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太清部
- 天原发微
天原发微
精於锺律者,审音声而知治乱。
康节游龙门山中道,憩砾林,忽枯枝坠傍#41。语富韩公曰:此木不久见伐。归途,果弥望皆空。验之,乃留都营造伐去,#42其言始验。他如牡丹盛衰,鹃声治乱#43皆同一学。今摭一二纪于后。汉蔡邕伯偕经会稽高迁亭,见其屋禄竹,东间十六可为笛。果有异声,世号柯亭笛。此以形而知其声也。又取客邸中烧桐为焦尾琴,此以动而知其声也。邻人鼓琴,见蟾蛆捕蝉。听其声,知其有杀声。此以物之声,而知人之心也。隋万宝常妙达音律,谓隋文帝曰:郑译所定之乐,乃亡国音,岂陛下所宜闻。又尝听太常所奏,注然流涕。人问之。曰:乐淫厉而哀天下,不久相杀。时四海全盛,闻者皆谓不然。至大业末,言始验。时有王令言外听其子户外弹琵琶,作番安公子曲。大惊曰:此曲兴自早晚。曰:顷有之。令言流涕谓其子曰:汝慎勿从帝幸江都,帝铃不返。此曲官声,往而不返也,吾以是知之。卒如其言。唐李嗣真听乐声曰:官不召商,君臣乖也。角与征戾,父子疑也。死声多且哀,若国家无事,太子叉任其咎。俄而,太子废。又自筮死日,具棺敛,如期卒。唐裴知古,神龙元年正月,享太庙乐作。谓元行冲曰:金石谐婉,将有大庆在唐室子孙乎。是月,中宗复位。人有乘马者,曰:马呜哀,主叉坠死。见新昏闻佩声,曰:终铃离。访之皆然。又如郑相如告郑虔之说,亦知荣辱成败生死。宋少常伯窦公俨算木椅之坏,言兄弟寿禄皆不爽。窦万深於乐律,辨得声音,自是算得出。以是推之,预知覆射之类,秦汉以来擅之者众,独宋儒康节先生得其妙。谓人之性,静也,静极则动。此动为阳,非情也。只是初开辟时,一物见天地之心者在此。人在包胞#44时,亦为开辟,亦为初阳。堕地之际,是开物成务。到此方有情动,便可见动。植二百五十六位,只是声上算起。康节以二百六十四字姆;总括律吕声音之数,其内实用一百十二字括声。又百五十二字括音,声与音互相反切,各得一万七千二十四声音。声为韵,音为姆#45。声分平上去入,音分唇舌牙齿喉。声别内外,八转音辨,开发收闭。又分辟清翕浊,却以声卦居左,音卦居右。将一#47卦外三爻日悔,内三爻曰贞。横看各得何卦,此二卦名#48既济,图卦也。看得拐一图某卦方,以定吉凶,全凭声音起算。听之须审,不可毫厘差也。伊川丈人曰:一辟一翕,而平上去入备。一唱一和,而开发收闭备。平上去入备,而万声生。开发收闭备,而万音生。律随天而变,吕随地而化。辟随阳而出,翕随阴而入。唱随刚而上,和随柔而下。然后律吕随音声,官征羽角之道,各得其正矣。阳日火,阴月水。刚星金柔辰土日月星辰金木水火土正,而天地正矣。日目火色月耳水声星鼻金气辰土江味目耳口鼻色声气味正,而人道正矣。是故知律吕声音之道,可以行天地人事也。律吕相感,而声音生天地万物之情,见于此而已矣。
天原发威卷之十竟
#1『伯』,《四库全书》本作『骗』。
#2原『二十四』前衍『二』字,据《四库全书》本删。
#3原衍『之元』二字,据《四库全书》本改。
#4『互』,原作『五』,据《四库全书》本改。
#5『匝』,原作『市』,据《四库全书》本改。
#6『巽』,原作『其』,据《四库全书》本改。
#7『继』,原作『经』,据《四库全书》本改。
#8『泰』,原作『秦』,据《四库全书》本改。
#9『义』,原作『艺』,据《四库全书》本改。
#10『申』,原作『甲』,据《四库全书》本改。
#11『霸』,《四库全书》本作『伯』。
#12『夷狄』,《四库全书》本作『秦隋』。
#13『宋』,原作『朱』,据《四库全书》本改。
#14『水』,原作『未』,据《四库全书》本改。
#15『三』,原作『一』,据《四库全书》本改。
#16『续』,原作『绩』,据《四库全书》本改。
#17『冰』,原作『水』,据《四库全书》本改。
#18『牟无』,《四库全书》本作『鹌母一。
#19『阳』,原作『阴』,据《四库全书》本改。
#20#21『虹』,原均作『蚬』,据《四库全书》本改。
#22『鸦』,《四库全书》本作『鸥』。
#23原脱『二』字,据《四库全书》本补。
#24原脱『始』字,据《四库全书》本补。
#25『冰』,原作『水』,据《四库全书》本改。
#26『鸦』,《四库全书》本作『鸦』。
#27『阳』,原作『阴』,据《四库全书》本改。
#28『猛』,原作『犹』,据《四库全书》本改。
#29『物』,原作『色』,据《四库全书》本改。
#30『辰在』,原作『在辰』,据《四库全书》本改。
#31『后』,原作『厚』,据《四库全书》本改。
#32『本』,《四库全书》本作『根本』。
#33『度』,原作『加』,据《四库全书》本改。
#34#35『太』,原均作『大』,据《四库全书》本改。
#36『变征』,原作『欢变』,据《四库全书》本改。
#37『将张兮』,《四库全书》本作『将弓矢』。
#38『南风』,原作『北风』,据《四库全书》本改。
#39『故』,原作『时』,据《四库全书》本改。
#40『太』,原作『大』,据《四库全书》本改。
#41『傍』,《四库全书》本作『前』。
#42原脱『之』、『乃』二字,据《四库全书》本补。
#43原脱『治乱』二字,据《四库全书》本补。
#44『胞』,《四库全书》本作『胎』。
#45#46『姆』,《四库全书》本均作『母』。
#47『一』,《四库全书》本作『二』。
#48《四库全书》本于『名』之后,多『为』一字。
天原发微卷之十一
鲁斋鲍云龙景翔编着虚谷方回万里校正
卦气
卦气起於中孚。京房传於焦赣,焦赣得之隐者。言四正卦,分主四方,为方伯监司之官。用坎离震兑者,是二至二分之日。四时专主之气,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各卦主时,其占各以其日,观其善恶。其余六十四卦爻,别主一日,几三百六十日。余有五日四分日之一者,每日分为八十分。分起於夜半,五日分为四百分。四分日之一,又为二十分。六十卦分之六七四十二卦,别各得七分。剥卦阳气之尽,在九月末,十月当纯坤用事。坤卦有六日七分,坤卦之尽,则复卦阳来,是从剥尽至阳气来复。隔坤一卦,六日七分,举成数言,故日七日也。愚谓以月卦言剥至复。隔坤一卦,以侯卦言,每月各有五卦。已上见《易纬图》#1。京传以消息卦为君。息卦日太阴,消卦日太阳,其余卦日少阴少阳。
西山蔡氏曰:康节亦用六日七分,扬子云放之以作《太玄》。
《太玄》去坎兑离震,《经世》去乾坤坎离。皆去四正卦,用六十卦六日七分之说。子夏曰:极六位而反於坤之复,其数七。七爻在初,故称七日。胡安定曰:几历六爻,一爻为一日,六十卦爻当三百六十日。而两卦相去,皆以七日。且卦有以爻为岁者,有以爻为月者,有以爻为日者。复言七日,明卦气也。以消息言,立冬十月节,至大雪十一月节。坤至复卦,几历七日。诸儒说皆源於子夏。两汉诸儒,传经皆用六日七分之说。至宋,王昭素、王沬、宋咸始着论驳之。昭素曰:注疏并违夫子之义。十月纯坤,犹有阳气在内。故荠麦先生坤上六,犹有龙战。若用六日七分为坤卦之尽,则十月节终,一阳便来据其节,去冬至尚十五日。则知七日之义,难用《易》纬之数。胡旦难之曰:西汉京房以卦气主事皆验,束汉郎颠六日七分之学,最为精妙。夫六日七分,卦爻实数也。岁之日,虚数也。月不尽之日,铃加算以为闺焉。昭素未明闰数之妙,故有去冬至十五日之疑也。惜纬文丧失,京郎已亡。朱子发曰:昭素知其大纲尔,岂知四正卦主四方六十卦。主#2一期之日,节气皆统於四正,则余五日。四分日之一,积而成闺。每卦六日七分,气之进退,推荡而成。如九月剥也,有艮既济噬大过,几五卦而后成坤。十月卦也,又有未济骞颐孚,几五卦而后成复。剥复相去三十日,复主冬至,冬至中气起於中孚,自中孚之后七日而复。故曰:天行也。历代先儒,惟玄得其旨。故玄一,中二,羡三,从四,更五,眸六,廓七,喊八,沉九,成中象。中孚冬至节,日起牛宿一度,斗建子。律中黄锺,夏后之十一月也,其入牛宿五度为周。周象七五一复,七日来复,是也。自扬雄、马融、郑玄、宋、虞、陆、范并传此学,而昭素非之奈何。王沬既驳孔颖达释王传之非矣,宋咸又贬京郎关朗辈假《易》以行壬遁卜祝阴阳衍数之学,圣人之旨无有焉。何如以是卦直是月,以是爻直是日。气何不起他卦,而独起中孚。朱氏难之曰:颖达王传《易》纬消息之卦,不可非也。六壬参时日,而得《易》之坎离。遁甲分九官,而得《易》之《河图》。皆得《易》之一端,而不能尽。又谓:诸儒假壬遁言《易》,以笼天下,不知壬遁实出於《易》。而言《易》者,亦何假夫壬遁哉!.圣人推阴阳消息之理,以明得失存亡之象。咸信刚柔进退,而不信消息《易》纬之学,而谓卦气不起於中孚,是终日数十而不知二五也。岂得为善观书乎。元贞乙未冬至日,虚谷方先生以书抵予。曰:朱子发冬至起牛宿一度,此古法也。汉文帝三年甲子,冬至日在牛二十二度,至唐兴元元年甲子,冬至日在斗九度。九百六十一年问,差十二度。今元贞元年十一月初七,冬至日在箕八度,又退十二度。冬至后五日,在斗三度。如何尚执旧说,为冬至日入牛宿为周象复乎?愚曰:稽之往古,难玖尽同。《历》谓:尧时冬至日在虚一度,何承天却云在女十度。宋《元嘉历》冬至日在斗十七度,《月令要义》却云在斗十四度。唐开元《大衍历》冬至日在斗十度,至宋《统元历》冬至日在斗二度。至如古历分日起於子半,淳风却以子初为朔,遂差二刻,当时亦伏其精。盖阴阳二气,参差不齐,推荡而成一岁。其盈缩进退,自是如此,不过箕斗牛女之间而已。《太玄》谓入牛宿象复者,亦本《太初》历法。举当时已效者言之,约其大数以为之准尔。末流虽异,其本则同,未敢轻訾也。朱子曰:善为历者,要叉立虚宽之大数以包之,斯言是已。若夫六日七分之说,诸儒辩之详矣,焉用赘。
革之《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朱氏子发曰:冬至日起牵牛一度,右行周十二次,尽斗二十六度,复还牵牛之一度,而历更矣。牵牛火位,星纪水位,日月交会于此,泽中有火之象也。此上元《太初》起历之元,在卦气为三月。《太玄》准之,以更史氏日革。居序卦之四十九,当太衍之数节。居序卦之六十,当周天之度。六十卦三百六十爻,一爻主一日。上经乾起甲子,泰甲戌,噬甲申,至离三十卦一百八十日而三甲尽。下经咸起甲午,损甲辰,震甲寅,至节癸亥而终,亦三十卦一百八十日而年一周。所以京焦用以直日节,日天地节。而四时成革,亦日天地革。而四时成是,或一道节。后继以中孚小过既未者,所以分坎离震兑四卦,应子午卯酉,为春夏秋冬。四时两之,以为八节,是为分至启闭。每爻直十五日,以应七十二侯。先儒言卦起中孚,非也。中孚起於甲子尔。乾十一月起甲子,阳气至巳而终节。十月卦而得癸亥,是阴生於午,至亥而终巳,结算一年了毕。今又曰:中孚亦为十一月,卦起甲子,至未济而终者,盖以卦气皆自前月中气而起。《太玄》以中准中孚配坎之初六,为十一月。中气一场始生,以应上元。《太初》十一月朔旦,冬至为起数之元,算历之首也。中孚巽上兑下,小过震上艮下,并既未济坎离之体为六子。少阳少阴,六子之气,分布四时,以成一年之候。
邵子曰:洛下闳改《颛历》为《太初历》,子云准《太初历》作《太玄》。凡一隔五卦,气起於中心。故首中卦参天两地,倚数非天地正数,拟天地正数而然也。
康节曰:《太玄》其知天地之心乎?心者,坤极生乾,始於冬至之时。此律历之元也。其钩深致远,与神契合有如此。故其诗曰:若无杨子天人学,安有庄生内外篇。一阳初动,万物未生,圣人以此见天地心。卦起中孚,七日应焉。以其中虚象心也,与汉《太初历》相应。《颛帝历》以十月为首,《连山》经以艮为首。子云参之八十一首,每首九赞,通七百二十九赞。赞,爻也。两赞直一日,每赞直六时,一时得六策,一赞得三十六策,与六十卦气之爻合。每卦六日七分,玄每首四日有半。一首四日分则有余,两首九日分则平。阴首以阴数为主,阳首以阳数为主。以五居二四之中,五土也。一二三四,生数居五之前,六七八九,成数居五之后。
朱子曰:《太玄》都是学焦延寿推卦气。
焦氏诸家说不同。文王八卦,乾在西北,十二卦在束南;坤在西南,十二卦在西北;位置迥然不同。《易》卦震束兑西离南坎北为一说,十二辟卦分属十二辰为一说。及焦延寿为卦气直日之法,乃合二而一之。既以八卦之坎离震兑,二十四爻直日时,又以十二辟直十二月。且分为四十八卦,为公侯卿大夫,而六日七分之说生焉。《太玄》放之卦气,以中孚为冬至之初,颐上九为大雪之末。《太玄》亦以中为阳气开端,冬至初也。养有崎赢二赞,大雪末也。皆以《易》卦气为次序,而变其名称。卦气以坎离震兑,主二十四气。《玄》则自中将四而六之,以主二十四气。其取数也,一本之《河图》。一与六共宗,二与七共朋,三与八成友,四与九同道,五与十相守,盖合生成之数。以睨.拟之,衣裳之示。,取诸三八;甲戟之威,取诸四九;君臣之制,取诸二七;鬼神之祀,取诸一六;酒食之养,取诸五五;其不言五者,以五五为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