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注

  善胜敌者不争。
  明皇曰:师克在和,和则善胜,全胜之善,故不交争。○河曰:善以道胜敌者附近以仁,来远以德,不与敌争,而敌自服也。○弼曰:不与争也。○雱曰:不争之德,有时而争,争之者事也,德则未尝争也。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明皇曰:。说以使人,令尽其力,必先下之,是为善用。
  是谓不争之德,
  河日:谓上为之下也。是乃不与人争之道德也。○雱曰:是德也,非事也,此言德经也,故常言德,它皆如此。
  是谓用之力,
  河曰:能身为人下,是谓用人臣之力。○弼曰:用人而不为之下,则力不为用也。○雱曰:天下皆助之,故不用力而胜强也。
  是谓配天
  河曰:能行此者,德配天也。○雱曰:不徇事而得德,故能尽性。尽性则人道备,故可以配天。
  古之极。
  明皇曰:善胜是不争之德,为下是用人之力,能如此者,可以配天称帝,是古之至极要道也。○河曰:是乃古之极要道也。○雱曰:一本此有也字,古之极者,大中之道也。
  道德真经集注卷之九竟
  道德真经集注卷之十
  明皇 河上公 王弼 王雩注
  用兵有吉闷章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
  明皇曰:老君伤时王残人於兵,故托古以陈戒。有言者,谓下句。○河曰:陈用兵之道,老子疾时用兵,故托此设其义也。
  吾不敢为主,
  河日:主,先也,不敢先举兵。
  而为客。
  河曰:客者,和而不倡,用兵当承天而后动。○雱曰:造攻自呜条,为兵主者也。朕载自亳,为客者也。
  不敢进寸而退尺。
  明皇曰:主有动作,则生事而贪。无营为,则以慈自守。自守则全胜,生事则败亡。进虽少,不能无事,退虽多,不失谦让,故不敢进於寸,而退於尺。○河曰:侵人境界,利人财宝为进,闭门守城为退。○雱日:不勇於杀伐。
  是谓行无行,
  明皇曰:为客退尺,不与物争,虽行应敌,与无行同矣。○河曰:彼遂不止,为天下贼,虽行诛之,不行执也。○弼曰:彼遂不止。○雱曰:至仁之兵,有征无战,与无行同。
  攘无臂,
  明皇曰:攘臂所以表怒,善战不怒,带 故若无臂可攘。○河曰:虽欲大 怒,若无臂可攘也。
  扔无敌,
  明皇曰:仍,引也。引敌者,欲争不争,故若无敌可引。○河曰:虽欲仍引之心,若无敌可仍也。○弼曰:行谓行陈也,言以谦退哀慈,不
  敢为物先,用战犹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仍无敌也,言无与之抗也。
  执无兵。
  明皇曰:执兵所以表杀,今以慈为主,故虽执兵,与无兵同。○河曰:虽欲执持之,若无兵刃可持用也。何者?伤彼之民,罹罪於天,遭不道之君,愍忍丧之痛也。○雱曰:虽有战之名,前无敌者,故与不战同。
  祸莫大於轻敌,
  河曰:夫祸乱之害,莫大於欺轻敌人,侵取不休,轻战贪财。
  轻敌则几丧吾宝。
  明皇曰:为祸之大,莫大於轻侮敌人,轻侮敌人者,则殆丧吾以慈之宝。○河曰:几,近也。宝,身也。欺轻敌人,近丧身也。○弼曰:言
  吾哀慈谦退,非欲以取强,无敌於天下也。不得已而卒至於无敌,斯乃吾之所以为大祸也。宝,三宝也,故曰几亡吾宝。○雱曰:兵,凶器也,仁人之兵,虽所向无前而不敢轻敌,轻敌则丧其慈,丧慈则有不胜也。
  故抗兵相加,
  河曰:两敌战也。
  哀者胜矣。
  明皇曰:抗,举也。两国举兵以相加,则慈哀於人者胜。○河曰:哀者慈仁,士卒不远於死。○弼曰:抗,举也。若,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雱曰:哀怜之心慈也,慈故能勇,所以胜。一本作相若,亦通。若之言兵力相敌也。窃尝论之,《书》曰:威克厥爱允济,又曰:勖哉夫子,尚桓桓,亦何哀之有。而老子之言兵,独常如此者,论兵之道也。彼则兵之事也,圣人岂异意哉,而不同者,时而已矣。
  吾-禹甚易知章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明皇曰:老君云:吾所说言契理,故易知,简事,故易行。○河曰:老子言吾所言省而易知,约而易行也。
  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明皇曰:天下之人滞言而不悟,烦事而不约,故莫能知,莫能行。○河曰:人恶柔弱,好刚强也。○弼曰:可不出户窥牖而知,故曰甚易知也,无为而成,故曰甚易行也。惑於躁欲,故曰莫之能知也。迷於荣利,故曰莫之能行也。○雱曰:圣人顺性命之至,以为教言,不烦而简事,不奇而常反身,则知率性则合,苟欲知之行之,不亦甚易乎。凡天下之难事,皆起於合本逐末,与妄为构,故内外交乱,奇物滋出,而智不能胜也。夫唯异此,则一辞可尽,虽甚易知甚易行,而莫能知莫能行者,用心於末而务奇与难故尔。一本作人莫之能知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明皇曰:言者在理,理得而言忘,故言以无言为宗。事者在功,功成而、不宰,故事以无事为君也。○河曰:我所言有宗祖根本,事有君臣上下,世人不知者,非我之无德,心与我反。○弼曰:宗,万物之宗也,君,万事之主也。○雱曰:言以理为归,事以道为主,知理与道,则言与事虽多,无难知者也。
  夫唯无知,是以不吾知也。
  明皇曰:夫唯俗人无了悟之知,是以不知我无言无事之教。○河曰:夫唯世人也,是我德之阁,不见於外,穷微极妙,故无知也。○弼曰:以其言有宗,事有君之故,故有知之人,不得不知之也。○雱曰:所知非至理,则所谓知者,非知也。自以为知而不知圣人,则可谓知乎。
  知我者希,则我贵矣。
  明皇曰:了知我忘知之意者希少,
  则我不言之教者至贵。○河曰:希,少也。唯达道者乃能知我,故为贵也。○弼曰:唯深,故知之者希也。知我益希,我亦无匹,故日知我者希,则我贵也。○雱曰:道大则知者少,历万世而知者一人,是旦暮遇之也。一本作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明皇曰:被褐者,晦其外。怀玉者,明其内。故知我者希尔。○河曰:被褐者,薄外。怀玉者,厚内。匿宝藏德,不以示人也。○弼曰:被褐者同其尘,怀玉者宝其真也。圣人之所以难知,以其同尘而不殊,怀玉而不渝,故难知而为贵也。○雱曰:岂辨以相示乎。
  知不知章第七十-
  知不知,尚矣。
  河曰:知道言不知,是乃德之上。○雱曰:不识不知,真知之极。
  不知知,病矣。
  明皇曰:了法性空,本非知法,於知忘知,是德之上。不知知法,本性是空,於知强知,是行之病。○河曰:不知道言知,是乃德之病。
  弼曰:不知知之不足任,则病也。○雱曰:道不可知,且不足知,而彼乃昭然有知,是未尝知道也。未尝知道,而自以为知,则是妄见一切耳,其病大矣。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明皇曰:夫唯能病强知之病.’是以不为强知所病。○河曰:夫唯能病,若众人有强知之病,是以不自病。
  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
  河曰:圣人无此强知之病者,以其常若众人有此病也。
  是以不病。
  明皇曰:唯圣人所以不病者,以其病众生强知之病,是以不病。○河曰:以此非人也,故不自病,夫圣人怀通达之知,托於不知者,欲使天下质朴忠正,各守纯性。小人不知道意,而妄行强知之事,以自显着,内伤精神,灭寿消年也。○弼曰:病病者,知所以为病。○雱曰:病而
  不自知,病者终莫悟矣。
  民不田久威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
  明皇曰:有威而可畏,谓之威。、言人於小有不。畏,拙於慎微,则至於大可畏。○河曰:威,害也。人不畏小害,则大害至,谓死亡也。畏之者,当爱精神,承天顺地也。○雱曰:民朴而生厚,则畏威。上失其道,多乎有为,以小其道,塞其生,枚民巧伪雕薄,而威不能服也。夫如是,则天诛所加,祸乱将起,故曰大威至。
  无狭其所居,
  明皇曰:神所居者,心也。无狭者,除情去欲,使虚而生白。○河曰:谓心居神,当宽柔不当急狭也。
  无厌其所生。
  明皇曰:身所生者,神也。无厌者,少思寡欲,使不劳倦。○河曰:人所以生者,为有精神,托空虚,喜清静,饮食不节,忽道念色,邪僻满腹,为伐本厌神。○弼曰:清静无为,谓之居,谦后不盈谓之生,虽其清静,行其躁欲,弃其谦后,任其威权,则物扰而民僻,威不能复制,良民不能堪其威,则上下大溃矣,天诛将至,故日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言威力不可任也。○雱曰:民性本自广大流通,而世教下衰,不能使之复朴,乃蹙其居之广而使狭,厌其生之通而使塞。夫唯狭其居,故民不淳而伪,唯厌其生,故民不厚而薄狭。圣人不然,使民逍遥乎天下之广居,而各遂其浩然之性,则其有干威者乎。《庄子》曰:稀韦氏之国,黄帝之囿,尧舜之官,汤武之室,此明世世下衰,渐狭其居也。彼圣人岂有优劣乎,而居乃渐狭者,所遭之时则然也。
  夫唯不厌,
  弼曰:不自厌也。是以不厌。明皇曰:夫唯人不厌神,是以神亦不厌人。○河曰:夫唯独不厌精神之人,洗心浊垢,恬怡无欲,则精神居之不厌也。○弼曰:不自厌,是以天下莫之厌。○雱曰:上不自厌其生而尽性,故民亦得尽性也。《庄子》曰:不厌其天,此之谓也。厌者,天厌之厌。
  是以圣人自知,
  河曰:自知己之得失。
  不自见。
  河曰:不自显见德美於外,故之於内。○弼曰:不自见其所知,以耀光行藏也。
  自爱,
  河曰:自爱其身以保精气。
  不自贵。
  明皇曰:自知其身,防可畏之事,自爱其身,无厌神之咎,不自见其能以犯息,不自贵其身以聚怨也。○河曰:不自贵高荣名於世。○弼曰:自贵则物狭厌居生。○雱曰:自见则矜我,自贵则贱物,此所以自狭其居,自厌其生,亦以狭民之居,厌民之生也。自知则明乎性,而不为妄。自爱则保其身,而不为非,夫然则岂至於干天之威也。
  故去彼取此。
  明皇曰:去彼见贵,取此知爱。○河曰:去彼自见自贵,取此自知自爱。
  勇於敢章第七十三
  勇於敢则杀,
  河曰:勇敢有为,则杀身也。○弼曰:必不得其死也。
  勇於不敢则活。
  明皇曰:敢谓果敢,言人勇於果敢从事,则失於谦柔退让,必害於身,故云则杀。不敢者,则可以活身矣。○河曰:勇於不敢有为,则活其身。○弼曰:必济命也。○雱曰:勇敢者,任气生事,轻死以徇其所为,以事为道者也。勇不敢者,迫而后动,不先物以争功,以道为事者也。
  此两者,
  河日:谓敢与不敢也。
  或利或害。
  河日:活身为利,杀身为害。○弼曰:俱勇而所施者异,利害不同,故日或利或害也。○雱曰:人之所利,天实害之,故日天之君子,人之小人,人以为小人则固流俗之所后也,而天实先之。
  天之所恶,
  河曰:恶有为也。
  孰知其故?
  明皇曰:两者,敢与不敢也。或,有也。能知不敢者有利,敢者有害,当须勇於不敢,此勇敢之人。动有灾害,乃天之所恶,孰能知其故哉?○河曰谁能知天意之故而不犯。○众曰:下愚小智,但见众人之所利而不知天所恶也,故下文明天道之所以然,当视以为法。
  是以圣人犹难之。
  明皇日:圣人犹难为勇敢之事。○河曰:言圣人之明德,犹难者勇敢,况无圣人之德而欲行之乎。○雱曰:圣人与天合德,尚不敢轻诺多易也。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明皇曰:此下言天道谦虚,以戒人事勇敢。天不与物争,四时盈虚,物无违者,故善於胜。○河曰:天不与人争贵贱,而人自畏之。○弼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雱曰:天为群物之父,岂与赤子为敌乎,此所以善胜也。
  不言而善应。
  明皇曰:天何言哉?福善祸淫,曾无差武,故云善应。○河曰:天不言,万物自动以应时。○弼曰:顺则吉,逆则凶,不言而临应也。○雱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福善祸淫,酬醉万变,无一不至。
  不召而自来,
  明皇曰:天道不召物所从己,物不能违,自来顺天尔。○河曰:天不自来顺天尔。万物皆负阴而向阳。呼召,万物皆负阴而向阳。○弼曰:处下则物自归。○雱曰:见召於人,臣子之道。天为君父,孰能制之,运至则来,非有召也。
  坦然而善谋。
  明皇曰:天道玄远,繟然宽大,垂象示变,人可则之,故云善谋也。○河曰:繟,宽也,天道虽宽博,善谋虑人事,修善行恶,各蒙其报也。○弼曰:垂象而见吉凶,先事而设诫,安而不忘危,未兆而谋之,故曰坦然而善谋也。○雱曰:常易故坦然而险故善谋。一本作繟然。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明皇曰:天之网罗,虽恢恢疏远,刑淫赏善,毫分不失。○河曰:天所网罗,恢恢其大,虽疏远,司察人善恶,无有所失。○雱曰:天任理而不任意,其祸福也付之自为,如木有华,还当结实,岂或开而结之哉,而无一不如法者。今世之人,多疑祸福之应,械以小智,自私任意,而不知理,故但见一曲而不睹夫大政也,故知此道也,则世间善恶祸福,随其器之大小,各有迟速之度,要当报之,无有免者。且圣人为政尚贵闷闷,诚使天道之大,而察察其意,则其报复也,岂能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