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

  〔注〕若夫婪落天地,游虚涉#31远,以入乎冥冥者,不应而已矣。
  〔疏〕昆仑是高远之山,太虚是深玄之理。苟其滞着名言,犹存问应者,是知未能经过高远,游涉深玄者矣。
  光曜问乎无有曰:夫子有乎?其无有乎?
  〔疏〕光曜者,是能视之智也。无有者,所观之境也,智能照察,故假名光曜;境体空寂,故假名无有也。而智有明暗,境无深浅,故以智问境,有乎无乎?
  光曜不得问,而孰视其状貌,官然空然,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疏〕夫妙境希夷,视听断绝,故审状貌,唯寂唯空也。
  光曜曰:至矣。其孰能至此乎。予能有无矣,而未能无无也;及为无有矣,何从至此哉。
  〔注〕此皆绝学之意也。於道绝之,则夫学者乃在根本中来矣。故学之善者,其唯不学乎。
  〔疏〕光明照曜,其智尚浅,唯能得无丧有,未能双遣有无,故叹无有至深;谁能如此玄妙。而言无有者,非直无有,亦乃无无,四句百非,悉皆无有。以无之一字,无所不无,言约理广,故称无也。而言何从至此者,但无有之境,穷理尽性,自非玄德上士,孰能体之,是以浅学小智,无从而至也。
  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32芒。
  〔注〕拈#33捶钩之轻重,而无豪芒之差也。
  〔疏〕大马,官号,楚之大司马也。捶,打锻也。钩,腰带也。大司马家有工人,少而善锻钩,行年八十,而捶钩弥巧,专性凝虑,故无豪芒之差失也。钩,称钩椎也,谓能拈捶钩推,知斤两之轻重,无豪芒之差失也。
  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
  〔疏〕司马怪其年老而捶锻愈精,谓其工巧别有道衍也。
  曰:臣有守也。臣之年二十而好捶
  钩,於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
  〔疏〕更无别衍,有所守持。少年已来,专精好此,捶钩之外,无所观察,习以成性,遂至於斯也。
  是用之者,假不用者也以长得其用,而况乎无不用者乎。物孰不资焉。
  〔注〕都无怀,则物来皆应。
  〔疏〕所以至老而长得其捶钩之用者,假赖於不用心视察他物故也。夫假不用为用,尚得终年,况乎体道圣人,无用无不用,故能成大用,万物资禀,不亦宜乎。
  冉求问於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邪?仲尼曰:可。古犹今也。
  〔注〕言天地常存,乃无未有之时。
  〔疏〕姓冉,名求,仲尼弟子。师资发起,询问两仪未有之时可知已否。夫变化日新,则无今无古,古犹今也,故答云可知也。
  冉求失问而退,明日复见,曰:昔者吾问未有天地可知乎?夫子曰:可。古犹今也。
  〔疏〕失其问意,遂退而归。既遵应问,还用应答。
  昔日吾昭然,今日吾昧然,敢问何谓也?
  〔疏〕昔日初咨,心中昭然明察;今时后间,情虑昧然暗晦。敢问前明后暗,意谓如何?
  仲尼曰:昔之昭然也,神者先受之;
  〔注〕虚心以待命,斯神受也。
  今之昧然也,且又为不神者求邪?
  〔注〕思求更政不了。
  〔疏〕先求未悟,锐彼精神,用心求受,故昭然明白也。后时领解,不复运用精神,直置任真,无所求请,故昧然暗塞也。求邪者,言不求也。
  无古无今,无始无终。
  〔注〕非唯无不得化而为有也,有亦不得化而为无矣。是以无有之为物,虽千变万化,而不得一为无也。不得一为无,故自古无未有之时而常存也。
  〔疏〕日新而变,故无始无终,无今无古,故知无未有天地之时者也。
  未有子孙而有子孙,可乎?
  〔注〕言世世无极。
  〔疏〕言子孙不相生,世世无极,天地人物,悉皆无原无有之时也。可乎,言不可也。
  冉求未对。仲尼曰:已矣,未应矣。不以生生死,
  〔注〕夫死者独化而死耳,非夫生者生此死也。
  不以死死生。
  〔注〕生者亦独化而生耳。
  〔疏〕已,止也,未,无也。夫聚散死生,皆独化日新,未尝假赖,岂相因待。故不用生生此死,不用死死此生。冉求未对之问,仲尼止令无应,理尽於此,更何所言也?
  死生有待邪?
  〔注〕独化而足#34。
  皆有所一体。
  〔注〕死与生各自成一#35体。
  〔疏〕死,独化也,岂更成一物哉。死既不待於生,故知生亦不待於死。死生聚散,各自成一体耳,故无所因待也。
  有先天地生者#36物邪?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犹其有物也#37,无已。
  〔注〕谁得先物者乎哉?吾以〔阴阳为先物,而#38阴阳者即所谓物耳。谁又先阴阳者乎?吾以自然为先之,而自然即物之自尔耳。吾以至道为先之矣,而至道者乃至无也。既以无矣,又奚为先?然则先物者谁乎哉?而犹有物,无已,明物之自然,非有使然也。
  〔疏〕夫能物於物者,非物也。故非物则无先后,物出则是物,复不得有先於此物者。何以知其然邪?谓其犹是物故也。以此推量,竟无先物者也。然则先物者谁乎哉?明物之自然耳,自然则无穷已之时也。是知天地万物,自古以固存,无未有之时也。
  圣人之爱人也终无已者,亦乃取於是者也。
  〔注〕取於自尔者,恩流百代而不废也。
  〔疏〕夫得道圣人,慈爱覆育,恩流百代而无穷止者,良由德合天地,妙体自然,故能虚己於彼,忘怀亭毒,不仁#39万物,刍狗苍生,盖取斯义而然也。
  颜渊问乎仲尼曰:回尝闻诸夫子曰:无有所将,无有所迎。回敢问其游。
  〔疏〕请夫子言。将,送也。夫圣人如镜,不送不迎;颜回问之日,未晓其理,故询诸尼父,问其所由。
  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
  〔注〕以心顺形而形自化。
  〔疏〕古人纯朴,合道者多,故能外形随物,内心凝静。
  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
  〔注〕以心使形。
  〔疏〕内以缘通,变化无明,外形乖误,不能顺物。
  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
  〔注〕常无心,故一不化;一不化,乃能与物化者#40耳。
  安化安不化,
  〔注〕化与不化,皆任彼耳,斯无心也。
  〔疏〕安,任也。夫圣人无心,随物流转,故化与不化,斯安任之,既无分别,曾不栗意也。
  安与之相靡,
  〔注〕直无心而恣其自化耳,非将迎而靡顺之。
  〔疏〕靡,顺也。所谓化与不化悉安任者,为不件苍生,更相靡顺。
  必与之莫多。
  〔注〕不将不迎,则足而止。
  〔疏〕虽复与物相顺,而亦不多仁恩,各止於分,彼我无损。
  稀韦氏之囿,黄帝之圃,有虞氏之官,汤武之室。
  〔注〕言夫无心而任化,乃常圣之所道处。
  〔疏〕稀韦、轩辕、虞舜、股汤、周武,并是圣明王也。言无心顺物之道,乃是稀韦彷徨之苑囿,轩辕敖游之园圃,虞舜养德之官闱,汤武怡神之虚室,斯乃莘圣之所进而处之也。
  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师,故以是非相毙也,而况今之人乎。
  〔注〕圣,和也。夫儒墨之师,天下之难和者,而无心者犹故和之,而况其几乎。
  〔疏〕整圣,和也。夫儒墨之师添更相是非,天下之难和者也,而圣人君子,犹能顺而和之。况乎令世之人,非儒墨之师者也。随而化之,不亦宜乎。
  圣人处物不伤物。
  〔注〕至顺也。
  〔疏〕处俗和光,利而不害,故不伤之也。
  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
  〔注〕在我而已。
  〔疏〕虚舟飘瓦,大顺韦生,韦生乐推,故处不害也。
  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41相将迎。
  〔注〕无心故至顺,至顺故能无所将迎而义冠於将迎也。
  〔疏〕夫唯安任韦品,彼我无伤者,故能与物交际而明不迎而迎者。
  山林与。皋壤与。使#42我欣欣然而乐与。
  〔注〕山林皋壤,未善於我,而我便乐之,此为无故而乐也。
  乐未毕也,哀又继之。
  〔注〕夫无故而乐,亦无故而哀也。则几所乐不足乐,几所哀不足哀也。
  〔疏〕几情滞执,忘生欣恶,忽睹高山茂林,神皋奥壤,则欣然钦慕,以为快乐;而乐情未几,哀又继之,情随事迁,哀乐斯变。此乃无故而乐,无故而哀,是知世之哀乐,不足计也。
  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
  〔注〕不能坐忘自得,而为哀乐所寄也。
  〔疏〕逆旅,客舍也。穷达之来,不能御折,哀乐之去,不能禁止。而凡俗之人,不闲斯趣,譬彼客舍,为物所停,以妄为真,深可悲叹也。
  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
  〔注〕知之所遇者即知之,知之所不遇者即不知也。
  知#43能能而不能所不能。
  〔注〕所不能者,不能强能也。由此观之,知与不知,能与不能,制不出我也,当付之自然耳。
  〔疏〕夫智有明合,能有工拙,各禀素分,不可强为。故分之所遇,知则知之,不遇者不能知也;分之所能,能则能之,性之不能,不可能也。譬乌飞鱼泳,蛛网蜕丸,率之自然宁非性也。
  无知无能者,固人之所不兔也。
  〔注〕受生各有分也。
  〔疏〕既非圣人,未能智周万物,故知与不知,能与不能,禀生不同,机关各异,而流俗之人,叉固其所不免也。
  夫务免乎人之所不免者,岂不亦悲哉。
  〔疏〕人之所不免者,分外智能之事也。而几鄙之流不能安分,故锐意感情,务在独免,愚惑之甚,深可悲伤。
  至言去言,至为去为。
  〔注〕皆自得也。
  〔疏〕至理之言,无言可言,故去言
  也。至理之为,无为可为,故去为也。
  齐知之所知,则浅矣。
  〔注〕夫由知而后得者,假学者耳,故浅也。
  〔疏〕见贤思齐,拾己效物,假学求理,运知访道,此乃浅近,岂日深知矣。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四竟
  #1四库本『狂屈』二字不重。
  #2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官』俱作『宫』。
  #3郭庆藩引文改『无』作『答』。
  #4王孝鱼认为『裁非』疑『裁制』之误。
  #5赵本『效』作『放』。
  #6依王叔岷说以下当补『死生』二字。
  #7《阙误》引刘得一本『天下』作『天地』。
  #8《阙误》引刘得一本『今』作『合』。
  #9四库本『豪』作『毫』,注疏同。
  #10赵本『质』下有『也』字。
  #11依四库本及正文『无』当改作『道』。
  #12《阙误》引张君房本『孙子』作『子孙」。
  #13『也』字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当改作『借』。
  #14『卵生八窍』四字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补足。
  #15四库本『化』作『时』。
  #16世德堂本『肢』作『枝』。
  #17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巍巍』作『魏魏』。
  #18《阙误》引文如海,刘得一本俱作『遗』。
  #19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本』俱作『不』。
  #20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度』当改作『庶』。
  #21原作『东』,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俱作『哀』,又依正文改正。
  #22『形』字依世德堂本、浙江书局本当删。
  #23《阙误》引张君房本、成疏本『必』下有『谓』字。
  #24四库本『至』作『惊』。
  #25『语』字锯王孝鱼说当依正义改作『志』。
  #26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近』当改作『还』。
  #27世德堂本、浙江书局本『由」俱作『游』。
  #28四库本『豪』作『毫』,下同。
  #29王叔岷、刘文典均谓『不见』下当有『不言』二字。
  #30原作『责』,依四库本及正文改作『贵』。
  #31赵本作『步』。
  #32王孝鱼校云,唐写本『豪』作『钩』。
  #33王孝鱼依《释文》及世德堂本改『拈』作『玷】。
  #34四库本『而足』作『死生』。
  #35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均无『一』字。
  #36唐写本『者」下无『物」字。
  #37『犹其有物也』五字刘得一本不重。
  #38方括号内文字原文漏,今依四库本补足。
  #39『不仁』二字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补。
  #40四库本无『者』字。
  #41敦煌本『人』作『之』。
  #42《阙误》引江南古藏本『使』上有『与我无亲』四字。
  #43敦煌本无『知』字。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五
  河 南 郭 象 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杂篇庚桑楚第二十三
  老聪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聪之道,
  〔疏〕姓庚桑,名楚,老君之弟子,盖隐者也。役,门人之称;古人事师,共其驱使,不惮艰危,故称役也。而老君大圣,弟子极多,门人之中,庚桑楚最胜,故称偏得也。
  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絮然仁者远之;
  〔注〕画然,饰知;絮然,矜仁。
  〔疏〕畏垒,山名,在鲁国,臣#1仆隶;妾,接也;言人以仁智为臣妾,庚桑子悉弃仁智以接事君子也。楚既幽人,寄居山薮,情敦素朴,心鄙浮华;山旁士女,竞为臣妾,故画然舒#2智自明炫者,斥而去之;絮然矜仁苟异於物者,今其疏远。
  拥肿之与居,
  〔注〕拥肿,朴也。
  鞅掌之为使。
  〔注〕鞅掌,自得。
  〔疏〕拥肿鞅掌,皆淳朴自得之貌也。斥弃仁智,淡然归实,故淳素之士与其同居,率性之人共其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