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原发微

  又曰:扬雄《太玄》,全是模仿《易》。他全用三数,《易》却用四数。他本是模《易》,故就他模底句上看《易》也。可略见得意思。
  《太玄》准《易》者。周准复,童准蒙,增准益,交准泰,颐准养。皆就《易》卦上取名。或一首准一卦,二首三首准一卦,所以明分秒之法也。玄冲者,序卦也。玄错者,杂卦也。玄数者,说卦也。玄文者,文言也。系辞之於摊莹抗图,告也。皆准《易》也。《易》以一生二,二生四,四而八之,八八六十四而止。《玄》以一生三,三生九,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而止。《易》有六爻,金木水火为一分,上为二。六六相乘,六十四卦而三百八十四爻生。《玄》有九赞,分金木水火之生。成为八,并土之守一为九。九九相乘,至於七百二十九赞而备。《易》与《玄》皆同一五行也。《易》以二乘四,四乘八,八乘六十四,六十四乘三百.八十四,盖本於《河图》之天三数而乘地四数也。故以四为地体,而天以三数用之。此伏羲所以重三爻而为六爻,以成一卦。《玄》之数,起於黄锺之律。九寸空围九分,三其一为三才,三其天三为九畴,三其地四为十二辟卦,三其天五为十五日之一气,三其地六而为十有八变而成卦。黄锺起於子,天之一。故参子之一,於丑为三。参丑之三,於寅为九。参寅之九,於卯为二十七。参卯之二十七,於辰为八十一。参辰之八十一,於巳为二百四十三。参巳之二百四十三,於午而为七百二十九。由午以及未申酉戌亥五辰,则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此乃京房六十律相生之数,而见於束西《律历志》之注云。《玄》三百六十五日,每一日以八十一乘之,为二万九千五百六十五分。又益以四分日之一二十分.少,合二万九千五百八十五分少。每赞每气,算之皆合。故曰:下饮上饮,出入九虚。玄者,神之魁也。
  又曰:子云为人思沉,会去思索。如阴阳消长之妙,他直是去推求。张平子谓其妙极道。.数使人论难阴阳之事,汉家得天下二百岁之书,与五经相拟。
  如曰:天日错行,阴阳更迭#6死生相缪,万物乃缠。此言明生魄死,魄死明生,死生相授,万物缠绵而成就也。如曰:察龙虎之文,观乌龟之理。立天经,日阴与阳。立地纬,日纵与横。立人行,日晦与明。此言天为经,地为纬,南北为经,束西为纬。晦明贤愚之分,在其中矣。如日..一昼一夜,然后作一日。一阴一阳,然后生万物。此言夏昼六十刻,冬夜六十刻。夜长无过冬至,昼长无过夏至。冬至之夜,不如夏至之昼,故昼数多。又如曰:生阳莫如子,生阴莫如午。西北则子美尽,束南则午美尽。此言阳起子终午,阴起午终子。西南尚有微阳,故至西北而美尽。束北尚有微阴,故至束南而美极。至於阳道常饶,阴道常乏,言阳全用,阴半用也。南北定位,东西通气。言子午定位者,阴阳之府。束木旺#7则西金死,气应而相通也。其论日月也,曰:日有南有北;不南不北,则无冬夏。月有往有来;不往不来,则晦朔不成。圣人察乎跳侧匿之变,而律乎日月雌雄之序。盖日南至牵牛,北至束井。南为太阳,北为太阴。阳精至太阳为夏,阴精至太阴为冬。晦而月见西日跳,朔而月见束日侧匿(余见太阳章)。其论阴阳数也,曰:子午数九,丑未八,寅申七,卯酉六,辰戌五,巳亥四。故律四十二吕三十六。或还或否,几七十有八。甲己数九,乙庚八,丙辛七,丁壬六,戊癸五。声生於日,律生於辰。声以情质,律以和声,声律协而八音生。盖以黄锺起子,乾始初九,午为子官,故数俱九。以子丑寅卯辰巳月,对午未申酉戌亥月。分四五六七八九之数,甲与己合,随子称九。乙庚随丑称八,丙辛随寅称七,六五之数亦如之。阳律九,七五而倍之,故四十二。阴吕八,六四而倍之,故三十六。并之七十八。八则丑未还,得吕而不得律。五声生於十干。甲乙角也,丙丁征也,庚辛商也,壬癸羽也。十二律生於十二时,律所出也。八音者,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也。此声律之源,五行之数。后世托是以谈康节之数者,岂知其实出於此。
  玄旨
  《太玄》数始於三。太玄,即太极也。以象君位。三方,即天地人也。以象三才,日天玄地玄人玄。三方象三公,一#8方有三州凡九州象九卿。一州有三部凡七十二部象大夫。立天道日始中终,立地道日上中下,立人道日思祸福。《易》占以变,《玄》占以通。《玄》之首赞,皆本五行。自中而周,以至於养。中为一水,周为二火,瓒为三本,闲为四金,少为五土,戾又为六水(地六成水)。上又为七火,干又为八木,妳又为九金。数止於九。自羡而起,又为一水。此以后皆然。每首九赞,九赞之中,初一亦属水,次二属火,次三属木,次四金,次五土,次六又属水,次十又属火,次八又属木,次九又属金。诸首中,以五为君。一首之主,亦如《易》卦,以五爻为主也。《玄》中首一阳生,对应首一阴始。八十一首,皆相对待。奇首阳,偶首阴。奇对奇,偶对偶,所主不同而相反。
  《玄》序曰:巡乘六甲,与斗相逢。
  此《玄》起历之大旨。《玄》有锜满,犹斗有闰月也。八十一首自中而起,每首必指月旦日入之度,而皆以斗为主。盖时之易正而可见者,斗历之难明而易差者。闺气侯与斗相迎,既无差武,则闰正而历正矣。又曰:《太玄》昼测之日,夜测之斗。而不及於月,谓其常满以御虚也。玄昼日及斗所指者,以其常满常指故也。月有盈虚大小,疾迟无常,故不书也。图中二十八宿之度,非天盘二十八宿也,乃节侯所至。每月旦日日入之度,与《月令.》日入之度,大略相似。
  《玄》图曰:自子至辰,自辰至申,自申至子,冠之以甲。而章会统元与月蚀俱没,《玄》之道也。
  郁林吴绩释曰:太初上元正月甲子朔旦,冬至无余分。后千五百三十九岁甲辰朔旦,冬至无余分。又千五百三十九岁甲申朔旦,冬至无余分。十九岁为一章,二十七章五百一十三岁。一会者,日月交会一终也。八十一章,千五百三十九岁为一统。从子至辰,自辰至申,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元有三统,
  统有三会,会有二十七章。九会二百四十三章,没终也。置一元之数,以章会三统。几九会统数,除之终尽焉。一章闰分尽,一会月食尽,一统朔分尽,一元六甲尽,《玄》之道。《玄》起於天元,甲子朔旦。冬至始於牵牛之初,自咫(八寸)及步运行不息。周乎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三十日为月,十二月为岁。加闰以定四时,成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不周。《颛历》四分日之三不周,《太初历》日之半。所以不周者,阳数盈,阴数虚。故为锜赢二赞,以满玄数,以合天度。犹岁有闰月,以合岁之日,而行律历也。愚谓:康节《经世历》与此虽不同,亦触类而进,以造神妙尔。
  邵子先天卦气。
  乾坤坎离,分配四时,主二十四气。坎尽子中交离,初爻冬至,上爻惊垫。离尽卯中交乾,初爻春分,上爻芒种。乾尽午中交坎,初爻夏至,上爻白露。坎尽□酉中交坤,初爻秋分,上爻大雪。春夏秋冬,各用六十四卦气,皆中起子午卯酉,为四中二至二分。当之寅申巳亥,为四孟四立。当之《经世历》,以冬至为天地之元,元之元也。故去四正卦,而用三百六十。《卦气图》以春分为人物之元,亦元之元也。故用六十四卦,而四之为二百五十六位。《卦气图》以冬至子中为世之元,春分卯中为元之元,夏至午中为会之元,秋分酉中为运之元。各六十四卦,各以气运而更迭。直事开物於寅中,而起於惊垫者,二月初气也。闭物於戌中,而终於立春者,十月初气也。何也?曰:寅中戌中,虽主月会而言其用,则实由乎节气。地之生物,以气为机。天之气先至,而后地之物应之。气之来,常先半月。气以舒而常盈,月以疾而常缩。故关子明云:当期之数,过者谓之气盈,不及者谓之朔虚。气朔有盈,虚之不齐。积微之久,中气或有居於月晦者,铃闺以置之,乃复乎初。《经世》本於先天,故中朔同起卦气。因先天本数,取中气以主月。元会运世皆从中起,所谓举正於中也。《卦图》曰:大运法当依《经世》,数起於星甲辰子。小运法当依《卦气图》,起於甲巳孟日。天统乎体。气之体,生於四中。故大运甲子当冬至,而二十四气之首,皆得子午卯酉之四中也。气之用行於四立,故小运甲寅当立春,而二十四气之首,皆得寅申巳亥而王乎四孟也。
  朱#10子曰:《先天图》左方自震初为冬至,离兑中为春分,至乾之末而交夏至。右方自巽初为夏至,坎艮中为秋分,至坤之末而交冬至。
  图之逆顺左右行,先儒详矣。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已生之卦,其序自南而北。若卦气运行,则自北而南。一场生於震始,故邵子以冬至子之半为复。十一月中也,十二月丑初小寒,其卦为坎、屯。益月半大寒,则震、噬嗑、随#11正月寅初立春,其卦为无妄、明夷。月半雨水,则贵、既济、家人。二月卯初惊垫,其卦为丰、离、革。月半春分,则同人、临。三月辰初清明,其卦为损、节、孚。月半谷雨,则妹、睽、兑。立夏巳初,其卦为履、泰。月半小满,则大畜、需、小畜。五月午初芒种,其卦为.壮、大有、央。至乾之末,交夏至焉,即午之半也。此三十二卦属阳,以当春夏。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未生之卦也。图自西而北,若卦气之行,则自一阴生於巽始,故夏至午之半为始。五月中也,六月未初小暑,其□卦为大过、鼎、怛。月半大暑,则巽井蛊。七月申初立秋,其卦为升、讼。月半处暑,则困、未济、解。八月酉初为白露,其卦为泱、坎、蒙。月半秋分,则‘师遁。九月戌初寒露,其卦为咸旅小过。月半霜降,则渐、赛、艮。十月亥初立冬,其卦为谦、天否。月半小雪,则萃、晋、豫。十一月子初大雪,其卦为观、比、剥。至坤之末,交冬至焉,即子之半也。此三.十二卦属阴,以当秋冬。子至巳,乾兑离震。六阳月,其节有四,冬至立春春分立夏也。午至亥,巽坎艮坤。六阴月,其节亦四,夏至立秋秋分立冬也。一年八节。二之计一十六卦,外有十六气。三之而计,四十八卦,并之则六十四,以当一期之气候。所以定时成岁,行鬼神成变化也。今朱子以二至二分举其纲,愚因卦气以推其目。
  天原发微卷之十一竟
  #1《四库全书》本在此句末多『云』一字。
  #2『主』,原作『王』,据《四库全书》本改。
  #3『睨』,《四库全书》本作『议』。
  #4『示』,《四库全书》本作『荣』。
  #5原脱『三百』二字,据《四库全书》本补。
  #6〔迭』,原作『巡』,据《四库全书》本改。
  #7『旺』,原作『王』,据《四库全书》本改。
  #8『一』,原作『二』,据《四库全书》本改。
  #9『令』,原作『合』,据《四库全书》本改。
  #10『朱』,原作『宋』,据《四库全书》本改。
  #11原脱『嗑』字,据《四库全书》本补。
  天原发微卷之十二
  鲁斋鲍云龙景翔编着虚谷方回万里校正
  盈缩
  阳盈六日,又日气盈。即余分五日四分日之一也。阴缩六日,又曰朔虚。即朔空之六,小月也。一岁共余十二以为闰,先天尊阳也。言日月五星,皆从天左旋。后天任卫也。言日月五星,皆违天右转。天左旋,日月皆左旋。日行不及天,月行不及日,数顺理亦顺。儒者以此说为是,从先天也。天左旋,日月皆违天右转。日行迟,月行反速。历家主此说,以为《易》算,从后天也。儒者有所不取,姑两存之,以备参考。
  《尧典》三百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书传》日:今年冬至至来年冬至为一期。一期中问,铃有三百六十六日或三百六十五日有奇。天与日会於其上而成一岁,凡二十四气,两年相去皆然,虽遇闺月亦同。日法以□九百四十分乘。度其周天,度外余四分日之一者,盖以一日九百四十分。分为四个,二百三十五分,此即一度。四分中得其一分也。朱#1子日:气言则三百六十日,朔言则三百五十四日,举气盈朔虚之中数而言,故日三百六十。自余进退,不过六分。《尧典》举成数言,故日三百六旬有六日。胡氏伸日:岁以四时计者,各为日九十四其九十。以六气计者,各为六十六其六十。以五行计者,各为日七十二五其七十二。皆得三百六十。乾坤二策亦然,是为天数之正。过此则盈,不及则缩。盈则阳道常饶,故日行周天之度为一岁。於三百六十日之外,而岁常余五日强。缩则阴道常亏,故月行周天之度为一月,而常不足於三十日,此所以有小月而岁余五日强。积而成岁,所谓十一日弱者是也。积岁之所奇,三而一五而再十九年而七,天道大备矣。日月不能无盈缩,作历者不能无差错,故置闺而时定岁成。《皇极经世》亦以三百六十为率。一元三百六十运,一.会三百六十世,一运三百六十年,一世三百六十月,一年三百六十日,一月三百六十辰。阳得三百六十者,六也。
  横渠张子日:日月皆是左旋。
  其说日:天甚健,一日一夜,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过一度,日行速健次於天。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正恰好彼天进一度,则日却成退喊一度。二日天进二度,日亦退二度。积至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则天所进过之度,又恰周得本数。而日退之度,亦却退尽本数,遂与天会成一年。月行迟,一日一夜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行不尽比之天,却退了十三度有奇。朱子日:若以为天是一日一周天为不过,而日不及一度,则四时中星如何解不同。若如此,则日日一般把甚么做时节定限。继来灯去,将次午时打三更矣。今取《月令》疏中两处,说得分明,其他历书都不如此。今若把天裹说时,只行得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若把天外来说,则是一日过了一度。论日月则在天裹,若是去太虚空裹观,那天自是日日裒得不在旧时处。又曰:日月皆从角起,日则一日一周,依旧到那角上,天则一周了。又过角些子,日日累上去,到一年便与日会。愚按:二先生之说如此,则知天行太过,月行不及,惟日行得其正。故一年以三百六十日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