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艺藏
- 书法
- 书林清话
书林清话
赵府居敬堂,亦称味经堂。嘉靖柔兆执徐(丙辰三十五年。)刻朱子《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见《袁簿》。(云板心有“赵府居敬堂”五字。)无年号刻严粲《诗缉》三十六卷,刘三吾《书传会选》六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二、《丁志》。刻晁迥《法藏碎金录》十卷,见《瞿目》、《丁志》。刻《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遗篇》一卷,《灵枢经》十二卷,(板心有“赵府居敬堂”五字。)刻明崔铣《洹词》十二卷,(板心有“赵府味经堂”五字。)见《丁志》。刻《脉经》十卷。(吾有藏本。板心有“赵府居敬堂”五字。)
楚府。无年号刻刘向《说苑》二十卷,见《陆跋》。(并刻《新序》十卷,载《古今书刻》。)
辽国宝训堂。无年号刻《昭明太子文集》五卷,见《孙记》、《缪记》。(云首行云“大明辽国宝训堂重梓”。)
德藩最乐轩。无年号刻《汉书》一百卷,见《莫目》。(余有藏本。小题在上,大题在下。板心上方有“德藩最乐轩”五字,下有刻工姓名。每页二十行,行二十一字。白文无注。)
潞藩。崇祯丙子(九年。)刻《述古书法纂》十卷,见《丁志》。大抵诸藩优游文史,黼黻太平。修学好古,则河间比肩;巾箱写经,则衡阳接席。又不独郑藩世子载育之通音律,西亭王孙睦挈之富藏书。为足增光于玉牒也已。
○明人刻书之精品明人家刻之书,其中为收藏家向来珍赏者,如丰城游明大,翻雕元中统本《史记集解索隐》一百三十卷,见《缪记》、《森志》、《陆集》。(云明正统九年举人,景泰二年进士,天顺末官福建提学佥事,又九年而后卒。是书行款纸质与建安余氏勤有书堂所刊相似,疑为大官福建时所刊。)刻《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三十六卷,附《宋季朝事实》二卷,见《张志》、《森志》、《丁志》。
吴郡沈辨之野竹斋。刻《韩诗外传》十卷,见陈编《廉石居记》、《杨谱》、《丁志》。刻《画鉴》一卷,见《杨续录》。(沈辨之,名与文,明嘉靖间人。藏书家多误以为元刻。又沈刻书亦有繁露堂名。吾藏所刻顾《近书》一卷,前序有吴郡沈与文校刻五小字,在翻叶阑边末有“吴郡沈氏繁露堂雕”亚形印。)
昆山叶氏べ竹堂。(此文庄公盛后人,仍用先人堂名。)刻《云仙杂记》十卷,见《四库书目提要》、《廉石居记》、《瞿目》、《丁志》。隆庆六年刻陶《清异录》二卷,见《张志》、《瞿目》。(后有“隆庆六年壬申叶氏べ竹堂绣梓印行”十五字。)
江阴涂祯。弘治辛酉(十四年。)仿宋刻九行本桓宽《盐铁论》十卷,见《森志》。(德辉按:《孙目》有影写本,与顾千里校张敦仁刻本,皆明人重刻涂祯十行本也。)
锡山安国桂坡馆。嘉靖癸未(二年。)刻《颜鲁公文集》十五卷、《补遗》一卷,见《孙记》。嘉靖甲午(十三年。)刻宋绍兴本《初学记》三十卷,见《范目》、《天禄琳琅》九、《丁志》、《陆志》、《杨志》。(按:明晋藩及徐守铭宁寿堂本,皆从此出。)
震泽王延恩褒四世之堂。嘉靖丁亥(六年。)刻《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一百三十卷,见《朱目》、《丁志》、《陆志》、《缪续记》。(据云后序目后有“震泽王氏刻梓”篆文木记,集解序后有“震泽王氏刻于恩褒四世之堂”隶文木记,索隐后序有延跋,末云“工始嘉靖乙酉腊月迄丁亥之三月,林屋山人王延识于七十二峰深处”。)
吴郡金李泽远堂。嘉靖戊子(七年。)刻《国语韦昭解》二十一卷,见《邵注四库目》。(德辉按:此亦出宋本,较黄丕烈士礼居仿宋刻注文有多数字者。)
吴门龚雷。嘉靖戊子(七年。)刻鲍彪校注《战国策》十卷,见《瞿目》。(按:此与金李刻《国语》皆同时仿宋刻本,取校孔继汾诗礼堂本,胜处颇多。)
吴郡袁嘉趣堂。嘉靖癸巳(十二年。)仿宋刻《大戴礼记》十三卷,见《天禄琳琅》九、《孙记》。嘉靖乙未(十四年。)仿宋刻《世说新语》三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六、《陆志》。嘉靖己酉(二十八年。)仿宋张之纲本《文选注》六十卷,见《天禄琳琅》十、《朱目》、《丁志》、《缪记》。
顾春世德堂。嘉靖癸巳(十二年。)刻《六子全书》:老子《道德经》二卷、《南华真经》十卷、《冲虚至德真经》八卷、《荀子》二十卷、《新纂门目五臣音注扬子法言》十卷、《中说》十卷,见《孙记》。嘉靖甲午(十三年。)刻王子年《拾遗记》十卷,见《杨志》、《杨谱》。
澶渊晁栗宝文堂。嘉靖甲午(十三年。)刻《昭德新编》三卷,晁冲之《具茨集》一卷,见《丁志》。嘉靖丙午(二十五年。)刻晁说之《晁氏客语》一卷、《晁氏儒语》一卷、晁迥《道院集要》三卷、《法藏碎金》十卷,见何厚甫培元《经眼书目》。
南平游居敬。嘉靖丙申(十五年。)刻《韩文》四十卷、《外集》十卷、《集传遗文》二卷,《柳文》四十三卷、《别集》二卷、《外集》二卷、《附录》一卷,见《丁志》。(德辉按:嘉靖丙辰(三十五年)莫如士重刻,卷数行格同,吾有藏本。)
余姚闻人诠。嘉靖己亥(十八年。)刻《旧唐书》二百卷,见《天禄琳琅》九、《孙记》、《丁志》。
金台汪谅。嘉靖乙酉(四年。)刻《史记索隐正义》一百三十卷,见《钱日记》、《钱稿书跋》、《朱目》、《丁志》、《陆志》。(钱大昕《养新录》“史记宋元本”一则云:“明嘉靖四年莆田柯维熊校本,金台汪谅刻,始合《索隐》、《正义》为一书。前有费懋中序称陕西翻宋本无《正义》,白鹿洞本有《正义》,是柯本出于白鹿本。同时震泽王氏亦有翻宋本,大约与柯本不异。”钱泰吉《甘泉乡人稿》五“校史记杂志”一则云:“小题在上,大题在下,柯王两本皆然。然柯本大题旁注,不若王本并作大字,尤为近古。”又云:“柯本《索隐》序后有‘绍兴三年四月十二日右修职郎充提举茶盐司办公事石公宪发刊,至四年十月二十日毕工’三十八字,凡三行。始知柯本从绍兴本翻刻也。”又云:“《福建通志》卷三十六,正德十二年舒芬榜进士柯维熊工部郎中。”)
福建汪文盛。嘉靖己酉(二十八年。)刻《前汉书》一百二十卷,《后汉书》一百二十二卷,见《钱日记》、《孙记》、《丁志》、《缪记》。(丁云:“《钱竹汀日记》云:汉书嘉靖本卷首题福建按察司周采、提学副使周、巡海副使何乔校刊,末题嘉靖己酉年孟夏月吉旦侯官县儒学署教谕事举人廖言监修。今细按周采等衔名,实自后加。其中汪文盛、高氵、傅汝舟名字,尚有铲削未尽者。氵,字宗吕,号髯翁,侯官人,著有《石门诗集》。汝舟,字虚木,氵同县人,有《傅山人集》。”德辉按:汪本书名大题后云“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明汪文盛、高氵、傅汝舟校”,凡十九字,作两行书。其中各卷亦或题二周一何名,盖汪、高、傅为地方乡绅,周、何则地方官也。官主刻,绅主校,故皆题名也。)刻《五代史记》七十四卷,见《丁志》。(书名大题后云“宋欧阳修撰,徐无党注,明汪文盛、高氵、傅汝舟校”。每页二十四行,行二十二字。版式与所刊《两汉书》同,惟字略肥。天一阁、<;百百>;宋楼所藏皆此本。文盛所刻《仪礼注疏》、《两汉》及此书,皆高、傅两人同校。)
苏献可通津草堂。嘉靖己未(三十八年。)刻王充《论衡》三十卷,见《天禄琳琅》九、《孙记》、《朱目》、《陆志》、《森志》、《缪续记》。刻《韩诗外传》十卷,见《莫目》。(德辉按:此与沈辨之野竹斋刻本实同一版本。细审野竹斋木记,似是将原有木记削去补刻,而通津本则出于自然。世皆以沈本误作元刻,余窃疑其更在通津本之后。传世已久,疑莫能明矣。)
东吴郭云鹏济美堂。嘉靖癸卯(二十二年。)刻《分类补注李太白诗集》三十卷,见《丁志》。(云:后有云鹏自跋,并“嘉靖癸卯春元月宝云堂梓行”小木记。)嘉靖己未(三十八年。)刻《曹子建集》十卷,见《丁志》。无年号刻《河东先生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附录》二卷、《集传》一卷、《后序》一卷,见《孙记》、《陆志》、《丁志》。(云:每卷尾有“东吴郭云鹏校寿梓”篆文木记,版心有“济美堂”三字。德辉按:此与徐氏东雅堂韩集板式行字相同,盖同出宋廖莹中世彩堂本,但韩集犹刻于柳集之后,而世盛称东雅堂《韩集》鲜称此本者,何也。)刻《欧阳先生文粹》二十卷,《补遗》十卷,见《天禄琳琅》十、(云:云鹏跋,题宝善堂梓行。德辉按:此与所刻李集木记同,非仅济美堂矣。)《丁志》。(作《欧阳先生遗粹》。)
俞宪朱鸣馆。嘉靖戊申(二十七年。)刻《西溪丛语》三卷,见《黄记》、《陆志》、《陆跋》、《莫录》、《缪记》。
东吴徐氏。嘉靖间仿宋刻《仪礼注》十七卷,见《陆志》。(德辉按:徐刻《三礼》罕见。黄丕烈士礼居仿刻之《周礼注》,亦其一也。盖《三礼》皆据宋本,与武英殿仿岳氏《五经》之一《礼记》,行字相同。但岳本有释音,徐本无释音,以此为异。吾藏明刻《仪礼》与此同,《周礼》有释音与《礼记》同,盖翻岳本也。)
东吴徐时泰东雅堂。刻宋廖莹中世彩堂《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陆志》、《缪续记》、《丁志》。(云:眉间有雍正丁未长洲陈景云记云:“近吴中徐氏东雅堂主人徐时泰,万历中进士,历官工部郎中。崇祯末,堂已易主,项宫詹煜居之。煜后以降贼名丽丹书,里人噪而焚其宅,堂遂毁。今仅存池塘遗迹而已。”德辉按:据陈记,则时泰通籍在万历。其刻书必在通籍后,而郭刻柳集疑当在时泰前,故天启中柳氏有重刻本,韩板乾隆时犹存江苏洞庭东山王氏。吾藏二本,一本明印,一本后有乾隆十一年洞庭东山王金增师李氏修板跋。)
嘉禾项笃寿万卷堂。隆庆庚午(四年。)刻《郑端简奏议》十四卷,见《丁志》、(云:末有“隆庆庚午九月雕工毕”一条。)《缪续记》。万历甲申(十二年。)刻《东观余论》三卷,见《天禄琳琅》九、《孙记》、《陆续跋》、《丁志》。
嘉禾项德宛委堂。刻元陆友仁《研北杂识》二卷,见《陆志》、《丁志》。天启甲子(四年。)刻《奇姓通》四十卷,见《缪记》。(德辉按:德疑笃寿兄弟之子。笃寿之兄名元淇;弟名元汴,字子京,流传书画名迹所谓项墨林天籁阁是也。笃寿子德桢,万历己未进士。孙鼎铉,万历辛丑进士;声国,崇祯甲戌进士。见《嘉兴府志。进士题名》。元汴子穆,字德纯。穆季弟德明,字鉴台。亦见《府志。列传》。又德新字又新,见朱彝尊《明诗综。小传》。又德宏,见朱彝尊《曝书亭集》“兰亭神龙本跋”。均以德为名,则德必其从子行也。)刻《避暑录话》四卷,见《莫目》。(吾藏此本。)
马元调宝俭堂。万历甲辰(三十二年。)刻元稹《长庆集》六十卷,白居易《长庆集》七十一卷,见《森志》、《缪记》。
邓文远堂。万历丁巳(四十五年。)刻程大昌《演繁露》十六卷、《续》六卷,见《丁志》。无年号刻《唐文粹》一百卷,见《孙记》。刻王桢《农书》三十六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十六。
高承埏稽古堂。刻《刘宾客佳话录》一卷,《剧谈录》二卷,《云仙散录》十卷,《隋唐佳话》三卷,见《缪记》。《南部新书》十卷,《友会丛谈》十卷,见《缪续记》。(德辉按:吾县王山长岱《浮槎文集》五“高寓公先生传”云:高公讳承埏,字泽外,号寓公,晚号鸿一居士。系出齐公子高后,以王父字为氏,至宋武烈王讳琼发迹于汴。至忠节公世,则随跸南渡。元末,九世孙文忠公逊志,自萧县避地嘉兴,因系籍焉。长补诸生,己卯得隽,庚辰捷南宫,廷对三甲,官终工部虞衡司主事。戊子感怀赋诗,绝笔而逝,时年四十六。传甚详,兹略摘其仕履。己卯为崇祯四年,庚辰为五年,卒于戊子,则顺治五年。所刻书又有唐牛僧孺《玄怪录》,李复言《续玄怪录》,李浚《北窗续录》,梅彪《石药尔雅》,元伊世珍《郎环记》,高德基《平江纪事》,唐姓佚名《灌畦暇语》,明陈继儒《偃曝馀谈》、《墨畦》,袁宏道《关中游历》等书。总题《稽古堂日钞》,见顾修《汇刻书目》。以不见于诸家书目,附记于此。)刻《子夏易传》十一卷。(吾藏此本。)
吴氏西爽堂。无年号刻《晋书》一百三十卷,见《杨志》。刻《三国志》六十五卷,见《缪续记》。
万玉堂。刻《太玄经》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五、(误入宋版。)《瞿目》、《森志》、《缪续记》。
吴郡杜诗。刻鲍彪《战国策校注》十卷,见《天禄琳琅后编》四。(误入宋版。)
元和吴元恭。刻《尔雅注》三卷,见顾广圻《思适斋集》。(顾有翻刻。)此皆刻书有根据,不啻为宋椠作千万化身者也。其余丛刻书,以顾元庆《四十家文房小说》为最精,胡维新《两京遗编》次之,程荣《汉魏丛书》又次之。吴《古今逸史》时有脱讹,何允中《增刻汉魏丛书》殊少抉择。至晚季胡文焕《格致丛书》,陈继儒《秘笈》之类,割裂首尾,改换头面,直得谓之焚书,不得谓之刻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