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南华真经注疏
南华真经注疏
〔疏〕共妻居处,长养子孙,妻老死亡,竟不哀哭,乖於人理,足是无情,加之鼓歌,一何太甚也。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盘然。
〔疏〕然,犹如是也。世人皆欣生恶死,哀死乐生,故我初闻死之时,何能独无概然惊叹也。
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疏〕庄子圣人,妙达相本,故睹察初蛊始本自无生,未生之前亦无形质,形质之前亦复无气。从无生有,假合而成,是知此身不足惜也。
杂乎芒苗之问,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疏〕大道在恍惚之内,造化芒昧之中,和杂清浊,变成阴阳二气;二气凝结,变而有形;形既成就,变而生育。且从无出有,变而为生,自有还无,变而为死。而生来死往,变化循环,亦犹春秋冬夏,四时代序。是以达人观察,何哀乐之有哉。
人且偃然寝於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注〕未明而栗,已达而止,斯所以诲有情者,将令推至理以遣累也。
〔疏〕偃然,安息貌也。巨室,谓天地之问也。且夫息我以死,外於天地之间,譬彼炎冻,何得随而哀恸。自觉不通天命,故止哭而鼓瓮也。
支离叔与滑介叔观於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
〔疏〕支离,谓支体离析,以明忘形也。滑介,犹骨稽也,谓骨稽挺特,以忘智也。欲显叔世浇讹,故号为叔也。冥,阁也。伯,长。昆仑,人身也。言神智杳冥,堪为物长;昆仑玄远,近在人身;丘墟不平,俯同世俗;而黄帝圣君,光临区宇,休心息智,寄在凡庸。是知至道幽玄,其则非远,故托二叔以彰其义也。
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
〔疏〕蹶蹶,惊动貌。柳生#10者,易生之木;木者,棺椁之象;此是将死之征也。二叔游於昆仑,观於变化,俄顷之问,左臂生柳,蹙然惊动,似欲恶之也。
支离叔曰:子恶之乎?
〔疏〕相与观化,贵在虚忘。蹶然惊动,似有嫌恶也。
滑介叔曰:亡,予何恶。
〔疏〕亡,无也。观化之理,理在忘怀,我本无身,何恶之有也。
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
〔疏〕夫以二气五行,四支百体假合结聚,借而成身。是知生者尘垢秽累,非真物者也。
死生为昼夜。
〔疏〕以生为昼,以死为夜,故天不能无昼夜,人焉能无死生。
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
〔注〕斯皆先示有情,然后寻至理以遣之。若云我本无情,故能无忧,则夫有情者,遂自绝於远旷之域,而迷困於忧乐之境矣。
〔疏〕我与子同进,观於变化,化而及我,斯乃是#11当待终,有何嫌恶?既冥死生之变,故合至乐也。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饶然有形,檄以马捶,因而问之,
〔疏〕之,过也。饶然,无润泽也。缴,打击也。马捶,犹马杖也。庄子适楚,遇见髑髅,空骨无肉,朽骸无润,遂以马杖打击,因而问之。欲明死生之理均齐,故寄髑髅寓言答问也。
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
〔疏〕夫子食欲资生,失於道理,致使夭折性命,而骸骨为此乎?
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铁之诛,而为此乎?
〔疏〕为当有亡国征战之事,行陈斧钦之诛,而为此乎?
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
〔疏〕或行奸盗不善之行,世问共恶,人伦所耻,遗愧父母,羞见妻学,惭丑而死於此乎?
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
〔疏〕馁,饿也。或进学他乡,衣粮乏尽,息於饥冻,死於此乎?
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
〔疏〕春秋,犹年纪也。将子有黄发之年,耆艾之寿,终於天命,卒於此乎?
於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外。
〔疏〕卒,终也。援,引也。初逢桔骨,援马杖而击之,问语既终,引髑髅而高枕也。
夜半,髑髅见梦曰:子#12之谈者似辩士。诸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
〔疏〕暗於此,子所言皆是生人之累患,欲论死道,由无此忧虞。子是生人,颇欲闻死人之说乎?庄子睡中感於此梦也。
庄子曰:然。
〔疏〕然,许髑髅,欲其#13死说。
髑髅曰:死,无君於上,无臣於下;亦无四时之事,从#14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疏〕夫死者,魂气升於天,骨肉归乎土。既无四时炎冻之事,宁有君臣上下之累乎。从容不复死生,故与二仪同其年寿;虽南面称孤,王侯之乐亦不能过也。
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阎里知识,子欲之乎?
〔疏〕庄子不信髑髅之言,更说生人之事。欲使司命之鬼,复骨肉,反妻子,归闲里,颇欲之乎?
髑髅深矉蹙类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问#15之劳乎。
〔注〕旧说云庄子乐死恶生,斯说谬矣。若然,何谓齐乎?所谓齐者,生时安生,死时安死,生死之情既齐,则无为当生而忧死耳。此庄生之旨也。
〔疏〕深矉#16蹙类,忧愁之貌也。既闻司命复形,反於乡里,於是忧#17愁矉蹙,不用此言。谁能复为生之劳而弃於南面王之乐耶。
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耶?
〔疏〕颜回自西之东,从鲁往於齐国,欲将三皇五帝之道以教齐侯,尼父恐不逗机,故有忧色,於是子贡避席,自称小子,敢问夫子忧色所由。
孔子曰:善哉汝问。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疏〕褚,容受也。怀,包藏也。绠,罐索也。夫容小之器,不可以藏大物;短促之绳,不可以引深井。此言出管子之书,孔丘善之,故引以为譬也已。
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
〔注〕故当任之而已。
〔疏〕夫人禀於天命,愚智各有所成;受形造化,情好成着所适;方之凫鹤不可盗损,故当任之而无不当也。
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彼将内求於己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
〔注〕内求不得,将求於外。舍内求外,非惑如何。
〔疏〕黄帝尧舜,五帝也。燧人神农,三皇也。恐颜回将三皇五帝之道以说齐侯。既而步骤殊时,浇淳异世,执持圣进,不逗机绿,齐侯闻此大言,未能领悟,求於己身,不能得解。脱不得解,悟则心生疑惑,於是忿其胜己,必杀颜回。
且汝独不闻邪?昔者海乌止於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疏〕郭外曰郊。御,迎也。九韶,舜乐名也。太牢,牛羊豕也。昔有海乌,名日爰居,形容极大,头高八尺,避风而至,止鲁东郊。实是几乌而妄以为瑞,臧文仲礼之,故有不智之名也。於是奏韶乐,设太牢,迎於太庙之中而觞宴之也。而臧文仲用为神乌,非关鲁侯,但饮乌於鲁庙之中,故言鲁侯觞之也。
乌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蛮,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疏〕夫韶乐太牢,乃美乃善,而施之爰居,非所养听,故目眩心悲,数日而死。亦犹三皇五帝,其道高远,施之齐侯,非所闻之也。
此以己养养乌也,非以乌养养乌也。
〔疏〕韶乐牢觞,是养人之具,非养乌之物也。亦犹颜回以己之学衍以教於齐侯,非所乐也。夫以乌养养乌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鳍鳅,随行列而止,委#19蛇而处。
〔疏〕坛陆,湖渚也。绘,泥缯也。鳅,白鱼子也。逶迤,宽舒自得也。夫养乌之法,宜栖茂林,放洲渚,食鱼子,浮江湖,逐群飞,自闲放,此以乌养之法养乌者也。亦犹齐侯率己所行,逍遥自得,无所羡也。
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绕绕为乎。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乌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
〔疏〕奚,何也。桡,喧聒也。咸池,尧乐也。洞庭之野,谓天地之问也。还,绕也。咸池九韶,唯人爱好,鱼乌诸物恶闻其声,爱好则绕而观之,恶闻则高飞深入。既有欣有恶,八音何用为乎。
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19。
〔疏〕鱼好水而恶陆,人好陆而恶水。彼之人鱼,察性各别,好恶不同,故死生斯异。岂唯二种,万物皆然也。
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
〔注〕各随其情。
〔疏〕先古圣人,因循物性,使人如器,不一其能,各称其情,不同其事也。是知将三皇之道以说齐侯者,深不可也。
名止於实,义设於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
〔注〕实而适,故条达;性常得,故福持。
〔疏〕夫因实立名,而名以召实,故名止於实,不用实外求名。而义者宜也,随宜施设,适性而已,不用拾己效人。如是之道,可谓条理通达,而福德扶持者矣。
列子行食於道从,见百岁髑髅,担蓬而指之曰:唯予与汝知而未尝死,未尝生也。
〔注〕各以所遇为乐。
〔疏〕捷,技也。从,傍也。御寇困於行李,食於道傍,仍见枯朽髑髅,形色似久。言百岁者,举其大数。髑髅隐在蓬草之下,遂拔却蓬草,因而指麾与言。然髑髅以生为死,以死为生,列子则以生为生,以死为死。生死各执一方,未足为定,故未尝死,未尝生也。
汝#20果养乎?予果欢乎?
〔注〕欢养之实,未有定在。
〔疏〕汝欣冥冥,冥冥果有怡养乎?我悦人伦,人伦次可欢乎?适情所遇,未可定之者也。
种有几?
〔注〕变化种数,不可胜计。
〔疏〕阴阳造物,转变无穷,论其种类,不可胜计之也。
得水则为继,
〔疏〕润气生物,从无生有,故更相继续也。
得水土之际则为蛙嫔之衣,
〔疏〕蛙嫔之衣,青苔也,在水中若张绵,俗谓之虾蟆之衣也。
生於陵屯则为陵乌,
〔疏〕屯,阜也。陵乌,车前草也。既生於陵阜高陆,即变为车前也。
陵乌得郁栖,
〔疏〕郁栖,粪壤也。陵乌既老,变为粪土也。
则为乌足,
〔疏〕粪壤复化生乌足之草根也。
乌足之根为脐蟾,其叶为胡蝶。胡蝶胥也
〔疏〕跻增,噶#21虫也。胥,胡蝶名也。变化无怛,故根为脐增而叶为胡蝶也。
化而为虫,生於鳌下,其状若脱,其名为鸠攘。
〔疏〕鹌攘,虫名也,胥得热气,故作此虫,状如新脱皮毛,形容雅冷也。
鸰攘千日为乌,其名为乾余骨。乾余骨之沫为斯弥,
〔疏〕乾余骨,鸟口中之沬,化为斯弥之虫。
斯弥为食酝。
〔疏〕醉套中蜡蚝,亦为之酦鸡也。
颐辖生乎食酝,黄軏生乎九猷,
〔疏〕軏亦虫。
瞥苒生乎腐罐。
〔疏〕瞽芳#22,虫名也。腐罐,萤火虫也,亦言是粉鼠虫。
羊奚比乎不箪,久竹
〔疏〕并草名也。
生青宁;
〔疏〕羊奚比合於久竹而生青宁之虫也。
青宁生程,
〔疏〕亦虫名也。
程生马,马生人,
〔疏〕未详所据。
人又反入於机。万物皆出於机,皆入於机。
〔注〕此言一气而万形,有变化而无死生也。
〔疏〕机者发动,所谓造化也。造化者,无物也。人既从无生有,又反入归无也。岂唯在人,万物皆尔。或无识变成有识,或#23有识变为无识,或无识变为无识,或有识变为有识,千万变化,未始有极也。而出入机变,谓之死生。既知变化无穷,宁复欣生恶死。体斯趣旨,谓之至乐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竟
#1世德堂本『遇』下『者』字,赵本无。
#2赵本『知足而已』作『厚形知足』。
#3郭庆藩引文改『有』作『否』。
#4《阙误》引江南古藏本『未之』二字作『未知』,赵本作『未知』。
#5《阙误》引江南古藏本『诚乐』二字作『而诚者为乐』。
#6赵本『足』作『定』。
#7依郭庆藩引文和上下文当补『为』字。
#8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济』俱作『齐』。
#9门踞』字疑漏,依正文补。
#10郭庆藩引文删『生』字。
#11郭庆藩引文改『是』作门理』。
#12《阙误》引张君房本『子』上有『向』字。
#13王孝鱼依上正文『其』上补『闻』字。
#14《阙误》引张君房本『从』作『泛」。
#15《阙误》引张君房本『人问』作『生人』。
#16『腊』依正义改。
#17依上下文及郭庆藩引文『实』当改作『忧』。
#18『委』,成琉作『逶』;『蛇』,郭庆藩《集释》作『鳃』,《释文》同。
#19《阙误》引江南古藏本『故异也』三字作『好恶异』。
#20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汝』俱作『若』。
#21依《释文》原本门转』改作『竭』。
#22『并』依郭庆藩引文及正文改为『骛茵』。
#23『或』字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补。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一
河 南 郭 象 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外篇达生第十九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
〔注〕生之所无以为者,分外物也。
达命之情者,不务知#1之所无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