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灵图类
- 图经衍义本草
图经衍义本草
香蒲
徐州
味甘,平,无毒。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老。一名睢,一名醮。生南海池泽。
《图经》曰:文具蒲黄条下。
陶隐居云:方药不复用,俗人无采,彼土人亦不复识者#37。江南贡菁茅,一名香茅,以供宗庙缩酒。或云是熏草,又云是燕麦,此蒲亦相类尔。
《唐本》注云:此即甘蒲,作荐者,春初生,用白为菹,亦堪蒸食。山南名此蒲为香蒲,谓昌蒲为臭蒲。陶隐#38菁茅,乃三脊茅也。其燕麦、熏草、香茅,野俗皆识,都不为类此,并非例也。蒲黄,即此香蒲花是也。
续断
越州 晋州
味苦、辛,微温,无毒。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及踠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久服益气力。一名龙豆,一名属折,一名接骨,一名南草,一名槐。生常山山谷。七月、八月采,阴乾。地黄为之使,恶雷丸。
《图经》曰:续断,生常山山谷,今陕西、河中、兴元有,寄#39越、晋州亦有之。三月已后生苗,干四棱,似苎麻,叶亦类之,两两相对而生。四月开花,红白颜色,似益母花。根如大蓟,赤黄色,七月、八月采。市之货者,亦有数种,少能辨其粗良。医人用之,但以节节断,皮黄皱者为真。
《药性论》云:续断,君。主绝伤,去诸温毒,能通宣经脉。
陶隐居云:按《桐君药录》云:续断生蔓延,叶细,茎如荏大,根本黄白有汁,七月、八月采根。今皆用茎叶,节节断,皮黄皱,状如鸡神#40者,又呼为桑上寄生。恐皆非真。
《唐本》注云:此药所在山谷皆有。今俗用者,是叶似苎而茎方,根如大蓟,黄白色。陶注者非。
《日华子》云:助气,调血脉,补五劳七伤,破症结瘀血,消肿毒,肠风,痔瘘,乳痈,瘰疬,扑损,妇人产前后一切病,面黄虚肿,缩小便,止泄精,尿血,胎漏,子宫冷。又名大蓟、山牛劳也。
雷公云:凡使,勿用草茅根,缘真似续断,若误用服之,令人筋软,采得后横切锉之,又去向里硬筋了,用酒浸一伏时,焙乾用。
《外台秘要方》:治淋。取生续断绞取汁服之,马蓟根是。
《子母秘录方》:治产后心闷,手足烦热,厌厌气欲绝,血晕,心头硬,乍寒乍热,增寒忍不禁。续断皮一#41握,锉,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分三服,温服。如人行二三里再服。无所忌。此药救产后垂死。
漏芦
海州 秦州 单州
味苦、咸,寒、大寒,无毒。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久服轻身益气,耳目聪明,不老延年。一名野兰。生乔山山谷。八月采根,阴乾。
《图经》曰:秦州、海州所谓漏芦者,花叶及根颇相近,然彼人但谓之漏芦,今医家罕有用飞廉者。既未的识,故不复分别,但附其说於下。
陶隐居云:乔山应是黄帝所葬处,乃在上郡。今出近道亦有,疗诸瘘疥,此久服甚益人,而服食方罕用之。今市人皆取苗用之。俗中取根,名鹿骊根,苦酒摩,以疗疮疥。
《唐本》注云:此药俗名荚蒿,茎叶似白蒿,花黄,生荚,长以#42细麻,如箸许,有四五瓣,七月、八月后皆黑,异於众草蒿之类也。
《日华子》云:连翘为使。治小儿壮热,通小肠,泄精,尿血,风赤眼,乳痈,发背,瘰疬,肠风,排脓,补血。治扑损,续筋骨,传金疮,止血长肉,通经脉。花、苗并同用,俗呼为鬼油麻,形并气味似乾牛蒡,头上有白花子。
雷公云:凡使,勿用独漏,绿#43似漏芦,只是味苦、酸,误服令人吐不止,须细验。夫使漏芦,细锉,拌生甘草相对#44,从巳至申,去甘草净拣用。
禹锡云:按《蜀本图经》云:叶似角蒿,今曹、兖州下湿地最多。六月、七月采茎,日乾之,黑於众草。
《圣惠方》:治小儿无辜疳,肚胀或时泻痢,冷热不调。以漏芦一两,杵为散。每服以猪肝一两,散子一钱匕,盐少许,以水煮熟,空心顿服。
《外台秘要方》:治蛔虫,漏芦,杵,以饼罗和方寸匕,服之。
蓝实
江陵府吴蓝 福州马蓝
味苦,寒,无毒。主解诸毒,杀虫岐音其,小儿鬼也,疰鬼,螫毒。久服头不白,轻身。其叶汁,杀百药毒,解狼毒、射罔毒。其茎叶,可以染青。生河内平泽。
《图经》曰:蓝实,生河内平泽,今处处有之。人家蔬圃中作畦种莳,三月、四月生苗,高三二尺许,叶似水蓼,花红白色,实亦若蓼子而大,黑色,五月、六月采实。按蓝有数种:有木蓝,出岭南,不入药;有草#45蓝,可以为淀者,亦名马蓝,《尔雅》所谓葴,马蓝是也;有蓼蓝,但可染碧,而不堪作淀,即医方所用也。
禹锡云:治虫豸伤咬。取大蓝汁一碗,入雄黄、麝香二物,随意看多少,细研,投蓝汁中,以点咬处,若是毒者,即并细服其汁,神异之极也。
张荐云:昔在剑南为张延#46赏判官,忽被斑蜘蛛咬项上,一宿,咬处有三道赤色,细如箸,绕项上,从胸前下至心;经两宿,头面肿疼如数升碗大,肚渐肿,几至不救。张香素重荐,因出家财五百千,并荐家财又数百千,募能疗者。忽一人应召,云可治。张相初甚不信,欲验其方,遂令目前合药。其人云:不惜方,当疗人性命耳。遂取大蓝汁一瓷碗,取蜘蛛投之蓝汁,良久,方出得汁中,甚困不能动。又别捣蓝汁,加麝香末,更取蜘蛛投之,至汁而死。又更取蓝汁、麝香,复加雄黄和之,更取一蜘蛛投汁中,随化为水。张相及诸人甚异之,遂令点於咬处。两日内悉平愈。但咬处作小疮,痂落如旧。
《广五行记》曰:永徽中,绛州僧病噎不下食。告弟子,吾死之后,便可开吾胸喉,视有何物,致#47终而卒。弟子依言而开视,胸中得一物,形似鱼而有两头,遍体是肉鳞。弟子致器中,跳跃不止。致#48以诸味,皆随化尽。时夏中蓝盛作淀,有一僧以淀致器中,此虫遂绕器中走,须臾化为水矣。
《圣惠方》:治时气热毒,心神烦躁。用蓝淀半大匙,以新汲水一盏服。又方:治小儿中蛊下血欲死。捣青蓝汁,频频服半合。
《千金方》:治唇上生疮,连年不瘥。以八月蓝叶一斤,捣取汁洗,不过三日差。又方:治自经死,以蓝汁灌之。又极须安定其心,徐缓解,慎勿割断绳,抱取心下犹温者,刺鸡冠血滴着口中,即活也,男雌女用雄。
《梅师方》:治虎伤人疮。取青布紧卷作缠,烧一头内竹筒中,射疮口,令烟黑入疮中,佳。
《子母秘录方》:治小儿赤痢。捣青蓝汁二升,分四服。又方:治小儿丹,蓝淀傅,热即安。
《衍义》曰:蓝实,即大蓝、实也。谓之蓼蓝非是,《尔雅》所说是。解诸药等毒,不可阙也。实与叶两用,注不解实,只解蓝叶为未尽。《经》所说尽矣。蓝一本而有数色,刮竹青、绿云、碧青、蓝黄,岂非青出於蓝而青於蓝者也。生叶汁解药毒,即大叶蓝,又非蓼蓝也。蓼蓝即堪挼汁染翠碧,花成长穗,细小#49,浅红色。
络石
味苦,温、微寒,无毒。主风热,死肌,痈伤,口乾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不通,水浆不下,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痛,坚筋骨,利关节。久服轻身,明目,润泽,好颜色,不老延年,通神。一名石鲮,一名石蹉,一名略石,一名明石,一名领石,一名悬石。生太山川谷,或石山之阴,或高山岩石上,或生人间。正月采。杜仲、牡丹为之使,恶铁落,畏贝母、菖蒲。
《图经》曰:络石,生太山川谷,或石山之阴,或高山岩上,或生人间,今在处有之。官寺及人家亭圃山石间,种以为饰。叶圆如细橘,正青,冬夏不凋。其茎蔓延,茎节着处,即生根须,包络石,以此得名。又云:薜荔治背痈。晟顷寓宜兴县,张渚镇有一老举人聚村学,年七十余,忽一日患发背,村中无他医药,急取薜荔叶,烂研汁,和蜜饮数升,以其滓傅疮上,后以他药傅贴,遂愈。医者云:其本盖得薜荔之力,乃知《图经》所载不妄。
陶隐居云:不识此药,仙、俗方法都无用者,或云是石类。既云或生人间,则非石,犹如石斛等,系石以为名尔。
陈藏器云:络石,煮汁服之,主一切风,变白宜老。在石者良,在木者随木有功。生山之阴,与#50薜荔相似。更有木莲、石血、地锦等十余种藤,并是其类,大略皆主风血,暖腰脚,变白不衰。若呼石血为络石,殊误尔。石血叶尖,一头赤,络石叶圆,正青。地锦,味甘,温,无毒。主破老血,产后血结,妇人瘦损,不能饮食,腹中有块,淋沥不尽,赤白带下,天行心闷。并煎服之。
《唐本》注云:此物生阴湿#51处,冬夏常青、实黑而圆#52,其茎蔓延绕树石侧。若在石间者,叶细厚而圆短;绕树生者,叶大而薄。以其包络石、木而生,故名络石。
雷公云:凡采得后,用粗布拭叶上茎蔓上毛了,用熟甘草水浸一伏时,出,切,日乾任用。
《外台秘要方》:治喉痹,咽喉寒,喘息不通,须臾欲绝,神验。以络石草二两,水一升,煎取三大盏,去滓,细细吃,须臾即通。
蘼芜
味辛,温,无毒。主咳逆,定惊气,辟邪恶,除蛊毒,鬼疰,去三虫。久服通神。主身中老风,头中久风,风眩。一名薇芜,一名茳蓠,芎藭苗也。生雍州川泽及冤句。四月、五月采叶,暴乾。
《图经》曰:蘼芜《说文》已具芎藭条下。
陶隐居云:今出历阳,处处亦有,人家多种之。叶似蛇床而香,骚人借以为譬,方药用甚稀。
《唐本》注云:此有二种:一种似芹叶,一种似蛇床。香气泪似,用亦不殊尔。
禹锡云:按《尔雅》云:蕲苣,蘼芜。注:香草,叶小如萎状。疏引郭云:如萎蔫之状。
《广志》曰:蘼芜,香草。魏武帝以藏衣中。
郭璞赞曰:蘼芜香草,乱之蛇床,不陨其贵,自烈以芳。
营#53实
味酸,温、微寒,无毒。主痈疽,恶疮,结肉,跌筋,败疮,热气,阴蚀不瘳,利关节。久服轻身益气。根止泄痢腹痛,五脏客热,除邪逆气,疽痈,诸恶疮,金疮伤挞,生肉复肌。一名蔷薇,一名墙麻,一名牛棘,一名牛勒,一名蔷蘼,一名山棘。生零陵川谷及蜀郡。八月、九月采,阴乾。
《药性论》云:蔷薇,使,味苦。子,治头疮白秃,主#54五脏客热。
陶隐居云:营实即是蔷薇子,以白花者为良。根亦可煮酿酒,茎、叶亦可煮作饮。
《日华子》云:白蔷薇根,味苦、涩,冷,无毒。治热毒风,痈疽,恶疮,牙齿痛,治邪气,通血经,止赤白痢,肠风泻血,恶疮疥癣,小儿疳风#55肚痛。野白者用良。
雷公云:今蔷薇也。凡采得,去根并用粗布拭黄毛了,用刀於槐砧上细锉,用浆水拌令湿,蒸一宿,至明出,日乾用。
禹锡云:按《蜀本图经》云:即蔷薇也。葛洪治金创#56方:用蔷薇灰末一方寸匕,日三服之。
《外台秘要方》:治鲠及刺不出。蔷薇根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千金方》:治痈肿发背及痈疖已溃烂,疼痛。蔷薇壳更炙熨之,即愈。又方:治小儿疳痢,行数暴多。生蔷薇根洗争切,以适多少浓煎汁,稍稍饮之差。
《肘后方》:治口疮。以根避风打去土,煮浓汁温含,冷易。《圣惠方》同。
图经衍义本草卷之十 竟
#1又方:晦明轩本作『续十全方』。
#2匙:晦明轩本作『匕』。
#3其:晦明轩本作『真』。
#4泣:原作『此』,据晦明轩本改。
#5附:原作『用』,据晦明轩本改。
#6耳:晦明轩本作『恶』。
#7服:晦明轩本作『平』。
#8而:晦明轩本作『西』。
#9县最:原作『现敢』,据晦明轩本改。
#10粗:原作『分』,据晦明轩本改。
#11击:原作『系』,据晦明轩本改。
#12囚:晦明轩本作『因』。
#13昔:原作『若』,据晦明轩本改。
#14升:原作『丹』,据晦明轩本改。
#15用:晦明轩本作『五』。
#16顿:晦明轩本作『频』。
#17血:晦明轩本作『止』。
#18经:原作『虚』,据晦明轩本改。
#19道:晦明轩本作『通』。
#20疡:原作『伤』,据晦明轩本改。
#21寸:晦明轩本作『尺』。
#22言:晦明轩本作『宗』。
#23瘿:原作『瘦』,据晦明轩本改。
#24焙乾:晦明轩本作『倍用』。
#25山:晦明轩本作『沥』。
#26门:晦明轩本作『间』。
#27正:晦明轩本作『堑』。
#28牡:晦明轩本作『牝』。
#29陈:『陈』上原有『以』字,且接『陶隐居』文后,今据晦明轩本删『以】字,另分段。
#30鲜:晦明轩本作『缮』。
#31殊:原作『味』,据晦明轩本改。
#32茎:晦明轩本作『痉』。
#33爵:晦明轩本作『郁』。
#34思:晦明轩本作『志』。
#35脸上:晦明轩本作『重舌』。
#36炒:晦明轩本作『抄』。
#37者:原作『昔』,据晦明轩本改。
#38隐:晦明轩本『隐』下有『居所引』三字。
#39有,寄:晦明轩本作『府、舒』。
#40神:晦明轩本作『脚』。
#41一: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42以:晦明轩本作『似】。
#43绿:晦明轩本作『缘』。
#44对:晦明轩本『对』下有『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