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南华真经注疏
南华真经注疏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涂中。
〔注〕性各有所安也。
〔疏〕庄子保高尚之遐志,贵山海之逸心,类泽雉之养生,同泥龟之曳尾,是以令使命之速往,庶全我之无为也。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疏〕姓惠,名施,宋人,为梁惠王之相。惠施博识赡闻,辫名析理,既是庄生之友,故往访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疏〕梁国之人,或有来者,知庄生才高德大,王叉礼之。国相之位,恐有争夺,故谓惠子,欲代之言也。
於是惠子恐,搜於国中三日三夜。
〔注〕扬兵整旅。
〔疏〕惠施闻国人之言,将为实录,心灵恐怖,虑有咕危,故扬兵整旅,三日三夜,搜索国中,寻访庄子。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乌,其名鹤鹤,子知之乎?夫鹤鹤,发於南海而飞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於是鹧得腐鼠,鹌鹞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疏〕鹅钨,鸾凤之属,亦言凤子也。练实,竹实也。醴泉,泉甘味如醴也。吓,怒而拒物声也。惠施恐庄生夺己,故整旅扬兵,庄子因往见之,为其设譬。夫凤是南方之乌,来仪应瑞之物,非梧桐不止,非淇海不停,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几猥之鸢,遇得臭鼠,自美其味,仰吓凤凰。譬惠施滞溺荣华,心责国相,岂知庄子清高,无情争夺。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言物嗜好不同,愿各有极。
〔疏〕鸥以腐鼠为美,仰吓鸿钨;惠以国相为荣,猜疑庄子。总合前譬也。
庄子与惠子游於濠梁之上。
〔疏〕濠是水名,在淮南锺离郡,今见有庄子墓,亦有庄惠遨游之所。石绝水为梁,亦言是濠水之桥梁,庄惠清谈在其上也。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疏〕绦鱼,白绦也。从容,放逸之貌也。夫鱼游於水,乌栖於陆,各率其性,物皆逍遥。而庄子善达物情所以,故知鱼乐。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疏〕惠施不体物性,妄起质疑,庄子非鱼,焉知鱼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注〕欲以起明相非而不可以相知之义耳。子非我,尚可以知我之非鱼,则我非鱼,亦可以知鱼之乐也。
〔疏〕若以我非鱼,不得知鱼,子既非我,何得知我?若子非我,尚得知我,我虽非鱼,何妨知鱼?反而质之,令其无难也。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注〕舍其本言而给辩以难也。
〔疏〕惠非庄子,故不知庄子。庄铃非鱼,何得知鱼之乐?不乐不知之义,於此无亏,拾其本宗,给辫以难。
庄子曰:请循其本。
〔疏〕循,犹寻也。惠施给辫,有言无理,弃初逐末,失其论宗。请寻其源,自当无难。循本之义,列在下文。
子#47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注〕寻惠子之本言云:非鱼则无绿相知耳。今子非我也,而云汝安知鱼乐者,是知我之非鱼也。苟知我之非鱼,则几相知者,果可以此知彼,不待是鱼然后知鱼也。故循子安知之云,已知吾之所知矣。而方复问我,我正知之於濠上耳,岂待入水哉。夫物之所生而安者,天地不能易其处,阴阳不能回其业;故以陆生之所安,知水生之所乐,未足称妙耳。
〔疏〕子曰者,庄生却称惠之辞也。惠子云子非鱼安知鱼乐者,足明惠子非庄子,而知庄子之不知鱼也。且子既非我而知我,知我而问我,亦何妨我非鱼而知鱼,知鱼而叹鱼?夫物性不同,水陆殊致,而达其理者体其情,是以濠上彷徨,知鱼之适乐;鉴照群品,岂入水哉。故寄庄惠之二贤,以标议论之大体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十九竟
#1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涯』均作『崖』,下同。
#2四库本、浙江书局本『蛙』作『痲』,意同。
#3四库本、浙往书局本『墟』均作『虚』。
#4王孝鱼依正文改『海』作『河』。
#5赵本无『於』字。
#6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在』下当补『於』字。
#7浙江书局本、世德堂本『快」作『怏』。
#8原作『穴』,依正文改作『空』。
#9《阙误》引江南古藏本『连』作『运』。
#10浙江书局门毫』作『豪』,下同。
#11郭庆藩引文『极』作『举』。
#12『降』疑『别」之误,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当改。
#13王孝鱼依下句『生』上补『其」字。
#14《阙误》引张君房本『便』下有『耳』字。
#15『中」字依下正文『期於有形』句改作『形』。
#16王孝鱼依上句『不』上补『所』字。
#17原作『微』,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改作『粗』。
#18《阙误》引张君房本『人』下有『之涂也』三字。
#19赵本无『而』字『也』字。
#20『接』,世德堂本、浙江书局本俱作『栖』,四库本作『扰』,赵本无此句。
#21浙江书局本、世德堂本『之』下有『也』字。
#22郭庆藩引文『惑』作『戚』。
#23王孝鱼依下句补『以』字。
#24四库本、浙江书局本『膺齿』二字重。
#25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地』均作『均」。
#26郭庆藩引文改『域』作『成』。
#27郭庆藩引文『原』作『源』。
#28《阙误》引张君房本『篡』下有『之』字。
#29原作『夫』,依郭庆藩引文和上下文改正。
#30『泛泛』,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俱作『泛泛J。
#31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一』均作『之』,赵本『一』上有『之』字。
#32《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天』作『乎』。
#33赵本无『也』字。
#34赵本无『哉故』二字。
#35赵本无『者也』二字,四库本无『者』字。
#36赵本无『莫不』二字。
#37赵本无『乃』字。
#38依《释文》『盖』字应删。
#39《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得』作『遇』。
#40《阙误》引张君房本『尧舜』下有『之时』二字,下句『桀纣』下同。
#41郭庆藩《庄子集释》正文『吾』作『出』,王孝鱼校世德堂本『跳』上无『出』字,《阙误》同,引江南古藏本作『出跳』,无『梁』字。
#42原作『坎』,依正文及下文改『坎』作『堵』。
#43郭庆藩引文『以』改作『已』。
#44赵本有『也』字。
#45同#46。
#46『郡』依郭庆藩引文当改作『都』。
#47《阙误》引张君房本『子』上有『且』字。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
河 南 郭 象 注
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外篇至乐第十八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
〔注〕忘欢而后乐足,乐足而后身存。将以为有乐邪?而至乐无欢;将以为无乐邪?而身以存而无忧。
〔疏〕此假问之辞也。至,极也。乐,欢也。言寰宇之中,颇有至极欢乐,可以养活身命者无有哉?
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
〔注〕择此八者,莫足以活身,唯无择而任其所遇#1乃全耳。
〔疏〕奚,何也。今欲行至乐之道以活身者,当何所为造,何所依据,何所避讳,何所安处,何所从就,何所拾去,何所欢乐,何所嫌恶,而合至乐之道乎?此假设疑问,下自旷显。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
〔疏〕天下所尊重者,无过富足财宝,贵盛荣华,寿命遐长,善名令誉;所欢乐者,滋味爽口,丽服荣身,玄黄悦目,官商娱耳。若得之者,则为据处就乐。
所下者,贫贱夭恶也;
〔疏〕贫穷卑贱,夭折恶名,世问以为下也。
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
〔注〕几此,失之无伤於形而得之有损於性,今反以不得为忧,故愚。
〔疏〕几此上事,无益於人,而流徙之俗以不得为苦,既不适情,遂忧愁惧虑。如此修为形体,岂不甚愚痴。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
〔注〕内而形者,知足而已#2。
〔疏〕夫富豪之家,劳神苦思,驰骋身力,多聚钱财,积而不散,用何能尽。内其形者,岂其如斯也。
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注〕故亲其形者,自得於身中而已。
〔疏〕夫位高虑远,禄重忧深,是以昼夜思量,献可替不,劳形休心,无时堑息,其为形也,不亦疏乎。
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悟悟,久忧不死,何之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
〔注〕夫遗生然后能忘忧,亡心忧而后生可乐,生可乐而后形是我有,富是我物,贵是我荣也。
〔疏〕夫禀气顽痴,生而忧戚,虽复寿考,而精神僭合,久忧不死,翻成苦哉。如此为形,岂非疏远,其於至乐,不亦谬乎。
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
〔注〕善则过当,故不周济。
〔疏〕诚,实也。夫忠烈之士,忘身徇节,名传今古,见善世问,然未知此善是有#3虚实。善若实也,不足以活身命;善叉虚也,不应养活苍生。赖谏诤而太平,此足以活人也;为忠烈而被戮,此不足以活身也。
故曰,忠谏不听,蹲循勿争。
〔注〕唯中庸之德为然。
〔疏〕蹲循,犹顺从也。夫为臣之法,君若无道,宜以忠诚之心匡谏;君若不听,即须蹲循休止,若逆鳞强诤,叉遭刑戮也。
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不争,名亦不成。诚有善无有哉?
〔注〕故当绿督以为经也。
〔疏〕吴王夫差,荒淫无道,子胥忠谏,以遭残戮。若不谏诤,忠名不成。故练与不练,善与不善,诚未可定矣。
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沐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
〔疏〕果,未定也。流俗以贵染为心,以色声为乐。未知此乐次定乐邪?而倒置之心,未可谓信也。
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诬诬然如将不得已,
〔注〕举群趣其所乐,乃不避死也。
〔疏〕经经,趣死貌。已,止也。举世之人,群聚趣竞,所欢乐者,无口五尘,食求至死,未能心息之也。
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4不乐也。
〔注〕无怀而恣物耳。
〔疏〕而世俗之人,皆用色声为上乐,而庄生体道忘澹,故不见其乐,亦不见其不乐也。
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5矣,
〔注〕夫无为之乐,无忧而已。
〔疏〕以色声为乐者,未知次定有此乐不?若以庄生言之,用虚澹无为为至实之乐。
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注〕俗以铿枪为乐,美善为誉。
〔疏〕俗以富贵荣华铿金枪玉为上乐,用美言佞善为令誉,以无为恬澹寂寞虚夷为忧苦。故知至乐以无乐为乐,至誉以无誉为誉也。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虽然,无为可以定是非。
〔注〕我无为而任天下之是非,是非者各自任则定矣。
〔疏〕夫有为执滞,执是竞非,而是非无主,故不可定矣。无为虚澹,忘是忘非,既无是非而是非定者也。
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
〔注〕百姓足#6则吾身近乎存也。
〔疏〕几,近也。存,在也。夫至乐无乐,常适无忧,可以养活身心,终其天命,唯彼无为,近在其中者矣。
请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
〔注〕皆自清宁耳,非为之所得。
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
〔注〕不为而自合,故皆化,若有意乎
为之,则有时而滞也。
〔疏〕天无心为清而自然清虚,地无心为宁而自然宁静。故天地无为,两仪相合,升降灾福泰而万物化生,若有心为之,即不能已。
芒乎翁乎,而无从出乎。
〔注〕皆自出耳,未有为而出之也。兹乎芒乎,而无有象乎。〔注〕无有为之象。
〔疏〕夫二仪造化,生物无心,恍惚芒昧,参差难测;贫其从出,莫知所由;视其形容,竟无象貌。覆论芒贫,互其文耳。
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
〔注〕皆自殖耳。
〔疏〕职职,繁多貌也。夫春生夏长,庶物繁多,孰使其然?皆自耳。寻其源流,从无为种植。既无为种植,岂有为#7耶。
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
〔注〕若有为则有不济#8也。
人也孰能得无为哉。
〔注〕得无为则无乐而乐至矣。
〔疏〕孰,谁也。夫天地清宁,无为虚廓而升降,生化而无不为也。凡俗之人,心灵阁昧,就滞有欲,谁能得此无为哉。言能之者,乃至务也。若得之者,便是德合二仪,冥符至乐也。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
〔疏〕庄惠二子为淡水素交,既有死亡,理须往吊之。
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疏〕箕踞#9者,垂两脚如簸箕形也。盆,瓮瓦缶也,庄子知生死之不二,达哀乐之为一,是以妻亡不哭,鼓瓮□而歌,垂脚箕踞,敖然自乐。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