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道德真经三解
道德真经三解
德曰:天地以雷风为药,圣人以铅汞为药。希言,自然之道也。飘风骤雨,阴阳妄行者也。故无妄九五曰: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圣人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黑铅凡汞,亦水火妄行者也。故上九曰:无妄行,有眚,无攸利。圣人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夫无妄之往,天地圣人尚不能久,而况於世人乎?故同於道者,道亦同之;同於德者,德亦同之;同於失者,失亦同之。因信不足至有不信者,此所谓当面蹉过,虚生虚死,而与草木同朽腐也,悲夫。
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经曰:足跂者不立,股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残余之食,疣赘之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道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而况於跂跨乎?舜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故冕旒闭目,不明而明也,黈纩塞耳,不彰而彰也。舜亦以命禹曰: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其在道也,曰有为无为之余食,刑政道德之赘行,造物或恶之矣,故有道者不处。
德曰:跂者不立,孤清寡静也。跨者不行,孤阴寡阳也。其何以行之哉?紫阳所谓须知大隐居廛市,莫只深山守静孤。故曰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残余食,咽津纳气也,疣赘之行,枯坐生疾也,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先天之至宝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则必逝,逝则必远,远则必反,原始反终之道也。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道之主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神也。
道曰:太极之虚,中有神物,混然而成,先天地生而立两仪,寂兮寥兮於无有之乡,首出庶物之上,独立而不改其色,周行而不殆,实可以为天下万物之母,故圣人字之曰道,强名曰大。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故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剥反为复之道也。故道大,神无方而易无体也。天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地大,地顺承天,百物生焉。王亦大,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之主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之用也。大哉,圣人之言。
德曰:太极圈中,有一神物,可重一斤十六两零三百八十四铢,五千四十年又五千四十日而后结成,形如鸡卵,色似丹砂,明如皦日,味胜甘露,先天地而生,后天地而成,天地得之而生万物,圣人得之而生万民,虽寂寥独立而不改其变,虽周圆启行而不危其化,可以为天下民物之母,神乎神乎,故圣人字之曰道,强名曰大。大则乃逝,逝则乃远,远则乃反,不远复也。天以始生,言之自上而下,王亦主之;地以既成,言之自下而上,王亦主之。天地生成者,道也。王中主者之心也,圣人穷理尽性以至於命矣。
重为轻根章第二十六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如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经曰:重者,轻之根也。静者,躁之君也。是以君子终日行而不附离於辎重。所以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则不失其臣也。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躁则不失其君也。以轻为事,必失其臣;以躁为事,必失其君。
道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重为轻之根也。清静为天下正,静为躁之君也。是以君子终日行不附辎重,恐为轻躁所累。虽有荣观,以重观轻也。燕处超然,以静胜躁也。如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盖一身重者,轻之根蒂也。万乘之静者,躁之君主也。夫轻者,枝叶也。重者,根本也。以外物言之,本乎天者亲上,枝叶在上,故轻为重之君,本乎地者亲下,根本在下,故重为轻之臣。若执轻而行之,则必失重臣,故曰轻则失臣。以万乘言之,静者无为也,躁者有为也。我无为而民自化,无为在上,故静为躁之君,我有为而民自乱,有为在下,故躁为静之臣。若执躁而行之,则叉失静君,故曰躁则失君。文乎,老子之言矣。
德曰:纯阳有云:道本虚无一炁,生天生地生人,都来些子气精神,造化不离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故重为轻根。正阳有云:妙法三千六百门,学人各执一为根,谁知些子神仙法,不在三千六百门,故曰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亦犹万乘之君以身轻天下也。虽有荣观,一念不动也。燕处超然,心境两忘也。轻则失臣,基址不固,有伤至药也。躁则失君,火候太过,有伤元阳也。
善行无辙迹章第二十七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经曰:不见辙迹,可谓善行。不见瑕商,可谓善言。不用筹策,可谓善计。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以常善救人,故无弃人,以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此谓相袭而明也。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以善人贵其师,不以不善爱其资,虽曰智慧,谓之大迷,既智返迷,是谓要妙。
道曰:春夏秋冬,天之四府,善行无辙迹也。《易》、《书》、《诗》、《春秋》,圣人四府,善言无瑕请也。生长收藏,善计不用筹策也。坤以藏之,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也。乾以君之,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以天地常道救人,故无弃人,以天地常道救物,故无弃物。是谓相袭而明也。何谓袭明?故善人乃不善人之师,不善人乃善人之资,非袭明而何?不以不善贵其师,不以善人爱其资,虽有大知,亦曰大迷,反乎朴素,是谓要妙。
德曰:日用践履,无辙可逵。口传心受,无瑕可请。依时探取,不用筹策,可谓善计。殊无关键而不可开,可谓善闭。殊无绳约而不可解,可谓善结。此无为清静之道也。是以圣人常善救人,人有道,故无弃人;常善救物,物有道,故无弃物。是谓人物相袭而明,天地之大道也。故善人袭不善人以为资,不善人袭善人以为师,遂使善与不善俱有大得,亦不贵其师,亦不爱其资,故人无弃人,物无弃物,智而复迷,迷而复智,是谓妙道之要也。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经曰:知雄守雌,为天下溪。守雌为溪,常德不离。合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白守黑,为天下式。守黑为式,常德不忒。合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荣守辱,为天下谷。守辱为谷,常德乃足,合德乃足,复归於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主官,故大制不割,害其朴也。
道曰:知其雄,守其雌,乾知太始,坤作成物也,故为天下溪。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故曰常德不离。冬至一阳,复生坎震,故曰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黑,战乎乾,劳乎坎,金水相生也,故为天下式。十二辟卦生成万物也,故曰常德不忒。十月坤藏,复归於无极也。知其荣,守其辱,否泰相交,损益盛衰之始也,故为天下谷。离终于寅,坎终于申,故曰常德乃足。成终成始,复归於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故曰朴散则为器。圣人居中履正,以为万物之主,故大制不割。复归於朴,而又原始反终矣。
德曰:知雄守雌,以木克金,以汞制铅,金木间膈,汞铅相制,二气捆缊,聚於一道,故为天下溪。是以常德不离,养成婴儿。知白守黑,白为他人,黑属自己,主其他人之白,守其自己之黑,故为天下式。是以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十月,坤道也。知荣守辱,荣金辱木,常德不足,知其金之荣,守其木之辱,故为天下谷。是以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主器者莫若长子,是以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散之斯为万,合之斯为一也,神乎神乎。
将欲取天下章第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煦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经曰:将欲取天下而为之者,吾见其不得已也。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必败之,执者必失之。凡在天下之物,或行或随,各有一时;或煦或吹,各有一气;或强或羸,各有一势;或载或隳,各有一道。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道曰: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古之得天下无为而治者,真有为也。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故天下神器,不可妄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凡物行之随之,各有天时;煦之吹之,各有气数;强之羸之,各有势力;载之隳之,各有道理。是以圣人去其甚,不使不得已,去其奢,不使有败,去其泰,不使有失。
德曰:天之有天下,犹人之有身也。人身之事,亦有自然可取之时,将欲取而为之者,吾见其不得已。况天下人身,乃上天之神器,断不可以为也。取而为者必败,执而取者必失之。凡人之为物,行者随之以时,煦者吹之以气,强者赢之以势,载者隳之以理。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1。
经曰: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取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善佐人主者,果於道而已矣,不敢以取强。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者胜,乃是果而勿强也。盖物壮则老,是谓非道。如知非道,不如早已。
道曰:公卿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天下,人主以道佐天地,不以暴政害物。泰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故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不以兵强也。苟以兵强天下,其事必然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天道好还也。临之二阳,至于八月,有凶是矣。故善战者果於道而已矣,不敢以兵取强焉,取强必败。苟得其果而勿矜、勿伐、勿骄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何哉?盖物壮则老,是谓非道。如知非道,不如早已。
德曰:人主,心也。以道治心者,恬淡为上,不敢以战胜之兵而取天下。太阳流味,长欲去人,故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其事必然好还。天摇地动,山崩谷裂,树倒林摧,河枯海竭,岂非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乎?真可畏也,故善战者果於道而已矣。果得其道不已,何为复敢以取强为?所以不矜、不伐、不骄,长若不得已,乃是果而不敢强。何则?用壮处谦,壮乃全矣,用壮羝触藩矣。谓物壮而不已则老,此谓非道。知其非道,早已勿为。
夫佳兵章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是以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是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故战胜则亦以丧礼处之。
经曰:夫以兵为佳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是以君子居则贵左,主生也。用兵则贵右#2,主杀也。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者,须以恬淡为上。故胜而不知为美也,若以为美,必乐之,乐之者,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者,人必杀之,不可得志於天下矣。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不主杀也。上将军处右,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故战胜则亦以丧礼处之。
道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至於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民苟不从,何凶无之?故兵之佳者,尚为不祥之器,而况於取强乎?物或恶之矣,故有道者不处也。是以君子居则贵左,帝出于震,春生以仁也,故吉事尚左。是以偏将军处左,六四师左次,则以吉礼处之。用兵则贵右,王革乎兑,秋杀以义也,故凶事尚右。是以上将军处右,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者,必以恬淡虚无为上,故不为美也。若以兵为美事,必如秦楚而乐杀人也。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悉归于炎汉矣。故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故数战数胜,亦以丧礼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