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玄部
- 皇极经世
皇极经世
观物篇之六十一#6
太阳之体数十,太阴之体数十二。少阳之体数十,少阴之体数十二。少刚之体数十,少柔之体数十二。太刚之体数十,太柔之体数十二。进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体数,退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体数,是谓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用数。进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体数,退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体数,是谓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用数。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体数一百六十,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体数一百九十二。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用数一百一十二,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用数一百五十二。以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用数,唱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用数,是谓日月星辰之变数。以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用数,和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用数,是谓水火土石之化数。日月星辰之变数一万七千二十四,谓之动数。水火土石之化数一万七千二十四,谓之植数。再唱和日月星辰水火土石之变化,通数二万八千九百八十一万六千五百七十六,谓之动植通数。日月星辰者,变乎暑寒昼夜者也。水火土石者,化乎雨风露雷者也。暑寒昼夜者,变乎性情形体者也。雨风露雷者,化乎走飞草木者也。暑变飞走木草之性,寒变飞走木草之情,昼变飞走木草之形,夜变飞走木草之体。雨化性情形体之走,风化性情形体之飞,露化性情形体之草,雷化性情形体之木。性情形体者,本乎天者也。飞走木草者,本乎地者也。本乎天者,分阴分阳之谓也。本乎地者,分柔分刚之谓也。夫分阴分阳、分柔分刚者,天地万物之谓也。备天地万物者,人之谓也。
观物篇之六十二#7
有日日之物者也,有日月之物者也,有日星之物者也,有日辰之物者也。有月日之物者也,有月月之物者也,有月星之物者也,有月辰之物者也。有星日之物者也,有星月之物者也,有星星之物者也,有星辰之物者也。有辰日之物者也,有辰月之物者也,有辰星之物者也,有辰辰之物者也。日日物者,飞飞也。日月物者,飞走也。日星物者,飞木也。日辰物者,飞草也。月日物者,走飞也。月月物者,走走也。月星物者,走木也。月辰物者,走草也。星日物者,木飞也。星月物者,木走也。星星物者,木木也。星辰物者,木草也。辰日物者,草飞也。辰月物者,草走也。辰星物者,草木也。辰辰物者,草草也。有皇皇之民者也,有皇帝之民者也,有皇王之民者也,有皇伯之民者也。有帝皇之民者也,有帝帝之民者也,有帝王之民者也,有帝伯之民者也。有王皇之民者也,有王帝之民者也,有王王之民者也,有王伯之民者也。有伯皇之民者也,有伯帝之民者也,有伯王之民者也,有伯伯之民者也。皇皇民者,士士也。皇帝民者,士农也。皇王民者,士工也。皇伯民者,士商也。帝皇民者,农士也。帝帝民者,农农也。帝王民者,农工也。帝伯民者,农商也。王皇民者,工士也。王帝民者,工农也。王王民者,工工也。王伯民者,工商也。伯皇民者,商士也。伯帝民者,商农也。伯王民者,商工也。伯伯民者,商商也。飞飞物者,性性也。飞走物者,性情也。飞木物者,性形也。飞草物者,性体也。走飞物者,情性也。走走物者,情情也。走木物者,情形也。走草物者,情体也。木飞物者,形性也。木走物者,形情也。木木物者,形形也。木草物者,形体也。草飞物者,体性也。草走物者,体情也。草木物者,体形也。草草物者,体体也。士士民者,仁仁也。士农民者,仁礼也。士工民者,仁义也。士商民者,仁智也。农士民者,礼仁也。农农民者,礼礼也。农工民者,礼义也。农商民者,礼智也。工士民者,义仁也。工农民者,义礼也。工主民者,义义也。工商民者,义智也。商士民者,智仁也。商农民者,智礼也。商工民者,智义也,商商民者,智智也。飞飞之物,一之一。飞走之物,一之十。飞木之物,一之百。飞草之物,一之千。走飞之物,十之一。走走之物,十之十。走木之物,十之百。走草之物,十之千。木飞之物,百之一。木走之物,百之十。木木之物,百之百。木草之物,百之千。草飞之物,千之一。草走之物,千之十。草木之物,千之百。草草之物,千之千。士士之民,一之一。士农之民,一之十。士工之民,一之百。士商之民,一之千。 农士之民,十之一。农农之民,十之十。农工之民,十之百。农商之民,十之千。工士之民,百之一。工农之民,百之十。工工之民,百之百。工商之民,百之千。商士之民,千之一。商农之民,千之十。商工之民,千之百。商商之民,千之千。一一之飞当兆物,一十之飞当亿物,一百之飞当万物,一千之飞当千物。十一之走当亿物,十十之走当万物,十百之走当千物,十千之走当百物。百一之木当万物,百十之木当千物,百百之木当百物,百千之木当十物。千一之草当千物,千十之草当百物,千百之草当十物,千千之草当一物。一一之士当兆民,一十之士当亿民,一百之士当万民#8,一千之士当千民。十一之农当亿民,十十之农当万民,十百之农当千民,十千之农当百民。百一之工当万民,百十之工当千民,百百之工当百民,百千之工当十民。千一之商当千民,千十之商当百民,千百之商当十民,千千之商当一民。为一一物之能当兆物者,非巨物而何?为一一之民能当兆民者,非巨民而何?为千千之物能分一物者,非细物而何?为千千之民能分一民者,非细民而何?固知物有大小,民有贤愚。移吴天生兆物之德而生兆民,则岂不谓至神者乎?移吴天养兆物之功而养兆民,则岂不谓至圣者乎?吾而今而后知践形为大,非大圣大神之人,岂有不负于天地者矣,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焉,莫不有性焉,莫不有命焉。所以谓之理者,穷之而后可知也。所以谓之性者,尽之而后可知也。所以谓之命者,至之而后可知也。此三知者,天下之真知也。虽圣人无以过之也。而过之者,非所以谓之圣人也。夫鉴之所以能为明者,谓其能不隐万物之形也。虽然,鉴之能不隐万物之形,未若水之能一万物之形也。虽然,水之能一万物之形,又未若圣人之能一万物之情也。圣人之所以能一万物之情者,谓其圣人之能反观也。所以谓之反观者#9,不以我观物也。不以我观物者,以物观物之谓也。既能以物观物,又安有我于其间哉?是知我亦人也,人亦我也。我与人皆物也。此所以能用天下之目为己之目,其目无所不观矣。用天下之耳为己之耳,其耳无所不听矣。用天下之口为己之口,其口无所不言矣。用天下之心为己之心,其心无所不谋矣。夫天下之观,其于见也,不亦广乎?天下之听,其于闻也,不亦远乎?天下之言,其于论也,不亦高乎?天下之谋,其于乐也,不亦大乎?夫其见至广,其闻至远,其论至高,其乐至大,能为至广、至远、至高、至大之事而中无一为焉,岂不谓至神至圣者乎?非唯吾谓之至神至圣者乎,而天下谓之至神至圣者乎。非唯一时之天下谓之至神至圣者乎,而千万世之天下谓之至神至圣者乎。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已。
皇极经世卷第十一之下竟
#1『五十七』原作『四十七』,据四库本改。
#2『五十八』原作『四十八』,据四库本改。
#3『厌』原作『厌』,据四库本改。下文同。
#4『五十九』原作『四十九』,据四库本改。
#5『六十』原作『五十』,据四库本改。
#6『六十一』原作一五十一』,据四库本改。
#7『六十二』原作『五十二』,据四库本改。
#8『万民』原作『万物』,据四库本改。
#9『反观』原作『及观』,据四库本改。
皇极经世卷第十二
三川邵尧夫撰
皇极经世卷第十二之上
观物外篇上#1
天数五,地数五,合而为十,数之全也。天以一而变四,地以一而变四。四者有体也,而其一者无体也,是谓有无之极也。天之体数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地之体数四,而甩者三,不用者一也。是故无体之一,以况自然也。不用之一,以况道也。用之者三,以况天、地、人也。体者八变,用者六变。是以八卦之象不易者四,反易者二,以六卦变而成八也。重卦之象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2,以三十六变而成六十四也。故爻止于六,卦尽于八,策穷于三十六,而重卦极于六十四也。卦成于八,重于六十四,爻成于六,策穷于三十六,而重于三百八十四也。
天有四时,一时四月,一月四十日,四四十六而各去其一,是以一时三月,一月三十日也。四时,体数也。三月、三十日,用数也。体虽具四,而其一常不用也。故用者止于三而极于九也。体数常偶,故有四、有十二。用数常奇,故有三、有九。
大数不足而小数常盈者,何也?以其大者不可见,而小者可见也。故时止乎四,月止乎三,而日盈乎十也。是以人之支体有四#3,而指有十也。
天见乎南而潜乎北,极于六而余于七。是以人知其前,昧其后,而略其左右也。
天体数四而用三,地体数四而用三。天克地,地克天,而克者在地,犹昼之余分在夜也。是以天三而地四,天有三辰,地有四行也。然地之大且见且隐,其余分之谓邪?
天有二正,地有二正,而共用二变,以成八卦也。天有四正,地有四正,共用上十八变,以成六十四卦也。是以小成之卦正者四,变者二,共六卦也。大成之卦正者八,变者二十八,共三十六卦也。乾、坤、离、坎为三十六卦之祖也。兑、震、巽、艮为二十八卦之祖也。
乾七子,兑六子,离五子,震四子,巽三子#4,坎二子,艮一子,坤全阴,故无子。乾七子,坤六子,兑五子,艮四子,离三子,坎二子,震一子,巽刚,故无子。
乾、坤七变,是以昼夜之极不过七分也。兑、艮六变,是以月止于六,共为十二也。离、坎五变,是以日止于五,共为十也。震、巽四变,是以体止于四,共为八也。
卦之正变共三十六,而爻又有二百一十六#5,则用数之策也。三十六去四则三十二也,又去四则二十八也,又去四则二十四也。故卦数三十二位,去四而言之也。天数二十八位,去八而言之也。地数二十四位,去十二而言之也。四者,乾、坤、高、坎也。八者,并颐、孚、大、小过也。十二者,兑、震、泰、既济也。
日有八位,而用止于七,去乾而言之也。月有八位,用止于六,去兑而言之也。星有八位,用止于五,去离而言之也。辰有八位,用止于四,去震而言之也。
日有八位,而数止于七,去泰而言之也#6。
月自兑起者,月不能及日之数也,故十二月常余十二日也。
阳无十,故不足于后。阴无一,故不足于首。
乾,阳中阳,不可变,故一年止举十二月也。震,阴中阳,不可变,故一日之十二时不可见也。兑,阳中阴,离,阴中阳,皆可变,故日月之数可分也。是以阴数以十二起#7,阳数以三十起,而常存二六也#8。
举年见月,举月见日,举日见时,阳统阴也。是天四变含地四变,日之变含月与星辰之变也。是以一卦含四卦也。
日一位,月一位,星一位,辰一位。日有四位,月有四位,星有四位,辰有四位,四四有十六位。此一变而日月之数穷矣。
天有四变,地有四变。变有长也,有消也。十有六变,而天地之数穷矣。
日起於一,月起於二,星起於三,辰起於四。引而伸之,阳数常六,阴数常二,十有二变#9,而大小之运穷矣#10。三百六十变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十二万九千六百变为一百六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六万,一百六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六万变为二万八千二百一十一兆九百九十万七千四百五十六亿。以三百六十为时,以一十二万九千六百为日,以一百六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六万为月,以二万八千二百一十一兆九百九十万七千四百五十六亿为年,则大小运之数立矣。二万八千二百一十一兆九百九十万七千四百五十六亿分而为十二,前六限为长,后六限为消,以当一年十二月之数,而进退三百六十日矣。一百六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六万分而为三十,以当一年十二月之数,而进退三百六十日矣。一百六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六万分而为三十,以当一月三十日之数,随大运之消长而进退六十日矣。十二万九千六百分而为十二#11,以当一日十二时之数,而进退六日矣。三百六十以当一时之数,随小运之进退,以当昼夜之时也。十六变之数,去其交数,取其用数,得二万八千二百一十一兆九百九十万七千四百五十六亿#12。二万八千二百一十一兆九百九十万七千四百五十六亿分而为十二限,前六限为长,后六限为消,每限得一百六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一六万#13。每一百六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六万衍开一分#14,进六十日也。六限开六分,进三百六十日也,犹有余分之一。故开七分,进三百六十六日也。其退亦若是矣。十二万九千六百去其三者,交数也。取其七者,用数也。用数三而成于六,加余分,故有七也。七之得九万七百二十年,半之得四万五千三百六十年,以进六日也。日有昼夜,数有脁朒,以成十有二日也。每三千六百年进一日,凡四万三千二百年,进十有二日也。余二千一百六十年以进余分之六,合交数之二千一百六十年,共进十有二分,以为闰也。故小运之变凡六十而成三百六十有六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