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正一部
- 太上大道玉清经
太上大道玉清经
玄真驻颓景,落照反初晖。灵液洒金津,欻被流霞衣。荡荡归上帝,雰雰登紫微。控驾神光游,合体长仙飞。
次复北方玄天之中诸天子等而作歌曰:
旋纲蹈神足,魂魄辅真精。右扶白元尊,左卫常无英。玄液吐灵津,芒霞逐月生。令汝调年子,不衰亦不倾。
尔时,诸天子等为闻法故,饶益众生,方便助道,开发大化,度脱有生,证成道果,演说歌赞,自然之音,以授后学成真道者。寻诵思惟,密求真契而不妄泄,必得成道而不疑惑。说此赞已,各还本座。 尔时,上方中央大圣元皇道君虚无天尊与诸圣众为影响法故,证成大信,护念受生之人,令其真正,摄除乱意,身入道流,永离生死,故来上方空中而住,与微妙会中玉清天尊同神合契,应化下土,正定天元,劫劫示见,非独今日。
尔时,虚无天尊为度人故,与十方大圣微尘之众、一一圣众各乘天宫殿,从上方空中而下微妙会中,在大悲天尊左边,同一座坐,其座高广,上极有顶,弥满十方,以慈悲力,令此微毫本相不动,毫中大众亦不迫窄,如本无异。 尔时,二尊身相光明,有踰初日,是诸圣众亦复如是。为欲度众生故,见大慈悲方便之力,令诸圣众足下出光,千变万化,渐渐通身貌体洞彻,犹如水晶,摄诸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海、国土人民、一切众有,尽升大悲天尊左足之趺、一毫之端。须臾之顷,又升虚无天尊右足之趺一毫之端。须臾之顷,又升空中,去地九亿万里,正对虚无天尊金吻之边。是时天尊以微嘘香气,是诸天地碎成微尘,遍满虚空。又令合聚,平复如故。须臾之顷,又令诸天大地人民升虚空中,正对大悲天尊之前。天尊以道神力吹此天地,令日月星辰、山川河海、城邑人民、鸟兽合成一体,大如芥子,圆明皎彻,坚入金刚。须臾之顷,还令升入虚无天尊左手之中、掌文之内,变成光气。光气之中有四种气色,所谓清、浊、白、黑,於天尊掌文之中渐渐分别长大,清气为天,浊气为地,白气成日,黑气成月。日为阳精,月成阴精,化成男女,万物因此化生。
尔时,众中诸天子等睹此神变,叹未曾有。於是东方始青天中无意天子为众生故,从座而起,前进作礼,上白天尊而作是言:不审天尊以何因缘作此神变?复以何缘坏成天地?复以何缘令物入无?复以何缘令物出虚?弟子识浅,不达至理,愿从天尊得悟妙致。惟垂哀愍,诲所未闻。
尔时,虚无天尊以颂答曰:本为人福尽,来降四天下。真体本常寂,为物应虚假。变化怜有生,哀叹不能罢。劫至天地坏,成之由我身。不忍见此苦,下世见威神。令物反归根,方当信业缘。尘浊自空无,任道成真仙。众累既消尽,清澄不受余。永断生死道,萧然出太虚。
尔时,天尊说此颂已,告诸天子言:善男子,汝等当知度人之法,不得轻易。以道慈力,先当为其示见种种神变,降伏其心,观其机根,而为作法。我常哀愍,引之左手,虽示吹嘘,不令惊恐。我虽示此种种神变,天地万物本性湛然,常在不动。我亦未曾强为神变,直以一道一法、一慈悲力为众生,随其根性,见种种法,而此法性实非种种。善男子,汝今当知度众生法亦有多种,天尊大圣神力自在,方便济度,令其不觉,所谓大道方便藏用。世间凡人,助善与化,宣扬道法,要须文字语言譬谕。若不尔者,无从得信。善男子,我今度此会中一切男女,皆令受生,着之左契。此众得道,我以潜运生气使其不死,摄诸魔试,以除其乱。 尔时,慧命长者与一会大众闻天尊所说,心开意悟,皆得六通无上道果。是时五帝大魔睹天尊道力,身心变善,与其眷属前进作礼,上白天尊:我等诸鬼受报不幸,生随邪道,不得自在。或为天地所使,游四天下,行诸毒害;或为纠过所侵,注记罪簿,试初学人,保举真正。役役之劳#13,不敢言极。直以身体腥躁,形骸丑陋,私心好道,日夜克责,悔过惭愧,欲从天尊求乞生化#14,得入道流,远离魔形,即死无恨。惟愿天尊开道之恩,广济无限,人神不隔,咸蒙度脱。说此语已,踊上空中,高六千丈,放身投地,遍体流血。如是诸魔一时气绝。天尊愍之,良久,即命侍香金童焚返魂之香以熏诸魔。又命太和上仙布散生气;又命六甲直使与魔阴生之符;又命主生道君呼魂召魄;又命易形道君改魔之身。如是良久,诸魔苏息,形神变易,精爽清和#15,心识淳朴,具大慈悲,位登道分,逆照未来九万劫事#16。此皆神符之力使之然也。侍从天尊礼谢受生之恩,踊跃欢喜。於是天尊锡诸魔等五亿万众入灵人之任,令其进元上道法。
太上大道玉清经卷之二竟
#1「道君虚无」,敦煌写本P.2257,「君」作「居」,误。
#2「惑」,道藏本原作「贰」。P.2257作「或」。据后文「天尊知其疑惑」,应是「惑」之假借或偶脱下部。今据改。
#3「令」字原脱。兹据敦煌本补。
# 4「於是地祇自天尊前而作是言」,P.2257 作「於是地祇前白天尊而作是言」。
# 5「臣以多幸职掌水府济度舟航下润一切」,P.2257作「精以不幸职当水帝济度舟航不敢言极」。
# 6「助道兴化」以下,原「虽有微劳」后有「功德」二字。P.2257作「涤荡尘坛虽有小劳心无侍赖」。据此,「功德」乃衍字,当删。
# 7道藏本无「众」,据敦煌本补。
# 8道藏本无「生」,据敦煌本补。
#9 「度」,P.2257作「庭」。
# 10道藏本无「是」,据敦煌本补。
# 11道藏本「道」原作「通」,且无「并」字。兹据P.2257改、补。
# 12 P.2257无「而作歌曰」四字。
# 13道藏本「役役」原作「役」,脱一字。兹据敦煌本补。
#14 道藏本「从」原作「使」。兹据敦煌本改。
# 15「清和」,P.2257作「瓖璋」。
#16「劫」,道藏本原作「切」,误。兹据敦煌本改。
太上大道玉清经卷之三
通济幽冥品第八
尔时,诸灵人等身得受度,位登道境,心生惭愧,作是思惟:不期一旦遭遇天尊,身得生化,永离烦恼。荷佩道恩,诚济之极。私心愿念,承道威神,广被幽显,立誓度脱一切危难,宣扬道化,令不断。互相谓言:忆我往昔不值良缘,沈滞垢秽,轮转生死,堕在邪中,不闻正道。念此苦时,当何所依?复慜伤痛,犹在心目,虽蒙济度,未忘悲苦。又恐天尊大圣气系上元,下土薄福,秽恶充满。真仙虚寂,不久住世。此一会中,虽以受度,犹有九幽痛爽,不睹日月,冥冥长夜,绵历劫数,无由解脱。
尔时,东方青帝灵人前进作礼,上白天尊言:不审天尊今者化度通同无碍,九幽苦趣蒙解脱不?弟子蒙昧,未能了达。唯愿天尊大慈之心,愿垂分别,令得开悟。
天尊答言:善哉善哉,灵人等,汝今所问,不爽大悲。我以应身往彼化度诸地狱中受苦之魂,非十恶之例,以得受生。若罪根深重,自有限极,道所未化。何以故?十恶之人自招殃对,非他与也,自贻殃咎而堕地狱。或其生世之时,不奉师训,不见经教;或生边地,不遇善友,唯知盗杀,作诸非法,死入地狱。如此之人,罪目尚轻。若有中国之人虽至愚痴,亦曾闻法,而身故犯,死入地狱。如此之人,生死之中,终不信道,任其自性,造诸恶业,轮转报对。譬如世人,为性凶顽而不畏死,徒以威胁,终无所惧,当如之何?亦如孩童,性爱戏弄,父母约束,或得饷时,从以诲示,心终不转;或加憷挞,亦不能悟。十恶之人,亦复如是。又如苍蝇而爱腐臭,性之所便,无由自改。十恶之人,亦复如是。如蛾徇明,自取焦灭。十恶之人,亦复如是。灵人当知十恶之人所在之处多诸恶伴,善能方便,构成恶事,以是因缘,误入堕恶。又复教训眷属、妻子,行不正行,还习恶业。以是因缘,连累幽显,互相承负。子孙欲安,罪魂危之;罪鬼欲出,子孙误之。生死业报,如循环中,不见其际,冥冥长夜,无由解脱,展转受苦,不暂宁息。灵人当知大道殷懃,常为於此不忍放舍。众生不知,反生怨害,无上道法而不能行,威仪、戒律而不依信,清虚志尚而不肯为,尘浊滓秽无端而入,贪乐声色,纷纭驰竞,饕餮滋味,傍邪求食,商贾贩卖,唯入险径,安平大道终不暂进。杀生害命,心无惭愧。唯务饱暖,蓄积无厌,一旦穷之,便怀贼心。百种规度,以求如意,损物益己,不闻思退。生无片善,日后积恶,死入地狱,魂魄受对,种种苦楚,自与殃咎,当如之何?道虽殷懃,无知不从。灵人当知,譬如春雨,是物皆润,独有枯木而不受洽,纵不润者,益其朽烂,终不能生枝叶花果。十恶之人,亦复如是,虽闻大道,终不能发无上道心。
尔时,灵人白天尊言:不审十恶之人从何受生,悖戾反善,恶根深固,不可拔擢?天尊答言:善恶二种,元同一道。亦犹行人,一者向道,二者背道。背道之人,迷入冥山,转向幽谷;又多恶兽,荆棘毒刺,衣粮穷尽,为苦所逼,百种烦恼,故卒而致死,魂魄流转,随业受报。向道之人,所适通达,设求如意,无愿不合;复多善友,处处得舍,欲见国王,随意即往。以向道故,无利不克。如是二种,习业不同,背向各异,非道使然。道本无碍,行者背向,逆顺相反。十恶之人,身自失道,非道失之;向道之人,身自得道,非道得之。灵人当知,我诸圣众劫劫下化,十恶之人虽不信道,道终不离。於是灵人重启天尊而作是言:恐十恶之人习业坚固,生死背道,不可化度。犹如瓦砾,一破之后,不可更合。天尊答言:大道威神,譬如大冶,炼金一切,无不销者。灵人当知,十恶之人,我未化者,且令受苦,待其厌恶,然后化之。我当示其无上威神自在变化,仰令归伏。灵人复言:不审天尊示其神力,为如前法,为别有方?愿为示见,解脱网罗,人神开泰,幽显普度,荡荡大化,不亦快乎。天尊答言:且待须臾,令汝得见。 尔时,天尊即以无碍大悲,化作十万十恶之人,形容长大,气力壮盛,利辞辩慧,各言犯罪,不畏生死地狱因缘,在天尊前,须臾之顷,又命中仙直使十万人执持信幡,下入九幽之中,引出罪鬼十恶之人,如一瞬顷,皆悉俱到,与诸化人俱在一处。天尊又化作百万力士,持大铁棒,诘问化人造恶之由。化人不伏。 尔时,力士以棒打之,碎如微尘。次诘罪鬼,未及寻棒,鬼以悬伏,求欲归命,从道之化。尔时,天尊又命灵人百万俱握左契,飞行四方,追鬼子孙。须臾之顷,无数亿万,承道威神,俱来会所。亦不归信,心无惭愧,自言不应忽来三此。於是罪鬼见其子孙,悲苦号叫,切齿而言:汝等五逆恶党从何而来?久欲杀汝,未能得便。待我自在,当灭汝种。子孙闻之,身毛皆坚,立便头痛,寒热苦毒。 尔时,罪鬼形体残毁,不可复识,或无手足,或被剥皮,或被破腹,或被火烧汤煮,或被割下其肉,或挑出两眼,或拔出其舌,或刀锯解骨,或遍体锥刺,或钩肠出肚,或六畜食啖,种种苦恼,不可名言。其鬼子孙生世间者,负其祖父,造十恶业,遍罹众罪,生受报对;或盲聋暗哑,手脚挛躄,通体恶疮,眉发秃落,彻骨虫癞,疽瘘瘫肿,面目呙斜,脓血不净,贫穷孤露。 尔时,人鬼罪状相似。良久顾视,相向悲泣,不能自胜。
尔时,天尊微声问言:汝等人鬼何为如此生死二种俱不如人?我今慜汝,不忍舍离,故以道力,摄汝远来。尔时,人鬼内怀惭愧,瞻仰天尊大圣身紫金色,是诸灵人形如冰雪。 尔时,十恶众中,内有一人名曰求利,前进作礼,白天尊言:不审天尊大圣所建何功,顿得如此身相奇特,神力无比,辨才无滞,与世不同?愿为我说,欲知因缘所从何来?天尊答言:我此圣众无余所修,唯以慈悲、忍辱、精进、持戒、惠施、不杀众生,以是因缘,令我如此。诸十恶人闻天尊所说,心小变善,默自悔过,伏地不起。
尔时,十恶罪鬼之中而有一鬼,名曰反真,见其子孙,心生悔过。亦以作礼,白天尊言:不审鬼道之中堪闻法不?自慜生平造恶,鬼神受考,报对未了,不可兔脱。
天尊答言:汝但念道,勿行邪曲,在在处处,心存道法。我当救汝。尔时,诸鬼心智归信,疮疣渐损,是诸生人亦皆小愈。须臾之顷,忽见司非之鬼将诸狱吏飞空而来,白天尊言:向奉严敕,令放群鬼,不敢拘留。不审天尊以何因缘卒放大恩,原除十恶荡莫大罪?诸恶鬼等罪簿尚存,报对未了。天尊以知其故,即以方便,问司非言:此等诸鬼,生平何缘死入地狱,复应几劫於受苦?司非答言:第一,群鬼生平在世,媱杀父母、伯叔、姑姨、兄弟、姊妹;第二,群鬼反逆君主,误杀兆民;第三,群鬼在世之日,断水陆商旅,杀取财宝;第四,群鬼平生之日,秽慢道法,轻泄经文,毁败善功;第五,群鬼在世之日,贩卖父母、六亲,取财以赡己利;第六,群鬼生平之日,好将破掠家国;第七,群鬼生平之日,劫尸破冢,散人骸柩;第八,群鬼生平之日,不孝父母,独甘美食;第九,群鬼生平之日,反师背道,心无惭愧;第十,群鬼平生之日,凌胁孤贫,阴贼两舌,坐此罪故,死入地狱,万劫受苦。天尊又以方便故,为诸十恶之人重问司非言:云何名媱杀父母、伯叔、姑姨、兄弟、姊妹?司非答言:十恶男子或媱母杀父,十恶女人或媱父杀母,伯叔、姑姨、兄弟、姊妹,亦复如是。 尔时,十恶之人闻司非之言,各省己过所犯罪目,与其祖父皆悉相似,恐其死后还入地狱,身毛皆坚,心中战怖,不能自持,皆悉悔过,自扑流血。是诸罪鬼阖众悲号,犹如山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