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玄部
- 皇极经世
皇极经世
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故乾、坤交而为泰,坎、离交而为既济也。乾生於子,坤生於午,坎终於寅,离终於申,以应天之时也。置乾於西北,退坤於西南,长子用事而长女代母,坎、离得位,兑、艮为耦,以应地之方也。王者之法,其尽於是矣。
乾、坤,天地之本。离、坎,天地之用。是以《易》始於乾、坤,中於离、坎,终於既、未济,而泰、否为上经之中,咸、恒为下经之首,皆言乎其用也。
坤统三女於西南,乾统三男於东北,上经起於三,下经终於四,皆交泰之义也。故《易》者,用也。乾用九,坤用六,大衍用四十九,而潜龙勿用也。大哉,用乎。吾於此见圣人之心矣。
道生天,天生地,及其功成而身退,故子继父禅,是以乾退一位也。
乾坤交而为泰,变而为杂卦也。
乾、坤、坎、离为上篇之用,兑、艮、震、巽为下篇之用也。颐、中孚、大过、小过为三篇之正也。
《易》者,一阴一阳之谓也。震、兑始交者也#63,故当朝夕之位。离、坎交之极也#64,故当子午之位。巽、艮虽不交而阴阳犹杂也,故当用中之偏位。乾、坤纯阴阳也,故当不用之位。
乾、坤纵而六子横,《易》之本也。震、兑横而六卦纵,《易》之用也。
象起於形,数起於质。名起於言,意起於用。天下之数出於理,违乎理则入於术。世人以数而入术,故失於理也。
天下之事皆以道致之,则休戚不能至矣。
天之阳在南而阴在北,地之阴在南而阳在北,人之阳在上而阴在下,既交则阳下而阴上。
天以理尽而不可以形尽,浑天之术以形尽天,可乎?
辰数十二,日月交会,谓之辰。辰,天之体也。天之体,无物之气也。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65。不精义则不能入神,不能入神则不能致用也。
为治之道必通其变,不可以胶柱,犹春之时不可行冬之令也。
阳数一,衍之为十,十千之类是也。阴数二,衍之为十二,十二支、十二月之类是也。
元亨利贞之德,各包凶悔吝之事,虽行乎德,若违于时,亦或凶矣。
初与上同,然上亦不及初之进也。二与五同,然二之阴中不及五之阳中也。三与四同,然三处下卦之上,不若四之近五也。
天之阳在南,故日处之。地之刚在北,故山处之。所以地高西北,天高东南也。
天之神栖於日,人之神栖乎目。人之神寤则栖心,寐则栖肾,所以象天,此昼夜之道也#66。
云行雨施,电激雷震,亦是从其类也。
吹、喷、吁、呵,风、雨、云、雾,皆当相须也。
万物各有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之次,亦有古今之象。
云有水火土石之具,化类亦然。
二至相去,东西之度,凡一百八十,南北之度,凡六十。
冬至之月,所行如夏至之日。夏至之月,所行如冬至之日。四正者,乾、坤,坎,离也。观其象无反覆之变所以为正也。
木之支干,土石之所成,所以不易。叶花,水火之所成,故变而易也。
自然而然者,天也,唯圣人能索之。效法者,人也。若时行时止,虽人也,亦天。
生者性,天也。成者形,地也。
日入地中,构精之象也。
体四而变六,兼神与气也。气变必六,故三百六十也。
凡事为之极,几十之十则可止矣。
若夏至之日止于六十,兼之以晨昏分之,庶几乎十之七也。
东赤、南白、西黄、北黑,此五色也。验之于晓、午、暮、夜之时可见之矣。
图虽无文,吾终日言而未尝离乎是#67,盖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
冬至之子,中阴之极。春分之卯,中阳之中。夏至之午,中阳之极。秋分之酉,中阴之中,凡三百六十,中分之,则一百八十。此二至、二分相去之数也#68。
灯之明暗之境,日月之象也。
月者,日之影也。情者,性之影也。心性而胆情,性神而情鬼。水者,火之地,火者,水之气。黑者,白之地。寒者,暑之地。
心为太极,又曰道为太极。
形可分,神不可分。
草伏之兽毛如草之丛#69,林栖之乌羽如林之叶,类使之然也。
阴事太半#70,盖阳一而阴二也#71。
冬至之后为呼,夏至之后为吸,此天地一岁之呼吸也。
皇极经世卷第十二之上竟
#1『观物外篇上』原脱『上』字,据文义及四库本补。
#2『反易』原作『变易』,据四库本改。
#3『支体』原作『交体』,据四库本改。
#4『三子』原作『一子』据四库本改。
#5『二百一十六』原脱『百』字,据四库本补。
#6『也』原脱,据四库本补。
#7『是以』原脱『以』字,据四库本补。
#8『而』原脱,据四库本补。
#9『十有二变』原脱,据四库本补。
#10『矣』原脱,据四库本补。
#11『一十六万为月……十二万九千六百』原脱,据四库本补。
#12『二万八千二百一十一兆九百九十万七千四百五十六亿』原作『二万八千三百一十一兆九百九十一万七千四百五十六亿』,据四库本改。下同。
#13『每限得』下原有『三十亿九千九百六十八万之』十二字,据四库本删。
#14『衍』原作『年h据四库本改。
#15『乾之初』原作『乾之六』,据四库本改。
#16『七秭九千五百八十六万六千一百十垓九千九百四十六万四千八京八千四百三十九万一千九百三十六兆之数也』原脱,据四库本补。
#17『七秭九千五百八十六万六千一百一十垓九千九百四十六万四千八京八千四百三十九万一千九百三十六兆』原脱,据四库本补。
#18『二千六百五十二方八千八百七十垓三千六百六十四方八千八百京二千九百四十七方九千七百三十一兆二千方亿』原脱,据四库本补。
#19『以下』原作『而下』,据四库本改。
#20『自遁以下』原作『自剥以下』,据四库本改。
#21『一月』原作『一日』,据四库本改。
#22『一百一十二阴』原作『一百一十一阴』,据四库本改。
#23『一百四十四阳』原作『一百四十六阳』,据四库本改。
#24『一百四十四阳』原作『一百四十六阳』,据四库本改。
#25『地数两』原脱『地』字,据四库本改。
#26『阳主赢』原作『阳止赢』,据四库本改。
#27『离坎』原作『为称』,据四库本改。
#28『交数』原作『爻数』,据四库本改。
#29『又并』原作『又方』,据四库本改。
#30『十二为用』原脱『十〕字,据四库本补。
#31『六变而成』原脱『成』字,据四库本补。
#32『卦之数也』原脱『之』字,据四库本补。
#33『以当坤之二十四』原作『以当坤之半二十四』,据四库本删去『半』字。
#34『是以震、巽无策也』原作『是震、巽不用也』,据四库本补改。
#35『得九与八八』原作『得九与八』,脱一『八』字,据四库本补。
#36『二十』原作『十二』,据四库本改。
#37『皆自然』原脱,据四库本补。
#38『离肖乾』原作『离艮乾』,据四库本改。
#39『阳之母』原作『阳之毋』,据四库本改。
#40『母孕』原作『毋孕』,据四库本改。
#41『终其用』原作『终其劳』,据四库本改。
#42『阳有去』原作『阳有知』,据四库本改。
#43『中乎』原作『中孚』,据四库本改。
#44『时』原作『地』据四库本改。
#45『阳顺』原作『阳变』据四库本改。
#46『不过是矣』原作『不逃数矣』,据四库本改。
#47『七分』原作『十分』,据四库本改。
#48『闰余』原作『闰日』,据四库本改。
#49『阳度』原作『阳庭』,据四库本改。
#50『阴度』原作『阴庭』,据四库本改。
#51『明生』原作『明盈』,据四库本改。
#52『魄生』原无『魄』字,据四库本改。
#53『阴阳之义也』原作『阴阳之变化』。据四库本改。
#54『而半不见』原脱『而半』二字,据四库本补。
#55『贵贱之等也』原脱『贵贱』、『等』三字,据四库本补。
#56『南融』原脱『融』字,据四库本补。
#57『天之阳』原作『巽天之阳』,据四库本删去『巽』字。
#58『巽,地之阳也』原无,据四库本补。
#59『言彰』原作『言用』,据四库本改。下句同。
#60『应之』原作『应也』,据四库本改。
#61『救之』原作『兼之』,据四库本改。
#62『上九』原作『上之』据四库本改。
#63『始交』原作『始象』,据四库本改。
#64『交之极』原脱『交』字,据四库本补。
#65斗入神』原作『入坤』,据四库本改。
#66『此』原作『元』,据四库本改。
#67『未尝离乎』原脱;据四库本补。
#68『二至离原作『春秋』,据四库本政。
#69『默毛』原作『兽兔』,据四库本改。
#70『阴事太半』原脱『半』字,据四库本补。
#71『盖阳一而阴二』原说『盖阳』、『而』三字,据四库本补。
皇极经世卷第十二
三川邵尧夫撰
皇极经世卷第十二之下
观物外篇下
以物喜物,以物悲物,此发而中节者也。
石之花,盐之消之类也。
水之物无异乎陆之物,各有寒热之性。大较则陆为阳中之阴,而水为阴中之阳。
日、月、星、辰共为天,水、火、土、石共为地,耳、目、鼻、口共为首,髓、血、骨、肉共为身,此乃五之数也。
火生于无,水生于有。
不我物则能物物。
辰至日为生,日至辰为用。盖顺为生而逆为用也。
《易》有三百八十四爻,真天文也。
鹰雕之类食生,而鸡亮之类不专食生。虎豹之类食生,而猫犬之类食生又食谷。以类推之,从可知也。
马、牛皆阴类,细分之,则马为阳而牛为阴。
飞之类喜风而敏于飞上,走之类喜土而利于走下。
禽虫之卵,果谷之类也。谷之类多子,虫之类亦然。
蚕之类,今岁蛾而子,来岁则子而蚕。芜菁之类,今岁根而苗,来岁则苗而子。
天地之气运,北而南则治,南而北则乱,乱久则复北而南矣。天道、人事皆然。推之历代,可见消长之理也。
任我则情,情则蔽,蔽则昏矣。因物则性,性则神,神则明矣。潜天潜地,不行而至,不为阴阳所摄者,神也。
在水者不瞑,在风者瞑。走之类上睫接下,飞之类下睫接上。类使之然也。
在水之鳞鬣,飞之类也。龟獭之类,走之类也。
夫四象,若错综而用之,日月,天之阴阳。水火,地之阴阳。星辰,天之刚柔。土石,地之刚柔。
天之孽,十之一犹可违,人之孽,十之九不可逭。
阳主舒长,阴主惨急。日入盈度,阴从于阳。月入缩度#1阳从于阴。
飞之走,鸡凫之类是也。走之飞,龙马之属是也。
先天之学,心也。后天之学,迹也。出入有无、死生者,道也。
神无所在,无所不在。至人与他心通者,以其本于一也。道与一,神之强名也。以神为神者,至言也。
身,地也,本乎静,所以能动者,气血使之然也。天地生万物,圣人生万民。
生生长类,天地成功。别生分类,圣人成能。
神者,人之主,将寐在脾,熟寐在肾,将寤在肝,又言在胆,正寤在心。
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性公而明,情偏而暗。
阳主辟而出,阴主翕而入。
日在于水则生,离则死,交与不交之谓也。
阴对阳为二,然阳来则生,阳去则死。天地万物,生死主于阳,则归于一也。
神无方而性有质。
发于性则见于情,发于情则见于色,以类而应也。
天地之大寤在夏,人之神则存于必。 以天地生万物,则以万物为万物。以道生天地,则天地亦万物也。
水之族以阴为主,阳次之。陆之类以阳为主,阴次之。故水类出水则死,风类入水则死。然有出入之类者,龟、蟹、鹅、凫之类是也。
天地之交十之三。
一变而二,二变而四,三变而八卦成矣,四变而十有六,五变而三十有二,六变而六十四卦备矣。
天火,无体之火也。地火,有体之火也。
人之贵,兼乎万类。自重而得其贵,所以能用万类。
凡人之善恶,形于言,发於行,人始得而知之。但萌诸心,发于虑,鬼神已得而知之矣。此君子所以慎独也。
气变而形化。
人之类备乎万物之性。
火无体,因物以为体。金石之火烈于草木之火者,因物而然也。
气形盛则魂魄盛,气形衰则魂魄亦从而衰矣。魂随气而变,魄随形而止。故形在则魄存,形化则魄散。
人之神,则天地之神。人之自欺,所以欺天地。可不慎哉?
人之畏鬼,亦犹鬼之畏人。人积善而阳多,鬼益畏之矣。积恶而阴多,鬼弗畏之矣。大人者,与鬼神合其吉凶,夫何畏之有?
至理之学,非至诚则不至。
物理之学,既有所不通,不可以强通。强通则有我,有我则失理而入於术矣#2。
星为日余,辰为月余。
星之至微如尘沙者,陨而为堆阜。心一而不分则能应,弗违此,君子所以虚心而不动也。
藏者,天行也。府者,地行也。天地并行,则配为八卦。
圣人利物而无我。
明则有日月,幽则有鬼神。
《易》有真数,三而已。参天者,三三而九。两地者,倍三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