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诗话
- 王直方诗话
王直方诗话
----------------
①案《少陵集》当作“长”。
②案《集》当作“子”。
③《山谷题跋》有“皮”字。
二○○、杜诗紫逻解
老杜《送贾阁老出守汝州》云:“云山紫逻深。”世之注云:“逻,塞也,取巡逻之义。”而余观《九城图》,乃云汝州有紫逻山。(《总龟》前二十九)
二○一、戏用语讹为诗
京师人呼大夫为大斧,呼承制为承池,盖语讹也。有人戏为句云:“大夫何尝斧,承制岂当池?”①(《总龟》前二十九)
----------------
①原注:“岂当池”,或云“石当池”。
二○二、王维诗取前人句
旧以王维有诗名,而好取人章句,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乃《英华集》诗也。“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乃李嘉祐诗也①,余以为有摩诘之才则可;不然,是剽窃之雄耳。(《总龟》前二十九)
----------------
①案以上数语见《古今诗话》。
二○三、刘贡父诗话误解功曹
刘贡父作《诗话》,称“杜甫云:‘功曹非复汉萧何’。按光武谓邓禹何以不掾功曹,谓曹参尝为功曹,云酂侯非也”。雍丘江子载云:“《高祖纪》‘何为主吏’,孟康曰:‘主吏,功曹也’,贡父之言过矣。”(《总龟》前二十九)
二○四、刘贡父诗话误读请字
贡父又云:“白乐天诗云:‘请钱不早朝’。请作平声,唐人语也。”江子载亦云:“颜师古注《汉书》,请,或音才性反,或不音。唐或以请作平声,误矣。”(《总龟》前二十九)
二○五、王安石落星寺诗
舒王①集中有落星寺诗,其末云:“胜概惟诗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闲来。”落星寺在彭蠡湖中。刘咸临尝亲见寺僧言幼时目睹闽中章传②道作此诗,其前六句皆同,其末云:“胜概诗人尽收拾,可怜苏石不曾来。”苏、石谓子美并曼卿也。后人爱其诗者,改末句作舒王③诗传之,遂使一篇之意不完,其体与舒王所作诗语不同也。④(《总龟》前二十九、《丛话》前三十四、《玉屑》十七)
案:胡仔谓“细观此诗句语体格,真是荆公作,余人岂能道此?今具载全篇,识者必能辨之。诗云:‘窣云台殿起崔嵬,万里长江一酒杯。坐见山川吞日月,奋无车马送尘埃。雁飞云路声低过,客近天门梦易回。胜概惟诗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闲来。’”
----------------
①《丛话》、《玉屑》“舒王”作“荆公”。
②《玉屑》“传”作“源”。
③《丛话》、《玉屑》“舒王”作“荆公”。
④《丛话》、《玉屑》“语不同也”作“亦不类”。
二○六、陈无己诗谶
陈无己赋《高轩过①诗》云:“因②知书画真有益,却怪③岁月来无多”,不数月遂卒。〔或以为诗谶。〕④(《总龟》前三十二、《丛话》前四十)
----------------
①案“过”下当有“图”字。
②《丛话》“因”作“老”。
③《丛话》“怪”作“悔”。
④《丛话》有此五字。
二○七、东坡诗谶
东坡有《送戴家赴成都玉局观诗》云:“莫欺老病未归身,玉局他年第几人。”又有过岭一篇云:“剑南西望七千里,乘兴真为玉局游。”后卒于是观。(《总龟》前三十二)
案:《丛话》前四十引《王直方诗话》云:“东坡在定武作《松醪赋》有云‘遂从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涛’,盖自定再谪惠州,自惠而迁昌化,人以为语谶。”
二○八、共钓城南方
方元修,宇时敏,一日与杨信祖、饶次守过余,坐中分题,人以姓为韵,而杨有“共约城南方”之句。后数日,录此唱和于前,忽有一同人读云:“共钓城南方”,盖钓字以约字草不相辨,而读者误之。时敏大以为恶,不三日,其父省中归,暴卒,后数月,其母亦亡。(《总龟》前三十二)
二○九、东坡绝笔
东坡将亡前数日,梦中作一诗寄朱行中云:“舜不作六器,谁知贵玙璠?哀哉楚狂士,抱璞号空山。相如起睨柱,投璧相与还。①何如郑子产,有礼国自闲。虽微韩宣子,鄙夫亦醉环。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觉而记之,自不晓所谓,东坡绝笔也。②(《总龟》前三十四、《东坡诗话录》下)
----------------
①案《东坡集》“投璧相与”作“头璧与俱”。
②案曾慥《百家诗选》云:“东坡《寄朱行中》一篇,北归时绝笔也。”
二一○、萧贯梦中作诗
陈明信云,萧贯少时,尝梦至宫廷中,长廊邃馆,如王者所居,有千门万户,望之洞然,金碧烁耀,既过数门,见群妇人如神仙,视贯,惊问何所从来?贯愕然,亦不知对。贯自陈进士,能为诗。中有一人投贯纸,曰:“此所谓衍波笺,烦赋宫中晓寒歌。”贯援笔立成,既有奇语,其人甚赏之,因曰:“先辈异日必贵,此天上,非人间也。”贯寤,尚能记所赋。俞秀老往尝得之于萧翰林之孙。其诗有云:“十二峣关隐空绿,兽猊呼焰①椒壁馥;渴乌涓涓不相续,辘轳欲转霏红玉;百刻香残陨莲烛。九龙吐水漫寒浆,红绢②佩鱼无左珰;两两趋走③瞻扶桑。红萍半圭山④波面,回首觚棱九霞绚。鸣鞘声⑤从天上来,大剑高冠满前殿。”秀老诵之,尚有四五韵忘之。(《总龟》前三十四)
----------------
①《宋纪》八“呼焰”作“呀酒”。
②《宋纪》“绢”作“绡”。
③《宋纪》“趋走”作“悬足”。
④《宋纪》“圭山”作“规出”。
⑤《宋纪》“鞙声”作“鞘远”。
二一一、鬼 诗
王太初传言有焦仲先者家于南徐,元丰末年,因诣京师访知己,忽梦一妇人相顾遇,或以诗笔相往来。其一联云:“吴王台下无人处,几度临风学舞腰。”又曰:“吴山之北,会稽之阳,①古木苍苍。”其最后一章云:“仲冬之月,二七之间,月圆风静,车马相扳。”其人如病狂,缘太初而后愈。至秦少游书柳鬼事②所载诗语前后皆同,但年月乃是熙宁九年,所病者乃是嘉兴令陶集,③而所论者乃是天竺辩才法师。二者不知孰是。(《总龟》前三十四)
----------------
①案《异闻总录》所载诗句虽少异,当出同一典型。“会稽之阳”下句当有“是吾之家”四字。
②案此事见《稗海》本《异闻总录》。此书不着撰者姓名,据此或是少游作。
③案《异闻总录》“集”当作“彖”。
二一二、潘邠老答张耒齐安行
张文潜尝作《齐安行》,词甚不美,末云:“最愁三伏热如甑,北客十人九人①病。百年生死向中州,千金莫作齐安游。”而潘邠老,黄人也,为作解嘲云:“为邦虽陋勿雌黄,我曾侍立苏公旁,见公颜色不憔悴,不似贾谊来江湘。它州虽粗胜吾州,无此两公相继游。”(《总龟》前三十七)
----------------
①案《右史集》六“九人”作“八九”。
二一三、水镜集
东坡号思聪诗为《水镜集》,又作序赠之,云:“聪能如①水镜以一含万,②则书与诗当益奇,吾将观焉,以为聪得道深之候。”及聪来京师,种种不进,有人戏之云:“水镜年来亦太昏。”(《总龟》前三十九)
----------------
①“如”,原作“为”,据《东坡后集》九改。
②“万”,原作“方”,据《东坡后集》改。
二一四、东坡词古今人不曾道到
以道云:“初见东坡词云:‘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退唇红’。①便知此老须过海。”余问何邪?以道曰:“只为古今人不曾道到此,须罚教远去。”(《总龟》前三十九)
----------------
①《野客丛书》六引此词举“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二句。
二一五、饶次守十七字诗
吴贺迪吉者,抚州人,一日载酒来余家,并召刘夷、李洪、龟父、饶次守辈,酒酣颇纷纷。龟父先归,作一绝题于余书室曰:“再为城南游,百花已狂飞。更堪逢恶客,骑马风中归。”次守既醒,作十七字和云:“当时为举首,满意望龙飞。而今已报罢,且归。”盖龟父是年自洪州首荐,自今上初即位,无建试也。(《总龟》前三十九)
二一六、碗脱蒸饼
山谷既返袁,在馆中时多食东华门碗脱蒸饼。后徙黔南,王定国寄之以诗云:“北海未常樽有酒,冯驩何止食无鱼。黔州碗脱无蒸饼,自合官称削校书。”(《总龟》前三十九)
二一七、诗嘲张文潜
张文潜〔在一时中〕,①人物〔最为〕②魁伟。故陈无己有诗云:“张侯魁③然腹如鼓,雷为饥声酒为雨,〔文云要瘦君则肥〕”。④山谷云:“六月火云蒸肉山”,〔又云:“虽肥如瓠壶。”而文潜卧病,秦少游又和其诗云:“平时带十围,颇复减臂环。”〕⑤皆戏语也。(《总龟》前三十九、《丛话》前五十一)
----------------
①《丛话》无“在一时中”四字。
②《丛话》无“最为”二字。
③《丛话》“魁”作“便”。
④《丛话》无此句。
⑤《丛话》无“又云”至“颇复减臂环”诸语。
二一八、揭谛揭谛念兹在兹
刘季孙景文公顿年,①王安石使对“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季孙对之以“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安石大笑。(《总龟》前三十九)
----------------
①“公顿年”三字当有脱误。
二一九、张安道送苏子由诗
元丰三年,苏子由谪官筠州,张安道口占一绝送之云:“因嗟①萍梗才名②客,自欺匏瓜老病身。一榻从兹还倚壁③,不知重扫是④何人!”已而涕下。东坡云:“安道平生未尝⑤出涕向人。”(《总龟》前四十一)
案:此则出《东坡题跋》,故《渔隐丛话》二十七引张方平此诗,亦谓为东坡语,此亦直方述坡语耳。
----------------
①《宋纪》十一“因嗟”作“可怜”。
②《宋纪》“才名”作“飘蓬”。
③《宋纪》作“从此空斋挂尘榻”。
④《东坡题跋》三及《宋纪》“是”均作“待”。
⑤“尝”原作“能”,据《东坡题跋》改。
二二○、王崇拯送别王棫诗
王崇拯字拯之,①与先君同在熙河;先君自熙河入京,相别于中涂,送先君云:“渭城杨柳己青青,强驻行人听渭城。不问使车归路远,且从壿②酒满杯倾。相逢洮塞休兵后,此去秦州③照眼明。若立螭头借前④著,且教充国事春耕。”先君诵于吴冲卿⑤丞相,缘此知名于朝庭。(《总龟》前四十一、《丛话》前五十五、《宋纪》三十)
----------------
①案《丛话》、《宋纪》均作王崇拯之,考苏辙《乐城集》有赠王崇拯诗,则《总龟》所引为不误。
②《宋纪》三十“壿”作“芦”。
③《宋纪》“州”作“川”。
④《宋纪》“借前”作“前借”。
⑤“吴冲卿”原作“吴卿”,据《丛话》改。
二二一、洪驹父李希声送直方诗
洪驹父有诗送余赴官河内,末云:“眼中人物东西尽,肺病京华故倦游。”潘邠老每诵而喜之。李希声亦有诗送余云:“散尽平生眼中客,暖风晴日闭门居。”可以相上下也。是时绍圣改元之二月。(《总龟》前四十一)
二二二、张文潜题奉先寺诗
“荒凉城南奉先寺,后宫美人官葬此。角楼相望高起坟,草间柏下多石人。秩卑焚①骨不作冢,青石浮屠当②丘垅。家家坟上作享亭,朱门相向旡人声。树头土枭作人语,月黑风悲鬼摇树。宫中养女作子孙,年年犊车来作主。废后陵园③官道侧,家破无人扫陵域。官家岁结半千钱,街头买饼作寒食”。此张文潜《题奉先寺》诗。晁以道尝与江子之言:“文潜近来诗不甚好。”子之因诵此诗以对。以道云:“莫不是文潜诗否?”(《总龟》前四十三)
----------------
①《宋纪》“焚”作“埋”。
②“当”原作“唱”,据《右史集》及《宋纪》改。
③《右史集》“园”作“国”,《宋纪》“陵园”作“园林”。
二二三、洪驹父过李公择尚书墓诗
洪驹父有《过李公择尚书墓》一篇。其间云:“鹿场兔径白昼静,稻垄松□青嶂深。”说者以为大逼老杜。(《总龟》前四十三)
案:《说诗乐趣》卷十六引此则误作《摭言》。
二二四、邢居实呻吟集
邢居实字惇夫,年少豪迈,所与游皆一时名士。方年十四五时,尝作《明妃引》,末句云:“安得壮士霍嫖姚,缚取呼韩作编户。”诸公多称之。①既卒,余收拾其残章,编成一集,号曰《呻吟集》。惇夫自少便多憔悴感慨之意,其作《秋怀》云:“高歌感人心,心悲将奈何?”其作《枣阳道中诗》云:“有意问山仙,②此生更③来否?”已而果卒于汉东。④惇夫之卒也,山谷以诗哭之云:“诗到年来⑤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眼看白骨⑥埋黄土⑦,何况人间父子情。”盖〔谓〕⑧惇夫与其父歆向也。⑨蔡天启亦有诗云:“人物于今叹渺然,孤坟宿草已生烟。日暮行人道傍会,⑩应逢年少共谈玄。”其余作者甚众,皆载于《呻吟集》后。(《总龟》前四十三、后三十五,《丛话》前五十二,《玉屑》十八,《竹庄十七》,《宋纪》三十四)
案:《说诗乐趣》卷十六引至此则误作《摭言》。
----------------
①《竹庄》引至此。
②《丛话》、《玉屑》“仙”作“神”。
③《丛话》、《玉屑》“更”作“复”。
④《宋纪》仅引惇夫自少云云至此数语。
⑤《丛话》、《玉屑》“年来”作“随州”。
⑥《丛话》、《玉屑》“骨”作“壁”。
⑦《丛话》“土”作“壤”。
⑧《丛话》有“谓”字。
⑨《玉屑》引至此。又居实为恕子,恕字和叔,此云“歆向”疑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