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

  见有於人者忧。
  〔注〕见有於人者,为人所役用也。
  〔疏〕言未能忘鲁,见有於人,是以敬鬼尊贤,矜人恤众,为临役,宁非忧息。
  故尧非有人,非见有於人也。
  〔注〕虽有天下,皆寄之百官,委之万物而不与焉,斯非有人也;因民任
  物而不役己,斯非见有於人也。
  〔疏〕郭注云,虽有天下,皆寄之百官,委之万物而不与焉,斯非有人也;因民任物而不役己,斯非见有於人也。
  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而独与道游於大莫之国。
  〔注〕欲令荡然无有国之怀。
  〔疏〕大莫,犹大无也,言天下无能杂之。
  方舟而济於河,
  〔疏〕相舟两并日方舟。
  有虚船来触舟,虽有褊#8心之人不怒;
  〔疏〕褊,狭急也。不怒者,绿舟虚故也。
  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於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
  〔疏〕恶声,骂辱也。
  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注〕世虽变,其於虚己以免害一也。
  〔疏〕虚己,无心也。
  北宫奢
  〔疏〕姓北官,名奢。居北官,因以为姓。卫之大夫也。
  为卫灵公赋敛以为锺,为坛乎郭门之外,
  〔疏〕言为锺先须设祭,所以为坛也。
  三月而成上下之县。
  〔疏〕上下调,八音备,故曰县。
  王子庆忌见而问焉,曰:子何卫之设?
  〔疏〕周王庆忌#9,之子,周之大夫。言见锺坛极妙,怪而问焉。
  奢曰:一之问,无敢设也。
  〔注〕泊然抱一耳,非敢假设以益事
  〔疏〕郭注云:泊然抱一耳,非敢假设以益事也。
  奢闻之,既雕既琢,复归於朴。
  〔注〕还用其本性也。
  〔疏〕郭注云,还甩本性。
  恫乎其无识
  〔注〕任其纯朴而已。
  〔疏〕恫乎,无情之貌。任其淳朴而己o
  傥乎其息疑;
  〔注〕无所趣也。
  〔疏〕傥,无虑也。怠,退也。言狐疑思虑之事,并已去矣。
  萃乎芒乎,其送往而迎来;
  〔注〕无所听悦。
  〔疏〕萃,聚也。言物之萃聚,芒然不知,物之去来,亦不迎送,此下各任物也。又:芒昧恍惚,心无的当,随其迎送,任物往来。
  来者勿禁,往者勿止;
  〔注〕任彼也。
  〔疏〕百姓怀来者未防禁,而去者亦无情而留止也。
  从其强梁,
  〔注〕顺乎粱#10也。
  随其曲传#11,
  〔注〕无所系也。
  〔疏〕传,张恋反。刚强难赋者,从而任之;人情曲传者,随而顺之。
  因其自穷,
  〔注〕用其不得不尔。
  〔疏〕因任百姓,各於其所情#12也。
  故朝夕赋敛而毫#13毛不挫,
  〔注〕当故无损。
  〔疏〕虽设赋敛,而未尝抑度,各率其性,是故略无任损者也。
  而况有大涂者乎。
  〔注〕泰然无执,用天下之自为,斯大通之涂也,故日经之营之,不日成之。
  〔疏〕涂,道也。直政任物,己任枉损,况资大道,神化无为,三月而成,何怪之有。
  孔子围於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疏〕楚昭王召孔子,孔子自鲁聘楚,途经陈蔡二国之问。居之徒众既多,陈蔡之人谓孔子是阳虎,所以起兵围之。门人饥馁,七日不起火食,窘迫困苦也。
  太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14。
  〔注〕自同於好恶耳,圣人无好恶也。
  〔疏〕太公,老之称也。任,名也。几,近也。然,犹如是也。尼父既遭围绕,太公吊而问之曰:子近死乎?答曰:如是。曰:子嫌恶乎?答云:如是也。
  任曰:子尝言不死之道。束海有乌焉,其#15名曰意怠。其为乌也,纷纷轶秩,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
  〔注〕既弘大舒缓,又心无常系。
  〔疏〕试言长生之道,举海乌而譬之。纷纷轶袱,是舒迟不能高飞之貌也。飞铃援引徒倡,不敢先起;栖铃戢其胁翼,迫引於韦。
  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
  〔注〕常从容处中。
  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
  〔注〕其於随物而已。
  〔疏〕夫进退处中,远害之至,饮啄随行,必依次叔。
  是故其行列不斥,
  〔注〕与韦俱也。
  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於患。
  〔注〕息害生於役知以奔竞。
  〔疏〕为其谦柔,不与物竞,故众乌行列,不独斥弃也,而外人造次不得害之,是以免於人问之祸息。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注〕才之害也。
  〔疏〕直木有村,先遭斫伐;甘井来饮,其流先竭。人街才智,其义亦然。
  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
  〔注〕夫察焉小异,则与众为逢矣;混然大同,则无独於世矣。故夫昭昭者,乃冥冥之进也。将寄言以遗进,故因陈蔡以托患。
  〔疏〕谓仲尼意在装饰才智,惊异愚俗,修莹身心,显他污染;昭昭明察,炫耀己能;犹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於祸息也。
  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填,名成者亏。
  〔注〕恃功名以为已成者,未之尝全。
  〔疏〕大成之人,即老子也。言圣德宏博,生成庶品,故谓之大成。伐,取也。禀,败也。夫自取其能者无功续,而功成不退者必环败,名声彰显者不韬光爻毁辱。
  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
  〔注〕功自众成,故还之。
  〔疏〕夫能立大功,建鸿名,而功成弗居,推功於物者,谁能如是?其唯圣人乎。
  道流而不明,
  〔注〕昧然而自行耳。
  〔疏〕道德流行,褊满天下,而韬光匿耀,故云不明。
  居得行而不名处;
  〔注〕彼皆居然自得此行耳,非由名而后处之。
  〔疏〕身有道德,盛行於世,而藏名晦进,故不处其名。
  纯纯常常,乃比於狂;
  〔注〕无心而动故也。
  〔疏〕纯纯者村素,常常者混物,既不矜饰,更类於狂人也。
  削边捐势,不为功名;
  〔注〕功自彼成,故势不在我,而名述皆去。
  〔疏〕削除圣迸,捐弃权势,岂存情於功绩,以留意於名誉。
  是故无责於人,人迩无责焉。
  〔注〕恣情任彼,故彼各自当其责也。
  〔疏〕为是义故无名誉,我既不谴於人,故人亦无责於我。
  至人不闻,子何喜哉?
  〔注〕寂泊无怀,乃至人也。
  〔疏〕夫至德之人,不显於世,子既圣哲,何为喜好名声者邪?
  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於大泽;衣裘褐,食杼栗;
  〔注〕取於弃人问之好也。
  〔疏〕孔子既承教戒,善其所言,於是辞退交游,拾去弟子,离析徒众,独逃山泽之中,捐缝掖而服烯裘,弃甘肥而食杼栗。
  入兽不乱旱,入乌不乱行。
  〔注〕若草木之无心,故为乌兽所不畏。
  乌兽不恶,而况人乎。
  〔注〕盖寄言以极推至诚之信,任乎物而无受害之地也。
  〔疏〕同死灰之寂泊,类草木之无情,韦鸟兽而不惊,况人伦而有恶邪。
  孔子问子桑雩#16曰:吾再逐於鲁,伐树於宋,削迩於卫,穷於商周,围於陈蔡之问。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
  〔疏〕姓桑,名雩,隐者也。孔子为鲁司寇,齐人闻之,遂选女乐文马而遗鲁君,问构鲁君,因而被逐。宋是殷后。孔子在宋及周,遂不被用,故称穷也。遇此忧息,亲戚交情,益甚疏远,门徒朋友,益甚离散,何为如此耶?
  子桑雩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
  〔注〕布,谓财帛也。
  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壁,负赤子而趋,何也?
  〔疏〕假,国名,晋下邑也。姓林,名回,假之贤人也。布,财货也。假遭晋灭,百姓逃亡,林回弃掷宝璧,负子而走。或人问之,谓为财布,然亦以为财则少财,以为累重#17则多累。轻负多,不知何也?
  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
  〔疏〕宝璧,利合也。赤子,然亲属也。亲属,急迫犹相收;利合,穷祸则相弃。弃收之情,相去远耳。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
  〔注〕无利故淡,道合故亲。
  小人甘以绝。
  〔注〕饰利故甘,利不可常,故有时而绝也。
  〔疏〕无利故淡,道合故亲,有利故甘,利尽故绝。
  彼无故以合者,由无故以离。
  〔注〕夫无故而自合者,天属也,合不由故,则故不足以离之也。然则有故而合,爻有故而离矣。
  〔疏〕不由事故而合者,谓父子天属也,故无由而离之。孔子说先王陈逵,亲於明友,非天属也,皆为求名利而来,此则是有故而合也;见削进伐树而去,是则有故而离也。非是天属,无故自亲,无故自离。
  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抱於前,其爱#18益加进。
  〔注〕去饰任素故也。
  〔疏〕的闻高命,徐步而归,翱翔闲放,逍遥自得,绝有为之学,弃圣迸之书,不得华藻之教,故无揖让之礼,徒有敬爱,月加进益焉。
  异日,桑雩又曰:舜之将死,真泠禹曰:汝戒之哉。形莫若绿,情莫若率。
  〔注〕因形率情,不矫之以利也。
  〔疏〕缘,顺也。形叉顺物,情叉率中。昔虞舜将终,用此真教命大禹,今其戒慎,依语遵行,故桑雩引来以告孔子。亦有作泠字者,泠,晓也,舜将真言晓示大禹也。
  绿则不离,率则不劳;
  〔注〕形不假,故常全;精不矫,故常逸。
  〔疏〕形顺则常合於物,性率则用而无弊。
  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
  〔注〕任朴而直前也。
  〔疏〕率性而动,任朴直前,岂复求假文进而待用饰其形性哉。
  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注〕朴素而足。
  〔疏〕既不求文籍#19以饰形,故知当分各足,不待於外物也。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糜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
  〔疏〕大布,犹粗布也。庄子家贫以粗布为服而补之,摩,履带也,亦言腰带也。履穿故以绳系之,魏王,魏惠王也。惫,病也。衣粗布而着破履,正腰带见魏王。王见其倾顿,故问言:先生何贫病如此耶?
  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20猿乎?其得格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问,虽羿、逢蒙不能睥睨也。
  〔注〕遭时得地,则申其长枝,故虽古之善射,莫之能害。
  〔疏〕柟梓豫章,皆端直好木也。搅芟,犹把捉也。长王犹自得也。羿,古之善射人。逢蒙,羿之弟子也。睥睨,犹斜视。字亦有作聒字者,读之,言善士贤人,遭时得地,犹如狠得直木,则跳踯自在,虽有善射之人,不敢举目侧视,何况湾弓乎。
  及其得拓棘根枸之问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疏〕拓棘枸松,并有刺之恶木也。夫狠得有刺之木,不能逞其捷巧,是以心中悲悼而战栗,形貌危行而侧视,非谓筋骨有异於前,而势不便也。士逢乱世,亦须如然。
  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征也夫。
  〔注〕势不便而强为之,则受戮矣。
  〔疏〕此合谕也。当时周室微弱,六国兴盛,於是主昏於上,臣乱於下。庄生怀道抱德,莫能见用,晦进远害,故发此言。昔殷纣无道,比干忠谏,剖心而死,岂非征验。引古证今,异日明镜。
  孔子穷於陈蔡之问,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石击槁枝,而歌森氏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於人之心。
  〔疏〕疢氏,神农也。孔子圣人,安於穷通。虽遭陈蔡之困,不废无为,故左手击槁木,右手兑枯枝,恬然自得,歌疢氏之淳风。木乃八音,虽击而无曲;无声惟打木,宁有於官商。然歌声木声,犁然清淡而乐正,心故有应,当於人心者也。
  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爱己而造哀也,
  〔疏〕颜生既见仲尼击木而歌,於是正身回目而视。仲尼恐其未悟,妄生虞度,谓言仲父广己道德而规造大位之心,爱惜己身遭穷而造哀欺之曲。虑其如是,故召而诲之。
  曰:回,无受天损易,
  〔注〕唯安之故易。
  无受人益难。
  〔注〕物之傥来,不可禁御。
  〔疏〕夫自然之理,有穷塞之损,达於时命,安之则易。人伦之道,有禄#21之益,傥来而寄,推之即难。此明仲尼虽击木而歌,无心哀怨。
  无始而非卒也,
  〔注〕於今为始者,於昨为卒,则所谓始者即是卒矣。言变化之无穷。
  〔疏〕卒,终也。於今为始者,於昨为终也。欲明无始无终,无生无死。既无死无生,何穷塞之有哀乎。
  人与天一也。
  〔注〕皆自然也。
  〔疏〕所谓天损人益者,犹是教进之言也。若至疑理处,皆是自然,故不二也。
  夫今之歌者其谁乎?
  〔注〕任其自尔,则歌者非我也。
  〔疏〕夫大圣虚忘,物我兼丧。我既非我,歌是谁歌。我乃无身,歌将安寄也。
  回曰:敢问无受天损易。仲尼曰:饥渴寒暑,穷栓不行,天地之行也。运物#22之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