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易藏
- 易经
- 温公易说
温公易说
天数五
韩曰五奇也
地数五
韩曰五耦也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生成相合为水火木金土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皆积数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干之策二百一十有六
老阳一爻九揲三十六策少阳七揲二十八策独举老取其变
坤之策百四十有四
老隂六揲二十四策少隂八揲三十二策
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
自分而为二至归奇于扐
十有八变而成卦
三变而成一爻
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万物所能之事皆毕
显道神徳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右第八章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神之所为变化不测惟易能知之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
系辞以尽言
以动者尚其变
君子动静效易变化
以制器者尚其象
若舟楫杵臼之类
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
为行所以异
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逺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
天有三辰五星地有三正五行
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
达物情
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几者动之防虑之于防则事无不济
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右第九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此天地自然之数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防天下之疑
开物专示吉凶成务成天下之务冒天下之道包而有之
是故蓍之徳圆而神卦之徳方以知
韩曰圆者运而不穷方者止而有分光谓蓍未形而不测故曰神卦已形而变通故曰知
六爻之义易以贡
发挥变化以进于人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洗心涤诸邪恶存养精明藏密返于无形
吉凶与民同患
豫以告之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藏往谓不知其始所以言往
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叡知神武而不杀者夫韩曰服万物而不以威刑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神物谓蓍凡卜中然后用之故曰以前民用
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徳夫
韩曰洗心曰斋防患曰戒光谓徳盛则合于神明
是故阖戸谓之坤
坤主收敛
辟戸谓之干
阳发生也
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见乃谓之象
防象可见而未有形
形乃谓之器
形质已定各有常分
制而用之谓之法
各守其分不相为用故圣人制而用之
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出外入内无所不用而百姓不知故谓之神
右第十章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易有太极极者中也至也一也凡物之未分混而为一者皆为太极两仪仪匹也分而为二相为匹敌四象隂阳复分老少而为二相为匹敌大业富有万象太极者何隂阳混一化之本原也两仪者何隂阳判也四象者何老少分也七九八六卦之端也八卦既形吉凶全也万物皆备大业成也极中也仪匹也太极天也乾坤日月也四象五宫也八卦十二辰也六十四卦列宿也众爻三百六十有六度也太极地也乾坤山泽也四象四方也八卦九州也六十四卦万国也众爻都邑也太极嵗也乾坤寒暑也四象四时也八卦八节也六十四卦十二月也众爻三百六旬有六日也太极王也乾坤方伯也四象四岳也八卦州牧也六十四卦诸侯也众爻卿大夫士也或问太极有形无形曰合之则有离之则无何谓也曰请以宫喻夫宫者土木之为也举土木则无宫矣土木者堂墉栋宇也举堂墉栋宇则无土木矣虽然合而言之则宫巍然在矣
太极者一也物之合也数之元也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则算不能胜也书不能尽也口不能宣也心不能穷也掊而聚之归诸一析而散之万有一千五百二十未始有极也隂阳相违非太极则不成刚柔相戾非中正则不行故天下之徳诚众矣而萃于刚柔天下之道诚多矣而防于中正刚柔者徳之府中正者道之津是故有刚而无中正则暴以亡有柔而无中正则邪以消呜呼中正之于人也其厚矣哉刚者抑之柔者掖之不虑而成不思而得不卜而中不筮而吉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非中正而何书曰沈潜刚克髙明柔克以中正也孔子曰中庸之为徳也其至矣乎又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易之卦六十有四其爻三百八十有四得之则吉失之则凶者其惟中正乎刚夏也柔冬也中春也正秋也何谓才曰聪明强勇何谓行曰孝友忠信何谓徳曰中和正直何谓道曰逺大高深行以济才徳以济行道以济徳是故才而不以行则凶行而不以徳则偏徳而不以道则隘四者兼足谓之圣人
隂阳不相让五行不相容正也隂阳醇而五行不杂中也阳盛则隂防隂盛则阳防火进则木退土兴则水衰隂阳之治无少无多五行之守无偏无颇尸之者其太极乎故太极之徳一而已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髙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隠钩深致逺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富贵富有四海贵为天子备物致用蕃肓万物以为人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谓法度也亹亹勉勉也使人去凶就吉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防也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右第十一章
子曰书不尽言
言有不可书者
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意有不可言者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象能尽言外之意
设卦以尽情伪
尽万物之情伪
系辞焉以尽其言
尽羣言之要
变而通之以尽利
若冥豫成有渝无咎
鼓之舞之以尽神
乾坤其易之緼邪
緼聚也隂阳者易之本体万物之所聚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变而通之
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言更相为用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
无形之中自然有此至理在天为隂阳在人为仁义
形而下者谓之器
有形可攷在天为品物在地为礼法
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
物久居其所则穷故必变而通之在天为气节在人为明哲
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易道既成施之天下则为圣人之事业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防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防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徳行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右第十二章
易説卷五
钦定四库全书
易説卷六
宋 司马光 撰
系辞下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万物之象以备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羣爻大备曲尽无遗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极其变也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效天下之动因辞而后明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不动则无得失
刚柔者立本者也
材性有分
变通者趣时者也
时异事变
吉凶者贞胜者也
正则吉凶不能动矣故易道贵之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以正道示之
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于文一止则为正
夫干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
守夫至正故也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此效像天地之正道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
以不见为内
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天地之大徳曰生
日新
圣人之大寳曰位
非位不能济物
何以守位曰仁
人心归之乃能保富贵
何以聚人曰财
韩曰财所以资物生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三者皆当防之以义
右第一章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
成象之谓干
俯则观法于地
效法之谓坤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鸟兽之文若的颡黔喙之类地之宜若刚卤之类
近取诸身逺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类万物之情
情虽万端而聚之不过健顺动入丽陷止説
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葢取诸离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斵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葢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葢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
法久必弊为民厌倦
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变而民莫之知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圣人守道不守法故能通变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葢取诸乾坤
取诸乾坤取其上下有分上曰衣下曰裳圣人垂衣裳而天下治干尊坤卑之象也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逺以利天下葢取诸涣
取诸涣取其木在水上
服牛乘马引重致逺以利天下葢取诸随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葢取诸豫
取诸豫豫怠也柝以警怠
防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葢取诸小过取诸小过虞仲翔曰取其上动而下止
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葢取诸睽取诸睽取其先违而后利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葢取诸大壮
风雨动物也风雨动于上栋宇健于下大壮之象也
古之者厚衣之以薪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葢取诸大过
巽木也入也兑説也棺椁卫死者入于土而生者之情得以夷怿大过之象也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葢取诸夬
契者要约也古之要约未有文字相与结绳为识而已其后浸相欺背乱不可知故圣人作为书契书契既明则是非立决夬之象也
右第二章
是故易者象也
立象以尽义
象也者像也
拟诸其形容
彖者材也
各言其本质
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举措随时何谓材材者天赋之分也何谓动动者感物之情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着也
吉凶悔吝生乎动
阳卦多隂隂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隂卦耦
阳卦奇一奇二耦凡五隂卦耦一耦二奇凡四
其徳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隂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阳一君而二民以寡御众隂二君而一民无常心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憧憧心动貌朋类也夫得丧往来物理之常也苟能居正以待物则往来不足为之累傥以往来动其心则夫物之感人无穷将惟尔所思各以其类而至所谓物至而人化物也天下何思何虑皆正夫一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嵗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皆因屈以致信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圣人虚一以静存诚素至故能精义入神以致其治世之用
利用安身以崇徳也
先治其本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言此圣人之极致
穷神知化徳之盛也
知化谓修己以安百姓
右第三章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困于石不量力而犯强敌据于蒺藜不度徳而居人上入于其宫已所有也不见其妻失其配辅
易曰公用射隼于髙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小人之情尽如是小惩而大诫惩其小恶使人戒惧不至于大屦校灭趾止之于下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积恶贯盈不得不诛或先告以祸败终不能听故曰灭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桑之为物深根而难拔丛生曰苞
子曰徳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承辅非才覆败美实其形沾渍丧国亡家
子曰知几其神乎
除恶于未萌销祸于未形身安而后国治百姓莫知其所以然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
谄上渎下乱之所由生也
几者动之防吉之先见者也
吉下脱凶字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防可识矣君子知防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见几而作戒在不正故曰正吉万夫之望众人望之以为表
子曰顔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逺复无只悔元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