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贾大夫谇范叔


居小不约,居大则治;众则集,寡则缪;祀则得福,以征则服;此唯官民之上德也。”

公曰:“三代之相授,必更制典物,道乎?”子曰:“否。猷德保,保忄昏乎前,以小继大,变民示也。”

公曰:“善哉!子之察教我也。”子曰:“丘於君唯无言,言必尽,於他人则否。”

公曰:“教他人则如何?”子曰:“否,丘则不能。昔商老彭及仲傀,政之教大夫,官之教士,技之教庶人。扬则抑,抑则扬,缀以德行,不任以言,庶人以言,犹以夏后氏之怀袍褐也,行不越境。”

公曰:“善哉!我则问政,子事教我!”子曰:“君问已参黄帝之制,制之大礼也。”

公曰:“先圣之道,斯为美乎?”子曰:“斯为美。虽有美者必偏。属於斯,昭天之福,迎之以祥;作地之福,制之以昌;兴民之德,守之以长。”

公曰:“善哉。”

●诰志第七十一

公曰:“诰志无荒,以会民义,斋戒必敬,会时必节,牺牲必全,齐盛必洁,上下祀,外内无失节,其可以省怨远灾乎?”子曰:“丘未知其可以省怨也!”

公曰:“然则何以事神?”子曰:“以礼会时。夫民见其礼则上下援,援则乐,乐斯毋忧,以此省怨而乱不作也。夫礼会其四时,四孟四季,五牲五,顺至必时其节也,丘未知其可以为远灾也。”

公曰:“然则为此何以?”子曰:“知仁合则天地成,天地成则庶物时,庶物时则民财敬,民财敬以时作;时作则节事,节事以动众,动众则有极;有极以使民则劝,劝则有功,有功则无怨,无怨则嗣世久,唯圣人!

是故政以胜众,非以陵众;众以胜事,非以伤事;事以靖民,非以徵民;故地广而民众,长之禄也。

丘闻周太史曰:“政不率天,下不由人,则凡事易坏而难成。”虞史伯夷曰:“明,孟也。幽,幼也。明幽,雌雄也。雌雄迭兴而顺至,正之统也。日归于西,起明于东;月归于东,起明于西。”

虞夏之历,正建於孟春。於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瑞雉无释。物乃岁俱生於东,以顺四时,卒於冬分。

於时鸡三号,卒明。载于青色,抚十二月节,卒于丑。日月成岁历,再闰以顺天道,此谓岁虞汁月。

天曰作明。曰与,惟天是戴。地曰作昌,曰与,惟地是事。人曰作乐,曰与,惟民是嬉。民之动能,不远厥事;民之悲色,不远厥德。此谓表里时合,物之所生,而蕃昌之道如此。

天生物,地养物,物备兴而时用常节曰圣人,主祭于天曰天子。天子崩,步于四川,代于四山,卒葬曰帝。

天作仁,地作富,人作治。乐治不倦,财富时节,是故圣人嗣则治。

文王治以俟时,汤治以伐乱;禹治以移众,众服,以立天下;尧贵以乐治时,举舜;舜治以德使力。

在国统民如恕,在家抚官而国,安之勿变,劝之勿沮,民咸废恶如进良,上诱善而行罚,百姓尽於仁而遂安之,此古之明制之治天下也。

仁者为圣,贵次,力次,美次,射御次,古之治天下者必圣人。

圣人有国,则日月不食,星辰不陨,勃海不运,河不满溢,川泽不竭,山不崩解,陵不施谷,川浴不处,深渊不涸。

於时龙至不闭,凤降忘翼,蛰兽忘攫,爪鸟忘距,蜂虿不螫婴儿,●虻不食夭驹,雒出服,河出图。

自上世以来,莫不降仁,国家之昌,国家之臧,信仁。是故不赏不罚,如民咸尽力;车不建戈,远迩咸服,允使来往,地宾毕极;无怨无恶,率惟懿德。

此无空礼,无空名,贤人并忧,残毒以时省;举良良,举善善,恤民使仁,日仁宾也。

●文王官人第七十二

王曰:“太师,慎维深思,内观民务,察度情伪,变官民能,历其才艺,女维敬哉。女何慎乎非伦,伦有七属,属有九用,用有六微:一曰观诚,二曰考志,三曰视中,四曰观色,五曰观隐,六曰揆德。”

王曰:“於乎,女因方以观之。富贵者观其礼施也,贫穷者观其有德守也,嬖宠者观其不骄奢也,隐约者观其不慑惧也。

其少观其恭敬好学而能弟也,其壮观其廉务行而胜其私也,其老观其意宪慎强其所不足而不逾也。父子之观其孝慈也,兄弟之观其和友也,君臣之观其忠惠也,乡党之观其信惮也。

省其居处,观其义方;省其丧哀,观其贞良;省其出入,观其交友;省其交友,观其任廉。考之以观其信,挈之以观其知,示之难以观其勇,烦之以观其治,淹之以利以观其不贪,蓝之以乐以观其不宁,喜之以物以观其不轻,怒之以观其重,醉之以观其不失也,纵之以观其常,远使之以观其不贰,迩之以观其不倦,探取其志以观其情,考其阴阳以观其诚,覆其微言以观其信,曲省其行以观其备成,此之谓‘观诚’也。

二曰,方与之言,以观其志。志殷如[A125],其气宽以柔,其色俭而不谄,其礼先人,其言後人,见其所不足,曰日益者也。

如临人以色,高人以气,贤人以言,防其不足,伐其所能,曰日损者也。其貌直而不侮,其言正而不私,不饰其美,不隐其恶,不防其过,曰有质者也。

其貌固呕,其言工巧,饰其见物,务其小徵,以故自说,曰无质者也。

喜怒以物,而色不作;烦乱之,而志不营;深道以利,而心不移;临慑以威,而气不卑,曰平心而固守者也。

喜怒以物而变易知,烦乱之而必不裕,示之以利而易移,临慑以威而易慑,曰鄙心而假气者也。

执之以物而决,惊之以卒而度料,不学而性辨,曰有虑者也。

难投以物,难说以言,知一如不可以解也,困而不知其止,无辨而自慎,曰愚赣者也。

营之以物而不虞,犯之以卒而不惧,置义而不可迁,临之以货色而不可营,曰廉而果敢者也。

易移以言,存志不能守锢,已诺无断,曰弱志者也。

顺与之弗为喜,非夺之弗为怒,沈静而寡言,多稽而俭貌,曰质静者也。

辨言而不固行,有道而先困,自慎而不让,当如强之,曰始妒诬者也。

徵清而能发,度察而能尽,曰治志者也。

华如诬,巧言、令色、足恭一也,皆以无为有者也。此之为考志。

三曰诚在其中,此见於外;以其见占其隐,以其细占其大,以其声处其气。初气主物,物生有声;声有刚有柔,有浊有清,有好有恶。咸发於声也。

心气华诞者,其声流散;心气顺信者,其声顺节;心气鄙戾者,其声斯鬼;心气宽柔者,其声温好。信气中易,义气时舒,智气简备,勇气壮直。

听其声,处其气,考其所为,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以其前占其後,以其见占其隐,以其小占其大。此之谓‘视中’也。

四曰民有五性:喜、怒、欲、惧、忧也。喜气内畜,虽欲隐之,阳喜必见。怒气内畜,虽欲隐之,阳怒必见。欲气内畜,虽欲隐之,阳欲必见。惧气内畜,虽欲隐之,阳惧必见。忧悲之气内畜,虽欲隐之,阳忧必见。五气诚於中,发形於外,民情不隐也。

喜色由然以生,怒色拂然以侮,欲色呕然以偷,惧色薄然以下,忧悲之色累然而静。

诚智必有难尽之色,诚仁必有可尊之色,诚勇必有难慑之色,诚忠必有可亲之色,诚必有难污之色,诚静必有可信之色。

质色皓然固以安,伪色缦然乱以烦;虽欲故之中,色不听也,虽变可知;此之谓观色也。

五曰生民有灵阳,人有多隐其情,饰其伪,以赖於物,以攻其名也。有隐於仁质者,有隐於知理者,有隐於文艺者,有隐於廉勇者,有隐於忠孝者,有隐於交友者。如此者不可不察也。

小施而好大得,小让而好大事,言愿以为质,伪爱以为忠,面宽而貌慈,假节以示人,故其行以攻其名。如此者隐於仁质也。

推前恶,忠府知物焉;首成功,少其所不足;虑诚不及,佯为不言;内诚不足,色示有馀;故知以动人,自顺而不让;错辞而不遂,莫知其情。如是者隐於知理者也。

素动人以言,涉物而不终;问则不对,详为不穷;色示有馀;有道而自顺用之,物穷则为深。如此者隐於文艺者也。

廉言以为气,骄厉以为勇,内恐外悴,无所不至,敬再其说以诈临人。如此者隐於廉勇者也。

自事其亲,好以告人,乞言劳醉,而面於敬爱,饰其见物,故得其名,名扬於外不诚於内,伐名以事其亲戚,以故取利,分白其名,以私其身。如此者隐於忠孝者也。

阴行以取名,比周以相誉,明知贤可以徵,与左右不同而交,交必重己。心说之而身不近之,身近之而实不至,而忄忠不尽,忄忠尽见於众而貌克。如此者隐於交友者也。

此之谓‘观隐’也。

六曰言行不类,终始相悖,阴阳克易,外内不合,虽有隐节见行,曰非诚质者也。

其言甚忠,其行甚平,其志无私,施不在多,静而寡类,庄而安人,曰有仁心者也。

事变而能治,物善而能说,浚穷而能达,错身立方而能遂,曰广知者也。

少言如行,恭俭以让,有知而不伐,有施而不置,曰慎谦良者也。

微忽之言久而可复,幽之行独而不克,行其亡如其存。曰顺信者也。

贵富虽尊,恭俭而能施;众强严威,有礼而不骄,曰有德者也。

隐约而不慑,安乐而不奢,勤劳之不变,喜怒之如度晰,曰守也。

置方而不毁,廉而不戾,立强而无私,曰经正者也。

正静以待命,不召不至,不问不言,言不过行,行不过道,曰沈静者也。

忠爱以事其亲,欢欣以敬之,尽力而不面敬以安人,以故名不生焉,曰忠孝者也。

合志如同方,共其忧而任其难,行忠信而不相疑,迷隐远而不相舍。曰至友者也。

心色辞气,其入人甚俞,进退工,故其与人甚巧,其就甚速,其叛人甚易。曰位志者也。

饮食以亲,货贿以交,接利以合,故得望誉征利,而依隐於物,曰贪鄙者也。

质不断,辞不至;少其所不足,谋而不已,曰伪诈者也。

言行亟变,从容谬易,好恶无常,行身不类。曰无诚志者也。

小知而不大决,小能而不大成,顾小物而不知大论,亟变而多私,曰华诞者也。

规谏而不类,道行而不平。曰巧名者也。

故事阻者不夷,畸鬼者不仁,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情,隐节者不平,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此之谓‘揆德’。”

王曰:“太师!女推其往言,以揆其来行;听其来言,以省往行;观其阳,以考其阴;察其内,以揆其外。是隐节者可知,伪饰无情者可辨,质诚居善者可得,忠惠守义者可见也。”

王曰:“於乎敬哉!女何慎乎非心?何慎乎非人?人有六徵,六徵既成,以观九用,九用既立。一曰取平仁而有虑者,二曰取慈惠而有理者,三曰取直愍而忠正者,四曰取顺直而察听者,五曰取临事而正者,六曰取慎察而廉者,七曰取好谋而知务者,八曰取接给而广中者,九曰取猛毅而独断者,此之谓九用也。

平仁而有虑者,使是治国家而长百姓;慈惠而有理者,使是长乡邑而治父子;直愍而忠正者,使是莅百官而察善否;慎直而察听者,使是长民之狱讼,出纳辞令;临事而正者,使是守内藏而治出入;慎察而廉者,使是分财临货主赏赐;好谋而知务者,使是治壤地而长百工;接给而广中者,使是治诸侯而待宾客;猛毅而独断者,使是治军事为边境。因方而用之,此之谓官能也。

九用有徵,乃任七属:一曰国则任贵,二曰乡则任贞,三曰官则任长,四曰学则任师,五曰族则任宗,六曰家则任主,七曰先则任贤。”

正月王亲命七属之人曰:“於乎!慎维深,内观民务,本慎在人。女平心去私,慎用六证,论辨九用,以交一人,予亦不私。女废朕命,乱我法,罪致不赦。”三戒然後及论,王亲受而考之,然後论成。

●诸侯迁庙第七十三

成庙将迁之新庙,君前徙三日齐,祝、宗人及从者皆齐;徙之日,君玄服,从者皆玄服。

从至于庙,群臣如朝位,君入立于阼阶下,西向,有司如朝位。

宗人摈举手曰:“有司其请升。”君升,祝奉币从在左,北面再拜兴。祝声三曰:“孝嗣侯某,敢以嘉币告于皇考某侯。成庙将徙,敢告。”君及祝再拜兴。

祝曰:“请导君降立于阶下。”奉衣服者,皆奉以从祝;奉衣服者降堂,君及在位者皆辟也;奉衣服者至碑,君从,有司皆以次从,出庙门;奉衣服者升车乃步,君升车,从者皆就车也。凡出入门及大沟渠,祝下摈。

至于新庙,筵于户牖间,樽于西序下,脯醢陈于房中,设洗当东荣,南北以堂深。

有司皆先入,如朝位;祝导奉衣服者乃入,君从奉衣服者入门左,在位者皆辟也;奉衣服者升堂皆反位,君从升,奠衣服於席上,祝奠币於凡东;君北向,祝在左;赞者盥升,房荐脯醢,君盥酌奠于荐西,反位,君及祝再拜兴;祝声三曰:“孝嗣侯某,敢用嘉币,告于皇考某侯。今月吉日可以徙于新庙;敢告。”再拜。

君就东厢西面,祝就西厢东面,在位者皆反走辟,如食。

摈者举手曰:“诸反位。”君反位,祝从在左,卿大夫及众有司,诸在位者皆反位。祝声三曰:“孝嗣侯某,为而明荐之享。”君及祝再拜;君反位,祝彻,反位。

摈者曰:“迁庙事毕,请就燕。”君出庙门,卿大夫,有司、执事者皆出庙门。告事毕,乃曰:“择日而祭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