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南华真经注疏
南华真经注疏
#83王孝鱼依赵本改『得』作『德』,下同。
#84《阙误》引张君房『吾行』作『却曲』。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六
河 南 郭 象 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内篇德充符第五
德充於内,物应於外,外内玄合,信若符命而遗。其形骸也。
鲁有兀者王驸,
〔疏〕姓王,名驰,鲁人也。刖一足日兀。形虽残兀,而心实虚忘,故冠《德充符》而为篇首也。
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
〔注〕弟子多少敌孔子。
〔疏〕若,如也。陪从王聆游行禀学,门人多少如似於仲尼者也。
常季问於仲尼曰:王驸,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
〔疏〕姓常,名季,鲁之贤人也。王聆游行,外忘形骸,内德充实,所以从游学者,数满三千,与孔子同#1徙中分鲁国。常季未达真趣,是以生疑。
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
〔注〕各自得而足也。
〔疏〕弟子虽多,曾无讲说,立不教授,坐无议论,请益则虚心而往,得理则实腹而归。又解:未学无德,亦为虚往之#2。
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
〔注〕怪其残形而心乃充足也。夫心之全也,遗身形,忘五藏,忽然独往,而天下莫能离。
〔疏〕教授门人,曾不言议。残兀如是,无复形容,而玄道至德,内心成满。铃固有此,众乃从之也。
是何人也?
〔疏〕常季怪其残兀而聚众极多。欲显德充之美,故发斯问也。
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
〔疏〕宣尼呼王聆为夫子,答常季云:王胎是体道圣人也,汝自不识人,所以政疑。丘直为参差在后,未得往事。丘将尊为师傅,谘询问道,何况晚学之类,不如丘者乎。请益服膺,固其宜矣。
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注〕夫神全心具,则体与物冥。与物冥者,天下之所不能远,奚但一国而已哉。
〔疏〕奚,何也。何但假藉鲁之一邦耶。丘将诱引宇内,禀承盛德,犹恐未尽其道也。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
〔疏〕王,盛也。庸,常也。先生,孔子也。彼王聆者,是残兀之人,门徒侍从,於尼父。以斯疑怪,应异常流,与凡常之人固当远矣。
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
〔疏〕然,犹如是也。王驰盛德如是,为物所归,未审运智用心,独若何衍?常季不委#3,发此疑也。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
〔注〕人虽曰变,然死生之变,变之大也。
而不得与之变;
〔注〕彼与变俱,故死生不变於彼。
〔疏〕夫山舟潜遁,薪指迁流,虽复万境皆然,而死生最大。但王驰心冥造物,与变化而迁移,述混人间,将死生而俱往,故变所不能变者也。
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
〔注〕斯须之也。
〔疏〕遗,失也。虽复圆天颠覆,方地坠陷,既冥於安危,故未尝丧我也。
审乎无假,
〔注〕明性命之固当。
而不与物迁,
〔注〕任物之自迁。
〔疏〕灵心安审,妙体真元,既与道相应,故不为物所迁变者也。
命物之化
〔注〕以化为命,而无怪#4迂。
而守其宗#5也。
〔注〕不离至当之极。
〔疏〕达於分命,冥於外物,唯命唯物,与化俱行,动不乖寂,故怛住其宗本者也。
常季曰:何谓也?
〔疏〕方深难悟,更请次疑。
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
〔注〕恬苦之性殊,则美恶之情背。
〔疏〕夫#6物云云,悉归空寂。倒置之类,妄执是非,於重玄道中,横起分别。何异乎胆附肝生,本同一体也,楚越迢递,相去数千,而於一体之中,起数千之异#7,异见之徒,例皆如是也。
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注〕虽所美不同,而同有所美。各美其所美,则万物一美也;各是其所是,则天下一是也。夫因其所异而异之,则天下莫不异。而浩然大观者,官天地,府万物,知异之不足异,故因其所同而同之,则天下莫不皆同;又知同之不足有,故因其所无而无之,则是非美恶,莫不皆无矣。夫是我而非彼,美己而恶人,自中知以下,至于昆虫,莫不皆然。然此明乎我而不明乎彼者尔。若夫玄通泯合之士,因天下以明天下。天下无日我非也,即明天下之无非;无日彼是也,即明天下之无是。无是无非,混而为一,故能乘变任化,迎物而不折。
〔疏〕若夫玄通之士,浩然大观,二仪万物,一指一马;故能忘怀任物,大顺群生,然同者见其同,异者见其异,至论众妙之境,非异亦非同。
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
〔注〕宜生於不宜者也。无美无恶,则无不宜。无不宜,故忘#8其宜也。
〔疏〕耳目之宜,宜於声色者也。且几情分别,耽滞声色,故有宜与不宜,可与不可。而王驰混同万物,冥一死生,岂於根尘之问而怀美恶之见耶。
而游心乎德之和;
〔注〕都忘宜,故#9无不任也。都任之而不得者,未之有也;无不得而不和者,亦未闻也。故放心於道德之问,荡然无不当,而旷#10然无不适也。
〔疏〕既而混同万物,不知耳目之宜,故能游道德之乡,放任乎至道之境者也。
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注〕体夫极数之妙心,故能无物而不同,无物而不同,则死生变化,无往而非我矣。故生为我时,死为我顺;时为我聚,顺为我散。聚散虽异,而我皆我之,则生故我耳,未始有得;死亦我也,未始有丧。夫死生之变,犹以为一,既睹其一,则说#11然无系,玄同彼我,以死生为寤寐,以形骸为逆旅,去生如脱展,断足如遗土,吾未见足以缨第其心也。
〔疏〕物视,犹视物也。王驰一於死生,物与彼我。生为我时,不见其得;死为我顺,不见其丧;观视万物,混而一之。故虽兀足,视之如遗土者也。
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
〔注〕嫌王驰未能忘知而自存。
〔疏〕彼,王驰也。谓王驰修身修己,犹用心知。嫌其未能忘知而任独之#12者也。
得其心以其心。
〔注〕嫌未能遗心而自得。
〔疏〕嫌王驰不能忘怀任致,犹用心以得心也。夫得心者,无思无虑,忘知忘觉,死灰槁木,泊□尔无情,措之於方寸之问,起之於视听之表,同二仪之覆载,顺三光以照烛,混尘秽而不挠其神,履穷塞而不作其虑,不得为得,而得在於无得,斯得之矣。若以心知之卫而得之者非真得也。
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
〔注〕夫得其常心,平往者也。嫌其不能平往而与物过#13,常故使物就之。
〔疏〕最,聚也。若能虚忘平淡,得真常之心者,固当和光匿耀,不殊於俗。岂可独异於物,使众归之者也。
仲尼曰:人莫鉴於流水而鉴於止水,
〔注〕夫止水之致鉴者,非为止以求鉴也。故王驰之聚众,众自归之,岂引物使从己。
〔疏〕鉴,照也。夫止水所以留鉴者,为其澄清故也;王驰所以聚众者,为其凝寂故也。止水本无情於鉴物,物自照之;王驰岂有意於招携,而众自来归奏者也。
唯止能止众止。
〔注〕动而为之,则不能居众物之止。
〔疏〕唯,独也。唯止是水本凝湛,能止是留停生#14人,众止是物来临照。亦犹王驰独怀虚寂,故能容止群生,由是功能,所以为众归聚也。
受命於地,唯松相独也#15在冬夏青青;
〔注〕夫松相特禀自然之锺#16气,故能为众木之杰耳,非能为而得之也。
〔疏〕几厥草木,皆资厚地。至於禀质坚劲,隆冬不凋者,在松相通年四季#17,常保青全,受气自尔,非关指意。王驰聚众,其义亦然也。
受命於天,唯舜独也正#18,
〔注〕言特受自然之正气者至希也,下首则唯有松相,上首则唯有圣人,故几不正者皆来求正耳。若物皆有青全,则无贵於松相;人各自正,则无羡於大圣而趣之。
〔疏〕人禀三才,命受苍昊,圆首方足,其类至多。至如挺气正真,独有虞舜。岂由役意,直置自然。王胎合道,其义亦尔。郭注云#19上首唯有圣人者,但人头在上,去上则死,木头在下,去下则死,是以呼人为上首,呼木为下首。故上首食傍首,傍首食下首。下首,草木也,傍首,虫兽也。
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注〕幸自能正耳,非为正以正之。
〔疏〕受气上玄,能正生道也,非由用意,幸悉自然,既非正己,复能正物。正己正物,自利之#20他,内外行圆,名为大圣。虞舜既尔,王驰亦然。而舜受让人,故为标的也。
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勇士一人,雄入於九军。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
〔注〕非能遗名而无不任。
〔疏〕征,成也,信也。天子六军,诸侯三军,故九军也。或有一人,禀气勇武,保守善始之心,信成令终之节,内怀不惧之志,外显雄猛之姿。既而直入九军,以求名位,尚能伏心要誉,忘死忘生。何况王驰。体道之状,列在下文也。
而况官#21天地,府万物,
〔注〕冥然无不体也。
〔疏〕纲维二仪日官天地,包藏宇宙日府万物。夫勇士入军,直要名位,犹能不顾身命,忘於生死。而况官府两仪,混同万物,视死如生,不亦宜乎。
直寓六骇,
〔注〕所谓逆旅。
〔疏〕寓,寄也。六骸,谓身首四肢也。王聆体一身非实,达万有皆真,故能混尘秽於俗中,寄精神於形内,直置暂遇而已,岂系之耶。
象耳目,
〔注〕人用耳目,亦用耳目,非须耳目o
〔疏〕象,似也。和光同尘,似用耳目,非须也。
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
〔注〕知与变化俱,则无往而不冥,此知之一者也。心与死生顺,则无时而非生,此心之未尝死也。
〔疏〕一知,智也。所知,境也。能知之智照所知之境,境冥会,能无所差,故知与不知,通而为一。虽复逵理物化,而心未尝见死者也,岂容有全兀於其问哉。
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
〔注〕以不失会为择耳,斯人无择也,任其天行而时动者也。故假借之人,由此而最之耳。
〔疏〕彼王驰者,岂复简择良日而登升玄道?盖不然乎,直置虚淡忘怀而会之也。君#22人无心,止水留鉴,而世问虚假之人,由是而从之也。
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注〕其恬莫故全也。
〔疏〕唯彼王胎,冥真合道,虚假之物自来归之,彼且何曾以为己务。
申徒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於伯昏无人。
〔疏〕姓申徒,名嘉,郑之贤人,兀者也。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之贤大夫也。伯昏无人师者之嘉号也#23,伯,长也。昏,合也。德居物长,韬光若合,洞忘物我,故日伯昏无人。子产申徒,俱学玄道,虽复出处殊隔,而同师伯昏,故寄此三人以彰德充之义也。
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
〔注〕羞与刖者并行。
〔疏〕子产执政当涂,荣华富贵;申徒禀形残兀,无复容仪。子产虽学伯昏,未能忘遣,犹存宠辱,耻见形残,故预相检约,今其叉不并己也。
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财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
〔注〕质而问之,欲使铃不并己。
〔疏〕子产存荣辱之意,申徒忘贵贱之心,前虽有言,都不采领,所以居则共堂,坐还同席。公孙见其如此,是故质而问之。
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
〔注〕当以执政自多,故直云子齐执政,便谓足以明其不逊#24。
〔疏〕违,避也。夫出处异涂,贵贱殊政。我秉执朝政,便为贵人;汝乃卑贱形残,应殊敬我。不能逊让,翻欲齐己也。
申徒嘉曰: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
〔注〕此论德之处,非计位也。
〔疏〕先生,伯昏也。先生道门,深明众妙,混同荣辱,齐一死生,定以执政自多,叉如此耶?
子而悦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
〔注〕笑其矜悦在位,欲处物先。
〔疏〕汝犹悦爱荣华,矜夸政事,推人於后,欲处物先。意见如斯,何名学道?
闻之曰: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乎。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
〔注〕事明师而鄙吝之心犹未去,乃真过也。
〔疏〕鉴,镜也。夫境明则尘垢不止,止则非明照,亦犹久与贤人居则无过,若有过则非贤哲。今子之所取,可重可大者,先生之道也。而先生之道,退己虚忘,子乃自矜,深乖妙旨,而出言如是,岂非过者乎。
子产曰:子既若是矣,
〔注〕若是形残。
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25足以自反邪?
〔注〕言不自顾省,而欲轻蔑在位,与有德者并。计子之德,固不足以补形残之过。
〔疏〕反,犹复也。言申徒形残如是而不自知,乃欲将我并驱,可谓与尧争善。子虽有德,何足#26言。以德补残,犹未平复也。
申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
〔注〕多自陈其过状,以己为不当亡者众也。
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
〔注〕默然为过,自以为应死者少也。
〔疏〕夫自显其状,推罪於他,谓己无愆,不合当犯#27,如此之人,世问甚众。不显过状,将罪归己,谓己之过,不久#28存生,如此之人,世问寡少。郑子产奢侈矜伐,於义亦然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