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南华真经注疏
南华真经注疏
〔疏〕夫浇浪既兴,分别日甚,人人自为种见,不能大齐万物。此则解人有心也。圣智之述,使其如是,非禹之过也,故曰天下耳矣。
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注〕此乃百代之弊。
〔疏〕此总论三皇五帝之述,惊天下苍生,致使儒崇尧舜以饰非,墨遵禹道而自是。既而百家竞起,九流争骛,后代之弊,实此之由也。
其作始有伦,而今乎妇女,
〔注〕今之以女为妇而上下悖逆者,非作始之无理,但至理之弊,遂至於此。
〔疏〕伦,理也。当庄子之世,六国竞兴,淫风大行,以女为妇,乖礼悖德,莫甚於兹。故知圣进始兴,故有伦理,及其末也,例同斯弊也。
何言哉。
〔注〕弊生於理,故无所复言。
〔疏〕从理生教,遂至於此。世浇俗薄,何可稍言。论正#45发愤而伤欺也。
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
〔注〕必弊故也。
〔疏〕夫三皇之治,实自无。为无为之述,述生於弊,故百代之后,乱莫甚焉。弊乱之状,列在下文。
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
〔疏〕悖,逆也。睽,乖离也。堕#46,废,坏也。施,泽也。运无为之智以立治方,后世执逵,遂成其弊。致星辰悖彗,日月为之不明;山川乖离,岳渎为之崩竭;废坏四时,寒暑为之亿叔。
其知惜#47於蜃趸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其无耻也?
〔疏〕惨,毒也。蟹蔓,尾端有毒也。鲜规,小貌。言三皇之智,损害苍生,其为毒也,甚於蟹蔓,是故细小虫兽,皆遭扰动,况乎黔首,如何得安。以斯为圣,於理未可。毒害既多,深可羞块也。
子贡蹴蹴然立不安。
〔注〕子贡本谓老子独绝三王,故欲同三王於五帝耳。今又见老子通毁五帝,上及三皇,则失其所以为谈矣。
〔疏〕蹴蹴,惊惊貌也。子贡欲救#48三王,同五帝;今见老子词调高貌#49,排槟五帝,指斥三皇,心形惊悚,失其所谓,故蹴然,形容虽立,心神不安。
孔子谓老聪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迩也,岂其所以边哉。
〔注〕所以进者,真性也。夫任物之真性者,其迸则《六经》也。
今子之所言,犹边也。夫迩,履之所出,而迩岂履哉。
〔注〕况今之人事,则以自然为履,《六经》为进。
夫白鸭之相视,眸子不运而#50风化;虫,雄呜於上风,雌应於下风而风化;
〔注〕鹧以眸子相视。虫以呜声相应,俱不待合而便生子,故曰风化。
类自为雌雄,故#51风化。
〔注〕夫同类之雌雄,各自有以相感。相感之异,不可胜极,苟得其类,其化不难,故乃有遥感而风化也。
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
〔注〕故至人皆顺而通之。
苟得於道,无自而不可;
〔注〕虽化者无方而皆可也。
失焉者,无自而可。
〔注〕所在皆不可也。
孔子不出三月,复见曰:丘得之矣。乌鹊玛#52,鱼传沫,细要者化,
〔注〕言物之自然,各有性也。
〔疏〕鹊居巢内,交尾而表阴阳;鱼在水中,传沬而为牝牡,蜂取桑虫,祝为己子。是知物性不同,禀之大道,物之自然,各有性也。
有弟而兄啼。
〔注〕言人之性舍长而视幼,故啼也。
〔疏〕有弟而兄失爱,拾长怜幼,故啼。是知陈迸不可执留,但当顺之,物我无累,言人性拾长视幼故啼也。
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
〔注〕夫与化为人者,任其自化者也。若翻《六经》以说则疏也。
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十六竟
#1《阙误》引张君房本『有』作『在』。
#2『勃』疑『悖』之讹,今依郭藩引文改。
#3世德堂本,浙江书局本『耳』作『矣』。
#4原作『比』,诸本皆作『北』,又依文意故改正。
#5郭庆藩引文『有复劣无』四字作『有仇有劣』。
#6郭庆藩引文『猥』作『缓』。
#7原作『道』,诸本皆作『适』,又依文意故改正。
#8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舍」字疑漏,故补。
#9郭庆藩引文『怠】作『息』。
#10赵本『全』下有『也』字。
#11原作『任』,诸本皆作『住』,又依文意故改正。
#12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当补『所』字。
#13王孝鱼依上下文补『故』字。
#14郭庆藩引文『莫』作『草』。
#15郭庆藩引文改『谕』作『喻』。
#16『亦』字郭庆藩引文删。
#17赵本无『况夫』二字。
#18『也』字依赵本当删。
#19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性可』俱作『由假』二字。
#20《阙误》引张君房本『名』下有『者』字。
#21世德堂本『斯』作『则』。
#22『敖』字当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改作『遨』。
#23赵本无『则』字。
#24原作『救』,今依郭庆藩引文及正文改作『杀」。
#25浙江书局本『嘈』作『嗜』,下疏文同。
#26浙江书局本『惜』作『僭』,下疏文同。
#27『愤』疑『愤』之讹,依郭庆藩引文及正文当改。
#28郭庆藩引文『者』下有『不审』二字。
#29『总』,浙江书局本作『德』,四库本作『德』。
#30赵本『秉』作『乘』。
#31王孝鱼说『放』疑作『仿』。
#32《阙误》引张君房本重『杰』字。
#33原作『杰』,依正文改作『然』。
#34《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啧』下同有『舌举而不能初』六字。
#35《阙误》引江南古藏本『人』上有『至』字。
#36郭庆藩引文『而』上有『开』字。
#37郭庆藩引文删去『至』字。
#38郭庆藩引文『企』作『踞』,下同。
#39《阙误》『王』作『皇』。
#40《阙误》引江南古藏本『不』上有『也』字。
#41世德堂本『皇』作『王』。
#42郭庆藩引文『治』作『状』。
#43《阙误》引江南古藏本『黄』上有『昔』字。
#44唐写本『杀』作『服』。
#45郭庆藩引文『正』作『主』。
#46『填』疑『堕』之讹,依正文改正。
#47浙江书局『惜』作『僭』,下疏文同。
#48郭庆藩引文『救』作『效』。
#49郭庆藩引文『貌』作『邈』。
#50《阙误》引张君房本『而』下有『感』字,下句而下同。
#51《阙误》引张君房本『故』下有『日』字。
#52浙江书局本『蔼』作『孺』。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十七
河 南 郭 象 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外篇刻意第十五
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疏〕刻,削也。意,志也。亢,穷也。言偏滞之人,未能会理,刻励身心,高尚其行,离异世俗,卓尔不韦,清谈五帝之风,高论三皇之教,怨有才而不遇,诽无道而荒淫,么几志林籁之中,削进□岩崖之下。斯乃隐处山谷之士,非毁时世之人。枯槁则鲍焦介推之流,赴渊则申狄卞随之类,盖是一曲之士,何足以语至道哉。已,止也。其卫止於此矣。
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疏〕发辞吐气,则语及仁义,用兹等法,为修身之本。此乃平时治世之士,施教诲物之人,斯则子夏之在西河,宣尼之居沬泗,或道行而议论,或安居讲说,盖是学人之所好,良非道士之所先。
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
〔疏〕建海内之功绩,立古今之鸿名,政君臣之盛礼,王天下之大义,宁安社稷,缉熙常道,既而尊君王而服遐荒,强本邦而兼并敌国,岂非朝廷之士,廊庙之臣乎。即皋陶伊尹吕望之徒是也。
就薮泽,处问旷,钓鱼问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疏〕栖隐山薮,放旷阜泽,问居而事纶钓,避世而处无为,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斯乃从容闲暇之人,即巢父、许由、公阅休之类。
吹吻呼吸,吐故纳新,熊经乌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注〕此数子者,所好不同,恣其所好,各之其方,亦所以为逍遥也。然此亦各自得,焉能靡所不树哉。若夫使万物各得其分而不自失者,故当付之无所执为也。
〔疏〕吹玲呼而吐故,徇暖吸而纳新,如熊攀树而自经,类乌飞空而伸脚。斯皆导引神气,以养形魂,延年之道,驻形之卫。故彭祖八百岁,白石三千年,寿考之人,即此之类。以前数子,志尚不同,各滞一方,未为通美。自不刻意而下,方会玄玄之妙致也。
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问#1,不导#2引而寿,
〔注〕所谓自然。
无不忘也,无不有也,
〔注〕忘,故能有。若有之,则不能救其忘矣。故有者,非有之而有也,忘而有之也。
〔疏〕夫玄通合变之士,冥真契理之人,不刻意而其道弥高,无仁义而怛自修习,忘功名而天下大治,去江海而淡尔清闲,不导引.而寿命无极者,故能唯物与我,无不尽忘,而万物归之,故无不有也。斯乃忘而有之,非有之而有也。
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注〕若厉己以为之,则不能无极而众恶生。
〔疏〕心不滞於一方,述冥符於五行,是以澹然虚旷而其道无穷,万德之美皆从於己也。
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注〕不为万物而万物自生者,天地也,不为百行而百行自成者,圣人也。
〔疏〕天地无心於亭毒而万物生,圣人无心於化育而百行成,是以天地以无生生而为道,圣人以无为为而成德。故《老经》云,天地不仁,圣人不仁。
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注〕非夫寂寞无为也,则危其平而丧其质也。
〔疏〕恬快寂寞,是凝湛之心;虚无无为,是寂用之智;天地以此法为平均之源,道德以此法为质实之本也。
故曰,圣人休休焉#3则平易矣,
〔注〕休乎恬恢寂寞,息乎虚无无为,则虽历乎阻险#4之变,常平夷而无难。
〔疏〕休心於恬快之乡,息智於虚无之境,则履艰难而简易,涉危险而平夷也。
平易则恬淡矣。
〔注〕息难生於有为,有为亦生於息难,故平易恬恢交相成也。
〔疏〕岂唯休心恬恢故平易,抑乃平易而恬恢矣,是知平易恬恢交相成也。
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注〕泯然与正理俱往。
〔疏〕心既恬恢,边又平易,虽心与连,一种无为,故殷#5忧息累不能入其灵台,邪熙祆熙不能袭其藏府。袭,犹入也,互其文也。
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注〕夫不平不侠者,岂唯伤其形哉?神德并丧於内也。
〔疏〕夫恬快无为者,岂唯外形无毁,亦乃内德圆全。形砖既安,则精神无损之矣。
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
〔注〕任自然而运动。
其死也物化;
〔注〕蜕然无所系。
〔疏〕圣人体劳息之不二,达去来之为一,故其生也如天道之运行,其死也类万物之变化,任炉冶之陶铸,无纤介於胸中也。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注〕动静无心而付之阴阳也。
〔疏〕凝神静虑,与太阴同其盛德;应感而动,与阳黑同其波澜;动静顺时,无心者也。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
〔注〕无所唱也。
〔疏〕夫善为福先,恶为祸始,既善恶双遣,亦祸福两忘。感而后应,岂为先始者也。
迫而后动,
〔注〕会至乃动。
〔疏〕迫,至也,逼也。动,应也。和而不唱,赴机而应。
不得已而后起。
〔注〕任理而起,吾不得已也。
〔疏〕已,止也。机感通#6至,事不得止而后起#7应,非预谋。
去知与故,循天之理。
〔注〕天理自然,知故无为乎其问。
〔疏〕循,顺也。内去心知,外忘事故,如混沌之无为,顺自然之妙理也。
故无天灾,
〔注〕灾生於违天。
〔疏〕合天,故无灾也。
无物累,
〔注〕累生於逆物。
〔疏〕顺物,故无累也。
无人非,
〔注〕与人同者,众叉是焉。
〔疏〕同人,故无非也。
无鬼责。
〔注〕同於自得,故无责。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注〕泛然无所惜也。
〔疏〕夫圣人动静无心,死生一贯,故其生也似浮妪之暂起,变化俄然;其死也若疲劳休息,曾无系恋也。
不思虑,
〔注〕付之天理。
〔疏〕心若死灰,绝於绿念。
不豫谋,
〔注〕理至而应。
〔疏〕譬悬镜高堂,物来斯照,终不,预前谋度而待机务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