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易藏
- 易经
- 子夏易传
子夏易传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雷之震,风必从之。君子行,必由其道。得其恒而増,其恒而増其大也。故独立其所不以物易。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恒者,久于其道,不烦而物自归也。处于极下,深底者也。不修其恒,不度其分,遂求其应,初以深极而求于人。人斯竭之矣,何以终乎。正之凶而无所利也。
九二,悔亡。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非其位久失道也,刚而自正,退而久中,可以悔亡。
九三,不恒其徳,或承之羞,贞吝。象曰:不恒其徳,无所容也。
三者,终下至上之地,进退之所也。不能修徳守位,而复上以求应,无其恒也,何以容哉。以是为政可惜者也。
九四,田无禽。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承上之地,柔以奉上而刚居之。求应于下位已失矣,安所获乎。
六五,恒其徳,贞妇人吉,夫子凶。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从系以为正,守中而为恒,妇人以之吉也,夫子可以制义矣。而从人之政,狭之至矣,固其凶也。
上六,振恒,凶。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极上,终尽之地,柔振而将久之道穷也,久何之乎。虽有其应,不足振也。失时之极,无功已矣,凶之道也。
艮下乾上 遯亨,小利贞。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遯之时,义大矣哉。
阴长而君子外于时也。隐其道,逃其情,从而正之,而后乃亨。夫彼之生也,微其终大而不可御者,时之来也。故君子观其兆,而不待其至也。当位而应,犹不果制,与时行而已矣。阴浸而长,其患未害,我志犹行也,故小利而贞。刚而应柔,和而不同,遯而反制,非大徳不能消息也。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逺小人,不恶而严。
山侵于天,下通上也。君子逃情于小人,不以力争,严以制也。
初六,遯尾,厉。勿用有攸往。象曰:遯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遯,以逃避患也。患未至而首遯之,则逺于患矣。阴过二矣,而后遯焉,遯之尾也。见而逃之,反相疑也。不往而和,则何灾哉。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小人之道,狭而鲜亲,至于履位,人多逃也。则以法执也,或系之以利,质之以爱,然后人不得去。坚其志而不可拔也,乃得小人之中,而获其顺矣。
九三,系遯有疾厉,畜臣妾吉。象曰:系遯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系志于阴,不能遯也。为小人所制,危惫之道也。施于畜臣妾,吉也。系于鄙贱,岂可大事乎。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象曰: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君子知几絶而好遯小人,情系不能遯也。
九五,嘉遯,贞吉。象曰:嘉遯贞吉,以正志也。
当位相应,能制于内,遯情而治,志在乎正,可谓遯之嘉也。
上九,肥遯,无不利。象曰:肥遯无不利,无所疑也。
过于卦外,无应小人,不劳虑于进退,可谓遯之肥而无不利也。
乾下震上 大壮,利贞。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阳刚也,大也,刚而不邪,大而能周,时而后动,故大者壮,而得其正也。天地以正,大而得其生。圣人以正,大而天下化。其道刚动而大者正也。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雷在天上,阳气大行,君子得其道也。非礼弗履,保其壮也。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
刚以处下,不有其大,初而遂用其壮也。壮在乎趾,何以用哉,以之而征,凶其冝也,故信有穷也。
九二,贞吉。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守正处卑,得中之道,全其壮也。故贞吉矣。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刚居上而得位也。小人知进不知退,故用其壮也。壮必见伤,正之危也。四刚在上,将陵过之,能容无忌,必羸阗矣。君子逹于几危,故不用也。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象曰:藩决不羸,尚往也。
为刚长之首升于上,体守于臣位,志在除邪,疑其逼也。故贞吉乃悔亡矣。往皆柔也,物无逆之,藩决而不羸也。居大臣之任,可以载其刚之用也。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刚长也。而以柔乘之五阳也。而以阴处之,虽欲用壮,是丧其壮,而不难也。质柔而不可恃也。柔不终拒尊中获存故无悔也。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柔居壮,极非其壮,而用壮也。将触藩矣。恃应而往,不能退也。质弱道穷,不能遂也。进退无可安所之哉,若自守其柔,艰以为志,不敢盈殆,得其吉矣。
坤下离上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明出地上,圣人顺民而丽于大明,光于天下,方无滞于幽也。故柔进而上行,附于大明之中,极一臣之位,任为治之主,故谓为康侯锡以多马,昼日之间而三接也。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徳。
明出地上,大明之道,可进之时也。君子着其明徳,求上知之。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有应于上,可以进也。应近于五,未获于情,虑其得之薄,故摧如。不进,以柔守下也。复以自知,正之吉也。未为上信,未受上命,故修徳自退,寛以居之,终无咎矣。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得位而进,无应而愁如也。夫以谨顺中正,忧勤其进,非唯获吉,抑受其福也。五以阴而降徳也。茍能立身行道,当时大明,何必待于应乎。王母,阴尊而幽逺者,犹知福之况其明王乎。
六三,众允悔亡。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处上又进悔之道也。众允志合,故进不非,故悔亡也。
九四,晋如,鼫鼠贞厉。象曰:鼫鼠贞厉,位不当也。
上奉于五,下据其民,刚强处卑,进不当位,其窃位也。如大鼠焉,贪而无礼,不能终矣。以之为重危之道也。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臣当君任,正之道也。以明盛而进弼成王化而为治主也。夫以明正为治者,则天下各当其才矣,何恤乎失得哉。以斯而往,吉其冝也。故无不利矣。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以柔徳治者,不能威肃天下也。故其终多用师焉。进过于礼,故曰角。进极于终,民或叛也。明正久着,人多恊焉,犹用伐邑,虽危吉也。则咎自免矣。治物不以徳,以之为政,可惜之也。
离下坤上 离下坤上:明夷,利艰贞。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明入地中,上无以明,天下无所见也。艰以事上,不失于正,利也。故文王内文明而外柔顺也。箕子蒙难 而能正其志,晦其明者也。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明入地中,藏其明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故君子之莅众也。外用晦,以使民内保。明以为治。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小人贼害之,时有明,则伤矣。初以君子之徳刚而不回,故为时忌之深也。以其无位,犹且逺患,庶以速奔也,故絶其迹,隐其形,三日而不敢食。逃难而遇人,人必疑言矣。害明之深,惧人之见也。君子畏害而速去,其义岂遑食哉。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守中顺则无猜者也。而已道不行矣。夷于左股者焉,故与之拯马而驰逐也。且内明以外顺,虽伤左而右存,与时并行不失其吉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为文明之主夷终则进也。上六逺其明,虽高而至晦也。应其诛焉。时之得向明而南巡狩也。获其大首耳,其污俗渐正而已,不可疾也。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守以下位,顺以上承,自右而入于左腹,获其心意也。顺以避患,止守于分明,其归自异矣。出于门庭,不逺行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在难之内,而能保明其中,智以藏之,愚以晦之,得其正而时不能迁也。则明岂息哉。得中之道亡而能有,故箕子当之矣。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暗而过中至明夷之极,晦之至也。位高势,崇登于天也。失道将覆,入于地也。
离下巽上 家人,利女贞。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正家之道在于女正,女既位而男位正也。故圣人设昬礼焉,重而娶之,当其位也。然后可保其久矣。夫妇正,家道之先,上下之始也。严君之道始焉,父母之道出焉,故严其君。则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家道咸正,而天下定矣。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火出而风鼓之炎,乃大也。女正而男久之,家乃成也。必由内生而外成也。言必有在而不茍行,必守常而不杂此家人之,则而正其本也。
初九,闲有家,悔亡。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家人之道,在于防邪,防闲在于初也。及其志未变而正之,则不至于悔矣。得之制者也。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妇人之职,正其中也。无所遂其成,在中主馈而已。体柔顺而刚巽之,得正之吉也。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体之上,家之长,刚以严之。故嗃嗃,威下也。家人之性,不喜服也。虽悔有厉,乃保其吉也。妇子嘻嘻,从下之性,何以节其中哉,可惜也已六四,富家大吉。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柔承于尊,位高而顺,故得家之富,保其大吉也。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刚尊配应,夫妇之正,而家道正矣。王至有家,天下刑于上也,亲以相亲,交以泛爱,何忧乎祸乱哉。故能保其吉也。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刚得终于家人,天下化之,信而行之人。人正,家而自为治也。夫以家人,威信之道始以,令人也。其终也。反信已焉,人反敬已焉。威信及而天下之治至矣。
兑下离上 睽小事吉。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睽,异也。上火下泽,火炎上泽,润下性之异也。二女同居,志各异行,是以睽也。此独化不足失其全,用睽而为合也。他用小事同矣。事之同,则相说明其冝也。柔进上行而应刚,小得其中,睽而应其正,故小事,用之吉。古者圣人之治也。用天下之物成天下之事,取异物相制,或以相合,其类多矣。则天下无不同也。至于天地之殊,男女之别,体异而事同,况乎小物也。子曰:弦木为,弧剡木为矢。盖取诸睽合众材,各睽其小体而成其大器。观是而他可知也。夫济天下之务者,岂止于一材乎。非圣人不能合睽而为功也。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上火下泽,志睽者也。中有小事之用焉。君子合异以同其事,同则务济,类非不可以无别,无别则乱生,故君子同其事而异其道。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睽,异类而同也。未合而悔生也。故六爻初皆咎,而能免之者,以其小事同也。小事同者,何往不同哉,故皆有终也。马,类之异也。睽之初,不相与,故丧之矣。终赖而相济也,则勿逐而自复矣。火泽体异而相恶也,恶而睽之,复相逺矣。见而和之,何咎之有。与时终睽,而小事吉也。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火泽,睽也。而不相通阴阳,匹也。相求之物,睽而相望而相得。曰遇巷者,不逺而得也。初为出门,二为巷乎,相得既通,可无咎矣。
六三,见舆曵,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象曰:见舆曵,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