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

  〔疏〕孟浪,犹率略也。奚,何也;若,如也;如何。所谓不缘道等,乃穷理尽性。瞿鹊将为妙道之行,长梧用作率略之谈。未知其理如何,以何为是。
  长梧子曰:是黄帝之所听莹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
  〔疏〕听莹,疑惑不明之貌也。夫至道深玄,非名官而可究。虽复三皇五帝,乃是圣人,而诠辩至理,不尽其妙,听莹至竟,疑惑.不明。我是何人,犹能晓了。本亦有作黄字者,则是轩辕。
  且汝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鸦炙。
  〔注〕夫物有自然,理有至极。循而直往,则冥然自合,非所言也。故言之者孟浪,而闻之者听莹。虽复黄帝,犹不能使万物无怀,而听莹至竟。故圣人付当尘垢之外,而玄合乎视听之表,照之以天而不逆计,放之自尔而不推明也。今瞿鹊子方闻孟浪之言而便以为妙道之行,斯亦无异见卯而责司晨之功,见弹而生鹊炙之实也。夫不能安时处顺而探变求化,当生而虑死,执是以辫非,皆逆计之徒也。
  〔疏〕鹊,即鹏乌,贾谊之所赋者也。大小如雌鸡,而似斑鸠,青绿色,其肉甚美,堪作羹炙,出江南。然卯有生鸡之用,而卯时未能司晨,弹有得鸰之功,而弹时未堪为炙;亦犹教能诠於妙理,而教时非理,今瞿鹊才闻言说,将为妙道,此计用之太早。
  予尝为汝妄言之,
  〔注〕言之则孟浪也,故试妄言之。
  汝以妄听之。奚
  〔注〕若正听妄言,复为太早计也。故亦妄听之何?
  〔疏〕予,我也。奚,何也。夫至理无言,言则孟浪。我试为汝妄说,汝亦妄听何如?亦言,奚者即何之声也。
  旁日月,挟宇宙。
  〔注〕以死生为昼夜,旁日月之喻也;以万物为一体,挟宇宙之譬也。
  〔疏〕旁,依附也。挟,怀藏也。天地四方日宇,往来古今日宙。契理圣人,忘物忘我,既而囊括万有,冥一死生。故郭注云,以死生为昼夜,旁日月之喻也;以万物为一体,挟宇宙之喻也。
  为其胳合,置其滑愍,以隶相尊。
  〔注〕以有所贱,故尊卑生焉,而滑愍纷乱,莫之能正,各自是於一方矣。故为脍然自合之道,莫若置之勿言,委之自尔也。脍然,无波际之谓也。
  〔疏〕胳,无分别之貌也。置,任也。滑,乱也。愍,合也。隶,皂仆之类也,盖贱称也。夫物情颠倒,妄执尊卑。今圣人欲榜此惑,为胳然合同之道者,莫若滑乱昏杂,随而任之,以隶相尊,一於贵贱也。
  众人役役,
  〔注〕驰骛於是非之境也。
  圣人愚庵#21,
  〔注〕电然无知而直往之貌。
  〔疏〕役役,驰动之容也。愚电,无知之貌。几俗之人,驰逐前境,劳役而不息,体道之士,忘知废照,奄然而若愚也。
  参万岁而一成纯。
  〔注〕纯者,不维者也。夫举万岁而参其变,而众人谓之杂矣,故役役然劳形休心而去彼就此。唯大圣无执,故庵然直往而与变化为一,一变化而常游於独者也。故虽参揉亿载,千殊万异,道行之而成,则古今一成也;物谓之而然,则万物一然也。无物不然,无时不成;斯可谓纯也。
  〔疏〕夫圣人者,与二仪合其德,万物同其体,故能随变任化,与世相宜。虽复代历古今,时经夷险,参杂尘俗,千殊万异,而淡然自若,不以介怀,抱一精纯,而常居妙极也。
  万物尽然,
  〔注〕无物不然。
  而以是相蕴。
  〔注〕蕴,积也。积是於万岁,则万岁一是也;积然於万物,则万物尽然也。故不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彼我胜负之所如也。
  〔疏〕蕴,积也。夫物情封执,为日已久。是以横论万物,莫不我然彼不然;坚说古今,悉皆自是他不是。虽复万物之多,古今之远,是非蕴积,未有休时。圣人顺世污#22隆,动而常寂,参揉亿载而纯一凝然也。
  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邪。
  〔注〕死生一也,而独悦生,欲与变化相背,故未知其非惑也。
  〔疏〕夫炉锤万物,未始不均;变化死生,其理唯一。而独悦生恶死,非惑如何。
  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注〕少而失其故居,名为弱丧。夫弱丧者,遂安於所在而不知#23归於故乡也。焉知生之非夫弱丧,焉知死之非夫还归而恶之#24哉。
  〔疏〕弱者,弱龄,丧之言失。谓少年遭乱,丧失桑梓,遂安他土而不知归,谓之弱失。从无出有,谓之为生;自有还无,谓之为死。遂其恋生恶死,岂非弱丧不知归邪。
  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於王所,与王同匡将,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
  〔注〕一生之内,情变若此。当此之日,则不知彼,况夫死生之变,恶能相知哉。
  〔疏〕昔秦穆公与晋献公共伐丽戎之国,得美女一,玉环二。秦取环而晋取女,即丽戎国艾地守封疆人之女也。匡,正也。初去丽戎,离别亲戚,怀土之恋,故涕泣沾襟。后至晋邦,宠爱隆重,与献公同方状而燕处,进牢撰以盈厨,情好既移,所以悔其先泣。一生之内,情变若此。况死生之异,何能知哉。庄子寓言,故称献公为王耳。
  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薪生乎。
  〔注〕薪,求也。
  〔疏〕薪,求也。丽姬至晋。悔其先泣,焉知死者之不却悔初始在生之日求生之意也。
  梦饮酒者,日一而哭泣;梦哭泣者,日一而田猎。
  〔注〕此寤寐之事变也。事苟变,情亦异,则死生之愿不得同矣。故生时乐生,则死时乐死矣,死生虽异,其於各得所愿一也则何系哉。
  〔疏〕夫死生之变,犹觉梦之异耳。夫觉梦之事既殊,故死生之情亦别,而世有觉凶而梦吉,亦何妨死乐而生忧耶。是知寤寐之问,未足可系也。
  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
  〔注〕由此观之,当死之时,亦不知其死而自适其志也。
  〔疏〕方将为梦之时,不知梦之是梦,亦犹方将处死之日,不知死之为死。各适其志,何所恋哉。
  梦之中又占其梦焉,
  〔注〕夫梦者乃复梦中占其梦,则无以异於寤者也。
  觉而后知其梦也。
  〔注〕当所遇,无不足也,何为方生而忧死哉。
  〔疏〕夫人在睡梦之中,谓是真实,亦复占候梦想,思度吉凶,既觉以后,方知是梦。是故生时乐生,死时乐死,何为当生而忧死哉。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注〕夫人觉者,圣人也。大觉者乃知夫息虑在怀者未寤也。
  〔疏〕夫扰扰生民,芸芸群品,驰惊有为之境,昏迷大梦之中,唯有体道圣人,朗然独觉,知夫息虑在怀者皆未寤也。
  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
  〔注〕夫愚者大梦而自以为寤,故窃窃然以所好为君上而所恶为牧圉,欣然信一家之偏见,可谓固陋矣。
  〔疏〕夫物情愚惑,阁若夜游,昏在梦中,自以为觉,窃窃然议专所知。情之好者为君上,情之恶者同牧圉,以此为情怀,可谓固陋。牛日牧,马曰圉也。
  丘也与汝,皆梦也;
  〔注〕未能忘言而神解,故非大觉也。
  〔疏〕丘是长梧名也。夫照达真言#25,犹以为梦,况愚徒窃窃,岂有觉哉。
  予谓汝梦,亦梦也。
  〔注〕即复梦中之占梦也。夫自以为梦,犹未寤也,况窃窃然自以为觉哉。
  〔疏〕夫迷情无觉,论梦还在梦中;声说非真,妙辫犹居言内。是故梦中占梦,梦所以皆空;言内试言,言所以虚假。此托梦中之占梦,亦结孟浪之谭耳。
  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
  〔注〕夫非常之谈,故非常人之所知,故谓之吊当卓诡,而不识其悬解。
  〔疏〕夫举世皆梦,此乃玄谈。非常之言,不顾於俗,予当卓诡,骇异物情,自非清通,岂识深远哉。
  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注〕言能蜕然无系而玄同死生者至希也。
  〔疏〕且世#26万年而一逢大圣,知三界悉空,四生非有,彼我言说,皆在梦中。如此解人,甚为希遇,论其赊促,是旦暮逢之。三十年为一世也。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
  〔疏〕若,而,皆汝也。若不胜汝也耶,假问之词也。夫是非彼我,举体不真,倒置之徒,妄为臧否。假使我与汝对争,汝胜我不胜,汝胜定是,我不胜定非耶?固不可也。
  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
  〔注〕若,而,皆汝也。
  〔疏〕假令我胜於汝,汝不及我,我次是也,汝定非也?各据偏执,未足可依也。
  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
  〔疏〕或,不定也。我之与汝,或是或非,彼此言之,胜负不定,故或是则非是,或非则非非也。
  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
  〔疏〕俱是则无非,俱非则无是。故是非彼我,出自妄情也。
  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黠间。吾谁使正之?
  〔注〕不知而后推,不见而后辫,辫之而不足以自信,以其与物对也,辫对终日离阁,至竟莫能正之,故当付之自正耳。
  〔疏〕彼我二人,各执偏见,咸谓自是,故不能相知。铃也相知,己之所非者,他家之是也。假令别有一人,遣定臧否,此人还有彼此,亦不离是非,各据妄情,总成合惑,心爻怀爱,此见所以点阁不明。三人各执,使谁正之?离合,不明之谓也。
  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
  〔疏〕既将汝同见,则与汝不殊,与汝不殊,何能正定。此覆释第一句。
  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
  〔注〕同故是之,未足信也。
  〔疏〕注云,同故是之耳,未足信也。此覆释第二句也。
  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
  〔注〕异故指非耳,亦不足据。
  〔疏〕既异我汝,故别起是非。别起是非,亦何足可据?此覆解第三句。
  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
  〔注〕是若果是,则天下不得复有非之者也;非若信非,则亦无缘复有是之者也;今是其所同而非其所异,异同既具而是非无主。故夫是
  非者,生於好辫而休乎天均,付之两行而息乎自正也。
  〔疏〕彼此曲从,是非两顺,不异我汝,亦何能正之?此解第四句。
  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注〕各自正耳。待彼不足以正此,则天下莫能相正也,故付之自正而至矣。
  〔疏〕我与汝及人,固受离合之人。总有三人,各执一见,咸言我是,故俱不相知。三人既不能定,岂复更须一人。若别待一人,亦与前何异。彼也耶,言其不待之也。
  何谓和之以天倪?
  〔注〕天倪者,自然之分也。
  〔疏〕天,自然也。倪,分也。夫彼我妄执,是非无主,所以三人四句,不能正之。故假设论端,托为问答,和以自然之分,令归无是无非。天倪之义,次列於下文。
  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
  〔注〕是非然否,彼我更对,故无辩。无辫,故和之以天倪,安其自然之分而已,不待彼以正之。
  〔疏〕辩,别也。夫是非然否,出自妄情,以理推求,举体虚幻,所是则不是,然则不然。何以知其然耶?是若定是,是则异非;然若定然,然则异否。而今此谓之是,彼谓之非;彼之所然,此以为否。故知是非然否,理在不殊,彼我更对,妄为分别,故无之也矣。
  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
  〔注〕是非之辩为化声。夫化声之相待,俱不足以相正,故若不相待也。
  〔疏〕夫是非彼我,相待而成,以理推寻,待亦非实。故变化声说,有此待名;名既不真,待便虚待。待即非待,故知不相待者也。
  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
  〔注〕和之以自然之分,任其无极之化,寻斯以往,则是非之境自泯,而性命之致自穷也。
  〔疏〕曼衍,犹变化也。因,任也。穷,尽也。和以自然之分,所以无是无非;任其无极之化,故能不滞不着。既而处顺安时,尽天年之性命也。
  忘年忘义,振於无竟,故寓诸无竟。
  〔注〕夫忘年故玄同死生,忘义故弥贯是非。是非死生荡而为一,斯至理也。至理畅於无极,故寄之者不得有穷也。
  〔疏〕振,畅也。竟,穷也。寓,寄也。夫年者,生之所禀也,既同於生死,所以忘年也;义者,裁於是非也,既一於是非,所以忘义也。此则遣前知是非无穷之义也。既而生死是非荡而为一,故能通畅妙理,洞照无穷。寄言无穷,亦无无穷之可畅,斯又遣於无极者也。
  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
  〔注〕罔两,景外之微阴也。
  〔疏〕罔两,景外之微阴也。曩,昔也,向也。特#27,独也。庄子寓言以畅玄理,故寄景与罔两,明於独化之义。而罔两问景云:汝向行今止,昔坐今起。然则子行止坐起,制在於形,唯欲随逐於他,都无独立志操者,何耶?
  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
  〔注〕言天机自尔,坐起无待。无待而独得者,孰知其故,而责其所以哉?
  〔疏〕夫物之形质,咸禀自然,事似有因,理在无待。而形影非远,尚有天机,故曰万类参差无非独化者也。
  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
  〔注〕若责其所待而寻其所由,则寻责无极,卒#28至於无待,而独化之理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