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南华真经注疏
南华真经注疏
〔疏〕影之所待,即是形也。若使影待於形,形待造物,请问造物复何待乎?斯则待待无穷,卒乎无待也。
吾待蛇蚶蜩翼邪?
〔注〕若待蛇蚶蜩翼,则无特操之所由,未为难识也。今所以不识,正由不待斯类而独化故耳。
〔疏〕昔诸讲人及郭生注意,皆云蛇蚶是蟆下龃龉。蜩翼者是蜩翅也。言蛇待蚶而行,蜩待翼而飞,影待形而有也,盖不然乎。若使待翼而飞,待足而走,飞禽走兽,其类无穷,何劳独举蛇蚶,频引为譬?即今解蚶者,蛇蜕皮也,蜩翼者,蜩甲也。言蛇蜕旧皮,蜩新出甲,不知所以,莫辫其然,独化而生,盖无待也。而蛇蜩二虫,犹蜕皮甲,称异诸物,所以引之。故《外篇》云,吾待蛇蚶蜩甲耶,是知形影之义,与蚶甲无异者也。
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注〕世或谓罔两待景,景待形,形待造物者。请问:夫造物者,有邪无邪?无也?则胡能造物哉?有也?则不足以物众形。故明众形之自物而后始可与言造物耳。是以涉有物之域,虽复罔两,未有不独化於玄冥者也。故造物#29者无主,而物各自造,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此天地之正也。故彼我相因,形景俱生,虽复玄合,而非待也。明斯理也,将使万物各反所宗於体中而不待乎外,外无所谢而内无所矜,是以诱然皆生而不知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所以得也。今罔两之因景,犹云俱生而非待也,则万物虽众而共成乎天,而皆历然莫不独见矣。故罔两非景之所制,而景非形之所使,形非无之所化也,则化与不化,然与不然,从人之与由己,莫不自尔,吾安识其所以哉。故任而不助,则本末内外,畅然俱得,泯然无述。若乃责此近因而忘其自尔,宗物於外,丧主於内,而爱尚生矣。虽欲推而齐之,然其所尚己存乎胸中,何夷之得有哉。
〔疏〕夫待与不待,然与不然,天机自张,莫知其宰,岂措情於寻责而思虑於心识者乎。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
〔注〕自快得意,悦豫而行。
〔疏〕栩栩,听畅貌也。喻,晓也。夫生灭交谢,寒暑递迁,盖天地之常,万物之理也。而庄生晖明镜以照烛,泛上善以遨游,故能托梦觉於死生,寄自他於物化。是以梦为胡蝶,栩栩而适其心;觉乃庄周,连连而畅其志也。
不知周也。
〔注〕方其梦为胡蝶而不知周,则与殊死不异也。然所在无不适志,则当生而系生者,叉当死而恋死矣。由此观之,知夫在生而哀死者误也。
〔疏〕方为胡蝶,晓了分明,快意适情,悦豫之甚,只言是蝶不#30识庄周。死不知生,其义亦尔。
俄然觉,则莲莲然周也。
〔注〕自周而言,故称觉耳,未铃非梦也。
〔疏〕连连,惊动之貌也。俄顷之问,至梦罢而觉,惊怪思省,方是庄周。故注云,自周而言,故称觉耳,未叉非梦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注〕今之不知胡蝶无,异於梦之不知周也;而各适一时之志,则无以明胡蝶之不梦为周矣。世有假寐而梦经百年者,则无以明今之百年非假寐之梦者也。
〔疏〕昔梦为蝶,甚有畅情;今作庄周,亦言适志。是以觉梦既无的当,庄蝶岂辫真虚者哉。
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注〕夫觉梦之分,无异於死生之辫也。今所以自喻适志,由其分定,非由无分也。
〔疏〕既觉既梦,有蝶有庄,乃曰浮虚,亦不无崖分也。
此之谓物化。
〔注〕夫时不暂停,而今不遂存,故昨日之梦,於今化矣。死生之变,岂异於此,而劳心於其问哉。方为此则不知彼,梦为胡蝶是也。取之於人则一生之中,今不知后,丽姬是也。而愚者窃窃然自以为知生之可乐,死之可苦,未闻物化之谓也。〔疏〕,夫新新变化,物物迁流,譬彼穷指,方兹交臂#31。是以周蝶觉梦,俄顷之问,后不知前,此不知彼。而何为当生虑死,妄起忧悲。故知生死往来,物理之变化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三竟
#1赵本『我』作『此』。
#2王孝鱼依《释文》改【枝』为『杖』。
#3王孝鱼认为应依宋本及世德堂本改『宜』作『冥』。
#4郭庆藩引文『地』作『凡』。
#5郭庆藩引文改第一个『於』作『用』。
#6赵本『遣』作『遗』,下并同。
#7赵本『寄』作『尝』。
#8郭庆藩引文『厅』作『麓』。
#9四库本『康』作『毫』,下同。
#10『苟各足』三字依赵本、世德堂本及四库本补。
#11『若』,原作『其』,依赵本,四库本改。
#12『非』,原作『为』,依赵本,四库本改。
#13『与』字依四库本补。
#14赵本『忘』作『亡』。
#15郭庆藩引文『至』作『生』。
#16『若论之』三字依赵本、四库本补。
#17《阙误》引江南古藏本『成』作『周』。
#18赵本无『略举』,『以』、『之』四字。
#19赵本『山』下有一飘』字。
#20郭庆藩引文改『远』为『远』。
#21《阙误》引刘得一本『庵』作『苓』。
#22郭庆藩引文『污』作『污』。
#23赵本『不知』下有『所谓』二字。
#24赵本无『之』字。
#25郭庆藩引文『言』作『原』。
#26郭庆藩引文『世』下补『历』字。
#27郭庆藩引文移『特』字从『向』前至『独』前。
#28依宋本、世德堂本、四库本改『而』为『卒』。
#29世德堂本『物』作『化』。
#30郭庆藩改『宜』作『不』字。
#31原作『譬』,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改正。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四
河 南 郭 象 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内篇养生主第三
夫生以养存,则养生者理之极也。若乃养过其极,以养伤生,非养生之主也。
吾生也有涯,
〔注〕所禀之分各有极也。
〔疏〕涯,分也。夫生也受形之载,禀之自然,愚智修短,各有涯分。而知止守分,不荡於外者,养生之妙也。然黔首之类,莫不称吾,则凡称吾者,皆有极者也。
而知也无涯。
〔注〕夫举重担轻而#1神气自若,此力之所限也。而尚名好胜者,虽复绝膂,犹未足以慷其愿。此知之无涯也。故知之为名,生於失当而灭於冥极。冥极者,任其至分而无豪铢之加。是故虽负万钧,苟当其所能,则忽然不知重之在身;虽应万机,泯然不觉事之在己,此养生之主也。
〔疏〕所禀形性,各有限极,而分别之智,徇物无涯。遂使心因形劳,未嫌其愿,不能止分,非养生之主也。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注〕以有限之性寻无极之知,安得而不困哉。
〔疏〕夫生也有限,智也无涯,是以用有限之生逐无涯之智,故形劳神弊而危殆者也。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注〕已困於知而不知止,又为知以救之,斯养而伤之者,真大殆也。
〔疏〕无涯之智,已用於前,有为之学,救之於后;欲不危殆,其可得乎。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注〕忘善恶而居中,任万物之自为,问然与至当为一,故刑名远己而全理在身也。
〔疏〕夫有为俗学,抑乃多徒,要功而言,莫先善恶。故为善也无不近乎名誉,为恶也无不邻乎刑戮。是知俗智俗学,未足以救前知,适有疲役心灵,更增危殆。
绿督以为经,
〔注〕顺中以为常也。
〔疏〕绿,顺也。督,中也。经,常也。夫善恶两忘,刑名双遣,故能顺一中之道,处真常之德,虚夷任物,与世推迁。养生之妙,在乎兹矣。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
〔注〕养亲以适。
可以尽年。
〔注〕苟得中而冥#2度,则事事无不可也。夫养生非求过分,盖全理尽年而已矣。
〔疏〕夫惟妙拾二偏而处於中一者,故能保守身形,全其生道。外可以孝养父母,大顺人伦,内可以摄卫生灵,尽其天命。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锜,书然向然,奏刀骆然,
〔疏〕庖丁,谓掌厨丁役之人,今之供膳是也。亦言:丁,名也。文惠君,即梁惠王也。解,宰割之也。崎,下角刺也。言庖丁善能宰牛,见其问理,故以其手搏触,以肩倚着,用脚踏履,用膝刺筑,遂使皮肉离析,奢然向应,进奏鸾刀,骆然大解。此盖寄庖丁以明养生之衍者也。
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注〕言其因便施巧,无不闲解,尽理之甚,既适牛理,又合音节。
〔疏〕桑林,殷汤乐名也。经首,咸池乐章名,则尧乐也。庖丁神彩从容,妙尽牛理;既而改#3割声向,雅合官商,所以音中桑林,韵符经首也。
文惠君曰:嘻,善或。技盖至此乎?
〔疏〕嘻,叹声也。惠君既见庖丁因便施巧,奏#4音节,远合乐章,故美其技卫一至於此者也。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注〕直寄道理於技耳,所好者非技也。
〔疏〕拾释鸾刀,对答养生之道,故倚技卫,进献於君。又解:进,过也。所好者养生之道,过於解牛之技耳。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5者。
〔注〕未能见其理问。
〔疏〕始学屠宰,未见闲理,所睹唯牛。亦犹初学养生,未照真境,是以触途皆碍。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注〕但见其理问也。
〔疏〕操刀既久,频见理间,所以才睹有牛,已知空却。亦犹服道日久,智照渐明,所见尘境,无非虚幻。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注〕合与理会。
〔疏〕遇,会也。经乎一十九年,合阴阳之妙数,率精神以会理,岂假目以看之。亦犹学道之人,妙契至极,推心灵以虚扇#6,岂用眼以取尘也。
官知止而神欲行。
〔注〕司察之官废,纵心而顺理#7。
〔疏〕官者,主司之谓也;谓目主於色耳司於声之类是也。既而神遇,不用目视,故眼等主司,悉皆停废,从心所欲,顺理而行,善养生者,其义亦然。
依乎天理,
〔注〕不横绝也。
〔疏〕依天然之胜理,终不横截以伤牛。亦犹养生之妙道,依自然之涯分,叉不责生以夭折也。
批大却,
〔注〕有际之处,因而批之令离。
〔疏〕问邻交际之处,用力而批戾之,令其筋骨各相离异。亦犹学道之人,生死穷通之际,用心观照,令其解脱。
导大窍,
〔注〕节解窍空,就导令殊。
〔疏〕窍,空也。骨节空处,蹴#8导令殊。亦犹学人以有资空,将空导有。
因其固然。
〔注〕刀不妄加。
〔疏〕因其空却之处,然后运刀,亦因其眼见耳闻,叉不妄加刀然#9也。
技经肯萦之未尝,
〔注〕技之妙也,常游刃於空,未尝经药於微碍也。
而况大辄乎。
〔注〕軏,戾大骨,钮刀刃也。
〔疏〕肯荣,肉着骨处也。軏,大骨也。夫技衍之妙,游刃於空,微碍尚未曾经,大骨理当不犯,况养生运智,妙体真空,细惑尚不染心,赢尘岂能累德。
良庖岁更刀,割也;
〔注〕不中其理间也。
〔疏〕良善之庖,犹未中理,经乎一岁,更易其刀。况小学之人,未体真道,证空拾有,易夺之心者矣。
族庖月更刀,折也。
〔注〕中骨而折刀也。
〔疏〕况几鄙之夫,心灵合塞,触境皆碍,叉损智伤神。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
〔注〕硎,砥石也。
〔疏〕硎,砥砺石也。十阴数也;九,阳数也;故十九年极阴阳之妙也。是以年经十九,牛解数千,游空涉虚,不损锋刃,故其刀锐利,犹若新磨者也。况善养生人,智穷空有,和光处世,妙尽阴阳。虽复千变万化,而自新其德,参涉万境,而常湛凝然矣。
彼节者有问,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
〔疏〕彼牛骨节,素有问部,而刀刃锋锐,薄而不厚。用无厚之刃,入有问之牛,故游刃恢恢,叉宽大有余矣。况养生之士,体道之人,运至忘之妙智,游虚空之物境,是以安排造适,闲暇有余,境智相冥,不一不异。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於硎。
〔疏〕重迭前文,结成其义。
虽然,每至於族,吾见其难为,
〔注〕交错聚结为族。
休然为戒,视为止,
〔注〕不复属目於他物也。
行为迟。
〔注〕徐其手也。
〔疏〕节骨交聚盘结之处,名为族也。虽复游刃於空,善见其却,每至□交错之处,未尝不留意艰难,为其休惕戒慎,专视徐手。况体道之人,虽复达彼虚幻,至於境智交涉,铃须戒慎艰难,不得轻染根尘,动伤於寂者也。
动力甚微,谍然已解,#10
〔注〕得其宜则用力少。
如土委地。
〔注〕理解而无刀进,若聚土也。
〔疏〕谋,化百反。谋然,骨肉离之声也。运动鸾刀,甚自微妙,依於天理,所以不难,如土委地,有何踪迹。况运用神智,明照精微,涉於尘境,曾无里碍,境智冥合,能所泯然。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注〕逸足容豫自得之谓。
〔疏〕解牛事讫,闲放从容,提挈鸾刀,彷徨徙倚。既而风韵清远,所以高视四方,志气盈满,为之踌躇自得。养生会理,其义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