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 南华真经注疏
南华真经注疏
宋有荆氏者,宜揪柏桑。
〔疏〕荆氏,地名也。宋国有剧氏之地,宜此揪柏桑之三木,悉皆端直,堪为村用。此略举文木有村所以夭折,对前散木无用所以全生也。
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代者斩之;
〔疏〕两手曰拱,一手曰把。狙猴,频猴也。代,根也,亦折也。拱把之木,其村非大,适可斩为折概,以击奸孺猴也。
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
〔疏〕丽,屋栋也,亦言小船也。高名,荣显也。三尺四尺之围,其木稍大,求荣华高屋显好名船者,辄取之也。
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禅傍者斩之。
〔疏〕禅傍,棺村也。亦言:棺之全一边而不卑#76合者谓、之禅傍。七八尺围,其木极大,贵富之室,商贾之家,求大板为棺村者,当斩取之也。
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夭於斧斤,此材之患也。
〔注〕有村者未能无惜也。
〔疏〕为有甩,故不尽造化之年,而中涂夭於工人之手,斯皆以其村能为之息害也。
故解之以牛之白颗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
〔注〕巫祝解除,弃此三者,铃妙选辞具,然后敢用。
〔疏〕颗,额也,亢,高也。痔,下漏病也。巫祝陈刍狗以祠祭,选牛豕以解除,叉须精简纯色,择其好者,展如在之诚敬,庶冥感於鬼神。今乃有高鼻折频之豚,白频不辞之犊,痔漏秽病之人,三者既不清洁,故不可往於灵河而设祭奠者也。古者将人况河以祭河伯,西门豹为邺令,方断之,即其类是也。
此皆巫祝以知之矣,
〔注〕巫祝於此亦知不村者全。
所以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为大祥也。
〔注〕夫全生者,天下之所谓祥也,巫祝以不村为不祥而弗用也,彼乃以不祥全生,乃大祥也。神人者,无心而顺物者也。故天下之所谓大祥,神人不逆。
〔疏〕女曰巫,男曰现。祝者,执板读祭文者也。祥,善也。巫师祝史解除之时,知此三者不堪享祭,故弃而不用,以为不善之物也。然神圣之人,知伴造化,知不村无用,故得全生。是知白颗亢鼻之言,痔病不祥之说,适是小巫之鄙情,岂日大人之通智。故才不全者,神人所以为吉祥大善之事也。
支离疏者,颐隐於齐#77,肩高於顶,
〔疏〕四肢离析,百体宽疏,遂使颊颐隐在脐问,肩膊高於顶上。形容如此,故以支离为名也。
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牌为胁。
〔疏〕会撮,高竖貌。五管#78脏脸也。五脏之脸,并在人背,古人头髻,皆近顶后。今支离残病,偃喽低头,遂使脏脸头髻,悉皆向上,两脚牌股孪缩而迫於胁肋也。
挫缄治懈,足以蝴口;
〔疏〕挫缄,缝衣也。治懈,洗洗也。蝴,饲也,庸役身力以饲养其口命#79。
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
〔疏〕荚,小箕也。精,米也。言其扫市场,鼓箕荚,播扬土,简精粗也。又解:鼓荚,谓布着敷卦兆也。播精,谓精判吉凶辫精灵也。或扫市以供家口,或卖卜以活身命,所得之物可以养十人也。
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於其问;
〔注〕恃其无用,故不自窜匿。
〔疏〕边蕃有事,征求勇夫,残病之人,不堪征讨,自得无惧,攘臂遨游,恃其无用,故不窜匿。
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
〔注〕不任作役故。
〔疏〕国家有重大摇役,为有疯疾,故不受其功程者也。
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锺与十束薪。
〔注〕役则不与,赐则受之。
〔疏〕六石四斗曰钟。君上忧怜鳏寡,矜恤贫病,形残既重,受物还多。故郭注云,役则不预,赐受之者也。
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注〕神人无用於物,而物各得自用,归功名於群村,与物冥而无进,故免人问之害,处常美之实,此支离其德也。
〔疏〕夫支离其形,犹忘形也;支离其德,犹忘德也。而况支离残病,适是忘形,既非圣人,故未能忘德。夫忘德者,智周万物而反智於愚,明并三光而归明於昧,故能成功不居,为而不恃,推功名於群有#80,与物冥而无述,斯忘德者也。夫忘形者犹足'以养身终年,免乎人间之害,何况忘德者耶。其胜劣浅深,故不可同年而语矣。是知支离其德者,其唯圣人乎。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
〔注〕当顺时直前,尽乎会通之宜耳。世之衰盛,蔑然不足觉,故曰何如。
〔疏〕何如,犹如何也。之,适也。时孔子自鲁之楚,合於宾馆。楚有贤人,姓陆,名通,字接舆,知孔子历聘,行歌讥刺。凤兮凤兮,故哀欺圣人,比於来仪应瑞之乌也,有道即见,无道当亿,如何怀此圣德,往适衰乱之邦者耶。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注〕趣当尽临时之宜耳。
〔疏〕当来之世,有怀道之君可应聘者,时命如驰,故不可待。过往之时,尧舜之主,变化已久,亦不可寻。趣合当时之宜,无劳瞻前顾后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注〕付之自尔,而理自生成。生成非我也岂为治乱易节哉。治自求成,故遗成而不败,乱自求生,故忘生而不死。
〔疏〕有道之君,休明之世,圣人弘道主教,成就天下。时逢暗主,命属荒年#81,适可全生远害,韬光晦述。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注〕不瞻前顾后,而尽当今之会,冥然与时世为一,而后妙当可全,刑名可免。
〔疏〕方,犹当。今丧乱之时,正属衰周之世,危行言逊,仅可免於刑戮,方欲执逵应聘,不亦妄乎。此接舆之词,讥诮孔子也。
福轻乎羽,莫之知载;
〔注〕足能行而放之,手能执而任之,听耳之所闻,视目之所见,知止其所不知,能止其所不能,用其自用,为其自为,恣其性内而无纤芥於分外,此无为之至易也。无为而性命不全者未之有也;性命全而非福者,理未闻也。故夫福者,即向之所谓全耳,非假物也,岂有寄鸿毛之重哉。率性而动,动不过分,天下之至易也;举其自举,载其自载,天下之至轻也。然知以无崖伤性,心以#82欲恶荡真,故乃释此无为之至易行彼有为之至难,弃夫自举之至轻而取夫载彼之至重,此世之常息也。
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注〕举其性内,则虽负万钧而不觉其重也;外物寄之,虽重不盈锱铢,有不胜任者矣。为内,福也,故福至轻;为外,祸也,故祸至重。祸至重而莫之知避,此世之大迷也。
〔疏〕夫视听知能,各有涯分。止於分内,可以全生;求其分外,铃遭夭折。全生所以为福,夭折所以为祸。而分内之福,轻於鸿毛,贵竞之徒,不知载之在己;分外之祸,重於厚地,执迷之徒,不知避之去身。此盖流俗之常患者也,故寄孔陆以彰其累也。
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注〕夫画地而使人循之,其迩不可掩矣;有其己而临物,与物不冥矣。故大人不明我以耀彼而任彼之自明,不得#83我以临人而付人之自得,故能弥贯万物而玄同彼我,泯然与天下为一而内外同福也。
〔疏〕已,止也。殆,危也。仲尼生衰周之末,当浇季之时,执持圣进,历国应聘,频遭斥逐,屡被诋诃。故重言已乎,不如止而勿行也。若用五德临於百姓,拾己效物,叉致危亡,犹如画地作逵,使人走逐,徒费功劳,无由得掩,以己率物,其义亦然也。
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注〕迷阳,犹亡阳也。亡阳任独,不荡於外,则吾行全矣。天下皆全其吾,则凡称吾者莫不皆全也。
〔疏〕迷,亡也。阳,明也,动也。陆通劝其尼父,令其晦进韬光,宜放独化之无为,忘遣应物之明智,既而止於分内,无伤吾全生之行也。
吾行#84部曲,无伤吾足。
〔注〕曲成其行,各自足矣。
〔疏〕部,空也。曲,从顺也。虚空其心,随顺物性,则几称吾者各自足也。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疏〕寇,伐也。山中之木,杞梓之徒,为有材用,横遭寇伐。膏能明照,以充灯炬,为其有用,故被煎烧。岂独膏木,在人亦尔。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疏〕桂心辛香,故遭斫伐;漆供器用,所以割之;俱为才能,夭於斤斧。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注〕有用则与彼为功,无用则自全其生。夫割肌肤以为天下者,天下之所知也。使百姓不失其自全而彼我俱适者,悦然不觉妙之在身也。
〔疏〕揪柏橘抽,膏火桂漆,斯有用也。曲辕之树,商丘之木,白颗之牛,亢鼻之豕,斯无用也。而世人皆炫己才能为有用之用,而不知支离其德为无用之用也。故郭注云,有用则与彼为功,无用则自全乎其生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五竟
#1《阙误》引江南李氏本『其』下有『所行』二字。
#2郭庆藩引文『相』作『规】
#3《阙误》引张君房本『殆』在『而』字下。
#4郭庆藩引文改『庸』作『容』。
#5王孝鱼校云,覆宋本作『方』,盖至之破体。
#6《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卫』作『街』。
#7王孝鱼依世德堂本改『若』为『苦』。
#8郭庆藩引文『至』作『行』。
#9郭庆藩引文『居』上,作『龙逢比干』,而下句无『比干』二字。
#10郭庆藩引文『违』作『逆』。
#11郭庆藩引文『伏』作『仗』。
#12郭庆藩引文『啖』作『陷』。
#13赵本无『之』字。
#14郭庆藩引文『逆』下有『在』。
#15赵本『快』作『使』。
#16郭庆藩引文『因』上有『乃』字。
#18王孝鱼依赵本改『性』为『信』。
#19郭庆藩引文『面』作『向』。
#20赵本无『之』字。
#21王孝鱼依下疏文改『成』作『前』。
#22王孝鱼依《阙误》引张君房本及注文在一『而』上补『心』字。
#23赵本无『之』字。
#24郭庆藩引文『吁』作『污』。
#25郭庆藩引文『人』作『攀』。
#26郭庆藩引文『尝』下补『回』字。
#27郭庆藩引文『也』作『已』字。
#28『示勿』二字疑为衍,郭庆藩引文无此二字。
#29郭庆藩引文无『矣』字。
#30郭庆藩引文『尽』作『虚』。
#31郭庆藩引文『凝静其心』四字不重。
#32世德堂本『为』作『谓』
#33『而为』二字依四库本作『为而』。
#34郭庆藩引文『然』作『燃』。
#35郭庆藩引文『黑』作『熏』。
#36郭庆藩引文『乱臣』作『礼视』。
#37郭庆藩引文『无』上有『事』字。
#38依郭庆藩引文一前一字疑为『兹』字之误。
#39郭庆藩引文『性』作『信』。
#40原作『意』,诸本皆作斗莫』,故改正。
#41『有问』二字郭庆藩引文改作『(虽)〔难〕间』。
#42郭庆藩引文『彼』下有『者也』二字。
#43四库本『荒』作『流』。
#44郭庆藩引文『太』作『大』,下同。
#45四库本无『已』字,郭庆藩引文『已』作『以』。
#46郭庆藩无『也』字。
#47郭庆藩引文『后』作『君』。
#48郭庆藩引文『愆』作『倦』字。
#49郭庆藩引文『哉』上有『也』字。
#50郭庆藩引文『四』作『而』字。
#51原作『三』,今依郭庆藩引文及正文改作『二』。
#52郭庆藩引文『反』作『变』。
#53郭庆藩引文『齐』作『济』。
#54王孝鱼依正文及郭注改『在』作『至』。
#55郭庆藩引文『厄』作『害』。
#56浙江书局本、《阙误》引江南李氏及张君房本『蔽』下有『数千』二字。
#57郭庆藩引文『大』作『树』。
#58依郭庆藩引文此句作『此大怪匠之不顾』。
#59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改『乱』作『辞』。
#59郭庆藩引文『朽』下有『折』字。
#60郭庆藩引文『树』作『柱』。
#61郭庆藩引文『汁』作『汗』。
#62郭庆藩引文『剥』字重。
#63郭庆藩引文『甚话』作『堪食』。
#64郭庆藩引文『邻』字与下句『荐』字互易。
#65郭庆藩引文『枉』作『折』。
#66郭庆藩引文改『砾』作『乐』。
#67王孝鱼依世德堂本及卢校改『誉』作『喻』。
#68郭庆藩引文『失』下有『之』字。
#69《阙误》引张君房本【隐将』作『将隐」。
#70依郭庆藩引文『乘』字疑『垂』之误,故改。
#71郭庆藩引文『病酒』二字互置。
#72郭庆藩引文『天』作『夫』,四库本仍作『天』。
#73赵本『乘』作『臣』。
#74郭庆藩引文『用』下有『之』字。
#75郭庆藩引文无『也』字。
#76郭庆藩引文无『卑』字。
#77郭庆藩引文『齐』作『脐』。
#78『管』字疑漏,今依诸本及正文补。
#79郭庆藩引文『命』下有『也』字。
#80郭庆藩引文『有』作『才』。
#81郭庆藩引文『年』作『季』。
#82『以』字疑漏,今依四库本、郭庆藩引文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