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篇章玄颂

  逼身爵禄无心后,
  《德经》注云:夫独无以生为务者,爵禄不在意,财利不入心,任运虚怀。
  满院蓬蒿养性时。
  《德经》注云:虽贫贱,不可以利害生。张仲蔚所居,蓬蒿满院。
  直到垂衣分至化,自然难拔太平基。
  若人君垂衣阐化,需民自足,铃固太 平之基矣。
  人之生章第七十六
  草木敷荣展厚阴,
  《德经》云:万物草木生也柔脆,和 气存。
  因知枯槁雪霜侵。
  《德经》云:其死也枯槁,和气去。
  直如合抱藏幽涧,却被纤枝出众林。
  《德经》注云:根本强盛,故处於下;枝条柔弱,故生於上。盖取其柔弱在上,强梁在下。
  柔弱全生堪用意,强梁失性可惊心。
  《德经》注云:生之柔弱和气全,死之坚强和气散。欲明守柔弱者全生保年,为强梁者亡身失性也。
  符坚轻敌亡师旅,泛水不流冤气深。
  符坚恃富盛之势,恣强梁之性,败於淝水,沥水为之不流,终丧其身。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须知天道谕张弓,
  《德经》云:天之道,其犹张弓乎?
  举下抑高分至公。
  《德经》云:高者抑之,下者举之也。
  自损有余嫌屋润,常嗟不足见途穷。
  《德经》云:损有余而补不足。
  虽恢皇业犹藏德,
  《德经》注云:圣人不欲天下知己之贤,是匿其功德之名,畏天之道,以损有余。
  广福苍生匪恃功。
  《德经》云:功成而不处。
  涿鹿罢兵真气在,便回銮辖访崆峒。
  黄帝罢战泳鹿,访道崆峒,见广成子也。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方圆似水分柔弱,
  《德经》云:柔弱莫过於水也。
  能胜刚强理甚明。
  《德经》云:柔胜刚。
  受垢推恩同渤懈,责躬成化服寰瀛。
  《德经》注云:人君若能象水之德,纳污受垢,无所忌讳,置诽谤之木、敢练之鼓,是谓社稷明主,得道贤君也。
  纵知深旨谁宗信,各蔽常情孰肯行。
  《德经》注云:柔弱之道胜於刚强,天下之人莫不知者,知有此道而不能行。
  干木德风难继踵,杜门高卧息秦兵。
  段干木居魏高外,秦不敢加兵於魏也。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天道无亲福善人,
  《德经》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也。
  若持左契即全真。
  《德经》云: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
  既无公正徒施惠,不虑仇伟欲害身。
  《德经》注云:居位者不能持执契信,致令过有所生,且奢侈在己,常检於人,邪枉在内,求正於外,患祸生我,要福於天,过不责躬,施刑於物。是与人子居而杀其父,与人兄居而戮其弟,方欲厚与玉帛,广酬爵位,拟求解释,其可得乎?
  忍见陈君忘大宝,信知江总匪忠臣。
  后庭基迹分明在,玉树翻生野草春。
  陈后主不能执信临人,唯恣奢侈,植后庭玉树,为天下胜游。江总乃最奉恩荣,不能匡救,复於三阁以预狎客。飞栈走笔,搜物象於八弦,铁翁金瓯,恃坚牢於一水。殊不知隋君演德,陈主迷心,俄至败亡,为千古悲欺。岂非江总负於平昔恩宠?悲夫。
  小国寡民章第八十
  舟车虽有未尝乘,
  《德经》云:虽有舟车,无所乘之。
  颜子箪瓢道德弘。
  《德经》注云:道在身,虽颜子草瓢,适足为甘也。
  喜见生民归寿域,
  《德经》注云:寰宇廓清之朝,致苍生於仁寿之域也。
  笑将兵甲护金陵。
  《德经》云:虽有甲兵,无所陈之。江南六朝皆都金陵,但将兵甲以固江滨,且非荡荡巍巍之德。
  无心固是安殊俗,
  《德经》注云:道在身,虽子欲居九夷,亦足为乐也。
  返朴终还用结绳。
  《德经》注云:国政还淳,人皆返朴,结绳而用之,固合元为。
  知有永嘉怀愍祸,不询良策向何曾。
  西晋武帝初以勤检之德,平定寰区。灭蜀之后,唯余吴国。允羊佑、张华、杜预之策,寻灭於吴。六合既清,万邦倾向,固可弘清静之化,复淳朴之风。而乃惑孙皓之美人,爱惠帝之弱质,迷於目前,不思远大。何曾谓其子曰:吾荷国重恩,常思献替,每见帝不询经久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指其孙曰:汝后必罹其祸。及永嘉之际,刘聪、刘曜为逆, 并陷怀愍二帝。悲夫。
  信一实不美章第八十一
  莫爱美言终不信,信言不美益人多。
  《德经》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心匿耀真修习,辩口矜能诈唯阿。
  《德经》云:善者不辫,辫者不善。唯阿者,谄徇之辞。
  朴质忘机齐抱瓷,纵横违性薄悬河。
  抱翁无机胜悬河有辫。
  圣人利济民归德,
  《德经》云: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玉烛须调物象和。
  德经篇章玄颂卷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