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

  终日握而手不悦,共其德也;
  〔注〕任手之自握,非独得也。
  〔疏〕找,拘寄,劳#23倦者,为其淳和与玄道至德同也。
  终日视而目不啧,偏不在外也。
  〔注〕任目之自见,非系於色也。
  〔疏〕暄,动也。任眼见视,视不动目,不偏滞於外尘也。
  行不知所之,
  〔注〕任足之自行,无所趣。
  〔疏〕之,往也。泛若不系之舟,故虽行而无所的诣也。
  居不知所为,
  〔注〕纵体而自任也。
  〔疏〕恬淡无为,寂寞之至。
  与物委蛇,
  〔注〕斯顺之也。
  〔疏〕接物无心,委曲随顺。
  而同其波。
  〔注〕物波亦波。
  〔疏〕和光混述,同其波也。
  是卫生之经已。
  〔疏〕总指已前,结成义也。
  南荣趣曰:然则是至人之德已乎?
  〔注〕若#24能自改而用此言,更欲目#25谓至人之德。
  〔疏〕如前所说卫生之经,依而行之,合於玄道。至人之德,止此可乎?
  曰:非也。是乃所谓冰解冻释者,
  〔注〕能乎,明非自尔。
  〔疏〕南荣拘束仁义,其日固久,余闻圣教,方解卫生。譬彼冬冰,逢兹春日,执滞之心,於斯释散。此因学致悟,非率自然。能乎,明非真也。此则老子答越之辞也。
  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
  〔注〕自无其心,皆与物共。
  〔疏〕夫至人无情,随物兴感,故能同苍生之食地,共常品,而乐天。交,共也。
  不以人物利害相樱,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
  〔疏〕搂,扰乱也。夫至人虚心,顺世,与物同波,故能息怪异於常生,绝谋谈於黎首。既不以事为事,何利害之能扰乎。
  鲦然而往,恫然而来。是谓卫生之经已。
  〔疏〕重举前文,结成其义。
  曰:然则是至乎?
  〔注〕谓己便可得此言而至邪。
  〔疏〕谓闻此言,可以适极。南荣不敏,重问老君。
  曰:未也。吾固告汝曰:能儿子乎?
  〔注〕非以此言为不至也,但能闻而学者,非自至耳。苟不自至,则虽闻至言,适可以为经,胡可得至哉。故学者不至,至者不学也。
  〔疏〕夫云能者,奖劝之辞也。此言虽至,犹是荃蹄,既曰告汝,则因禀学。然学者不至,至者不学,在荃异鱼,故曰未也。此是老子重答南荣。
  儿子动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
  〔疏〕虚冲凝淡,寂寞无情,同槁木而不荣,类死灰而忘照。身心既其双遣,何行动之可知乎。卫生之要也。
  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
  〔注〕祸福生於失得,人灾由於爱恶。今槁木死灰,无情之至,则爱恶失得无自而来。
  〔疏〕夫祸福生乎得丧,人灾起乎美恶。今既形同槁木,心若死灰,得丧两忘,美恶双遣,尚无冥昧之责,何入灾之有乎。
  宇泰定者,发乎天光。
  〔注〕夫德宇泰然而定,则真所发者天光耳,非人耀。
  〔疏〕夫身者神之舍,故以至人为道德之器宇也。且德宇安泰而静定者,其发心照物,由乎自然之智光。
  发乎天光者,人见其人#26,
  〔注〕天光自发,由人见其人,物见其物。物各自见而不见彼,所以泰然而定也。
  〔疏〕几庸之人,不能测圣,但见韦於众庶,不知天光遐照也。
  人有修者,乃今有恒;
  〔注〕人而修人,则自得矣,所以常泰。
  〔疏〕怛,常也。理虽绝学,道亦资求,故有真修之人,能会凝常之道也。
  有恒者,人舍之,天助之。
  〔注〕常泰,故能反居我宅而自然#27获助也。
  〔疏〕体常之人,动以吉会,为苍生之所舍止,皇天之所福助,不亦宜乎。
  人之所舍,谓之天民;天之所助,谓之天子。
  〔注〕出则天子,处则天民,此二者俱能。以泰然而自得之,非为而得之也。
  〔疏〕出则君后,处则逸人,皆以临道体常,故致斯功者也。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
  〔注〕几所能者,虽行非为,虽习非学,虽言非辩。
  〔疏〕夫为於分内者,虽为也不为,故虽学不学,虽行不行,虽辩不辩,岂复为於分外,学所不能邪。
  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
  〔注〕所不能知,不可强知,故止斯至#28。
  〔疏〕率其所能,止於分内,所不能者,不强知之,此临学之至妙。
  若有不即是者,天钧败之。
  〔注〕意虽欲为,为者叉败,理终不能。
  〔疏〕若有心分外,即不以分内为是者,斯败自然之性者也。
  备物以将形,
  〔注〕因其自备而顺其成形。
  〔疏〕将,顺也。夫造化洪炉,物皆备足,但顺成形,於理问学。
  藏不虞以生心,
  〔注〕心自生耳,非虞而出之。虞者,亿度之谓。
  〔疏〕夫至人无情,物感斯应,包藏圣者智,遇物生心,终不预谋所为虞度者也。
  敬中以达彼,
  〔注〕理自达彼耳,非慢中而敬外。
  〔疏〕中,内智也。彼,外境也。敬重神智,不敢轻染,智既凝寂,境自虚通。
  若是#29而万恶至者,皆天也,
  〔注〕天理自有穷通。
  而非人也,
  〔注〕有为而政恶者乃是人。
  〔疏〕若文王之拘美里,孔子之困匡人,智非不明也,人非不圣也,而遭斯万恶穷否者,盖由天时运命耳,岂人之所为哉。
  不足以滑成,
  〔注〕安之苦命,故其成不滑。
  〔疏〕滑,乱也。体道会真,安时达命,纵遭万恶,不足以乱於大成之心o
  不可内於灵台。
  〔注〕灵台者,心也,清畅,故忧息不能入。
  〔疏〕内,入也。灵台,心也。妙体空静,故世物不能入其灵台也。
  灵台者有持,
  〔注〕有持者,谓不动於物耳,其实非持。
  〔疏〕惟贵能持之心,竟不知所以也。
  而不知其所持,
  〔注〕若知其所持则持之。
  而不可持者也。
  〔注〕持则失也。
  〔疏〕若有心执持,则失之远矣,故不可也。
  不见其诚己而发,
  〔注〕此妄发作。
  每发而不当,
  〔注〕发而不由己诚,何由而当。
  〔疏〕以前显得道之士智照光明,此下明丧真之人妄心乖嘿#30。诚,实也。未曾反照实智而辄#31妄发迷心,心既不真,故每乖实当也。
  业入而不舍,
  〔注〕事不居其分内。
  〔疏〕业,事也。世事樱扰,每入心中,不达违从,故不能舍止。
  每#32更为失。
  〔注〕发由己诚,乃为得也。
  〔疏〕每妄发心,绿逐前境,自谓为得,翻更丧真。
  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幽问#33之中者,鬼得而诛之。
  〔疏〕夫人鬼幽显,乃日殊涂,至於推诚履信,道理无隔。若彼乖分失真,叉招报应,伟怨相感,所以遭诛,则材伯彭生之类是也。
  明乎人,明乎鬼者,然后能独行。
  〔注〕幽显无愧於心,则独行而不惧。
  〔疏〕幽显二涂,分明无谴,不犯於物,故独行不惧也。
  券内者,行乎无名;
  〔注〕券,分也。夫游於分内者,行不由於名。
  〔疏〕券,分也。无名,道也。履道而为於分内者,虽行而无名进也。
  券外者,志乎期费。
  〔注〕有益无益,期欲损己以为物也。
  〔疏〕期,卒也。立志矜矫,游心分外,终无成益,卒有费损也。
  行乎无名者,唯庸有光;
  〔注〕本有斯光,因而用之。
  〔疏〕庸,用也。游心无名之道者,其所用智,日有光明也。
  志乎期费者,唯贾人也,
  〔注〕虽己所无,犹借彼而贩卖也。
  〔疏〕志求之分外,要期声名而贪损神智者,意唯名利,犹高价贩卖之人。
  人见其歧,犹之魁然。
  〔注〕夫期费者,人已见其趺矣,而犹自以为安。
  〔疏〕企,危也。魁,安也,锐情责取,分外企求,他人见其危乎,犹自以为安隐,愚之至也。
  与物穷者,物入焉;
  〔注〕穷,谓终始。
  〔疏〕舍止之谓也。物我冥符而穷理尽性者,故为外物之所归依之也。
  与物且者,其身之不能容,焉能容人。
  〔注〕且,谓券外而趺者。趺者不立,焉能自容。不能自容,焉能容人。
  人不获容则去也。
  〔疏〕聊与人涉,苟且於浮华,责利求名,身尚矜企,心灵躁竞,不能自容,何能容物邪。
  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
  〔注〕身且不能容,则虽己非己,况能有亲乎。故尽是他人。
  〔疏〕褊狭不容,则无亲爱;既无亲爱,则尽是他人。逆件既多,伟敌非少,欲求安泰,其可得乎。
  兵莫僭于志,模邹为下;
  〔注〕夫志之所搂,焦#34火凝水#35,故其为兵甚於剑战也。
  〔疏〕兵戈,锋刃之徒,镇娜,良剑也。夫僭毒伤害,莫甚乎心。心志所绿,不疾而速,故其为损害甚於镇娜。以比#36校量,剑战为下。
  寇莫大於阴阳,无所逃於天地之问。
  〔疏〕寇,敌也。域心得丧,喜怒战於胸中,其寒凝水,其热焦火,此阴阳之寇也。夫助敌巨寇,犹可逃之,而兵起内心,如何避邪。
  非阴阳贼之,心则使之也。
  〔注〕心使气,则阴阳征结於五藏而所在皆阴阳也,故不可逃。
  〔疏〕此非阴阳能贼害於人,但由心有躁竞,故使之然也。
  道通,其分也#37,其成也毁也。
  〔注〕成毁无常分而道皆通。
  〔疏〕夫物之受气,各有崖限,妍丑善恶,察分毁成。而此谓之成,彼谓之毁,道以通之,无不备足。
  所恶乎分者,其分也以备;
  〔注〕不守其分而求备焉,所以恶分也。
  〔疏〕夫荣辱寿夭,禀自天然,素分之中,反己备足。分外驰者而求备焉,游心是非之境,恶其所受之分也。
  所以恶乎备者,其有以备。
  〔注〕本分不备而有以求备,所以恶备也。若其本分素备,岂恶之哉。
  〔疏〕造物已备而嫌恶之,岂知自然先已备矣。
  故出而不反,见其鬼;
  〔注〕不反守其分内,则其死不久。
  〔疏〕夫出愚惑,妄逐是非之境而不能反本还原者,动之死地,故见为鬼#38也。
  出而得,是谓得死。
  〔注〕不出而无得,乃得生。
  〔疏〕其出心逐物,遂其欲情而有所获者,此可谓得死灭之本。
  灭而有实,鬼之一也。
  〔注〕已灭其性矣,虽有斯生,何异於鬼。
  〔疏〕迷灭本性,谓身实有,失死不殊,故与鬼为一也。
  以#39有形者象无形者而定矣。
  〔注〕虽有斯形,苟能旷然无怀,则生全而形定也。
  〔疏〕象,似也。虽有斯形,似如无者,即形非有故也。旷然忘我,故心灵和光而止定也。
  出无本?
  〔注〕钦然自生,非有本。
  入无家。
  〔注〕钦然自死,非有根。
  〔疏〕出,生也,入,死也。从无出有,有无根原,自有还无,无乃无窍穴也。
  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剽,
  〔疏〕剽,末也,亦原二也。本亦作探字,今随字读云。言从无出有,实有此身,推索因由,意#40无处所,自古至今,甚为长远,寻求今古#41,竟无本末。
  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
  〔注〕言出者自有实耳,其所出无根窍以出之。
  〔疏〕有所出而无窍穴者,以凡观之,谓其有实,其实不有也。
  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
  〔注〕宇者,有四方上下,而四方上下未有穷处。
  〔疏〕宇者,四方上下也。方物之生,谓其有实,寻责宇中,竟无来处。宇既非矣,处岂有邪。
  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注〕宙者,有古今之长,而古今之长无极。
  〔疏〕宙者,往古来今也。时节赊长,谓之今古,推求代叔,竟无本末。宙既无矣,本岂有邪。
  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42而无见其形。
  〔注〕死生出入,皆钦然自尔,无所由,故无所见其形。
  〔疏〕出入,由生死也。谓其出入生死,故有出入之名,推穷性理,竟无出入处所之形而可见也。
  是谓天门。
  〔注〕天门者,万物之都名也。谓之天门,犹云众妙之门也。
  〔疏〕天者,自然之谓也;自然者,以无所由为义。言万有皆无所从,莫测所以,自然为造物之门户也。
  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
  〔注〕死生出入,皆钦然目尔,未有为之者也。然有聚散隐显,故有出入之名;徒有名耳,竟无出入,门其安在乎?故以无为门。以无为门,则无门也。
  〔疏〕夫天然之理,造化之门,徒有其名,竟无其实,而一切万物,从此门生,故郭注云以无为门。以无为门,则无门矣。
  有不能以有为有,
  〔注〕夫有之未生,以何为生乎?故必自有耳,岂有之所能有乎。
  〔疏〕有既有矣,焉能有有?有之未生,谁生其有?椎求淅有,竟无有也。
  必出乎无有。
  〔注〕此所以明有之不能为有而自有耳,非谓无能为有也。若无能为有,何谓无乎。
  〔疏〕夫已生未生,二俱无有,此有之出乎无有,非谓此无能生有。无若生有,何谓无乎。
  而无有一无有。
  〔注〕一无有则遂无矣。无者遂无,则有自钦生明矣。
  〔疏〕不问百非四句,一抄皆无,故谓一无有。
  圣人藏乎是。
  〔注〕任其自生而不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