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注

  治之於未乱。
  明皇曰:覆上易破易散也,所以易者,为除理之於未成祸乱尔。○河曰:治身治国,於未乱之时,当塞闭其门也。○弼周:谓闭微脆也。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河曰:从小成大。○雱曰:长也。
  九层之台,起於累土。
  河曰:从卑立高。○雱曰:积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明皇曰:此二者喻其不早良图,使后成患。○河曰:从近至远。○雱曰:进也此三者皆自近及远,从微至着,物化之理也。故圣人不敢造事物之端,以开天下,诚恐因而复大,去本日远,贻息将来也。故日化而欲作,吾将镇以无名之朴,然则圣人之虑息也不亦早乎。
  为者败之,
  河曰:有为於事,废於自然,有为於义,废於仁,有为於色,废於精神也。
  执者失之。
  明皇曰:凡情不能因任,营为分外,为者求遂,理必败之。於事不能忘遣,动成执着,执着求得,理必失之。○河曰:执利遇息,执道全身,坚持不得,推让反还。○弼曰:当以慎终除微,慎微除乱,而以施为治之,刑名执之,反生事原,巧辟滋作,故败失也。○雱曰:真常无所,有所则违,为之执之,皆属意作,吾有此意,民意日生,夫然岂所谓持其安而谋其未兆者。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河曰:圣人不为华文,不为色利,不为残贼,故无败坏也。
  无执,故无失。
  河曰:圣人有德以教愚,有财以与贫,无所执藏,故无所失於人也。○雱曰:吾不败常失性,则天下亦尽。
  其常性矣。
  故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明皇曰:人之始从事於善者,常於近成而自败之。○河曰:从,为也。民人为事,常於功德几成而贪位好名,奢泰盈满,而自败也。○弼曰:不慎终也。○雱曰:事有常运,时至即成,《庄子》曰:美成在久,而民愚无知,昧於此理,躁而欲速,以人助天,故事已几成而每至自败,此则以人胜天,以故灭命,以事胜道之过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矣。
  明皇曰:慎其终末,常如始从善之心,则必无过败之事。○河曰:终当如始,不当懈怠。○雱曰:事常自为,不假人力,如种苗者,但当深其根,去其害,则秋至而成,理可待也。
  是以圣人欲不欲,
  河曰:圣人欲人所不欲,人欲彰显,圣人欲伏光,人欲文饰,圣人欲质朴,人欲色,圣人欲於德也。○雱曰:不欲之欲,非无欲也,欲在於不欲耳,故不贵难得之货而已。
  不贵难得之货;
  明皇曰:难得之货,为性分所无者,今圣人於欲不欲,不营为於分外,故常全其自然,是不贵难得之货。○河曰:圣人不眩为服,不贱石而贵玉。○弼曰:好欲虽微,争尚为之兴,难得之货虽细,贵盗为之起也。○雱曰:圣人所谓无为无执者,故未至於释然都忘也,但不於性分之外,更生一切耳,且民饱食暖衣,性所不免,欲此而已,不为有欲。而离性之后,更贵难得之货,此乃愚人迷妄,失本已远故也。故圣人常欲不欲,以据其迷而反之性。
  学不学,
  河曰:圣人学人所不能学,人学智诈,圣人学自然,人学治世,圣人学治身,守道真也。○雱曰:不学之学,非无学也,所学在於不学耳,以复众人之所过故也。
  以复众人之所过。
  河曰:众人学问反,过本为末,过实为华,复之者,使反本也。○弼曰:不学而能者,自然也。喻於不学者过也。故学不学,以复众人之所过。○雱曰:众人逐末多事,圣人以不学之学,据其过而反之道。
  以辅万物之自然,
  河曰:教人反本实者,欲以辅助万物自然之性也。
  而不敢为。
  明皇曰:圣人不求过分之学,是於学不学,将以归复众人过分之学,以辅其自然之性,故不敢为俗学与多欲也。○雱曰:辅自然者,《庄子》所谓反以相天是也,为之则以人灭天矣,故不敢为。然则万物安乎性命之常,而事物无所兆矣,夫岂有脆之可浮,微之可散者哉。
  古之善为道者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
  河曰:说古之善,以道治身,及治国者。
  非以明民,
  河曰:不以道教民,明智巧诈也。
  将以愚之。
  明皇曰:人君善为道者,非以其道明示於人,将导之以和,使归复於朴,令如愚尔。○河曰:将以道德教民,使朴质不诈伪。○弼曰:明谓多见巧诈蔽其朴也,愚谓无知守真,须自然也。○雱曰:所恶夫愚者,不明乎理而抵冒法禁,今则不然,反常复朴,无事巧伪而已,《诗》曰:不识不知,顺常之则。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明皇曰:君将明道以临下,人必役智以应上,智多则诈兴,是以难理。○河曰:以其智多故为巧伪。○弼曰:多智巧诈,故难治也。○雱曰:智则难知。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明皇曰:以,用也。人君任用多智之臣,使令理国,智多必作法,法作则奸生,故是国之贼。○河曰:使智慧之人治国之政事,又远道德,妄作威福,为国之贼。○弼曰:智犹治也,以智而治国,所以谓之贼者,故谓之智也。民之难治,以其多智也,当务塞兑闭门,令无知无歌,而以智卫动民邪心,既动复欤巧卫防民之伪,民知其衍,防随而避之,思惟密巧,奸伪益滋,故日以智治国国之贼也。○雱曰:任察以治,则民争出於智诈矣。《庄子》曰:开人者贼生,此之谓也。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明皇曰:若不用巧智之臣,但取纯德之士,使偃息蕃魏,弄丸解难,自然智诈日薄,淳朴日兴,人和年丰,故是国之福也。○河曰:不使智慧之人治国之政事,则民守正直,不为邪饰,上下相亲,君臣同力,故为国之福也。○雱曰:君人在乎法天,法天在乎体道,释道而智,非其任矣,若夫至人无思无为,而天下复朴者,福可胜言哉。《庄子》曰:闭天者德生,此之谓也。
  知此两者,亦楷式。
  明皇曰:役智诈则害於人,任纯德则福於国,人君能知此两者,委任纯德之臣,是以为君楷模法式。○河曰:两者谓智与不智者,智者能为贼,不智者能为福,是治身治国之法式也。○雱曰:楷一本作稽。
  能知楷式,是谓玄德。
  明皇曰:人君常知所委任,是谓深玄至德矣。○河曰:玄,天也,能知治身及治国之法式,是谓与天同德也。
  玄德深矣远矣,
  河曰:玄德之人深不可测,远不可极也。○弼曰:楷,同也,今古之所同,则不可废,能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
  与物反矣,
  河曰:玄德之人与万物反异,万物欲益己,玄德施与人也。○弼曰:反其真也。○雱曰:物,事也,任德者,与事相反,而事卒以之治,比本末之说也。世人所见者浅近,徇末而昧於本,故但见事而不知德也。
  然后乃至大顺。
  明皇曰:玄德深'远,能与物反,归复其本,令物乃至大顺於自然之性也。○河曰:玄德与万物反异,故能至大顺,顺天理也。○雱曰:方其任德之时,若反於事,而事终以治,反近情而顺大势故也。一本作乃复至於大顺。
  江海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
  河曰:江海以卑,故众流归之,若民归就王。
  故能为百谷王。
  明皇曰:江海所以能令百川委输归蟹王者,以其善能卑下之,故百川朝宗矣。○河曰:以卑下故能为百谷王也。○雱曰:王者归往之义,能不物物,乃归矣。
  是以圣人欲上人,
  河曰:欲在民上。
  以其言下之;
  河曰:法江海处谦虚。
  欲先人,
  河曰:欲在民之前也。
  以其身后之。
  河曰:先人而后己也。
  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
  河曰:圣人在民上为主,不以尊贵龙下,故民戴而不为重。
  处前而人不害。
  明皇曰:谦为德柄,尊用益光,以言谦下之,百姓忻戴,故处其上而人不以为重,以身退后之,百姓子来,故处其前而人不以为害也。○河曰:圣人在民前,不以光明蔽后,民亲之若久母,无有欲害之心也。○雱曰:一本有也字。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明皇曰:以是不重不害之故,故天下之人乐推崇为之主,而不厌倦。○河曰:圣人恩深爱厚,视民如赤子,故天下乐推进以为主,无有厌也。○雱曰:圣人岂计利而为此哉,亦德而已矣,德下之则形上矣,德后之则形先矣,故常为天下贵也。
  以其不争,
  河曰:天下无厌圣人时,是由圣人不与人争先后也。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明皇曰:圣人谦退,不与物争,天下共推,谁与争者?○河曰:言人皆争自为,无与吾争无为。
  天下皆谓章第六十七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明皇曰:肖,似也。老君云:天下之人皆谓我道大,无所象似,我则答云。○河曰:老君言天下谓我德大,我则佯愚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河曰:唯独名德大者为身害,故佯愚似若不肖,无所分别,无所割截,不贱人而自贵。
  若肖久矣,
  河曰:肖,善也。谓辨惠也,若大辨惠之人,身高自贵,行察察之政,所从来久矣。
  其细也夫。
  明皇曰:夫唯我道至大,故无所象似。若如代问诸法,有所象似,则不得称大,久已微细也夫。○河曰:言辨惠者唯如小人也,非长者。○弼曰:久矣其细,犹日其细久矣,肖则失其所以为大矣,故夫日若肖久矣其细也。○雱曰:肖者有所似,道为万物祖,故体道者,物当似我,我岂似物乎。盖有所似则是象彼,则彼必大而我小矣。
  我有三宝,
  雱曰:凡此三宝,皆俗情所谓小,而乃至人之所以为大也。
  宝而持之:
  明皇曰:我道虽大,无所象似,然有此三行甚可珍贵,能常保倚执持,可以理身理国也。○河曰:老子言我有三宝,抱持而保倚。
  一曰慈。
  河曰:爱百姓若赤子。○雱曰:慈主於爱,爱物仁也,而独称慈者,仁则广德以覆下,於末为盛矣。老子方语其本,故不日仁而日慈。慈者父道,仁之本,而不假为者也。
  二曰俭。
  河曰:赋敛若取之於己也。○雱曰:俭之为德,寡欲也,贵本也,爱物也,一言而三善,至者其检乎,若孔子曰:礼与其奢也,宁检。盖圣人制礼将以为俭,而方其为礼也,不得独检,非礼则末,非老子则不知本,本乎本乎,圣人之道,於是为至乎。
  三日不敢为天下先。
  明皇曰:慈则广救,俭则足用,不敢为天下先,故乐推而不厌。○河曰:执谦退,不为倡始也。○雱曰:於《易》则谦是也,天地人神皆以谦为贵,故圣人宝之。
  夫慈故能勇;
  明皇曰:慈仁敏,故勇於救济也。○河曰:以为仁,故能勇於忠孝也。○弼曰:夫慈以陈则胜,以守则固,故能勇也。○雱曰:慈者不争而胜,勇莫大焉。
  俭故能广;
  明皇曰:节俭爱费,财用有余,故功施益广也。○河曰:天子身能节俭,故民日用广矣。○弼曰:节俭爱费,天下不匮,故能广也。○雱曰:区区以奢侈自广者,其狭甚矣,唯无以末伤本,无以外灭内者,至广也。
  不敢为天下先,
  河曰:不为天下首先。
  故能成器长。
  明皇曰:慈俭之德,谦益光,推先与人,人够不厌,故能成神器之长。○河曰:成器长谓得道人也,我能为道人之长也。○弼曰:唯后外其身,为物所归,然后乃能立成器,为天下利,为物之长也。○雱曰:此圣人之行,故但为器长而已,若道之长则未尝在物后也。
  今舍其慈且勇,
  河曰:今世人舍慈仁,但为勇武也。○弼曰:且犹取也。
  舍其俭且广,
  河曰:舍其俭约,但为奢华。
  舍其后且先,
  河曰:舍其后己,但为人先。
  死矣。
  明皇曰:今舍慈且勇,勇则害物。合检且广,广则伤财。含后且先,先则人怨。伤财害物,聚怨於人,是必死之道,故云死矣。○河曰:所行如此,动入死地。○雱曰:以人灭天,以事胜道,借使幸免,盖失所以生矣。三宝皆天德而本者也。
  夫慈,以陈则正
  弼曰:相□而不避於难,故正也○雱曰:正如正兵之正,正兵之言师整而不动也,爱民如子,则民爱之如父,不令而齐矣。彼倒戈攻于后,以此者上不慈故也。一本作以战则胜。
  以守则固。
  明皇曰:用慈以战,利在全众,用慈以守,利在安人,各保安全,故能胜固矣。○河曰:夫慈人者,百姓亲附,并心一意,故以战则胜敌,以守卫则坚固。○雱曰:战守主於杀伐,而尚以慈为德,则余事可知。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明皇曰:以慈守,岂但人和,天道孔明,亦将救卫。战胜,天救也。守固,天卫也。是皆以慈故,故云天将救之,以慈卫之。○河曰:天将救 助善人,必与慈人之性,使能自营助也。○雱曰:三宝皆以慈为心,言天救卫之者,以其慈也。
  善为士章第六十八
  善为士者不武,
  明皇曰:士,事也。善以道为理国之事者尚德,故云不武。○河曰:言贵道德不贵武力。○弼曰:士,卒之帅也。武,尚先陵人也。○雱曰:士非成德之称,故士之为言察也,武也。狱师曰士,取其察。卒帅曰士,取其武。夫以武为事者,德在乎不武,所以为之本也。故武者不失为士,而非德士也。为士之善,其以德乎。
  善战者不怒,
  明皇曰:事不得已,必须应敌,以慈则善,故不凭怒。○河曰:善以道战者,禁邪於胸心,绝祸於未萌,无所诛怒也。○弼曰:后而不先,应而不唱,故不在怒。○雱曰:武王一怒而安天下者,其事而已,德则未尝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