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苑

  
  铁猫,船椗也,猫或作锚(焦軐俗书刊误)(汉按:船椗粤人呼为铁峱,盖峱亦猫类也。又按:另铁猫三事已类列上卷灵异门)。
  
  金猫:临安尹铸以偿秦桧女狮猫,详见后故事门。
  
  火猫:瓯中田野人家,冬日悉搏土为器,开口纳火。其背穹,背上多挖小孔以升火,名火猫,男妇老少各以御寒(王朝清《两窗杂录》)。
  
  泥猫:陈笙陔云,杭州人每于五月朔半山看竞渡,必向娘娘庙市泥猫而归,不知何所取义。猫为泥塑,涂以彩色,大小不等,吴杏林云养蚕人家多买以禳鼠。
  
  纸猫:张湘生(成晋)云:《坚瓠集》有纸猫诗(汉按:器物以猫命名者,又有猫枕,杨成斋诗:猫枕桃笙苦竹床)。
  
  禽之属有名猫头鸟者,即鴞也。鴞或作枭,一名鵩(巴蜀异物志)。
  
  潮州有鸟叫声如猫,人呼为猫头鸟,与浙中所谓逐魂称猫头鸟者,其声不同,或谓此即鵩也(汉自记)。
  
  兽之属有名水猫,即獭也(李元蠕范)。
  
  虫之属有名枣猫,生枣树上,枣熟则食之(本草纲目)。
  
  蔬之属有猫头笋(黄山谷集),又有貍头瓜(郭义恭《广志》)(汉按:黄香铁侍诏诗"猫头鸭脚堪留客"。又按:笋又名绵猫,见《陆玑诗疏》。又按:苏东坡谢惠猫儿头笋诗云:长沙一日煨鞭笋,鹦鹉洲前人未知。走送烦君助汤饼,猫头突兀想穿篱。又按:赞盐竹谱云"竹根有鼠大如猫",其色类竹,名竹豚)。
  
  蔬之属又有貍豆(《本草》、崔豹《古今注》:貍豆,一名貍沙)。
  
  药之属有斑猫(本草)。
  
  又狗骨,一名猫儿刺,以其象形也(同上)(汉按:鸟之类亦有称斑猫者,《山海经》:北嚣之山有鸟,名[上般下鸟]鶜,一名斑猫。又莎鸡黑身赤头,似斑猫,见《陆玑诗疏》)。
  
  草之属有名猫毛,出镇平县。黄香铁侍诏《乡园诗》:草茵拾猫毛(读白华草堂诗集)。
  
  外夷有国名合猫里,舶人语云:若要富,须寻猫里务。尤悔菴外国竹枝词:网巾礁上荡渔舟,亦有山田十斛收。要富须寻猫里务,贫儿何用执鞭求(龙威秘书)(汉按:地名以猫称者,吕宋国小岛有名猫雾烟,此家黄香铁侍诏述。播州有猺人洞,名木猫,见《元史郭昂传》。安南路有猫儿港,见《词翰法程》。桂林府北门外有猫儿门,见《广西通志》。杭州城内有猫儿桥,见《杭州府志》。广东大埔县有猫儿渡,见《潮州府志》(雁荡山峰有名望天猫,袁自才诗云:仙鼠飞上天,此猫心不许,意欲往攫之,望天如作语)。
  
  永嘉陈寅东巡尹(泉)曰:凡以猫命名者固不一而足,山则有猫儿岭、猫儿岩、猫儿洞,水则猫儿港、猫儿瀆,此等小地名随在皆有。至于杂物,则猫儿灯、猫儿宝、猫儿裤之外,为小儿戏耍者,乃有泥塑猫、木雕猫、纸糊猫,而姑苏印画店有猫拖绣鞋图;而磁器店又有猫形溺瓶也(台湾诸罗,有猫罗、猫二山,见《蓝鹿洲东征》)。
  
  道士李胜之尝画捕蝶猫儿图,以讥世(陆放翁诗注)(汉按:陆放翁诗"鱼餐虽薄真无愧,不向花间捕蝶忙"。又按《宣和画谱》载:李蔼之,华阴人,善画猫,今御府藏有戏猫、雏猫及醉猫、小猫、虿猫等图凡十有八,此李蔼之或即李胜之欤?而《宣和画谱》又载何尊师以画猫专门,尝谓猫似虎,独耳大眼黄不同,惜乎尊师不充之以为虎,止工于猫,殆寓此以游戏耶?又载滕昌祐有芙蓉猫儿图,又王凝为鹦鹉及狮猫等图,不惟形象之似,亦兼取其富贵态度,盖自是一格。宋人又有正午牡丹图,不知谁画,见《埤雅》。禹之鼎有摹元大长公主抱白猫图,今藏吴小亭(秉权)家。小亭云:画中公主长身,其猫纯白如雪,惟眼赤色,近世所传。又有猫蝶图,盖取髦耋之意,用以祝嘏耳。曾衍东有自题画猫云,"老夫亦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若有戒于言也。曾山东人,令湖北,嘉庆间缘事流戌温州,工诗画,自号七道士,又称曾七如。
  
  明李孔修,字子长,顺德人,画猫绝工,公卿以笺素求之,辄不可得。尝负樵薪钱,画一猫与之,樵者怏怏,中途人争购之,已而樵者复以薪求画,笑而不应(广东通志)。
  
  黄香铁侍诏云:何尊师善画猫,所画有寝者、有觉者、展膞者、戏聚者,皆造于妙。其毛色张举,体态驯扰,尤可赏爱。
  
  胡笛湾知鹾云:考《墨客挥犀》,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永叔未知其精妙,丞相正肃吴公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枝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之意者也。
  
  郑荻畴(烺)云:昔有画家高手,尝画一猫,横卧屋背上,形神逼肖,无不夸赞。一客见之云,佳则佳矣,惜犹有可贬处,以为猫纵长不过尺余,此猫横卧瓦上乃过六七行,是其病也,于是人服其精识。
  
  张槐亭(集)云:古今来以猫命名谅不乏人,然而群书鲜有载者,若以貍命名者,《左传》则有季貍,亦见《群辅录》。魏道武小字佛貍,见《北史》。
  
  陶文伯云:丹朱姓貍,见阎若璩《四书释地》。
  
  丁仲文云:逸诗有貍首篇,见《仪礼》。古歌有貍首,见《檀弓》。至《左传》有貍制,盖黄貍皮也。《周礼》有貍步,以量侯道者也。又貍席,婕妤好上皇后贺仪有绿毛貍席,见《飞燕外传》,此皆云貍而非云猫也。
  
  陶洁甫(士廉)云:曲沃尉孙缅家奴称野貍奴,见戴君宇《广异记》(浙江慈溪县道光初年冤狱,有民女名阿猫,见《刑部例案》)。
  
  技术有名相声者,作猫犬叫,其声酷肖。若鹦鹉、秦吉了及百灵,亦皆能作猫犬声,偶闻,卒莫之辨(仁和姜愚泉片识)(汉按:相声,俗作像声,即所谓隔壁戏也。秦吉了,粤人呼为了哥哥,《赤雅》作鹩)。
  
  清明日,瓯人小儿及猫犬皆戴以杨柳圈,此亦风俗之偏(朱联芝《瓯中纪俗诗注》)(汉按:猫系俗缘,故俗之牵率夫猫者甚多,如谚云人干事不干净者,称为猫儿头生活,见《留青日札》;作事不全则讥为三脚猫。张明善曲三脚猫,渭水飞熊,见《辍耕录》。家香铁侍诏云:吾乡开标场赌标者,每四字作一句,其十二字分作三句者,名曰三脚猫。华润庭云:吴俗呼乞养子为野猫,谓人矫诈为赖猫,习拳勇者为三脚猫。又按:偷食猫儿改不得,见《杂纂二续》;"哪个猫儿不吃腥",见《元曲选》;"依样画猫儿","寒猫不捉鼠",并见《五灯会元》;猫头公事、猫口里挖食、猫哭老鼠假慈悲,俱见《谈概》及《庄岳委谈》[俗传笑话,谓一日者鼠见猫颈悬念珠,群以为是已归佛,必然慈悲,吾辈可以无恐。然而未可深信,先令小鼠过之,猫伏不动;次令中鼠过之,亦不动,大鼠信其无他,最后过之,猫忽突起擒而毙之,群鼠于是抱头窜去,曰:此假慈悲,此假慈悲])。
  
  又如《通俗编》所载:猪来贫,狗来富,猫来开贸库。又狗来富,猫来贵,猪来主灾晦。至朝餧猫,夜餧狗,此又见于《月令广义》。世俗又以捕役与偷儿混处称为"猫鼠同眠",此四字见《唐书浙谚》。又有猫哥狗弟之谓,以猫常斥狗,而狗多辟易避去,故韵本有兄猫之文,此亦傅会之说。至于猫儿念佛、猫儿牵砻,此则因其鼾声而云然。瓯俗又以讹索财物者称为猫儿头,以人小器称为猫儿相;若少年勇往,则云新出猫儿强如虎。夫谚虽鄙俚,皆有义理,故古今传诵不替。若《红楼梦》所称钻热炕的(火奄)毛小冻猫,此则满州人之口腔也。
  
  汉又按:猫不列于六畜,而猫犬连称殆亦不少,如狗来富,猫来贵,朝餧猫,夜餧狗,以及猫哥狗弟之外,即瓯俗清明猫犬戴柳圈,皆属连类所及。又俗谚:六月六,猫狗浴。家香铁《消夏诗:家家猫狗浴从窥。又无名氏《硕鼠传》云:今是获不犬不猫。又数九歌:六九五十四,猫狗寻阴地。至于五代卢延让应举诗"饿猫临鼠穴,饶火舔鱼砧"见赏主司,遂获登第,人谓得猫犬之力,此则尤显焉者也。
  
  华润庭云:猫虽不列于六畜,然性驯良者,能解人意,所以得人爱护者,亦物性有以致之耳。
  
  余好食鱼,客有讥之云:"闻君记载猫典,可知冯驩为猫之后身乎?"问何以见之,曰:"于其弹铗见之。"余曰:"然,余固冯驩之后身也,其知焉否?"相与哑然(自记)。
  
  故事
  
  人物相因缘,则事端生焉,历劫不磨,遂成掌故,猫之系于人事亦多矣。语云:前事不忘,君子取鉴于古,异闻足录,学者结绳于今,吾故用是孜孜焉。辑故事。
  
  孔子鼓琴,闵子闻之,以告曾子:"响也,夫子之音,清澈以和,今也更为幽沈之声,何感至斯乎?"入而问焉,孔子曰:"然,响见猫方捕鼠,欲其得之,故为之音也。"(孔丛子)
  
  连山张大夫搏,好养猫,众色备有,皆自制佳名,每视事退至中门,数十头曳尾延颈盘接而入。常以绿纱为帷,聚猫于内以为戏,或谓搏是猫精(南部新书)。
  
  武后有猫使,习与鹦鹉并处,出示百官传观未遍,猫饥博鹦鹉食之,后大慙(唐书)。
  
  武后杀王皇后及萧良娣,萧詈曰:"愿武为鼠我为猫,生生世世扼其喉!"后乃诏六宫毋畜猫(旧唐书)。
  
  猫别名天子妃,见《鹤林玉露》,盖萧妃被杀,临死有我愿为猫武为鼠之语,故有是称(梁绍壬《秋雨盫笔记》)。
  
  卢枢为连州刺史,尝望月中庭,见七八白衣人曰:"今夕甚乐,但白老将至,奈何?"须臾,突入阴沟中,遂不见。后数日,罢郡归家,有猫名曰白老,于堂西阶地下获鼠七八头(稽神录)。
  
  元和初,上都恶少李和子,常攘狗及猫食之。一日,遇紫衣吏二人追之,谓猫犬四百六十头论诉事,和子惊惧,邀入旗亭,以酒酬鬼,求为方便。二鬼曰:"君办钱四十万,为假三年命。"和子遽归贷衣,具凿楮钱焚之,见二鬼挈其钱去。及三日,和子卒,鬼言三年盖人间三日也(段成式支诺皋)。
  
  薛季昶梦猫伏卧堂限上,头向外。以问占者张猷,猷曰:"猫者爪牙也,伏门限者,阃外之事,君必知军马之要。"果除桂州都督,岭南招讨使(朝野佥载)。
  
  贞元时,范阳卢顼家钱塘,有一妇人,不知何来,直诣其婢小金所,自言姓朱,时来去。一日天寒,小金爇火,妇人至,怒踏其火,即灭,并以手批小金。后数日,妇人至,抱一物如貍状,尖嘴捲尾,纹斑如虎,谓小金曰:"何不食我猫儿?"复批之,云是野貍(唐张泌尸婿传)。
  
  裴宽子諝,好诙谐,为河南尹。有妇人投状争猫儿,状云:若是儿猫,即是儿猫;若不是儿猫,即不是儿猫。諝大笑,判云:儿猫不识主,傍我捉老鼠,两家不须争,将来与装諝。遂纳其猫,两家皆哂之(开元传信记)。
  
  《稽神录》:建康有卖醋人某,畜一猫,甚佼健。辛亥岁六月猫死,不忍葬,置之座侧。数日,腐且臭,不得已,携弃秦淮河。既入水,猫活,某自下水救之,遂溺死。而猫登岸,走金乌铺,吏获之,缚置铺中,出白官司,将以其猫为证。既还,则已断其索,啮壁而去矣,竟不复见(太平广记)。
  
  《闻奇录》:进士归系,暑月与一小孩儿于厅中寝,忽有一大猫叫,恐惊孩子,使仆以枕击之,猫偶中枕而毙,孩子应时作猫声,数日而殒(太平广记)。
  
  平陵城中有一猫,常带金锁,有钱飞若蛱蝶,土人往往见之(酉阳杂俎)。
  
  龙朔元年,涪城鼠猫同处。鼠象窃盗,猫职捕鼠,反与同处,废职容奸(《新唐书五行志》一本作濬州)。
  
  陇右节度使朱泚,于军士赵贵家得猫鼠同乳不相害,笼而献之。宰相常衮率群臣贺,崔祐甫曰可弔不可贺,因献《猫鼠议》(唐书代宗纪)(汉按:崔祐甫《猫鼠议》曰:《礼记郊特牲》篇曰:迎猫为其食田鼠也,猫之食鼠,载在礼经,以其除害利人,虽微必录。今此猫对鼠不食,仁则仁矣,无乃失其性乎?何异法吏不触邪、疆吏不捍敌,以若称庆,殆所未详。恐须申命宪司,察听贪吏,戒诸边堠毋失徼巡,猫能致功,鼠不为害)。
  
  《闻奇录》:李昭嘏当应进士试之先,主司昼寝,见一卷在枕前,乃昭嘏名,令送还架上。复寝,有一大鼠啣嘏卷送枕前,如此再三,来春嘏遂获及第。因询之,乃知其家三世不养猫,盖鼠报也(太平广记)。
  
  宝应中,有李氏子,家于洛阳,其世以不杀,故家未尝畜猫,所以宥鼠之死也,迨其孙亦能世祖父意。尝一日,李氏大集其亲友,会食于堂,既坐而门外有数百鼠俱人立,以前足相鼓如欣喜状,家人惊异,告于李氏,亲友乃空其堂纵观之,人去尽,堂忽摧圮,其家无一伤者。堂既摧,鼠亦去。悲夫,鼠固微物也,尚能识恩而知报如此,而况人乎(宣室志)。
  
  永州有人以生年值子,鼠为子神,因爱鼠不畜猫,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由是室无完器,椸无完衣(柳宗元文集)。
  
  李义府柔而害命,人称李猫(唐书)。
  
  华润庭云:李猫,韵府作人猫。
  
  李回秀所居犬乳邻猫,中宗以为孝感,旌其门(白孔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