。今则鞠为茂草,基址空存,睹此废兴,足诫贪欲。
水流金谷带斜阳。
金谷园,昔之贵盛,备载简书。今则野水穿流,倏为废坞,斜阳一照,能不悲乎?
全真法道心无欲,应笑隋侯宝夜光。
《德经》注云:名者实之宾,而代人徇名以亡身。欲令去功而全其真也。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躁静不关怀抱者,须弘齐物出尘心。
《德经》云:躁胜寒,静胜热。又注云:唯有清静无为之人,心安志定,方能躁胜不寒,静胜不热,泯其躁静,乃为天下正。
直思汲黯无人继,
《德经》注云:大直若屈。汲黯,汉之真素亮直之臣,发论匡正,无避忌讳,孰能继之,
辩想苏秦有患侵。
《德经》云:大辫若讷。苏秦,六国游说之士。兴智巧,尚浮伪,后至齐国遇刺客而顶,徒爱佩六国印,且不惧一朝祸,矜辫任智,可不畏乎?
白玉洁身如玷缺,
《德经》注云:学行大成,常如玷缺也。
清江同志昧深沉。
《德经》注云:冲虚其怀,乃持满之道。满而不溢,则长守富贵,用不穷矣。
唐虞退让英风远,信史编芳好重寻。
《德经》注云:人君政化大成,而更谦虚退让,若有亏缺。日新其德,用之不弊矣。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梁冀无才恃禁闱,不能知足赞成规。
《德经》云:祸莫大於不知足。今以梁冀为论,且无才恃宠,可谓不知足矣。
方当炎汉颠危日,独盛朱门跋扈时。
后汉桓帝之时,国祚凌夷,人方浇薄。梁冀处贵极之位,而不能匡君以忠,律己以俭,乃更一门骄贵,成跋扈之臣,福过灾生,成灭身之祸。悲夫。
孙寿正迷矜绮绣,
孙寿,梁冀之妻。迷荡正性,耽惑美容。
张纲徒耻问狐狸。
汉发八使,以探天下风俗。张纲埋轮不发,云: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奏梁冀之罪。
祸盈覆炼歼三族,事污青编万古悲。
桓帝以粱冀奢借罪深,遂令单超等围其宅,诛之。
不出户章第四十七
不劳窥牖见天道,
《德经》云:不窥牖,见天道也。
内鉴身明象外心。
《德经》注云:圣人不出户知天下者,以己身知人,以己家知人家。
秦汉战争矜妙略,唐虞清静朗宸襟。
《德经》 注云:人君清静,天气自正,多欲则烦浊。
九畴书出波澜辟,万岁声高洞壑深。
人君若能法道清静,必至河出九畴,山呼万岁。
六国浇酿徒敌血,漫为盟誓互相侵。
嗟乎,六国之王不尚清静之化,但弘机智之风,徒成敌血之盟,互有相侵之志也。
为学日益章第四十八
负岌寻师贵艺成,词锋将淬敌青萍。
格高自票江山秀,才赡何关笔砚灵。
莫见爱昤矜白雪,岂知耽学聚飞萤。
若能日损无情欲,方悟有为劳我形。
《德经》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又注云:为学者日益见闻,为道者日损功行。益见闻为修学之渐,损功行为悟道之门。故因益积功,功忘而体道,可不休哉。
圣人无常心章第四十九
圣人出震无常心,
《德经》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也。
应物推恩煦妪深。
《德经》注云:圣人之心,物感而应。应在於感,故无常心。
存抚婴孩分帝德,
《德经》注云:圣人念彼苍生,犹如慈母。故凡视百姓,皆如婴孩。
指明善信显君临。
《德经》 注云:钦善信者,吾因善信之。不善信者,吾亦善信教之,令百姓感吾德而善信。
喜闻药石还宗道,恶见笙竿恐嗜音。
《德经》注云:圣人广大,包荒纳污,法道象天,自行善信,皆感德港化,暗合无为之功。人君若纳谏去惑,自成善信。
万国悦随归洞鉴,静如明月朗宸襟。
《德经》注云:百姓皆注耳目。又注云:缅被百姓,化圣德为善,故倾耳目观圣人也。
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达识迷根共一途,
《德经》注云:了悟则出生,执迷则入死也。
若论清浊理还殊。积功累德冲青汉,
溺俗贪名叹白须。能想蓬瀛分了悟,
不嫌情欲认凡愚。维山略住云头处,
应笑红尘蔽九衢。
王子晋得道维山,乘彼白云,举袂谢时人而去。
道生之章第五十-
万类皆因道始生,
《德经》注云:道始生者,一也。一生阴与阳,阴阳生万类,是知众类非道不生也。
圣人弘德法圆清。
《德经》 注云:天之於万物也,生则不有,为则不恃,长则不宰,任其自然,是谓天之德也。亦同人君治世矣。
无为阐化寰区静,
《德经》云:道德本无为,岂有情於尊贵。但万物自当尊贵之,是明自然之爵命。
不宰推功日月明。
《德经》云:长而不宰。
雨露恩深苏草木,丝纶言出福黎陀。
《德经》注云:道之於万物,非但生畜之而已。乃复长育成熟,养之覆之,全其性命。人君若能法此,治国治身,当符道尊德贵之位,亦同天然爵命,而自归之。
直绿被物皇风远,四海倾心自太平。
《德经》注云:道德之尊,非假爵命。但生成之功被物,而常自然贵尔。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密用修行挫六根,
《德经》注云:不纵六根,自无祸患。
竟无危殆保终身。
《德经》注云:若开张六根,矜其视听以济其爱悦之事,则常有祸患,故终身不救。若挫其六根,则终身必无危殆之事。
能嫌口爽熊翻美,须怯心迷凤髻新。
《德经》注云:江在人身,为患最大,是非生焉,滋味攻焉。又云:眼耳鼻之门,若不为嗜欲所牵,则终身无动劳之息。熊蹯,味之珍者,所宜戒之。
炼气永应尘不染,
《德经》注云:常守冲和妙气,不令离散,则修治其身,长无危殆之事。
守柔长与道相亲。
《德经》云:守柔日强。
问他温树无言对,
汉孔光处之崇贵,有人问温室前树,终无言答之。盖慎密,不泄禁中事。
方见韬光吉善人。
《德经》注云:慎言节食,炼气韬光。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须信元为道甚夷,莫由邪径失宏规。
《德经》云:道甚夷,而人好径。注云:夷,平也。径,邪道也。言非无为之道不平,而自入有为之邪径。夫小径险而难,大道安而易也。
闲思峻宇雕墙事,争似卑宫菲食时。
《德经》注云:崇其宫殿,饰其廊宇,则百工并作,田亩焉得不荒?田既芜,仓库焉得不虚也?
文德若修摇木铎,武功还偃外征旗。
《德经》注云:文德不修尚武备,即失无为之化。
如能治国常居大,似日高明照海涯。
《德经》注云:圣人之道,其明如日,不在天则无以照六合。圣人不居大,则无以济天下。
善建者不拔草第五十四
鸿基不拔伺天在,
《德经》注云:善以道德立身立国,不可引而拔之。
匪辗蒸尝社稷延。
《德经》云:子孙祭祀不辍。盖社稷延洪不绝。
君信臣忠丰至德,
《德经》注云:修道於国,则君信臣忠,七义自生。
重尊矜幼显通贤。
《德经》注云:修道於乡,尊重长老,爱养幼少,教诲愚鄙,其德最长,为不可及也。
水还沧海垂衣日,琴引熏风煦物年。
《德经》注云:修道之国,观不修道之国,故可以唐虞之德,鉴桀纣之罪,必能政理康时也。
法道无为临大宝,碧空长有寿星悬。
若能法道清静,以临大宝,必有寿星之瑞。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含德全真同赤子,
《德经》注云:至人含怀道德之厚者,其行比於赤子也。
始教三毒溃淳和。
《德经》云: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乌不搏。注云:含德淳厚之人,万应不干於心神,可以比赤子者,淳和全於外,至德怀於内。以毒虫喻咦,猛兽喻痴,攫乌喻食。绝此三毒,故不为其所伤。
张良绝粒遗轩冕,许迈修身隐薜萝。
汉张良绝粒,从赤松子道。晋许迈修道,周游山水之胜境,不远万里。
了悟真常宗道少,萦贪爵禄益生多。
《德经》注云:人能知和气柔弱有益於人,则为深知道德真常之用。又云:众人以争竞爵禄,荣达日增,不知守常而求道,益生过分,动之死地。
莫矜物壮强粱志,衰老相随事若何。
《德经》注云:物壮极则衰老,故戒之矜壮。恃强之人,是谓不合於道也。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绿了悟,碧鸡强辩岂能知。
《德经》注云:道无形象,盖非言说所及,唯证悟者知之。
亲疏匪得垂蕾买鹤,
《德经》注云:玄同无私,故不可得而亲。又注云:泛然和众,故不可得而疏。
利害难侵曳尾龟。
《德经》云: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也。
箕岫坚辞神器处,桐江还应客星时。
《德经》注云:体道自然,故不可得而贵。许由隐於箕山,尧让天下於由,坚辞不受。严陵与汉光武有旧,素不乐客星之贵,却还钓渚之时,盖不可得而贵。
销除爱染清襟素,
《德经》注云:既无爱染,则嗜欲之门闭矣。
道德尊高出世姿。
《德经》注云:既不可得亲疏,又不可得利害。不可得贵,不可得贱,是为天下贵,道德自更尊高也。
以政理国章第五十七
垂衣治国固元事,
《德经》云:以无事取天下。
哲后忘情化自清。
《德经》注云:圣人之道,嗜欲不干於心,则奢溢绮靡之物安所用之?以此化人,自朴淳矣。
去盗不因刑网密,
《德经》云:法令滋章,盗贼多有也。
安时须是赋舆轻。
《德经》云: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注云:谓禁令多端,山泽所资有无,皆禁止之,悉加繁税,而焉得不至弥贫也。
淳如尧酒皇风远,
《德经》注云:政教无为宽大,则民应之淳朴也。
静似昊江素月明。
《德经》云:我好静而民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