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

  〔疏〕任物因循,忘怀虚淡,故其灵台凝一而不桂桔也。
  忘足,屦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
  〔注〕百体皆适,则都忘其身也。
  知#31忘是非,心之适也;
  〔注〕是非生於不适耳。
  〔疏〕夫有履有带,本为足为要;今既忘足要,履带当闲适。亦犹心怀忧戚,为有是非;今则知忘是非,故心常适乐也。
  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
  〔注〕所遇而安,故无所所变从也。
  〔疏〕外智凝寂,内心不移物,境虚空,不从事,乃契会真道,所在常适。
  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
  〔注〕识适者犹未适也。
  〔疏〕始,本也。夫体道虚忘,本性常适,非由感物而后欢娱,则有时不适,本性常适,故无往不欢也。斯乃忘适之适,非有心适。
  有孙休者,
  〔疏〕姓孙,名休,鲁人也。
  踵门而诧子扁庆子曰:休居乡不见谓不修,临难不见谓不勇;然而田原不遇岁,事君不遇世,宾於乡里,逐於州部,则胡罪乎天哉?休恶遇此命也?
  〔疏〕踵,频也。诧,告也,欺也。不能迷道而怨述遭,频来至门而叹也,姓扁,名子庆,鲁之贤人,孙休之师也。孙休俗人,不达天命,频诣门而言之:我居乡里,不见道我不修饰;临於厄难,不见道我无勇武。而营田於平原,逢岁不熟,禾稼不收,处朝廷以事君,不遇圣明,不摩好爵。遭州部而放逐,被乡闲而宾弃,有何罪於上天,苟遇斯之运命?
  扁子曰:子独不闻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胆,遗其耳目,
  〔注〕合付自然也。
  〔疏〕夫至人立行,虚远清高,故能内忘五藏之肝胆,外遗六根之耳目,荡然空静,无纤介於胸臆。
  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注〕凡此真性,皆尘垢也。
  逍遥乎无事之业,
  〔注〕凡自为者,皆无事之业也。
  〔疏〕芒然,无心之貌也。彷徨是纵放之名,逍遥是任适之称。而处染不染,纵放於嚣尘之表;涉事无事#32,任适於物务之中也。
  是谓为而不恃,
  〔注〕率性自为耳,非恃而为之。
  长而不宰。
  〔注〕任其自长耳,非宰而长之。
  〔疏〕接物施化,不恃藉於我我#33劳;长养黎元,岂断割而从己。事出《老经》。
  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疏〕汝光饰心智,惊动愚俗;修营身形,显他污秽;昭昭明白,自炫其能,犹如担揭日月而行於世也,岂是韬光匿耀,以蒙养恬哉。
  汝得全而形躯,具而九窍,无中道夭於聋盲跛赛而比於人数,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子往矣。
  〔疏〕而,汝也。得躯貌完全,九窍具足,复免中涂夭於聋盲跛赛,又得预於人伦,偕於人数,庆幸矣莫甚於斯,有何容暇怨於天道。子宜速往,无劳辞费。
  孙子出。扁子入,坐有问,仰天而叹。
  〔疏〕孙休闻道而出,扁子言讫而归。俄顷之问,子庆嗟叹也。
  弟子问曰:先生何为叹乎?
  〔疏〕扁子门人问其嗟叹所以。
  扁子曰:向者休来,吾告之以至人之德,吾恐其惊而遂至於惑也。
  〔疏〕孙休频来踵门而诧,迷迅居世,
  坎轲不平,吾遂告以至人深玄之德,而器小言大,虑有漏机,恐其惊迫,更增其惑,是以吁欺也。
  弟子曰:不然。孙子之所言是邪?先生之所言非邪?非固不能惑是。孙子所古。非邪?先生所言是邪?被固惑而来#34矣,又奚罪焉。
  〔疏〕若孙子官是饰扁子言非,非理之言,铃不惑是。若扁子言是,孙子言非,彼铃以非故,来诣斯求是。进退寻责,何罪有乎。先主之欺,终成虚假。
  扁子曰:不然。昔者有乌止於鲁郊,鲁君悦之,为具太牢以飨之,奏九韶以乐之,乌乃始忧悲眩视,不敢饮食。此之谓以己养养乌也。若夫以乌养养乌者,宜栖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则#35平陆而已矣。
  〔注〕各有所便也。
  〔疏〕此爰居之乌,非应瑞之物,鲁侯泼赏,飨以太牢,事显前篇,无劳重解。
  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吾告以至人之德,譬之若载骊以车马,乐钨以锺鼓也。彼又恶能无惊乎哉。
  〔注〕此章言善养生者各任性分之适而至矣哉。
  〔疏〕既,小鼠也。妈,雀也。孙休是寡识少闻之人,应须款曲启发其事。
  今乃告以至人之德,大道玄妙之言,何异乎载小鼠以大车,娱鹧雀以韶乐。既御小而用大,亦何能无惊惧者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二十一竟
  #1《弘明集□正诬论》引『知』作命。
  #2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无『以』字。
  #3世德堂本、浙江书局本『太』作『大』,下同。
  #4『关尹一二字依郭庆藩说及正文当补。
  #5《阙误》引江南古藏本『色』上有『形』字。
  #6郭太藩引文改『二』字作『而』。
  #7《阙误》引张君房本『止』作『正』。
  #8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命』俱作『分』。
  #9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敖』当改作『遨』。
  #10郭庆藩引文『论』改作『噙』,王孝鱼云,『嗡』『论』古字通,但此『喷』字魄文前皆作门喷』。
  #11《阙误》引刘得一本『天』作『人』。
  #12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劝』俱作『劝』。
  #13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俱无『故』字。
  #14郭庆藩引文改『犹」作『尤』,改下句『彻』作『增』。
  #15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标』作『厥』。
  #16郭庆藩引文改『不』作『能』。
  #17《阙误》云:《吕览》『注』作『设』,余同。
  #18《阙误》引刘得一本『高』上有『见』字。
  #19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万』俱作『当』。
  #20《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取』作『最』。
  #21《阅误》引张君房本『绦』作门豢』。
  #22郭庆藩引文改『数』作『烦』。
  #23王孝鱼依《释文》『泥』上补『污』字。
  #24王孝鱼云,今本无此『注』,『注』疑司马之误。
  #25《阙误》引文如海、刘得一本『者』上有『见』字。
  #26原作『功』,疑为『巧』之讹,依郭庆藩引文改。
  #27浙江书局本『滑』作『骨』。
  #28《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其』下有『由』字。
  #29赵本无『乃』字。
  #30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也』作『耳』,赵本无『也』字。
  #31《阙误》引文、成、张本俱无『知』字。
  #32『无事』二字依郭庆藩引文及正文、注文补。
  #33郭庆藩引文删『我』字。
  #34赵本『来』下有『者』字。
  #35《阙误》引刘得一本『则』下有『安』字。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二
  河 南 郭 象 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外篇山木第二十
  庄子行於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疏〕既同曲辕之树,又类商丘之木,不村无用,故终其天年也。
  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
  〔疏〕舍,息也。
  故人喜,命坚子杀鸦而烹之。
  〔疏〕门人呼庄子为夫子也。竖子,童仆也。
  坚子请曰:其一能呜,其一不能呜,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呜者。明日,弟子问於庄子曰:昨日此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疡,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夫子与不材之问。材与不材之间#1,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注〕设将处此耳,以此未免於累,竟不处。
  〔疏〕言材者有为也,不村者无为也。之问,中道也。虽复离彼二偏,处兹中一,既未遣中,亦犹人不能理於人,妈不能同於码,故似道而非真#2道,犹有斯於累也。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
  〔疏〕夫乘玄道至德而浮游於世者,则不如此也。既遣二偏,又忘中一,则能虚通而浮游於代尔。
  无誉无訾,一龙一蛇,
  〔注〕訾,毁也。龙,出也。蛇,处也。言道无村与不村,故毁誉之村都失也。
  与时俱化,
  〔疏〕此遣中也。既遣二偏,又忘中一,遣之又遣,玄之又玄。
  而无肯专为;
  〔疏〕言既妙遣中一,远超四句,岂复谄情毁誉,惑意龙蛇。故当世浮沈,与时俱化,何肯偏滞而专为一物也。
  一上一下,以和为量,
  〔疏〕言至人能随时上下,以和为同度量。浮游乎万物之祖;
  〔疏〕以大和而等重,游造物之祖宗。
  物物而不物於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疏〕物不相物,则无忧息。
  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注〕故庄子亦处焉。
  〔疏〕郭注云,故庄子亦处焉。
  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
  〔疏〕伦,理也。共俗物传习,则不如前也。
  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柱#3,尊则荣,
  〔疏〕合则离之,成者又毁,清康则被挫伤,尊贵者又遭议疑。世情险陂,何可叉固。又康则伤物,物不堪化,则反挫也。自尊财#4物,物不堪辱,反有议疑也。
  有为则亏,贤则谋,
  〔疏〕亏,损也,有为则损也。贤以志高,为人之所谋也。
  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
  〔疏〕言己上贤与不肖等事何铃为也,铃则偏执名中,所以有成亏也。
  悲夫。弟子志之,
  〔疏〕悲夫,叹声也。志,记也。
  其唯道德之乡乎。
  〔注〕不可铃,故待之不可以一方也,唯与时俱化者,为能涉变而常通耳。
  〔疏〕言能用中平之理,其唯道德之乡也。
  市南宜僚见鲁侯,
  〔疏〕姓熊,名宜僚,隐於市南也。
  鲁侯有忧色。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修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
  〔疏〕先王,谓王季文王;先君,谓周公伯禽也。
  亲而行之,无须臾离居;
  〔疏〕离,散也。居,安居也。
  然不兔於患,吾是以忧。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
  〔注〕有其身而矜其国,故虽忧怀万端,尊贤尚行,而息虑愈深矣。
  〔疏〕言敬鬼尊贤之法,其法#5未除也。
  夫丰狐文豹,
  〔疏〕丰,大也。以文章丰美,毛衣悦泽,故为人利也。
  栖於山林,伏於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且#6胥疏#7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
  〔疏〕戒,慎也。隐约,犹斟酌也。旦,明也。胥,皆也。言虽饥渴,犹斟酌明旦无人之时,相命於江湖之上,扶疏草中而求食也。
  定也;然且不兔於网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
  〔疏〕机辟,丰呆也。言斟酌定计如此,犹不免且采之息者,更无余罪,直是皮色之息也。
  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剖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於无人之野。
  〔注〕欲令无其身,忘其国,而任其自化也。
  〔疏〕刳形,忘身也。去皮,忘国也。酒心,忘智也。去欲,息责也。无人之野,谓道德之乡也。郭注云,欲令无其身,忘其国,任其自化。
  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
  〔注〕寄之南越,取其去鲁之远也。
  〔疏〕言去鲁既遥,名建立无为之道也。
  其民愚而朴,少私寡欲;知作而不知藏,
  〔疏〕作,谓耕作也。藏,谓藏贮也。君既怀道,民亦还淳。
  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
  〔疏〕义,宜也。将,行也。
  猖狂妄行,
  〔疏〕猖狂,无心也。妄行,混迹也。
  乃蹈乎大方;
  〔注〕各恣其本步,而人人自蹈其方,则万方得矣,不亦大乎。
  〔疏〕道,方也。猖狂恣任,混迹妄行,乃能蹈大方之道。
  其生可乐,其死可葬。
  〔注〕言可终始处之。
  〔疏〕郭注云,言可以终始处之也。
  吾愿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
  〔注〕所谓去国捐俗,谓荡余其胸中也。
  〔疏〕捐弃也。言弃俗,与无为至道相辅导而行也。
  君曰: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
  〔注〕真谓欲使之南越。
  〔疏〕迷悟性殊,故致鲁越之隔也。
  市南子曰:君无形倨,
  〔注〕形倨,踬碍之谓。
  〔疏〕勿恃高尊,形容倨傲。
  无留居。
  〔注〕留居,滞守之谓。
  〔疏〕随物任运,无滞荣观。
  以为君车。
  〔注〕形与物夷,心与物化,斯寄物以自戴也。
  君曰:彼其道幽远而无人,君谁与为邻?吾无粮,我无食,安得而至焉?
  〔疏〕未体独化,不能忘物也。
  市南子曰: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
  〔注〕所谓知足则无所不足也。
  〔疏〕言道不资物成,而但恬淡耳。
  君其涉於江而浮於海,
  〔疏〕江,谓智也;海,谓道也。涉上善之之江,游大道之海。
  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注〕绝情欲之远也。
  〔疏〕宁知穷极哉。
  送君者皆自崖而反,
  〔注〕君欲绝,则民各反守其分。
  〔疏〕送君行迈,至于道德之乡,民反其自守素分。崖,分也。
  君自此远矣。
  〔注〕超然独立於万物之上也。
  〔疏〕自,从也。君从此清高,道德玄远也。
  故有人者累,
  〔注〕有人者,有之以为己私也。
  〔疏〕君临鲁邦,富赡人物,为我己有,深成病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