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秘要

  以录形灵丸以合唾涂所持杖,与之俱寝三日,则杖化为己形在被中,□徐遁去,傍人皆不觉知。
  以药涂火炭,则他人见形而烧死,谓之火解。
  以一丸和水而饮之,抱草而卧,则他人见已伤死於空窒中,谓之兵解。
  凡自从任故,自得还其故邑也。但当改姓名,变容貌。昔有人作此,去入林虑山,积十三年而复还家也。
  上解之道,名配紫简,三官不复,关其间隙,妄以死加之。
  录形灵丸,亦可与人作尸解。但当晓示其去止节度耳。欲将得意弟子俱行游者,当按之。其用他药得尸解,非是灵丸之化者,皆不得反故乡、反故乡,三官执之。
  尸解之法,有死而更生者,有头断已死乃从傍出者,有死毕未殓而失骸者,有人形犹存而无复骨者,有衣在形去者,有发既脱而失形者。
  白日去谓之上尸解也,夜半去者谓之下尸解,向晓向暮而去者谓之地下主者,虽获隐遁而迹兆不灭,为人所疑。今世志未厌,不及游故乡,游栖靡定,深所疑惑,意在於此。自先世有功在三官,流逮后嗣,或易世练化,改氏更生者,此七世阴德根叶相及,既终当遗脚一骨以归三官,余骨随身而迁。男留左骨,女留右骨,皆受书为地下主者,二百八十年乃得进,受地仙之道矣。临终之日,视其形如生人之肉,既死之时尸体香洁,足指不青,手皮不皱者,谓之先有德行,自然得尸解。
  右出《洞真藏景录形神经》
  《四纪篇》曰:《九真中经》或曰
  《飞行羽经》,有之者白日尸解。
  《六纪篇》曰:《灵书紫文》或曰
  《五老宝经》,有之者尸解。
  右出《洞真琼文帝章经》
  诸尸解地下主者,按四极真科一百四十年乃得补仙官,复一千三百年乃得补真官,於是始得飞华,盖乘群龙,登太极游九宫也。
  右出《洞真太上隐书经》
  有此经,未能勤修思真念灵,与俗无别者,故不失隐存下仙,白日尸解。
  右出《洞真八素真经》
  太极真人遗带散白粉,服一刀圭当暴心痛如刺,三日欲饮,饮计足一斛气乃绝死,既殓失尸所在,但余衣在耳,是为白日解带之仙。若知药名者,不复心痛,但饮足一斛仍绝也。既绝已自悟所遗尸者,在地也。临时自有玉女玉童以青軿舆载共来之欲停者,当心痛三日,节与饮耳。其方亦可合,亦可举家用。
  右出《真迹经》
  太极金华真人,以此经文刻於太微天帝紫微宫玄琳玉殿东壁牖上,其文曰:
  五气异方,津光合形。有终而死,有始而生。万类反本,千条归冥。气适浮烟,血奔流清。一辰哉兆身,非真不成。何不竭以云草玄清,徊以卉醴华英,会以五光七白灵蔬,和以白素飞龙。沐浴平旦,正心向东。凝精励魂,上帝五公,再拜朝灵,镇固五方,长生天地,出入流通,各安其位,生华五藏。
  此文乃上清八会交龙大书,非世之学者可得悟了者也。太素真人显别书字,受而服之,求其释注於太极帝君焉。
  云草玄波者,黑苣藤是也,一名玄清。卉醴华英者,蜜也。五光七白灵蔬者,薤菜也。白素飞龙者,石英也。
  法当种薤菜,使五月五日不掘拔者,唯就锄壅护治之耳。经涉五年中,乃取任药,名为五光七白灵蔬,择取蓝白精肥者十斤,黑苣藤五斗,白蜜凝雪者五斗,高山玄岩绝泉石孔之清水三十六斛,白石英精白无有砺□者五枚,先好於磨石上砺护,使正圆如雀卵之之小小者好,莹治令如珠状,勿令有砺石之余迹。先清斋一百六十日,令斋日讫於元月九日,先筑土起基高二尺,作灶屋,屋成作好灶,以鳌口向西,屋亦开西户也。当得新铁釜安灶上,是九月九日申酉之时,向鳌口跪东向,内五石子於釜中,於是乃先投一枚於釜中,祝曰:
  青帝公石,三素元君、太一司命,玄母理魂,固骨填肝,守养肝神,肝上生华,使肝永全。
  次又投一枚於釜中,咒曰:
  白帝公石,太一所憩,元父理精,玄母填肺,守养肺神,使无朽废,肺上生华,千万亿岁。
  次又投一枚於釜中,祝曰:
  赤帝公石,帝君同音,玄母理血,桃康填心,守养心神,使无灰沉,心上生华,一成玉林。
  次又投一枚於釜中,咒曰:
  黑帝公石,太一同算,玄母元父,理液混变,守养肾神,使无坏乱,肾上生华,常得上愿。
  次又投一枚於釜中,祝曰:
  黄帝公石,老君同威,太一帝君理魄镇脾,守养脾神,使无崩颓,脾上生华,白日晨飞。
  投石时,皆各闭气五息,然后乃投石。都毕,起向灶,五再拜:
  又取薤白五斤,好积覆於五石之上。毕,内蜜灌薤上。毕,内苣蕂五斗灌蜜上。毕,乃格度苣蕂入釜,深浅高下处所也。然后稍入清木,使不满釜,小许止木盖游覆釜上,九月十日平旦发火,当取直理之木熇燥好薪,不用蠹虫及木皮之不净薪火煮之,才令觉劣沸而已,勿使涌溢大沸,当屡发视,调其下火。
  当先视腴格处所,若煮水煎竭,辄当益水所,尽三十六斛水而止。又水尽之后,更加煎,令减先腴二寸格筹量,以意斟酌视之。都毕,成也。寒之於釜中,去下火灰,密盖其釜上,五日乃徐取五石,平旦向五方各再拜。毕,跪以此腴,杂以东流水,以次服之。饮水及腴,取令送石子入口,下喉中耳。
  服之时亦如初投石於釜中时,一二按祝而服之也。毕,又五再拜毕。
  若药煎既成,而视无复石者,非有他也。直五精伏散,隐灵化形,故自流遁於云腴之中,无所凝也。但当日服五合,以清酒饮送之。神变反质,各自镇养五藏矣。自於五藏之内,更生成五石也。慎不可猛火。火猛石精飞去,滓浊坏烂,云腴熬臭,不可服御。
  又云腴之味,香甘异美,强血补精,填生五藏,守气凝液,长养魂魄,真上药也。以好器盛之,密盖其上,即日服二合为始,日日以常,若腴蜜煎强者,亦可先出,服石然后加腴,更和煎之,取令凝如割肪也。人亦有丸服之者,日三十丸。大都丸不如腴服之佳也。趣复任人所便耳。便则安於体,体便则无不佳。常能服此腴者乃佳。若先腴已尽,当更合如前之法。用白石英五两填釜底,一两辄一投,祝说如法,但不复砺石,使圆而重服之耳。药成出,此石沉东流水中,不尝燥竭之渊,若不欲更合此腴者,亦无损於前五石也。此腴名玄水玉液,一名飞龙云腴,一名炼五石之华膏,服之十五年,身有玉光,内外洞彻,长生天地,役使鬼神,三年之后,眼可夜书,真人云:此方愈於炼八石之饵金,必胜於桂水云母之玉浆也。既服此五石,石入喉径宝填五藏。五藏常生华,一藏中辄有一石,以守藏孔藏。孔之上皆生五色华也。若其人或暂死而适太阴权过三官者,肉既灰烂,血沉脉散者,而犹五藏自生,白骨如玉,七魄营侍,三魂守宅,三元欢息,大神内闭,太一录神,司命秉节。五老扶华,帝君宝质。或三十年、二十年,或十年、五年随意而出,当生之时,即更收血育肉,生津结液,复质反胎成形,濯质乃胜於昔未死之容也。真人练身於太阴,易貌於三官者,此之谓也。
  太微天帝君咏曰:
  太阴练身形,胜服九转丹。华容端且严,面色合灵光。五石会天真,太一宝神关。上登太极阙,受书为仙人。
  南岳真人赤松子曰:昔有赵成子者,学仙之士也。初受吾镇生五藏上经,乃按而为之,成子后故欲还入太阴,求改貌化形。当是时自故死亡於幽州上谷玄丘山中石室之下,即为死尸白骨也。后五六年,忽有他人经山行者,见此尸在石室中,肉朽骨在。又见腹中五藏自生,又香而不烂如故,以液血缠裹,五色之华莹然於内,紫胞结络交缠於外。彼人乃叹曰:昔闻五藏可养以至不朽者,今见其人矣。此子将有道而不终乎,因手披死尸,五藏之内藏中各见有一白石子在焉。彼人又曰:使汝五藏不朽者,必此五石也。子已失道,可以相与,因探取而仰吞石,石皆以入喉也。彼人别去十余年,而成子之尸当生,当生之时彼人先服石子即日皆飞从口出,如飞蝉之状,径还死尸之藏,因此成子改形而起矣。彼人既见石飞,心震意惕,后日故入此山寻视死尸所在。彼人既到石室之前,方见成子散发偃据,洞啸灵谷,面有玉光,发色流泽,於是彼人惶震累息,匍匐岩岫之间、林竹之侧。成子问之曰:子何人哉?尔乃忽见成子前有五老仙公披锦带符,手秉羽节,头建紫冠,足蹈空虚,并切齿而言於成子曰:昔盗吞先生五藏之宝石者,今此癞面人是也。言毕,彼人面上即生恶疮,又噤而失言,狼狈而归,比及达家,癞疮已遍於一门,而同时俱死,族即灭矣。
  夫得道之士而暂游太阴者,太一守尸,三魂营骨,七魄卫肉,胎灵录气,非不欲揜恶人之心性,闭凶愚之耳目也,直欲观灵验於八方,示真威以流赫耳。况加含五帝之神石,灵公之精英,欲盗服以延寿,窃以希长生,不可冀也,岂可为哉!南岳真人故复书而记之,以祛盗滥之凶心乎。
  右出《洞真太极帝君填生五藏上经》
  无上秘要卷之八十七竟
  无上秘要卷之八十八
  易形品
  老子曰:蛇得灵宝化为神龙,乌得之变为凤凰,凡兽得之改为麒麟,凡夫得之号曰圣人。何谓圣人?子有通圣真文,能常服之,游戏五岳,逍遥于空,改易五内,变化形容,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肉,四年易筋,五年易骸,六年易骨,七年易髓,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形体尽易,大道毕矣。
  右出《洞玄自然五称经》
  太一神仙生五藏,填六胃,养九窍,和九关,炼三魂,曜二童,保一身,长生万岁,四填丸方。
  太一禹余根四两,定六府,填五藏。
  真当归一两,以和禹余根,止节百病。
  熏陆香一两,以和当归,熏五藏内。
  人参一两,补六府津液,助余根之势。
  鸡舌香一两,除胃中客热,止痰闷。
  已上五种,以余根为主,四物从之,先内主,捣百杵,乃次内四物为散。
  丹砂四两,摄魂魄,填三神,理和气。
  甘草一两,以和丹砂,益肌肤,去白发。
  青木香一两,以助甘草,去三虫伏尸。
  乾地黄一两,和百髓,满脑血。
  降真香一两,益目瞳,熏下关。
  已上五种,以丹砂为主,四物从之,先内主,捣百杵,乃次内,皆令成散。
  茯苓四两,填七窍,补九虚,和灵关。
  木一两,以和茯苓,益神气,明目瞳。
  乾姜一两,以补木势,除痰热,开三关,去寒冷。
  防风一两,补漯痹,除秽津,止饥渴。
  云母粉一两,泽形体,面生光,补骨血。
  已上五种,以茗苓为主,四物从之,先内主,捣百杵,乃次内皆成散。
  麦门冬四两,去心。填神精,养灵液,固骨。
  乾枣膏一两,以助门冬,凝血脉,去心秽。
  附子一两,熬之。益脑中气,填藏内冷,去痰。
  胡麻一两,熬之。和喉口液,填下关泄,泽三神。
  龙骨一两,益六液,养穷肠,乌发止白。
  已上五种,以麦门冬为主,四物从之,先内主,捣百杵,乃次内之,皆成散。
  凡四填神丸合二十种药,令精,上其五物为一部,皆各合成散。先内禹余根部,捣三千杵,次内丹砂部,捣四千杵,次内袂苓部,捣五千杵,次内麦门冬部,捣六千杵,又内白蜜四升,又捣七千杵,又内白蜡十二两,又捣八千杵,又更下蜜,令可丸,若刚者当下蜜,柔者不须。又更下蜜,但多下蜜亦更捣三万杵,药成丸如鸡子中黄,亦可计黄以为细丸而服之也。以正月、九月上建日合之,满日起服之百日。中筹量服五丸,当先一日不食,后日平旦乃服。毕,乃饮食如故。千日之后,二百日中服七九。二千日之后,三百日中服二十九。三千日之后,四百日中服三十九,计此为度。填神守中,与天地相毕。此药万年不败,若常服此药,一切不复服余杂食饵之辈也。
   合药先禁戒七日,永不复令房室,无令鸡犬小儿妇人见之。合药时,当烧香,设一神席於东面,为太一帝君、太一君、太一上元君之坐也。心常存呼祝之,服药时亦当心存之,以向月王。此所谓四大,以填四神,以治百病也。令人不修还视万里之外,白发还黑,齿落更生,面目悦泽,皮理生光。服之一年,宿疾皆除,二年易乌,三年易气,四年易脉,五年#l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齿,九年易形体,十年役使鬼神,威御虎狼。
  右出《洞真九真中经》
  长生品
  天尊成就五方国土,度一切人,时还长乐舍中,诸是杂国五大无小,倾国人来,非可禁止。天尊尔时三目,三夜闭天光明,使光不照,聚柴高地二百丈许。天尊坐於柴上,以火自烧,火然光照四方郎明,诸国男女遥见天尊坐在火上,无缘得往,披陈其心。天尊欲观其心,因告来者,欲得长寿,当入火中,就我受法。真有至心好慕大法者,有七万二千四百五十人,授身赴火,皆至道前。天尊即於火中授其经法,随入随授,身并得度愍形而去。余不入者,有三十万人,遥见入者身不得出,皆云烧死,於是便退,各还本土。预是入火受度之人皆先以至家,其不入者皆在后至,既还相见,方怀惋叹,悔无复及。受度之身,皆得长寿。
  右出《洞玄灵书经》
  道言:皆於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元始天尊当说是经,周回十过,以召十方,始当诣座。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无鞅数众,垂空而来,飞云丹霄,绿舆琼轮,羽盖垂荫,流精玉光,五色郁勃,洞焕太空七日七夜,诸天日月星宿、璇玑玉卫一时停轮,神风静默,山海藏云,天无浮翳,四炁朗清,一国地土山川林木缅平一等,无复高下,土皆作碧玉,无有异色。众真侍座,元始天尊玄座空浮五色师子之上。说经一遍,诸天大圣同时称善,是时一国男女聋病耳皆开聪。说经二遍,盲者目明,说经之遍,喑者能言。说经四遍,跛痾积逮皆能起行。说经五遍,久病痼疾一时复形。说经六遍,发白反黑,齿落更生。说经七遍,老者反壮,少者皆强。说经八遍,妇人怀妊,乌兽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说经九遍,地藏发泄,金玉露形。说经十遍,枯骨更生,皆起成人。是时,一国是男是女莫不倾心,皆受护度,咸得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