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诗话
- 王直方诗话
王直方诗话
⑩《玉屑》“会”作“歇”。
二二五、邵尧夫哭其弟睦诗
邵尧夫之弟名睦者,无疾而化。前此有《重九诗》云:“拟问东篱事,东篱事渺茫。”后果殡于东篱之下。故尧夫哭之云:“自兹明月清风夜,萧索东篱看断肠。”又云:“肠断①东篱何所寻,东篱从此事沉沉。”(《总龟》前四十三)
案:《闻见前录》亦言“伯温之叔父讳睦,少康节先生二十余岁,事康节如父。熙宁元年四月八日暴卒,年三十三。康节先生哭之恸。既卒,理其故书,得叔父所作《重九诗》云:‘衣如当日白,花似去年黄。拟问东篱事,东篱事渺茫。’及死,殡后圃东篱下。”
----------------
①案《总龟》原作“断肠”,据《击壤集》六校改。
二二六、周仲美邮亭题诗
余于一杂编中,见有书邮亭事,既不晓其谁作,但观其诗有足哀者,故载之于此。其末云:“周仲美不知何许人,自言世居京师,父游宦,家于成都,既而适李氏子,侍舅姑宦泗上,从良人赴金陵幕,偶因事弃官入华山,有长住①之意。仲美即寄身合淝外祖家,方求归未得,会舅遽调任长沙,不免共载而南,云水茫茫,去国益远,形影相吊,洒涕何言。因书所怀于壁。”诗曰:“爱妾不爱子,为问此何理?弃官更弃妻,人情宁可已。永决泗之滨,遗言空在耳。三载无朝昬,孤帏泪如洗。妇人义从夫,一节誓生死。江乡感残春,肠断晚烟起。西望太华峰,不知几千里。”(《总龟》前四十三)
----------------
①《宋纪》八十七“住”作“往”。
二二七、咏松诗
或有称咏松句云“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者。一僧在坐,曰:“未若‘云影乱铺地,涛声寒在空。’”或以语圣俞。圣俞曰:“言简而意不遗,当以僧语为优。”(《总龟》后二十八、《丛话》前三十二、《玉屑》三)
二二八、山谷以诗嘲戏
〔山谷〕①《谢王炳之惠玉版纸诗》云:“王侯鬓若缘坡竹。”此出《髯奴传》,炳之大以为憾。送《零陵主簿夏君玉诗》末云:“因行访幽禅,头陁烟雨外。”盖君玉头甚大,故以此戏之。(《总龟》后三十八、《丛话》前四十八)
----------------
①当有“山谷”二字,今补。
二二九、山谷论东坡和陶诗
〔绍圣间〕①山谷见东坡《和渊明饮酒诗》,读至“前山正可数,后骑且勿驱”,云:“此老未死在。”②又云:“东坡在扬州《和饮酒诗》,只是如己所作;至③惠州《和归田园》六首,乃与渊明无异。”(《丛话》前四、《竹庄》十、《总龟》前八、《鉴衡》一引作《诗文发源》)
----------------
①《总龟》、《鉴衡》无此四字。
②《总龟》引至此。《竹庄》无以上诸语。
③《鉴衡》“至”下有“于”字。
二三○、王荆公四家诗
荆公编集四家诗,其先后之序,或以为存深意,或以为初无意。盖以子美为第一,此无可议者;至永叔次之,退之又次之,以太白为下,何邪?或者云,太白之诗固不及退之,而永叔本学退之,而所谓青出于蓝者,故其先后如此。或者又以荆公既品第了此四人次第,自处便与子美为敌耳。(《丛话》前六)
二三一、杜甫杜鹃诗类古谣语
《杜鹃诗》,识者谓前四句非诗也,乃题下自注,而后人写之误耳。余以为不然,此正与古谣语无以异,岂复以韵为限也!(《丛话》前七)
二三二、论杜诗者之误
范蜀公云:“武侯庙栢今十丈,而杜工部云‘黛色参天二千尺’,古之①诗人好②大其事,大率如此。”而沈存中又云:“霜皮溜雨四十围,乃是七尺,③而长二千尺,无乃大细长乎?”余以为论诗正不当尔,④二公之言皆非也。(《丛话》前八、《鉴衡》一引《诗文发源》)
案:《丛话》引此与前五九《假借对条》合。
----------------
①《鉴衡》“古之”作“从来”。
②《鉴衡》“好”下有“夸”字。
③《鉴衡》“乃是七尺”四字作“若四十围”。
④《鉴衡》引至此。
二三三、注杜诗出处之误
近世有注杜诗者,注“甫昔少年日’,乃引贾少年。“幽径恐多蹊”,乃引《李广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绝域三冬暮”,乃引东方朔三冬文史足用。“寂寂系舟双下泪”,乃引《贾谊传》不系之舟。“终日坎壈缠其身”,乃引孟子少坎坷。“君不见古来盛名下”。乃引《新唐书房琯赞》云“盛名之下为难居”。真可发观者一笑。(《丛话》前九)
二三四、蔡宽夫和人治字韵诗
蔡宽夫启为太学博士,和人治字韵诗,有“先生万古有①何用?博士三年冗不治”。(《丛话》前九、《梅磵诗话》上)
案: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谓近时方乌山《蒙仲吟稿》中亦有此联。《宋诗纪事》三十七引作蔡居厚诗,误。
----------------
①《梅磵诗话》“有”作“名”。
二三五、老杜哭郑司户苏少监诗
老杜遗诗二十九篇,而《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一首,山谷云:“语似不类”。予最爱其“叶叶自开春”之句。(《丛话》前十三)
二三六、诗用史汉语
山谷〔尝〕①谓余〔云〕②:“作诗使《史》《汉》间全语为有气骨。”后因读③浩然诗,见“以吾一日长”,“异方之乐令人悲”及“吾亦从此逝”,④方悟山谷之言。(《丛话》前十五、《鉴衡》一引作《诗文发源》)
----------------
①《鉴衡》无“尝”字。
②《鉴衡》无“云”字。
③《鉴衡》“读”下有“孟”字。
④《鉴衡》“逝”误作“游”。
二三七、山谷惟爱退之南溪始泛诗
洪龟父言山谷于退之诗少所许可,最爱《南溪始泛》,以为有诗人句律之深意。(《丛话》前十八、《竹庄》七、《玉屑》十五)
二三八、乐天开成大行挽词
“帝与九龄虽吉梦,山呼万岁是虚声”,此乐天作《开成大行挽词》,对事精切,少有其比也。(《丛话》前二十一、《玉屑》七)
二三九、半夜钟
欧公言唐人有“姑苏城下①寒山寺,半夜②钟声到客船”之句,说者云,句则佳也,其如三更不是撞钟时。余观于鹄《送宫人入道诗》云:“定知别后宫中伴,遥③听缑山半夜钟。”而白乐天亦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岂唐人多用此语也?傥非递相沿袭,恐必有说耳。④温庭筠诗亦云:“悠然逆旅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庭筠诗多缵在白乐天诗后。⑤(《丛话》前二十三、《诗林》二)
案: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三及《辨误录》上《夜半钟》条谓王直方《兰台诗话》亦尝辨论,第所引与予不同。又王楙《野客丛书》二十六《半夜钟》条亦谓《王直方诗话》引于鹄、白乐天、温庭筠诗半夜钟句,以谓唐人多用此语云云。然则此则当出《直方诗话》,《总龟》谓出《古今诗话》者,误也。
----------------
①《全唐诗》九张继诗“下”作“外”。《总龟》“城下”作“台下”。
②《全唐诗》“半夜”作“夜半”。
③《全唐诗》十一“遥”作“应”。
④《诗林》引至此。
⑤案此则末数语费解。考《诗话总龟》前集卷七引《古今诗话》,亦有此则,文与之同。温庭筠云云即在白乐天之后,然则“庭筠诗多缵在白乐天诗后”者,乃校者语误入正文耳。
二四○、温公题赵舍人庵语
温公尝题赵舍人庵曰:“清茶淡话难逢友,渴酒狂歌易得朋。”(《丛话》前二十八)
案:《 溪诗话》一亦引此语。
二四一、澄心堂纸
澄心堂纸,乃江南李后主所制,国初亦不甚以为贵。自刘贡甫首为题之,①又邀诸公赋之,〔然后〕②世〔以〕③为④贵重,贡甫诗云:“当时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万轴;⑤佳人闻名宁复得,就令得之当不识。”文忠公诗云:“君不见曼卿子美真奇才,久矣零落埋黄埃。……⑥君家虽有澄心纸,有敢下笔知谁哉!”梅圣俞云:“寒溪浸楮春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焙干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金曾不疑。”东坡云:“诗老囊空一不留,一番曾作百金收。”又从宋肇求此纸云:“知君也厌雕肝肾,分我江南数斛愁。”(《丛话》前三十、《历代》五十六、《宋纪》六十七、《郑五代》十)
----------------
①《五代诗话》“首为题之”作“始为题咏”。
②《历代诗话》无“然后”二字。
③《历代》无“以”字。
④《五代诗话》“以为”作“争”。
⑤《宋纪》引至此。
⑥此原文删节。
二四二、诗不可泥于对属
荆公云:“凡人作诗,不可泥于对属。如欧阳公作《泥滑滑》云:‘画帘阴阴隔宫烛,禁漏杳杳深千门。’千字不可以对宫字。若当时作朱门,虽可以对,而句力便弱耳。”(《丛话》前三十、《玉屑》七)
二四三、欧阳公令梅圣俞续诗
欧阳公《归田乐》四首,只作二篇,余令圣俞续之。及圣俞续成,欧阳公一简谢之云:“正如杂剧人上名,下韵不来,须副末接续。家人见诮,好时节将诗去人家厮搅,不知吾辈用以为乐。”真所谓一时之雅戏也。(《丛话》前三十)
案:前二条《渔隐丛话》原合为一,今析为二。
二四四、圣俞诗佳句
山谷尝称圣俞“声喧釜且裂,点疾盎茧立”之句,谓追古作者。陈无己喜圣俞诗,独诵其两句云:“胡地马牛归陇底,汉人烟火起湟中。”(《丛话》前三十一)
案:胡仔谓《临川集》荆公《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诗》即是此两句。王直方称陈无己喜圣俞诗独诵此两句。余遍阅《宛陵集》无此两句,乃直方之误。
二四五、苏子美诗谶
子美尝作《春睡诗》云:“身如蝉蜕一榻土,①梦似杨花千里飞。”欧公见之惊曰:“子美可念。”未几果卒。(《丛话》前三十二、《诗林》四、《宋纪》十四)
----------------
①《诗林》、《宋纪》“土”作“上”。
二四六、山谷爱子美绝句
山谷爱①子美绝句云:“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②风雨看潮生。”〔山谷累书此诗,或真草与大字〕。③(《丛话》前三十二、《总龟》前十一、《竹庄》十六、《诗林》四、《玉屑》十七、《宋纪》十四)
----------------
①《总龟》无“山谷爱”数字。
②《诗林》“川”作“洲”。
③《总龟》无此二句。
二四七、王平甫灵芝宫诗
平甫直宿馆中,梦一人与之同至海中,有楼台榜曰灵芝宫,其间笙箫声妓甚众。其人欲与俱往,俄闻有告之者,曰:“未尝来,今非其时也。”平甫惊觉,禁中鸣钟矣。乃自作诗云:“万顷波涛木叶飞,笙箫宫殿号灵芝。挥毫不似人间世,长乐钟声①梦觉时。”数年果卒。曾子固为传其事甚详。②(《丛话》前三十六)
案:此事亦见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二及魏泰《东轩笔录》卷六。又《总龟》前三十三纪此事作《纪诗》。
----------------
①《冷斋夜话》、《东轩笔录》“声”作“来”。
②《侯鲭录》引此即言为曾子固语。
二四八、蔡天启诵月蚀诗
夏畸道言,蔡天启初见荆公,荆公坐间偶言及卢仝《月蚀诗》,人难有诵得者,天启诵之终篇,遂为荆公所知。(《丛话》前三十七)
二四九、袁世弼诗
袁世弼能为诗,慕韦应物,而遒丽奇壮过之。王介甫尝手书世弼《赠郭功父诗》云:“方山忆共泛金舡,屈指于今五六年。风送梨花吹醉面,月和溪水上归鞯。浮生聚散应难料,末路穷通尽偶然。欲同故人牢落事,鹿裘深入白云眠。”①世弼自号遯翁,临死一篇尤佳:“青霭千峰暝,悲风万古呼。其谁挂宝剑,应有奠生刍。皎月东方陨,长松半壑枯。山泉吾所爱,声到夜台无。”(《丛话》前三十七、《玉屑》十八、《宋纪》十六)
----------------
①案《潘子真诗话》所举王介甫书世弼《赠功甫诗》与此不同。
二五○、贺方回论诗
方回言学诗于前辈,得八句云:“平澹不流于浅俗;奇古不邻于怪僻;题诗①不窘于物象;叙事不病于声律;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于成篇,②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尽心于诗,守此③勿失。(《丛话》前三十七、《玉屑》五、《竹庄》一、《诗林》四)
案:《修辞鉴衡》卷一引此则作《古今总类诗话》。
----------------
①《玉屑》、《竹庄》、《诗林》“诗”作“咏”。
②《竹庄》“成篇”作“篇成”。
③《诗林》“此”作“而”。
二五一、东坡与王庆源诗
〔王庆源以恩榜得官,居于清社,来从东坡求红带,坡为作篇,要山谷与少游同赋〕。①坡诗云:②“青衫半作霜叶枯,遇③民如儿吏如奴。吏民莫作官长看,我是识字耕田夫。妻啼儿号刺史怒,时有野人来挽④须。拂衣自注下下考,⑤芋魁饭豆吾岂无。”山谷云:“庭坚最爱此数韵。”(《丛话》前三十八、《玉屑》十七、《竹庄》九、《东坡诗话录》下)
----------------
①《东坡诗话录》有此数语。
②《丛话》作“《与王庆源诗》云”。
③《竹庄》“遇”作“视”。
④《东坡诗话录》“来挽”作“挽吾”。
⑤《东坡诗话录》“考”作“等”。
二五二、卯 君
苏黄门以己卯生,故东坡有卯君之语。其以《檀香观音像遗黄门》云:“持是寿卯君。”其《出局偶书》云:“倾杯不能饮,待得卯君来。”其《送王巩诗》云:“泪湿粉笺书不得,凭君送与卯君看。”(《丛话》前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