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灵图类
- 图经衍义本草
图经衍义本草
#45草:晦明轩本作『菘』。
#46延:晦明轩本作『廷』。
#47致:晦明轩本作『言』。
#48致:晦明轩本作『戏』。
#49小: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50与:原作『南』,据晦明轩本改。
#51湿:『湿』下原有『乾』字,据晦明轩本删。
#52圆:原作『丸』,据晦明轩本改。下一『圆』字同。
#53营:原作『芜』,据晦明轩本改。
#54主:原作『使』,据晦明轩本改。
#55风:晦明轩本作『虫』。
#56创: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图经衍义本草卷之十一
宋通直郎辨验药材寇宗奭编撰
宋太医助教辨验药材许洪校正
草部上品之下
天名精
明州
味甘,寒,无毒。主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利小便,除小虫,去痹,除胸中结热,止烦渴,逐水大吐下。久服轻身,耐老。一名麦句姜,一名虾蟆蓝,一名豕首,一名天门精,一名玉门精。一名彘颅,一名蟾蜍兰,一名觐。生平原川#1泽,五月采。垣衣为之使。
《图经》曰:天名精,生平原川泽,今江湖间皆有之。夏秋抽条,颇如薄荷,花紫白色,叶如菘菜而小,故南人谓之地菘。香气似兰,故名蟾蜍兰。状如蓝,故名蛤蟆蓝。其味甘、辛,故名麦句姜,一名豕首。《尔雅》所谓茢薽,豕首是也。江东人用以熬炒蚕蛹。五月采此草。既名地菘,下品又有地菘。
《药性论》云:麦句姜,使,味辛。治疮,止血及鼻衄不止。
陶隐居云:即今人呼为豨莶,亦名豨首。夏月捣汁服之,除热病。味至苦,而云甘,恐或非是。
陈藏器云:天名精,《本经》一名麦句姜。苏云:鹿活草也。《尔雅》云:大鞠,蘧麦。注云:麦句姜,蘧麦,即今之瞿麦,然终非麦句姜,《尔雅》注错如此。陶公注钩樟条云:有一草,似狼牙,气辛臭,名为地菘,人呼为刘烬草,主#2金疮,言刘烬昔曾用之。《异苑》云:青州刘烬,宋元嘉中,射獐,剖五脏,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烬怪之拔草,便倒,如此三度。烬密录此草种之,主伤折多愈,因以名焉。既有活鹿之名,雅与獐事相会。陶、苏两说俱是地菘,功状既同,定非二物。
《唐本》注云:鹿活草是也。《别录》一名天蔓菁,南人名为地菘,味甘、辛,故有姜称;状如蓝,故名蛤蟆蓝,香气似兰,故名蟾蜍兰。主破血,生肌,止渴,利小便,杀三虫,除诸毒肿,丁疮,瘘痔,金疮内射。身痒,瘾疹不止者,揩之立已,其豨莶苦#3而臭,名精乃辛而香,全不相类。
《尔雅》云:茢薽,豕首。释曰:药名也。一名麦秋#4姜。郭云:江东豨首,可以炒蚕蛹者。《三苍》云:炒,熬也。
决明子
眉州 滁州
味咸、苦、甘,平、微寒,无毒。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疗唇口青。久服益精光,轻身。生龙门川泽。石决明生豫章。十月十日采,阴乾百日。蓍实为之使,恶大麻子。
《图经》曰:决明子,生龙门川泽,今处处有之,人家园圃所莳。夏初生苗,高三四尺许,根带紫色。叶似苜蓿而大。七月有花,黄白花。其子作穗,如青绿豆而锐,十月十日采,阴乾百日。
《药性论》云:决明,臣。利五脏,常可作菜食之。又除肝家热,朝朝取一匙,挼令净,空心吞之,百日夜见光。
陶隐居云:龙门乃在长安北。今处处有之。叶如茳芏,子形似马蹄,呼为马蹄决明。用之当捣细。又别有草决明,是萋蒿子,在下品中也。
《日华子》云:马蹄决明,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协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洪。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也。
禹锡云:按《唐本》云:石决明,是蚌蛤类,形似紫贝#5,附见别出在鱼兽条中,皆主明目,故并有决明之名。俗方惟以疗眼也,道术时须。
《蜀本图经》云:叶似苜蓿而阔大,夏花,秋生子作角,实似马蹄,俗名马蹄决明。今出广州、桂州,十月采子,阴乾。
《外台秘要方》:治积年失明不识人。决明子二升杵散,食后以粥饮服方寸匕。
《衍义》曰:决明子,苗高四五尺,春亦为蔬。秋深结角,其子生角中如羊肾。今湖南、北人家园圃所种甚多,或在村野或成段种。《蜀本图经》曰:叶似苜蓿而阔大,甚为允当。
丹参
随州
味苦,微寒,无毒。主心腹邪气,肠呜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一名郄蝉草,一名赤参,一名木羊乳。生桐柏山川谷及太山。五月采根,暴乾。畏咸水,反藜芦。
《图经》曰:丹参,生桐柏山川谷及太山,今陕西、河东州郡及随州亦有之。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簳方棱,青色。叶生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开花,红紫色似苏花。根赤大如指,长亦尺余,一苗数根。五月采,暴乾。又云:冬月采者良,夏月采者虚恶。
《药性论》云:丹参,臣,平。能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百邪鬼魅,腹痛,气作声音鸣吼,能定精神。
陶隐居云:桐柏山,在义阳,非江东临海之桐柏也。今近道处处有。茎方有毛,紫花,时人呼为逐马。酒渍饮之疗风痹。道家时有用处,时人服多眼赤,故应性热;今云微寒,恐为谬矣。
《日华子》云: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又名山参。
萧炳云:酒浸服之,治风软脚,可逐奔马,故名奔马草,曾用有效。
《圣惠方》:治寒疾#6,小腹及阴中相引痛,白汗出欲死。丹参二#7两,杵为散。每服热酒调下二钱匕。
《千金方》:治落胎,身下有血。丹参十二两,以酒五升,煮取二#8升,温服一升,温三服。
《梅师方》:治中热油及火烧,除外痛。丹参八两,细锉,以水微调,取羊脂二斤,煎三上三下,以傅疮上。《肘后方》同。
茜根
味苦,寒,无毒。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踒跌,蛊毒。久服益精气,轻身。可以染绛。一名地血,一名茹藘,一名茅鬼#9,一名倩。生乔山川谷。二月、三月采根,暴乾。畏鼠姑。
《图经》曰:陆机《草木疏》云:茹藘,茅鬼#10,倩草也。齐人谓之茜,徐州人谓之牛蔓。二三月采根,暴乾。
《药性论》云:茜根,味甘。主治六极伤心肺,吐血泻血用之。
陶隐居云:此则今染绛茜草也。东间诸处乃有而少,不如西多。今俗道、经方不堪#11服用。此当以其为疗少而丰贱故也。《诗》云茹藘在坂者是。
陈藏器云:茜根,主蛊,煮汁服之。今之染绯者,字亦作倩。《周礼˙庶氏#12掌》除蛊毒,以嘉草攻之。嘉草、蘘荷与茜,主蛊为最也。
《日华子》云:味醶。止鼻洪,带下,产后血运,乳结,月经不止,肠风,痔瘘,排脓,治疮疖,泄精,尿血,扑损,瘀血,酒煎服。杀蛊毒,入药锉、炒用。
雷公云:凡使,勿用赤柳草根,真似茜根,只是味酸涩,不入药中用,若服,能令人患内障眼,速服甘草水解之,即毒气散。
禹锡云:按《蜀本图经》云:染绯草,叶似枣叶,头尖下阔,茎叶俱涩,四五叶对生节间,蔓延草木上,根紫赤色。令所在有,八月采根。
《简要济众方》:治吐血。茜草一两,生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13七分,放冷,食后服。
《伤寒类要方》:治中蛊毒,或吐下血如烂肝。茜草根、襄荷叶根各三两切,以水四升,煮取一服#14去滓,适寒温,顿服即愈。
五味子
号州 越州
味酸,温,无毒。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一名会及,一名玄及。生齐山山谷及代郡。八月采实,阴乾。苁蓉为之使,恶萎蕤,胜乌头。
《图经》曰:今河东、陕西州郡尤多,而杭越间亦有。春初生苗,引赤蔓於高木,其长六七尺。叶尖圆似杏叶。三四月开黄白花,类小莲花。七月成实,如豌豆许大,生青熟红紫。《尔雅》云:菋,荎蕏。注云:五味也。蔓生,子丛茎端。疏云:一名菋,一名荎蕏。今有数种,大抵相近,而以味甘者为佳。
《药性论》云:五味子,君。能治中下气,止呕逆,补诸虚劳,令人体悦泽,除热气,病人虚而有气兼嗽,加用之。
陶隐居云:今第一出高丽,多肉而酸甜;次出青州、冀州,味过酸,其核并似猪肾。又有建平者少肉,核形不相似,味苦,亦良。此药多膏润,烈日暴之,乃可捣筛,道方亦须用。
《唐本》注云: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有咸味,此则五味具也。
《日华子》云: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贲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雷公云:凡小颗皮皱治#15者,有白扑盐霜一重,其味酸、咸、苦、辛、甘,味全者真也。
《抱朴子》云:移门子服五味子十六年,面#16色如玉女,入水不沾,入火不灼。
《衍义》曰:五味子,今华州之西至秦州皆有之。方红熟时,采得蒸烂,研滤汁去子,熬成稀膏。量酸甘入蜜,再火上,待蜜熟,俟冷,器中贮,作汤。肺虚寒人可化为汤,时时服。作果,可以寄远。《本经》言温,令食之,多致虚热,小儿益甚。《药性论》以谓除热气。《日华子》云谓暖水脏,又日除烦热。后学至此多惑。今既用之治肺虚寒,则更不取除烦热之说。补下药亦用之。入药生曝不去子。
旋花
池州
味甘,温,无毒。主益气,去面皯#17黑色,媚好。其根味辛,主腹中寒热邪气,利小便。久服不饥#18,轻身。一名筋根花,一名金沸,一名美草。生豫州平泽。五月采,阴乾。
《图经》曰:南人皆呼#19为续筋根。苗作丛蔓,叶似山芋而狭长。花白,夏秋间遍田野。根无毛节,蒸煮堪啖,甚甘美。五月采花,阴乾。二月、八月采根,日乾。花今不见用者,下品有旋复花,与此殊别。
陶隐居云:东人呼为山姜,南人呼为美草。根似杜若,亦似高良姜。腹中冷痛,煮服甚效。作丸散服之,辟谷止饥。近有人从南还,遂用此术与人断谷,皆得半年、百日不饥不瘦。但志浅嗜深,不能久服尔。其叶似姜,花赤色,味辛美,子状如豆蔻,此旋花之名,即是其花也。今山东甚多。
陈藏器云:旋花,本功外,取根食之不饥。又取根、苗捣绞汁服之,主丹毒,小儿毒热。根,主续筋骨,合金疮。陶注误,而唐注是也。
《唐本》注云:此即生平泽,旋葍是也。其根似筋,故一名筋根。旋徐兖反花,陶所证真山姜尔。陶复於下品旋葍注中云:此根出河南,北国来,根似芎藭,惟膏中用。今复道似高良姜,二说自相矛盾。且此根味甘,山姜味辛,都非此类。其旋葍膏疗风逐水,止用花,言根亦无妨,然不可以杜若乱之也。又将旋葍花名金沸,作此别名,非也。《别录》云:根,主续筋也。
《救急方》:续断筋法:取旋葍草根,净洗去土,捣量疮大小傅之,日一二易之,乃疟止。一名肫肠草,俗谓鼓子花也。黔南出一种旋花,粗茎,大叶,无花,不作蔓,恐别是一物也。
《衍义》曰:旋花,蔓生,今之河北、京西、关陕田野中甚多,最难锄艾,治之又生。世人谓之鼓子花,言其形肖也。四五月开花,亦有多叶者,其根寸截置土下,频灌溉,方涉旬,苗已生。《蜀本图经》是矣。
蛇床子
南州
味苦、辛、甘,平,无毒。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疮,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藏热,男子阴强。久服轻身,好颜色,令人有子。一名蛇米,一名蛇米,一名虺床,一名思益,一名绳毒,一名枣棘,一名墙蘼。生临淄川谷及田野。五月采实,阴乾。恶牡丹、巴豆、贝母。
《图经》曰:蛇床子,三月生苗,高二三尺,叶青碎作丛似蒿枝,每枝上有花头百余,结同一窠似马芹类。四五月开白花,又似散水。子黄褐色如黍米,至轻虚。五月采实,阴乾。
《药性论》云:蛇床子,君。有小毒。治男子、妇人虚,湿痹,毒风疮#20痛,去男子腰疼,浴男女阴,去风冷,大益阳事。主大风身痒,煎汤浴之差。疗齿痛及小儿惊痫。
陶隐居云:近道田野墟落间甚多。花、叶正似蘼芜。《唐本》注云:《尔雅》一名盱。
《日华子》云:治暴冷,暖丈夫阳气,助女人阴气,扑损瘀血,腰跨疼,阴汗,湿癣,四肢顽痹,赤白带下,缩小便。凡合药取#21食,即挼去皮壳,取仁微炒杀毒,即不辣。作汤洗病则生使。
雷公云:凡使,须用浓蓝汁,并百部草根自然汁,二味同浸二伏时,漉出日乾。却用生地黄汁相拌蒸,从午至亥,日乾。用此药只令阳气盛数,号曰鬼考也。
禹锡等按:《蜀本图经》云:似小叶芎藭,花白,子如黍粒,黄白色。生下湿地,今所在皆有,出扬州、襄州者良。采子暴乾。
《千金方》:治产后阴下脱。蛇床子绢袋盛,蒸熨之。又方:治小儿癣疮。蛇床子末,和猪脂涂之。
《金匮方》:温中坐药蛇床子散方:蛇床子仁为末,以白粉少许和令匀相得,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