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藏
- 诗话
- 王直方诗话
王直方诗话
案:以上二条,《总龟》误合为一,今析为二。又参寥诗据《侯鲭录》所载为出东坡之意,不关少游。
----------------
①《宋纪》九十一“巫”作“东”。
②《侯鲭录》“寄语巫山”作“多谢尊前”。
③《侯鲭录》、《宋纪》“闲”作“幽”。
④《侯鲭录》“春”作“东”。
一七七、邢敦夫诗李伯时画
双井黄叔达,字知命,初自江南来,与①陈履常俱谒法云禅师于城南。夜归,过龙眠〔居士〕②李伯时。知命衣白衫,骑驴,缘道摇头而歌;履常负杖挟囊于后。一市皆③惊,以为异人。伯时因画为图,而邢敦夫为作④歌曰:“长安城头乌夜⑤栖,长安道上行人稀。浮云卷尽暮天碧,但见⑥明月流清辉。君独骑驴向何处?头上倒着白接篱。长吟搔首望明月,不学山翁醉似泥。到得城中灯火闹,小儿拍手拦街笑。道傍观者那得知,相逢疑是商⑦山皓。龙眠居士画无比,摇毫弄笔长风起。酒酣闭目望穷途,纸上轩昂无乃似。君不学长安游侠夸年少,臂鹰挟弹章台道。君不能提携长剑取灵武,指挥猛士驱貔虎;胡为脚踏梁宋尘,终日飘飖⑧无定所。武陵桃花⑨春欲暮,白水青山起烟雾。竹杖芒鞋归去来,头巾任⑩挂三花树。”惇夫时年未二十〔也〕。⑾(《总龟》前二十二、《丛话》前五十二、《玉屑》十八、《竹庄》十八、《宋纪》三十四)
案:《诗林广记》卷四引此,不录邢敦夫诗,谓后山《骑驴诗》:“复作骑驴不下驴,此生断酒未须扶。独无锦里惊人句,也得梁园画作图。”并云:“此诗末句追记此事也。”
----------------
①《丛话》、《玉屑》、《竹庄》“与”下有“彭城”二字。
②《玉屑》无“居士”二字。
③《竹庄》“皆”作“大”。
④《丛话》“作”下有“长”字。
⑤《丛话》、《玉屑》、《竹庄》“夜”作“欲”。
⑥《竹庄》“见”作“有”。
⑦《丛话》、《玉屑》、《竹庄》“商”作“南”。
⑧《丛话》、《玉屑》、《竹庄》“飘飖”作“飘飘”。
⑨《玉屑》、《竹庄》“花”作“源”。
⑩《丛话》、《玉屑》、《竹庄》“任”作“好”。
⑾《丛话》有“也”字。
一七八、读彭泽诗有感
余自夏历秋,每热七八十日不衰,炮灼理极,意谓不复有清凉之时,今日复凄风微雨,遂御夹衣,顾念兹岁,屈指可尽。彭泽云:“我今不为乐,知有来岁不?”此言真可为惕然也。(《总龟》前二十五)
一七九、“元自”“见来”
今时市语,答人真实事则称见来,此语盖已久矣。坡赠黄山人①诗云:“面颊②照人元自白,③眉毛覆眼见来乌。”(《总龟》前二十七)
案:张邦基云:“杜子美诗云:‘鏁石藤梢元自落,倚天松骨见来枯。’坡句法此,而谓之俚语,立之未之思耳。”
----------------
①张邦基《墨庄漫录》二引作“黄照道人”。
②《墨庄漫录》“颊”作“脸”。
③《墨庄漫录》“白”作“赤”。
一八○、东坡诗用传柑事
上元夜登楼,贵戚例有黄柑相遗,谓之传柑。东坡有《扈从端门观灯诗》云:“老病行穿万马群,九衢人散月纷纷。归来一盏残灯在,犹有传柑遗细君。”盖谓此也。(《总龟》前二十七、《东坡诗话录》下、《乐趣》九)
一八一、苏黄惜李方叔下第诗
李方叔为坡公客。坡公知贡举,而方叔下第,有诗云:“平生谩说《古战场》,过目还迷《日五色》。”山谷和之云:“今年持橐佐春官,遂失此人难塞责。”盖是时山谷亦在贡院中也。(《总龟》前二十七)
一八二、欧阳诗用冰厅
冰厅事见《因话录》。云:欧阳有诗云,“独宿冰厅梦帝阙”。(《总龟》前二十七)
一八三、红 酒
余疑李贺云:“酒滴珍珠红。”①夏彦刚云:“江南人造红曲酒。”(《总龟》前二十七)
案:此则亦见《西清诗话》。
----------------
①案“小糟酒滴珍珠红”为《贺将进酒》中句。
一八四、乐天诗不合律
白乐天云:“羌管吹杨柳,燕姬酌葡萄。”谓太原出葡萄酒也。然此乃律诗,用平声读,则大不律,用侧声读则近俗耳。(《总龟》有二十七)
一八五、欧苏诗咏芡实
京师芡实,景盛于会灵观之凝祥池。故文忠诗曰:“凝祥池锁会灵园,仆射荒村安可比。”而东坡又云:“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飡”。仆射坡在郑州,世亦称其芡实也。(《总龟》前二十七)
一八六、桑落酒
老杜有“坐开桑落酒”句。世说谓桑落河多美酒,而庾信有《从蒲州刺史乞酒诗》云:“蒲城桑落酒,①灞岸菊花秋”。(《总龟》前二十七)
案:《丛话》前二十一引《后史补》云:“河中桑落坊有井,每至桑落时,取其寒喧得所,以井水酿酒,甚佳,故号桑落酒,旧京人呼为桑郎,盖语讹耳。”与直方之说小异。
----------------
①案《庾子山集》作“蒲城桑叶落”。
一八七、林下何曾见一人
诗云:“年老身闲无外事,麻衣草坐亦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盖载于《云溪友议》,而欧阳文忠以谓相传作俚谚。庆历中,天章阁待制许元为江淮转运使,因修江岸,得此石于池阳①江水中,始知为灵彻②诗,何邪?(《总龟》前二十七)
案:《云溪友议》亦明言此为灵彻与韦丹唱和之诗,不必待得石水中而后知之也。
----------------
①“阳”原作“汤”,疑误。
②“彻”原作“辙”,据《云溪友议》改。
一八八、来 禽
宥护尚书言来禽以味甘众禽也,①而东坡和舒王诗云“青李扶疏禽自来”,何邪?(《总龟》前二十七)
----------------
①按李绰《尚书故实》云:“王内史帖中有《与蜀郡守书》,求来禽青李,日给藤子。来禽言味甘来众禽也。”又《尚书故实自序》称“宾护尚书张公,三相盛门,博物多闻,绰避难归田,每容侍话,凡聆征引,必异寻常,遂纂集尤异,作此书”。据是则“宥护”当作“宾护”。又“甘”下当脱“来”字。
一八九、鸭脚诗
京师旧无鸭脚,李文和自南方来,移植于私第,因而着子,自后稍稍蕃多,不复以南方者为贵。欧阳文忠作诗云:“鸭脚生江南,名实未相浮。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致远有余力,好奇自贤侯。因令江上根,结实夷门秋。始摘才三四,金奁献凝旒。公卿不及识,天子百金酬。岁久子渐多,累累枝上稠。玉①人名好客,赠我此珠投。博望昔所徙,葡萄安石榴。想其初来时,厥价与此侔。今也遍中国,篱根及墙头。物性久虽在,人情逐时流。惟当贵②其始,后世知来由。是亦史官法,岂徒续君讴。”(《前龟》前二十七)
----------------
①案:《六一集》“玉”作“主”。
②《六一集》“贵”作“记”。
一九○、刘太真推尊韦苏州诗
刘太真《与韦苏州书》云:“〔顾著作来,以〕①足下《郡斋燕集》相示,是②何情致畅茂遒逸如此。宋齐间,沈谢吴何③始精于理意,缘情体物,称④诗人指。后之传者,甚失⑤其源,惟⑥足下制其横流。师挚之始,《关雎》之乱,于足下之文见之矣。”则知苏州诗为当时所贵如此。《燕集》所作,乃“兵卫森剑戟,昼寂⑦凝清香”也。(《总龟》前二十七、《玉屑》十五、《诗林》一)
----------------
①《诗林》无此五字。“以”原作“已”,《玉屑》作“巴”。兹据《唐纪》六及《全唐文》改。
②“相示是”三字,原作“想亦云”,误,据《全唐文》改。《诗林》“是”作“有”。
③《全唐文》三百九十五“吴何”作“何刘”。
④《唐纪》、《诗林》、《全唐文》“称”作“备”。
⑤“失”原作“矣”,据《全唐文》改。
⑥《唐纪》、《玉屑》、《诗林》“推”作“惟”,今据改。
⑦《诗林》“昼寂”作“燕寝”。
一九一、诗咏文潞公荣遇
昔文潞公来朝,裕陵待以殊礼,禁从三省皆为赋诗。李籍云:“三公历拜荣无敌,二府更居贵莫伦。”毕仲游云:“十年三册命,四海一师臣。”皆为能叙其官爵。钱长卿云:“三陪藻燕簪裾上,五对龙颜日月边。”又云:“黼座劝觞钧乐逸,云章属韵侍貂传。”此为叙其恩礼。盖公自初觐至出关,赐特燕者三,登对者五,上亲劝以御觞,而后复和其所赋,故长卿云尔。(《总龟》前二十七)
一九二、二十八字媒
“白藕作花风已愁,①不堪残睡更回头。晚云带雨归飞急,去作西窗一夜秋。”②此赵德璘细君王氏所作也。德璘既鳏居,因见此篇,遂与之为亲,余以为乃二十八字媒也。(《总龟》前二十七、《玉屑》二十、《竹庄》二十二)
案:此则亦见吴幵《优古堂诗话》,当由吴氏转录。《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亦载此文,惟于二十八字媒句后复有“德麟名令畤,东坡作《秋阳赋》云:‘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之诗’,盖‘畤’字也。坡云:‘且教人别处使不得’”诸语,足补此文所引之阙。末复有苕溪渔隐曰云云,则胡氏自加之语,《总龟》后集卷四十八全录其语,均以为出《王直方诗话》,则误甚矣。
----------------
①原注:“愁”或作“秋”。
②原注:“秋”或作“愁”。
一九三、秦少游食粥诗
秦少游为黄本,①钱穆父为户部,②皆居于东华门之堆垛场。少游春日尝以诗遗穆父云:“三年京国鬓如丝,又见新花发故枝,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穆父以米二石送之,③复为二十八字云:“儒馆优贤盖取颐,校雠尤自困朝饥。西邻为禄无多少,希薄才堪作淖縻。”时人以少游有如此人而亦食粥,似不相称耳。(《总龟》前二十七,《丛话》前五十,《宋纪》二十四、二十六)
----------------
①《宋纪》二十六所引“黄本”下有“校勘甚贫”四字。
②《丛话》“部”作“书”。
③《丛话》引至此。
一九四、苏黄咏竹夫人诗
东坡寄柳子玉云:“闻道床头惟竹几,夫人应不解卿卿。”又送竹几与谢秀才云:“留我同行木①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盖俗谓竹几为竹夫人也。山谷云:“竹夫人乃凉寐竹器,憩臂休膝,非夫人之职,而冬夏青青,竹之所长,故为名曰竹奴。②尝作诗曰:‘秾李四弦风拂席,昭华三弄月侵床。我无红袖堪妖③夜,正要青奴一味凉。’”李秾、昭华贵人家两女奴也。张文潜后作《竹夫人传》。(《总龟》前二十七)
案:《诗林广记》三引此则谓出《志林》,今不见《东坡志林》中。
----------------
①《诗林》三引《志林》“木”作“床”。
②案《山谷集》当作“青奴”。
③案《山谷集》“妖”当作“娱”。
一九五、诗用宣劝字
“宣劝”字,东坡数使之。其一和《王仲至喜雪御筵诗》曰“宣劝不多心自醉”;其一和《蒋颖叔端门观灯诗》云“十分宣劝恐难胜”。(《总龟》前二十七)
一九六、东坡海棠诗
东坡谪黄州,居于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而独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贵。东坡为作长篇,平生喜为人写,盖人间刊石者,自有五六本,云:“吾平生最得意诗也。”(《总龟》前二十七)
案:陈思《海棠谱》、梁廷柟《东坡遗事》卷十四引此作《古今诗话》。
一九七、东坡两为西湖之长
杭州有西湖,而颍亦有西湖,皆为游赏①之胜,而东坡连守二州。其初得颍也,有颍人在坐云:“内翰只消游②湖中,便可以了郡事。”盖言其讼简也。秦觏少章③因作一绝以献云:“十里荷花④菡萏初,我公初置⑤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已⑥无。”后东坡到颍,有《谢执政启》亦云:“入参两禁,每玷北靡之荣;出典二邦⑦,辄⑧为西湖之长。”⑨(《总龟》前二十七、后九,《丛话》前四十一、《诗林》四、《东坡诗话录》下)
案:此则亦见《鹤林玉露》十四。又案:《诗林广记》卷三引《诗文发源》,录欧阳文忠公西湖诗“绿漪红莲画舸浮,使君那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并云“杭州西湖,颍亦有西湖,皆为游赏之胜,此颍州西湖也”。据是,欧公诗亦应在此条中间。
----------------
①《诗林》“赏”作“宴”。
②《诗林》“消游”作“逍遥”。
③《诗林》作“少游”。
④《鹤林玉露》“荷花”作“熏风”。
⑤《丛话》、《鹤林玉露》、《诗林》“初置”作“所至”。
⑥《丛话》、《鹤林玉露》“已”作“亦”。
⑦《鹤林玉露》“邦”作“州”。
⑧《诗林》“辄”作“迭”。
⑨《诗林广记》此句后有“或云秦少章作”六字。
一九八、杜甫社日诗
老杜有《社日》两篇。其一曰“尚想东方朔,诙谐割肉归”。然而《汉书》所载事,乃伏日。(《总龟》前二十九)
一九九、杜诗黄独解
山谷云:老杜“长镵短①镵白木柄,我生托此②以为命。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揜胫”。往时儒者不解黄独义,改为黄精。学者承之。以余考之,盖黄独是也。《本草》赭魁,注:“黄独,肉白〔皮〕③黄,巴汉人蒸食之,江东谓之土芋。”余求之江西,江西谓之土卵,蒸煮食之,类芋魁也。(《总龟》前二十九、《乐趣》十一)
案:此则见《山谷题跋》七,亦见《后山诗话》,疑《总龟》误引。《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引此则只言山谷云,亦不言出自《直方诗话》。又案张耒《明道杂志》、王观国《学林》八所言亦均与山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