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道德真经集注
道德真经集注
是谓深根固柢,
河曰:人能以气为根,以精为蒂,如树根不深,则枝蒂不坚则落,言当深藏其气,固守其精,使无漏泄。○雱曰:人以性命为根,外乎此者,枝叶也,失性之人,盛枝叶以伤根,根伤则精气衰而蒂不固,此所以早毙也。夫唯音则不以外伤其根,根深则蒂固,蒂固则形连乎命而迟脱矣。柢,一本作蒂,音义同。
长生久视之道。
明皇曰:积德有国,则根深而蒂固矣。深固者,是长生久视之道。○河曰:深根固蒂者,乃长生久视之道。○雱曰:精神发见於目,故人死则目暝而无光,能啬以深根则蒂固,而根深其视久矣。
治大国章第六十
治大国若烹小鲜。
明皇曰:烹小鲜者不可挠,理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劳,挠则鱼烂。○河曰:鲜,鱼。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治国烦则下乱,治身烦则精散。○弼曰:不扰也,躁则多害,静则全真,故其国弥大,而其主弥静,然后乃能广感众心矣。○雱曰:烹鲜之衍,唯待其自熟,无所施其巧,搅而挠之则渍矣。治国之道亦然,大国小鲜者,明所治虽大,得其道则甚易为也。
以道花天下者,其鬼不神。
明皇曰:以道临莅天下,不求有妄之福,故鬼无以见其神明。○河曰:以道德居位治天下,则鬼不敢见其精神以犯人也。○弼曰:治大国则若烹小鲜,以道往天下则其鬼不神也。○雱曰:民不扰则得尽其性,民尽其性则天地之和应,而万物无不遂矣。故鬼亦安其处而不能为神也。人鬼殊道而每至於相干者,
阴阳之气有整而交失其所,故万物得乘衅矣。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明皇曰:上言其鬼不神,非谓鬼歇灭而无神,但有其神而不见怪以伤人也。○河曰:其鬼非无精神也,邪不入正,不能伤自然之民。○弼曰:神不害自然也,物守自然则神无所加,神无加则不知神之为神也。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明皇曰:鬼见神怪则伤人,圣人有为则伤人,今鬼所以不见神怪而伤人者,盖以圣人无为清静故尔。○河曰:非鬼神不能伤害人,以圣人在位,不伤害人,故鬼不敢干之也。○弼曰:道洽则神不伤人,神不伤人则不知神之为神,道洽则圣人亦不伤人,圣人不伤人则亦不知圣人之为圣也,犹云非独不知神之为神,
亦不知圣人之为圣也,夫恃威网以使物者,治之衰也。使不知神圣之为神圣,道之极也。○雱曰:唯圣人不伤人,故天地之和应,而人鬼各遂,两不相伤也。
夫两不相伤,
河曰:鬼与圣人,俱两不相伤也。
故德交归焉。
明皇曰:鬼神伤人则害国亏本,圣人伤人则匮神乏#4祀,今两不相伤物,故德交归焉。○河曰:夫两不相伤,人得治於阳,鬼得治於阴,人得全其性命,鬼得保其精神,故德交归焉。○弼曰: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圣人不伤人,神亦不伤人,故日两不相伤也。神圣合道交归之也。○雱曰:人归德於鬼,鬼归德於人。
道德真经集注卷之八竟
#1为:原无,据正统道藏本唐玄宗注补。
#2故:原作『政』,据正统道藏本唐玄宗御注本改。
#3奸:原作『其』,据正统道藏本唐玄宗注本改。
#4乏:原作『之』,据正统道藏本唐玄宗御注本改。
道德真经集注卷之九
明皇河上公王弼王雱注
大国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大国者下流。
河曰:治大国当如居下流,不逆细微。○弼曰:江海居大而处下,则百川流之。大国居大而处下,则天下流之。故曰大国下流也。○雱曰:如江海之於百谷。
天下之交。
明皇曰:下流者,谦德也。大国当下流开纳,则天下之人交至也。○河曰:大国天下士民之所交会也。○弼曰:天下之所归会者也。
天下之牝。
河曰:牝者,阴类也。柔谦和而不愠也。○弼曰:静而不求,物自归之。○雱曰:当以雌静受物,一本天下之交字。
牝常以静胜牡,
河曰:女所以屈於男,阴胜阳以安静,下先求之也。
以静为下。
明皇曰:天下之人交至者,归於谦德,则如牝以雌静,常为牡动所求,由以静为下。○河曰:阴道以安静为谦下。○弼曰:以其静,故能为下也。牝,雌也,雄躁动责欲,雌常以静,故能胜雄也。以其静复能为下,故物归之也。○雱曰:一本云以其静为之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
弼曰:大国以下,犹云以大国下小国。
则取小国。
河曰:能谦下之则常有之。○弼曰:小国则附之。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明皇曰:大取小,以为臣妾。小取大,以为援助。○河曰:此言国无大小,能执谦畜人则无过失也。○弼曰:大国纳之也。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明皇曰:以者,大取小。而者,小取大。○河曰:下者谓大国以下小国,小国以下大国,更以义相取。○弼曰:言唯修卑下,然后乃各得其所。○雱曰:天性非能下人,以好为之者,非欲取人,但天性自下人,而人自归之者。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
河曰:大国不失下,则兼并小国而牧畜之。
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明皇曰:大国执谦德而下小国者,不过欲兼畜小国为臣妾。小国赞贡赋以下大国者,不过欲入事大国为援助。○河曰:使为臣仆。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明皇曰:一求臣妾,一求援助,是两者各得其所欲,然大国者常戒於满盈,故特云大者宜为下。○河曰:大国小国各欲得其所,大国又宜为谦下。○弼曰:小国修下,自全而已,不能令天下归之。大国修下,则天下归之,故日各得其所欲,则大者宜为下也。○雱曰:均之有取,大 国以下小国,则为乐天,乐天者道 也,小国以下大国,则为畏天。畏乐 天者势也。
道者万物之奥章第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奥,
明皇曰:万物皆资妙本以生成,是万物取给之所,故兴言云为万物之奥。奥,内也。○河曰:奥,藏也。道为万物之藏,无所不容也。○弼曰:奥犹爱也,可得庇荫之辞。○雱曰:大道深密,能庇覆万物,而万物之所伏藏。
善人之宝。
明皇曰:善人知守道者昌,失道者亡,故常宝贵之,而无息累也。○河曰:善人以道为身宝,不敢违。○弼曰:宝以为用也。○雱曰:善人之所宝,圣人则体之矣。一本作所宝。
不善人之所保,
明皇曰:保,任也,不善之人,不能宝贵至道,及有息难,即欲以身保任於道,自求免尔。○河曰:道者不善人之所保倚也。遭息逢急,犹自知悔卑下。○弼曰:保以全也。
美言可以市,
河曰:美言者独可於市耳,大市交易而退,不相宜善言美语,求者欲疾得,买者欲疾售也。
尊行可以加於人。
明皇曰:甘美其言,可以求市,尊高其行,可以加人,以况圣人,以甘美法味之言,尊高清静之行,以化不善之人,亦如市贾之售,相率而从善矣。故下文云。○河曰:加,别也。人有尊贵之行,可以别异於凡人,未足以尊道。○弼曰:言道无所不先,物无有贵於此也。虽有珍宝璧马,无以正之。美言之则可以夺众货之贾,故日美言可以市也。尊行之则千里之外应之,故曰可以加於人也。○雱曰:美言尊行,道之末流,而犹足以市且加於人,况道者乎。一本无於字。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明皇曰:不善之人,亦在化之而已,何弃遗之有乎?○河曰:人虽不善,当以道化之,盖三皇之前,何有弃民,德化淳也。○弼曰:不善当保道以免仿。○雱曰:市以利合者也,人性忌其上而不可加者也,苟有美言尊行,则虽利者可与交,而加人而人不忌矣。然则有道者,其於化人,何所不服哉,故於人之不善,无所弃也。
故立天子,置三公,
明皇曰:共教不善之人。○河曰:欲使教化不善之人。○弼曰:言以尊行道也。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明皇曰:三公辅佐,虽以合拱之璧,先导驷乘之马以默之,犹不如坐进此无为之道於吾以化人尔。○河曰:虽有美璧先驷马而至,故不如坐进此道。○弼曰:此道上之所云也,言故立天子,置三公,尊其位,重其人,所以为道也,物无有贵於此者,故虽有拱抱宝璧以先驷马而进之,不如坐而进此道也。○雱曰:天子三公以化民为己任,有道则天下将自宾,璧马所以招贤,招贤为政之大者也,虽得贤而己不能进道,则民犹不服,故未若不求乎外,而进道之要也。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
明皇曰:何,问辞也。
不日求以得,
河曰: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不日远行求索,近得之於身。
有罪以免耶?
河曰:有罪谓遭乱世暗君,安行刑诛,修道则可以解死,免於众耶也。○雱曰:求以得,故善人宝之,有罪以免,故不善人保之。
故为天下贵。
明皇曰:道在於悟,不在於求,不如财帛,故可日日求而得之,故云不日求以得。既悟则自无罪累,岂待有罪方求免邪?可以为天下贵尔。○河曰:道德洞远,无不覆济,全身治国,恬然无为,故可为天下贵也。○弼曰:以求则得,求以免则得免,无所而不施,故为天下贵也。
为无为章第六十三
为无为,
河曰:因成修,故无所造作。○雱曰:为道也。
事无事,
河曰:预设备,除烦省事也。○雱曰:事道也。
味无味。
河曰:深思远虑,味道意也。○弼曰:以无为为居,以不言为教,以恬淡为味,治之极也。○雱曰:味道也,此三事者,皆为道之常,为此道者,虽以无为为常,而不敢以无,故轻乎有物,但遇物以道,而及乎有物,则不敢忽也,故下文云。
大小多少,
河曰:陈其戒令也。欲大反小,欲多反少,自然之道也。○雱曰:畏事之小如大,真事之少如多,《庄子》曰:不忽於人。
报怨以德。
明皇曰:於为无为,於事无事,於味无味者,假令大之与小,多之与少,既不越分,则无与为怨者。逐境生心,违分伤性,则无大无小,皆为怨慧。今既守分全和,故是报怨以德。○河曰:修道行善,绝祸於未生也。○弼曰:小怨则不足以报大怨,则天下之所欲诛,顺天下之所同者德也。○雩曰:以直报怨者,事也。以德报怨者,德也。事则吉凶与民同息,故已上诸法,一不可废,若夫德则不见有物,安得怨乎。如上三事,体道者也,方其体道,故当如此尔。举怨而以德,则知无所不用德。
图难於其易,
河曰:欲同难事,当於易时未及成也。
为大於其细。
明皇曰:肆情纵欲者,於为无不难,於事无不大,今欲图度其难,营为其大,当须於性未散而分未越,则是於其易细也。○河曰:欲为大事,必作於小,祸乱从小来也。○雩曰:任德者虽以无为常,而及乎事物之际,常斋戒以临之,《书》曰: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庄子》曰:有而为易乎,昊天不宜,天下之祸,常生於所忽,戒乎其易与细,则终无尤矣。
天下之难事,必作於易,
河曰:从易生难。
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细。
明皇曰:明上文所以预图为也。○河曰:从细至着。○雩曰:易则发於所忽,细则从微至着。
故圣人终不为大,
河曰:处谦虚也。
故能成其大。
明皇曰:因云大事必作於细,将明圣人所以能成其大者,以不为其难事大事,故能成其尊大尔。○河曰:天下共归之也。○雩曰:圣人常修细务,以成大功,功业既成,所谓大人也。《诗》曰:小难尽废,则中国微矣。此亦明大治之在积小也。
夫轻诺必寡信,
河曰:不重言也。
多易必多难,
明皇曰:轻诺许人,必寡於信,动作多易,后必多难。○河曰:不慎息也。
是以圣人犹难之,
河曰:圣人动作举事,犹进退重难之,欲塞其源。○弼曰:以圣人之才,犹尚难於细易,况非圣人之才,而欲忽於此乎,故日犹难之也。
故终无难矣。
明皇曰:难为轻诺多易,故终无难大之事。○河曰:圣人终身无息难之事,犹避害深也。○雩曰:圣人非但慎微,可不生事,常以事为惮,而不轻易於有为,故终无难也。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
河曰:治身治国,安静者易守持也。
其未兆易谋。
明皇曰:言人正性安静之时,将欲执持,令不散乱,次虽欲起心,尚未形兆,谋杜绝之,使令不起,并甚易尔。○河曰:情欲祸患,未有形兆时易谋止也。○雱曰:戒在事物之先,所谓为之於未有。
其脆易浮,
河曰:祸乱未动於朝,情欲未见於色,如脆弱易破除。○雱曰:一本浮作破。
其微易散。
明皇曰:欲心初染,尚自危脆,能绝之者,脆则易破。祸患初起,形兆尚微,将欲防之,微则易散尔。○河曰:其未彰着微小,易散去也。○弼曰:虽失无入有,以其微脆之故,未足以兴大功,故易也。此四者皆说慎终也,不可以无之故而不持,不可以微之故而弗散也。无而弗持,则生有焉,微而不散,则生大焉,故虑终之患,如始之祸,则无败事。○雱曰:救於已然之始,所谓治於未乱
为之於未有,
明皇曰:覆上易持易谋也,所以易者,为营为於未有形兆尔。○河曰:欲有为,当於未有萌芽之时,塞其端也。○弼曰:谓其安未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