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疏〕若,顺也。夫素质形残,禀之天命,虽有知计,无如之何,唯当安而顺之,则所造皆适。自非盛德,其孰能然。
  游於羿之壳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注〕羿,古之善射者。弓矢所及为毂中。夫利害相攻,则天下皆羿也。自不遗身忘知与物同波者,皆游於羿之般中耳。虽张毅之出,单豹之处,犹未免於中地,则中与不中,唯在命耳。而区区者各有所遇,而不知#29命之自尔。故免乎弓矢之害者,自以为巧,欣然多己,及至不免,则自恨其谬而志伤神辱,斯未能达命之情者也。夫我之生也,非我之所生也,则一生之内,百年之中,其坐起行止,动静趣舍,情性知能,几所有者,凡所无、者,几所为者,凡所遇者,皆非我也,理自尔耳。而横生休戚乎其中,斯又逆自然而失者也#30。
  〔疏〕羿,尧时善射者也。其矢所及,谓之般中。言羿善射,矢不虚发,般中之地,铃被残伤,无问乌兽,罕获免者。偶然得免,乃关天命,免与不免,非由工拙,自不遗形忘智,皆游於羿之般中。是知申徒兀足,忽遭羿之一箭;子产形全,中地偶然获免;既非人事,故不足自多矣。
  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众矣,
  〔注〕皆不知命而有斯笑#31。
  我怫然而怒;
  〔注〕见其不知命而怒,斯又不知命也。
  〔疏〕怫然,暴戾之心也。人不知天命,妄计亏全,况己形好,嗤彼之#32兀,如此之人,其流甚众。忿其无知,怫然暴怒,瞋忿他人,斯又未知命也。
  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
  〔注〕见至人之知命遗形,故废向者之怒而复常。
  〔疏〕在伯昏之所,禀不言之教,则废向者之怒而复於常性也。
  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
  〔注〕不知先生洗我以善道故邪?我为能自反邪?斯自忘形而遣累#33。
  〔疏〕既适师门,入於虚室,废弃忿怒,反复寻常。不知师以善水洗涤我心?为是我之性情#34自反复?进退寻责,莫测所由。斯又忘於学心,遣其系累。
  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35,而未尝知吾兀者也。
  〔注〕忘形故也。
  〔疏〕我与伯昏游於道德,故能穷阴阳之妙要,极至理之精微。既其遣智忘形,岂觉我之残兀。
  今子与我游於形骸之内,而子索我於形骸之外,不亦过乎。
  〔注〕形骸外矣,其德内也,今子与我德游耳,非与我形交也,而索我外好,岂不过哉。
  〔疏〕郭注云:形骸外矣,其德内也。今子与我德游耳,非与我形交也,而索我外好,岂不过也。此注意更不劳别释也。
  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注〕己吾则厌其多言也。
  〔疏〕蹴然,惊惭貌也。子产未能忘怀遣欲,多在物先。既被识嫌,方怀惊悚,‘改矜夸之貌,更丑恶之容,悟知己至,不用称说者也。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
  〔注〕踵,频也。
  〔疏〕叔山,字也。踵,频也。残兀之人,居於鲁国,虽遭刖足,犹有学心,所以接踵颇来,寻师访道。既无足趾,因以为其名也。
  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
  〔疏〕子之修身,不能馑慎,犯於宪纲,前已遭官,息难艰辛,形残若此。今来请益,何所逮耶。
  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
  〔注〕人之生也,理自生矣,直莫之为而任其自生,斯重其身而知务者也。若乃忘其自生,馑而矜之,斯轻用其身而不知务也,故五藏相攻於内而手足残伤於外也。
  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
  〔注〕刖一足未足以亏其德,明夫形骸者逆旅也。
  吾是以务全之也。
  〔注〕去其矜馑,任其自生,斯务全也。 〔疏〕无趾交游恭谨,重德轻身,唯歌务借声名,不知务全生道,所以触犯宪章,遭斯残兀。形虽亏损,其德犹存,是故频烦追讨,务全道德。以德比形,故言尊足者存。存者,在也。
  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
  〔注〕天不为覆,故能常覆;地不为载,故能常载。使天地而为覆载,则有时而息矣;使舟能沉而为人浮,则有时而没矣。故物为焉则未足以终其生也。
  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
  〔注〕责其不谨,不及天地也。
  〔疏〕夫天地亭毒,覆载无偏,而圣人德合二仪,固当弘普不弃,宁知夫子尚不拾形残?善救之心,岂其如是也?
  孔子曰:丘则陋矣。
  〔疏〕仲尼所陈,不过圣边;无趾请学,务其全生。答#36浅问深,足成鄙陋也。
  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无趾出。
  〔注〕闻所闻而出,全其无为也。
  〔疏〕夫子,无趾也。胡,何也。仲尼自觉鄙陋,情实多惭,故屈无趾,今其入室,语说所闻方内之道。既而连庐久处,刍狗再陈,无趾恶闻,故默然而出也。
  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注〕全德者生便忘生。
  〔疏〕勉,聂厉也。夫无趾残兀,尚全#37生,补其亏残,悔其前行。况贤人君子,形德两全,便忘死生,德充於内者也。门人之类,宜勖之焉。
  无趾语老聘曰:孔丘之於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
  〔注〕怪其方复学於老耻。
  〔疏〕宾宾,恭动貌也。夫玄德之人,穷理极妙,忘言绝学,率性生知。而仲尼执滞文字,专行圣进,宾宾勤敬,问礼老君。以汝格量,故知其未如至人也,学子何为者也?
  彼且薪以识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栓桔邪?
  〔注〕夫无心者,人学亦学。然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其弊也遂至乎为人之所为矣。夫师人以自得者,率其常然者也;舍己效人而逐物於外者,求乎非常之名者也。夫非常之名,乃常之所生也。故学者非为幻怪也,幻怪之生叉由於学;礼者非为华藻也,而华藻之兴铃由於礼。斯叉然之理,至人之所无奈何,故以为己之桂桔。
  〔疏〕薪,求也。诙诡,犹奇谲也。在手日桂,在足日桔,即今之租械也。彼之仲尼,行於圣进,所学奇谲怪异之事,唯求虚妄幻化之名。不知方外体道至人,用此声教为己物锁也。
  老聪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栓桔,可乎?
  〔注〕欲以直理冥之,冀其无进。
  〔疏〕无趾前见仲尼谈讲之日,何不使孔丘忘#38於仁义,混同生死,齐一是非?条贯既融,则是帝之县解,岂非释其物锁,解其扭械也。
  无趾曰:天刑之,安可解。
  〔注〕今仲尼非不冥也。顾自然之理,行则影从,言则响随。夫顺物则名进斯立,而顺物者非为名也。非为名则至矣,而终不免乎名,则孰能解之哉。故名者影响也,影响者形声之桂桔也。明斯理也,则名进可遗;名述可遗,则尚彼可绝;尚彼可绝,则性命可全矣。
  〔疏〕仲尼宪章文武,祖迷尧舜,删《诗》《书》,定礼乐,穷陈蔡,围商周,执於仁义,遭斯戮耻。亦犹行则影从,言则响随,自然之势,铃至之宜也。是以陈迸既兴,疵衅斯起,欲不困弊,其可得乎。故天然刑戮,不可解也。
  鲁哀公问於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一及驸它。
  〔注〕恶,丑也。
  〔疏〕恶,丑也。言卫国有人,形容丑陋,内德充满,为俗#39所归。而哀聆是丑貌,因以为名。
  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於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
  〔疏〕妻者,齐也,言其位齐於夫。妾者,接也,适可接事君子。哀驰才全德满,为物归依,大顺群生,物忘其丑。遂使丈夫与#40同处,恋仰不能拾去;妇人美其才德,竞请为其胜妾。十数未止,明其慕义者多;不为人妻,彰其道能感物也。
  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
  〔疏〕灭逵匿端,谦居物后,直置应和而已,未尝诱引先唱。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
  〔注〕明物不由权势而往。
  〔疏〕夫人君者,铃能赦过宥罪,恤死护生。耻它穷为匹夫,位非南面,无权无势,可以济人。明其怀人不由威力。
  无聚禄以望人之腹。
  〔注〕明非求食而往。
  〔疏〕夫储积仓库,招迎士众归奏,本希饱腹。而贻它既无聚禄,何以政人。明其慕义非由食往也。
  又以恶骇天下,
  〔注〕明不以形美故往。
  〔疏〕耻它容形,异常鄙陋,论其丑恶,惊骇天下,明其聚众,非由色往。
  和而不唱,
  〔注〕非招而政之。
  〔疏〕譬幽谷之响,直而无心,既不以言说招担,非由先物而唱者也。
  知不出乎四域,
  〔注〕不役思於分外。
  〔疏〕域,分也。志心遣智,率性任真,未曾役思运怀,绿於四方分外也。
  且而雌雄合乎前。
  〔注〕夫才全者与物无害,故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而为万物之林薮。
  〔疏〕雌雄,禽兽之类也。夫才全之士,与物同波,人无害物之心,物无畏人之虑,故鸟与兽且群聚於前也。
  是必有异乎人者也。
  〔疏〕一无权势,二无利禄,三无色貌,四无言说,五无知虑。夫聚集人物,叉不从然,今驰它为众归依,不由前之五事,以此而验,固异於常人者也。
  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
  〔注〕未经月已觉其有远处。
  〔疏〕既闻有异,故命召看之。形容丑陋,果惊骇於天下。共其同处,不过二旬,观其为人,察其意趣,心神凝淡,以觉深远也。
  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寡人传国焉。
  〔注〕委之以国政。
  〔疏〕日月既久,渍炼弥深,是以共处一年,情相委信。而国无良宰,治道未弘,庶屈贤人,传於国政者也。
  闷然而后应,
  〔注〕宠辱不足以惊其神。
  〔疏〕闷然而后应,不觉之容,亦是虚淡之貌。既无情於利禄,岂有意於荣华,故何彼世人,问然而应之也。
  泛若而#41辞。
  〔注〕人辞亦辞。
  〔疏〕泛若者,是无的当不系之貌也。虽无惊於宠辱,亦乃同尘以逊让,故泛然常人辞亦辞也。
  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
  〔疏〕愧,惹也。卒,终也。几何,俄顷也。恤,忧也。寡人是五等之谦称也。既见良人,泛然虚淡,中心愧丑,恋慕殷动,终欲与之国政,屈为卿辅。俄顷之问,逃遁而去,丧失贤宰,实怀忧恤,情之恍惚,若有遗亡,虽君鲁邦,鲁无欢乐。来喜去忧,感动如此,何人何卫,一至於斯?
  仲尼曰:丘也尝使於楚矣,适见豚子食於其死母者,
  〔注〕食乳也。
  少焉胸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
  〔注〕夫生者以才德为类,死而才德去矣,故生者以失类而走也。故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无往而不为之赤子也。则天下莫之害,斯得类而明己故也。情苟类焉,则虽形不与同而物无害心;情类苟亡,虽则形同母子而不足以固其志矣。
  〔疏〕哀公陈己心述以问孔子,孔子以豚子为譬,以答哀公:丘曾领门徒,游行楚地,适见豚子饮其死母之乳,昀目之顷,少时之间,弃其死母,皆散而走。不见己类,所以为然。故郭注云,生者以才德为类,死而才德去矣,故生者以失类而走也。以况哀公素无才德,非是己类,弃拾而去。驰它才德既全,於#42赤子,物之亲爱,固是其宜矣。
  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注〕使形者,才德也。
  〔疏〕郭注云,使形者才德也。而才德者,精神也。豚子爱母,爱其精神;民之慕君,慕其才德者也。
  战而#43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婴资;
  〔注〕婴者,武所资也。战而死者无武也,婴将安施。
  刖者之屦无为爱之;
  〔注〕所爱屦者,为足故耳。
  皆无其本矣。
  〔注〕婴屦者以足武为本。
  〔疏〕婴者,武饰之具,武王为之,或云周公作也。其形似方扇,饰#44车两边。军将行师,陷阵而死,及其葬日,不用婴资。是知婴者武之所资,屦者足之所使#45用;形者神之所使;无足#46屦无所用,无武则婴无所资,无神则形无所爱#47。然婴屦峡足武为本,形貌以才德为原,二者无本,故并无用也。
  为天子之诸御,不爪万,不穿耳;
  〔注〕全其形也。
  取妻者止於外,不得复使。
  〔注〕恐伤其形。
  〔疏〕夫帝王官闱,拣择御女,穿耳万爪,恐伤其形。匹夫娶妻,惇於外务,使役驱驰,虑亏其色。比重举譬以况全才也。
  形全犹足以为尔,
  〔注〕探择滨御及燕尔新昏,本以形好为意者也。故形之全也,犹#48以降至尊之情,回贞女之操也。
  而况全德之人乎。
  〔注〕德全而物爱之,宜矣。
  〔疏〕尔,然也。夫形之全具,尚能降真人,感贞女,而况德全乎。此合譬也。故郭注云,德全而物爱之,宜矣哉。
  今哀贻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疏〕夫亲由绩彰,信藉言显。今驰它未至吉说而己遭委信,本无功绩而付托实亲,遂使鲁侯虚襟授其朝政,卑己逊让,唯恐不受。如是之人,铃当才智全具而推功於物,故德不形见之也。
  哀公曰:何谓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