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贾大夫谇范叔


古之御政以治天下者,冢宰之官以成道,司徒之官以成德,宗伯之官以成仁,司马之官以成圣,司寇之官以成义,司空之官以成礼。故六官以为辔,司会均入以为内,故御四马,执六辔,御天地与人与事者,亦有六政。是故善御者,正身同辔,均马力,齐马心,惟其所引而之,以取长道;远行可以之,急疾可以御。天、地与人、事,此四者圣人之所乘也。是故天子御者,太史、内史左右手也,六官亦六辔也;天子三公合以执六官,均五政,齐五法,以御四者,故亦惟其所引而之,以之道则国治,以之德则国安,以之仁则国和,以之圣则国平,以之义则国成,以之礼则国定,此御政之体也。

过,失也。人情莫不有过,过而改之,是不过也。是故官属不理,分职不明,法政不一,百事失纪,曰“乱”也;乱则饬冢宰。地宜不殖,财物不蕃,万民饥寒;教训失道,风俗淫僻,百姓流亡,人民散败,曰“危”也;危则饬司徒。父子不亲,长幼无序,君臣上下相乘,曰“不和”也;不和则饬宗伯。贤能失官爵,功劳失赏禄,爵禄失则士卒疾怨,兵弱不用,曰“不平”也;不平则饬司马。刑罚不中,暴乱奸邪不胜,曰“不成”也;不成则饬司寇。百度不审,立事失礼,财务失量曰“贫”也;贫则饬司空。故曰:御者同是车马,或以取千里,或数百里者,所进退缓急异也;治者同是法,或以治、或以乱者,亦所进退缓急异也。

●明堂第六十七

明堂者,古有之也。凡九室:一室而有四户、八牖,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茅盖屋,上圆下方。

明堂者,所以明诸侯尊卑。外水曰辟雍,南蛮、东夷、北狄、西戎。明堂月令,赤缀户也,白缀牖也。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堂高三尺,东西九筵,南北七筵,上圆下方。九室十二堂,室四户,户二牖,其宫方三百步。在近郊,近郊三十里。

或以为明堂者,文王之庙也,朱草日生一叶,至十五日生十五叶;十六日一叶落,终而复始也。周时德泽洽和,蒿茂大以为宫柱,名蒿宫也。此天子之路寝也,不齐不居其屋。待朝在南宫,揖朝出其南门。

●千乘第六十八

公曰:“千乘之国,受命於天子,通其四疆,教其书社,循其灌庙,建其宗主,设其四佐,列其五官,处其朝市,为仁如何?”子曰:“不仁,国不化。”

公曰:“何如之谓仁?”子曰:“不淫於色。”子曰:“立妃设如太庙然,乃中治;中治,不相陵;不相陵,斯庶嫔<辶章>;<辶章>,则事上静;静,斯洁信在中。朝大夫必慎以恭;出会谋事,必敬以慎言;长幼小大,必中度,此国家之所以崇也。

立子设如宗社,宗社先示威,威明显见;辨爵集德,是以母弟官子咸有臣志,莫敢援於外,大夫中妇私谒不行,此所以使五官治,执事政也。夫政以教百姓,百姓齐以嘉善,故蛊佞不生,此之谓良民。国有道则民昌,此国家之所以大遂也。

卿设如大门,大门显美,小大尊卑中度。开明闭幽,内禄出灾,以顺天道,近者闲焉,远者稽焉。君发禁宰而行之,以时通于地,散布於小。理天之灾祥,地宝丰省,及民共飨其禄,共任其灾,此国家之所以和也。

国有四辅;辅,卿也。卿设如四体,毋易事,毋假名,毋重食。凡事尚贤进能,使知事爵不世,能之不愆。凡民戴名以能,食力以时成,以事立,此所以使民让也。民咸孝弟而安让,此以怨省而乱不作也,此国之所以长也。

下无用,则国家富;上有义,则国家治;长有礼,则民不争;立有神,则国家敬;兼而爱之,则民无怨心;以为无命,则民不偷。昔者先王本此六者,而树之德,此国家之所以茂也。

设其四佐而官之;司徒典春,以教民之不则时不若不令,成长幼老疾孤寡以时通于四疆。有阖而不通,有烦而不治,则民不乐生,不利衣食。

凡民之藏贮,以及山川之神明加于民者,发国功谋。斋戒必敬,会时必节。日历巫祝,执伎以守官,俟命以作。祈王年,祷民命,及畜蜚征庶虞草。

方春三月,缓施生育,动作百物,於时有事,享于皇祖皇考,朝孤子八人,以成春事。

司马司夏,以教士车甲。凡士执伎论功,四卫。强股肱,质射御,才武聪慧,治众长卒,所以为仪缀於国。出可以为率,诱於军旅。四方诸侯之游士,国中贤馀秀兴阅焉。

方夏三月,养长秀蕃庶物。於时有事,享于皇祖皇考,爵士之有庆者七人,以成夏事。

司寇司秋,以听狱讼,治民之烦乱,执权变民中。凡民之不刑,崩本以要,作起不敬以欺惑憧愚。

作於财赂六畜五曰盗。诱居室家有君子曰义。子女专曰[A108]。饣芳五兵及木石曰贼。以中情出,小曰,大曰讲。利辞以乱属曰谗。以财投长曰贷。

凡犯天子之禁,陈刑制辟,以追国民之不率上教者。夫是故一家三夫道行,三人饮食,哀乐平,无狱。

方秋三月,收敛以时。於时有事,尝新于皇祖皇考,食农夫九人,以成秋事。司空司冬,以制度制地事,准揆山林,规表衍沃,畜水行,衰濯浸,以节四时之事。治地远近,以任民力,以节民食,太古食壮之食,攻老之事。”

公曰:“功事不少,而饣侯粮不多乎?”子曰:“太古之民,秀长以寿者,食也。在今之民,羸鬼以者,事也。

太古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各安其居,乐其宫室,服事信上,上下交信,地移民在。今之世,上治不平,民治不和,百姓不安其居,不乐其宫;老疾用财,壮狡用力,於兹民游;薄事贪食,於兹民忧。

古者殷书为成男成女名属升於公门,此以气食得节,作事得时,劝有功;夏服君事不及,冬服君事不及冻;是故年不成,天之饥馑,道无堇者。在今之世,男女属散,名不升于公门,此以气食不节,作事不成;天之饥馑,於时委民,不得以疾死。

是故立民之居,必于中国之休地,因寒暑之和,六畜育焉,五宜焉;辨轻重,制刚柔,和五味,以节食时事。

东辟之民曰夷,精於侥,至於大远,有不火食者矣。南辟之民曰蛮,信以朴,至於大远,有不火食者矣。西辟之民曰戎,劲以刚,至于大远,有不火食者矣。北辟之民曰狄,肥以戾,至于大远,有不火食者矣。及中国之民,曰五方之民,有安民和味,咸有实用利器,知通之,信令之。

及量地度居,邑有城郭,立朝市。地以度邑,以度民,以观安危。距封後利,先虑久固,依固可守,为奥可久,能节四时之事,霜露时降。

方冬三月,草木落。庶虞藏,五必入于仓。於时有事,蒸于皇祖皇考,息国老六人,以成冬事。

民咸知孤寡之必不末也,咸知有大功之必进等也,咸知用劳力之必以时息也。推而内之水火,入也弗之顾矣,而况有强在前,有君长正之者乎?”

公曰:“善。”

●四代第六十九

公曰:“四代之政刑,论其明者,可以为法乎?”子曰:“何哉?四代之政刑,皆可法也。”

公曰:“以我行之,其可乎?”子曰:“否,不可。臣愿君之立知而以观闻也,四代之政刑,君若用之,则缓急将有所不节;不节,君将约之;约之,卒将弃法;弃法,是无以为国家也。”

公曰:“巧匠辅绳而斫,胡为其弃法也。”子曰:“心未之度,习未之狎,此以数逾而弃法也。

夫规矩准绳钧衡,此昔者先王之所以为天下也。小以及大,近以知远,今日行之,可以知古,可以察今,其此邪!

水火金木土,此谓六府,废一不可,进一不可,民并用之;今日行之,可以知古,可以察今,其此邪!

昔夏、商之未兴也,伯夷谓此二帝之眇。”

公曰:“长国治民恒;论政之大体,以教民辨;历大道,以时地性;兴民之阳德以教民事;上服周德之典,以顺事天子;政勤礼,以交诸侯;大节无废,小眇後乎?”

子曰:“否,不可後也。诗云:‘东有开明,於时鸡三号,以兴庶虞,庶虞动,蜚征作。啬民执功,百草咸淳,地倾水流之。’是以天子盛服朝日于东堂,以教敬示威于天下也。是以祭祀,昭有神明;燕食,昭有慈爱;宗庙之事,昭有义;率礼朝廷,昭有五官;无废甲胄之戒,昭果毅以听;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昭哀。哀爱无失节,是以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此皆先王之所先施於民也,君而後此则为国家失本矣。”

公曰:“善哉,子察教我也。”子曰:“乡也,君之言善,执国之节也。君先眇而後善,中备以君子言,可以知古,可以察今。奂然而兴,民壹始。”

公曰:“是非吾言也,吾一闻於师也。”子吁焉其色曰:“嘻,吾行道矣。”公曰:“道邪?”子曰:“道也!”

公曰:“吾未能知人,未能取人。”子曰:“君何为不观器视才?”公曰:“视可明乎?”子曰:“可以表仪。”

公曰:“愿学之。”子曰:“平原大薮,瞻其草之高丰茂者,必有怪鸟兽居之,且草可财也,如艾而夷之,其地必宜五;高山多林,必有怪虎豹蕃孕焉;深渊大川,必有蛟龙焉;民亦如之,君察之,可以见器见才矣。”

公曰:“吾犹未也。”子曰:“群然,戚然,颐然,Э然、昔然、柱然、抽然、首然、佥然、湛然、渊渊然、淑淑然、齐齐然、节节然、穆穆然、皇皇然。

见才色声不视闻,怪物恪命不改志,舌不更气。见之举也,得之取也,有事事也。事必与食,食必与位,无相越逾。昔虞舜天德嗣尧,取相十有六人如此。”

公曰:“嘻,美哉。子道广矣。”曰:“由德径径。吾恐忄昏而不能用也。何以哉?”

公曰:“请问图德何尚?”子曰:“圣,知之华也;知,仁之实也;仁,信之器也;信,义之重也;义,利之本也。委利生孽。”

公曰:“嘻,言之至也。道天地以民辅之,圣人何尚?”子曰:“有天德,有地德,有人德,此谓三德。三德率行,乃有阴阳;阳曰德,阴曰刑。”

公曰:“善哉,再闻此矣!阳德何出?”子曰:“阳德出礼,礼出刑,刑出虑,虑则节事於近,而扬声於远。”

公曰:“善哉!载事何以?”子曰:“德以监位,位以充局,局以观功,功以养民,民於此乎上。”

公曰:“禄不可後乎?”子曰:“食为味,味为气,气为志,发志为言,发言定名,名以出信,信载义而行之,禄不可後也。”

公曰:“所谓民与天地相参者,何谓也?”子曰:“天道以视,地道以履,人道以稽。废一曰失统,恐不长飨国。”

公愀然其色。子曰:“君藏玉惟慎用之,虽慎敬而勿爱,民亦如之。执事无贰,五官有差,喜无并爱,卑无加尊,浅无测深,小无招大,此谓楣机。楣机宾荐不蒙,昔舜徵荐此道於尧,尧亲用之,不乱上下。”

公曰:“请问民徵。”子曰:“无以为也。难行。”

公曰:“愿学之,几必能。”子曰:“贪於味不让,妨於政。愿富不久,妨於政。慕宠假贵,妨於政。治民恶重,妨於政。为父不慈,妨於政。为子不孝,妨於政。大纵耳目,妨於政。好色失志,妨於政。好见小利,妨於政。变从无节,桡弱不立,妨於政。刚毅犯神,妨於政。鬼神过节,妨於政。”

幼勿与众,克勿与比,依勿与谋,放勿与游,徼勿与事。

臣闻之弗庆,非事君也。君闻之弗用,以乱厥德,臣将庆其简者。盖人有可知者焉,貌色声众有美焉,必有美质在其中者矣。貌色声众有恶焉,必有恶质在其中者矣。此者伯夷之所後出也。”

子曰:“伯夷建国建政,国政。”公曰:“善哉。”

●虞戴德第七十

公曰:“昔有虞戴德何以?深虑何及?高举安取?”

子曰:“君以闻之,唯丘无以更也;君之闻如未成也,黄帝慕之。”曰:“明法于天明,开施教于民;行此以上明于天化也,物必起,是故民命而弗改也。”

公曰:“善哉!以天教于民,可以班乎?”子曰:“可哉。虽可而弗由,此以上知所以行斧钺也。父之於子,天也。君之於臣,天也。有子不事父,有臣不事君,是非反天而到行耶?故有子不事父,不顺;有臣不事君,必刃。

顺天作刑,地生庶物,是故圣人之教於民也,率天如祖地,能用民德。是以高举不过天,深虑不过地,质知而好仁,能用民力,此三常之礼明而名不蹇。

礼失则坏,名失则忄昏。是故上古不讳,正天名也;天子之宫四通,正地事也;天子御,诸侯御荼,大夫服笏,正民德也;敛此三者而一举之,戴天履地,以顺民事。

天子告朔於诸侯,率天道而敬行之,以示威于天下也。诸侯内贡於天子,率名地实也,是以不至必诛。

诸侯相见,卿为介。以其教士毕行,使仁守会朝於天子。

天子以岁二月为坛於东郊,建五色,设五兵、具五味、陈六律、品奏五声,听明教。置离,抗大侯规鹄,坚物。

九卿佐三公,三公佐天子。天子践位,诸侯各以其属就位。乃升诸侯,诸侯之教士,教士执弓挟矢,揖让而升,履物以射其地,心端色容正,时以伎。时有庆以地,不时有让以地。

天下之有道也,有天子存;国之有道也,君得其正;家之不乱也,有仁父存。是故圣人之教於民也,以其近而见者,稽其远而明者。

天事曰明,地事曰昌,人事曰比两以庆。违此三者,谓之愚民。愚民曰奸,奸必诛。是以天下平而国家治,民亦无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