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易传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奉上之劳而不敢自获,其志至终得治,则因其道焉。故开国承家,其道自利,驰良马也。自任不可以纵缓,则失矣。艰而守正,乃利闲。习乘舆备其左右,则利有攸往矣。上大畜之终,则盛大矣,无不通也。习舆备卫所以合上之志,而皆通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牛,阴类也,而又童焉,居牢而安能止其健,不劳其备而得其用,则何往而不济焉。故大吉有喜也。

  六五,豮豕之牙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四止于初,童牛而喜,不劳而得下之效也。至于五,下则刚长,事斯大矣,故有备而劳及获其用也。其吉于豮豕之牙焉,豮豕,豭之无阳者,牙劣而不用可也。以大中而获乾也。事之大济,故有庆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大畜,冀其成也。刚上也。为柔上之,佐时行道,止健而致于治也。既成而大通矣,于何往而不可哉。故上九曰何以为也。虽天衢而通也,可谓大行也已矣。

   震下艮上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颐,口颊也。下动而上止,其为颐乎。身之而养也。颐为养乎。民由上养,正乃吉也。止而待之,养之道也。动而求之,见利迁也。故下动皆凶,上止皆吉。观颐自养,正为吉乎。万物待天地之养也,百姓待圣人之养也。圣人待贤人之治也。故在于养贤,则圣人昭昭焉。分贤不肖,白黒也。中人效而为之,其意无别也。不知贤,孰果谓天下之贤也。故曰大哉。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愼言语,节饮食。

  山中雷震,养万物,是谓颐之象也。言语者,祸福之几也。饮食者,康疾之由也。动止得其道,身乃安颐,莫过是也。

  初九,舎尔灵□,观我朶颐,凶。象曰:观我朶颐,亦不足贵也。

  初以动之先,嚼而求徒,朶其颐而已。恃三之附以,为己之才也。而又趋其应,不卜吉凶之去,就多求养而无节,凶其宜也。虽附又应,岂足贵哉。

  六二,顚颐拂经于丘颐,征,凶。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倒养于下,近而非应,违其常理也。丘颐,地之高,刚上者也。震体动则颐,下体皆上也。动而上求之谓也养,于初矣,而又上征无其应也。是失其类无恒拂常于颐之上,凶之道也。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刚动柔朶,犹为凶也。况失位之柔也。虽应于上,上刚而极止,下柔而极动,性极相违,求养于上,违背之道,无甚于斯,故征之凶也。至于数极而不见用,无攸利也。

  六四,顚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象曰:顚颐之吉,上施光也。

  颐贵其止于正也,虽下顚养而得位,静止施而不求,故吉也。非无情也。止以待时,故视其所视,不眶盱也,非无欲也。义然后取,待逐安其所也。颐之吉虽顚而无咎也。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居尊而上从已,无政而不能于化,违其常理者也。附贤守正而吉矣,不可涉难也。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阳艮主也,五附之而保其尊,三应之而保其至,颐之得养,由上止而成也。居位擅民,厉之道,得时可尚,故吉。而有庆也。刚以济众,何险之有乎,是以利涉也。

   巽下兑上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桡,本末弱也。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大矣哉。

  大过,强大者能过也。本无正,而末不能治者也。栋既桡矣,法无从矣,何所承乎。唯强行者,不拘于细,不守其弊,过之而后治也。下刚过中,上巽而后悦,行利往而后乃亨。从大然后过也,非才大者不能行。权而合悦也。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

  木为泽所没,下过其上也。本无政矣,举而治之亦无患也。故君子当于是,独立而济,不惧羣邪,然后能通,过上乃行。虽曰得之不足以荣也。遭其用,遯世无闷,失之不足耻也。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君子之于大过也,必本于诚敬然后济之也。虽曰藉用白茅,薄之至而诚之着也。柔处于下,谨敬于初,不私于己,则动而无咎矣。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阳举于阴,过初之本事,过其位。刚而得中,行权以合说也。老夫重合女妻,枯而复生,其实时过而相与得复生之理。故其无不利也。

  九三,栋桡。凶。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不能拯弱自守其位,栋之桡也。而又应柔本末弱矣。柔何辅焉,凶之道也。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以阳而与,其柔志在拯时也。得其吉矣。情以求应,不挠于下也。不能自与。可惜也已。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象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阳处阳也,自守而已,不能大过者也。虽欲拯之其能得乎,不足以济衰也。则老妇得其士夫,犹枯而徒华,可丑而已,当尊而徳不能济,力而不能胜也。无功可誉,亦无咎矣。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过涉襄危之极,罪咎之地也。况以柔终乎。过涉之深,灭其顶,顶灭身之终也,于何而咎哉。

   坎下坎上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习,重也。水重至,流而不盈乎,两坎也。为其嫌于止水也,故以习,坎名之。刚中而有孚,浚之斯流,流之斯止,浮之斯济,沈之斯溺,不违于人,而人不可欺,不失信于,险也。夫行险而自能通者,固系于心乎。能刚中志,果济乎险而得其道者,则行险而有功也。天险絶其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天地犹险以成,而况于人乎。王公设城池以险国也,刚中藏用,以应险也。物之情而为险之用,非知者不能用,而终于正也。

  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徳行习敎事,水至柔而顺,刚中而信,故能险而不滞也。虽洊流而至,其道一也。故君子以常行而存乎中习敎事,以御其险,则得其正而有功也。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初柔而居重险之下,质弱而无心不知,济险之道,习坎而入于坎窞,何以济乎,故凶也。习重也,谓治其事也。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居坎之内,前尚有险也。行险得中,而二柔附之体,险而有功也。虽求小得,未出险中也。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位刚而以柔治,难矣。况两坎之间乎。二刚,险也。而且枕之求可得乎。上坎之底,坎窞者也,之可得乎。进退莫可终,无功也。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阴弱质也,附阳而济居于上,体依五得位,济其险矣。夫欲上之尽者,必自尽者也。诚之至,岂假于丰哉。则樽酒而簋,副器约而纳寡,自至于牖以尽其忠,刚柔之际,承上之道也,终何咎矣。

  九五,坎不盈,祇既平。无咎。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在坎中矣,坎岂盈乎。夫济险者,尽斯泰乎。斯无咎矣。处其险,尊安而不虑,则险为咎矣,未至乎大,可无愼欤。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象曰:上六失道,凶。

  三岁也,柔而无心小人也。乘刚而履于极险,居于峻法之时,行极险之事,故用系纆,索寘于丛棘,失其谋身之道也,以是三岁而凶。乃终。

   离下离上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榖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丽,安附也。而利以正,故能通也。日月得天,故能长守其明。百榖草木得乎附土,故能永保其种。丽其所丽者也。上下皆明,咸安其处,利而不正,何为化成矣。柔丽大中,强而不武,利而得正,化之元也。是以能通天下也。故畜牝牛,柔而强力,以济者相丽之道也。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两明嗣丽,天下大明也。得丽之大者,莫过于大人。丽于大位也。累圣之治,两明而继,而天下化矣。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求保所安者,履其初,错然内省而敬惧之,即能保所丽,而免于咎也。

  六二,黄离元吉。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黄者,文之中也。柔居中正,治丽其文,故元吉也。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三者将进之地也,在于离。丽得其正,则吉,过之则凶。离明而行,阳丽于三,止于所也,可以鼓缶乐,终于此矣过。以求之日之昃也,将何往哉。耊之凶也。易戒其于分,而丽得其所也。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四者,行上之道,首进之地,进逼于五,不当其位,无徳之至,突如而来如也。五尊严之盛,不可陵也,故为焚如而死弃矣。搏残之而不容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柔居尊阳,故为下之谋也。有乘刚之逼焉,故为出涕矣。以柔正而居王公之位,忧嗟之深,天下归助,故终吉。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柔之道,非天下大服焉,故终于用师之正,以重明之,治为天下之丽,以柔顺之徳,为天下之归。其终或用师,则出征,而折首矣,有其嘉,以刚终也。获其非类,而天下正也。

  





周易下经 卷四 周易下经咸传第四



  卷四周易下经咸传第四

  艮下兑上 咸亨利贞,取女吉。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二气之相感应也,中无间也,故得万物变化乎其内,天气下降而地气上,济阳下阴而阴从阳也。止于所说,其利之正也,故取女以之吉也。而感应之道取焉,圣人无为与天地准,寂然虚中通天下之情,因其情而通天下之故,而咸得其治则天下和平矣。夫相下而不私则感之而通也。观天地万物之情,而感一也。彖语其感大者,如此也。至于爻则形相趋也,利相逐也,岂及于感之至哉。天下忘于情而有累于质者,则于物不尽矣,故见利则躁,后时则絶,皆凶悔之道也。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泽,说来也。山,止受也。君子感人之来,虚中以止之,受其情也。情之得,治之生也。失其情,得治者未之有也。

  初六,咸其拇。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拇,体于下者。将行之物也。有应于外始有志于感而未行也。未涉于吉凶之乡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下体之中,当于腓之为物,足往。斯往矣,独而往之,即妄动也,何益于行乎。妄动则不见其情也,不得于事冝,其凶哉。居以守位,顺以待令,吉矣。得其中者也。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

  志在随人,所执下也。居下体之上,随上体而往止,亦非自处之物也。感止于下,以下事而求感也,岂由已乎。执贱随感可惜者也。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升于上体而兼于下,始以两体相逐追也。凡物以形利相感者,未极于志也。神遇者,岂假役哉。无虑澹然而居于形之上,不言而信,不行而至天下,感之况于明乎。而以形质相感,未感则害至,故贞吉。而获悔亡,憧憧相追,朋乃从思。

  九五,咸其脢,无悔。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至脢,心脊之肉,近于心也。感近于情而非志也,故无悔而己。可以言者,物之质也,况其脢乎。

  上六,咸其辅颊舌。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感至极,未有至于言说而已,于情逺矣,何足咸哉。浮之甚也。

   巽下震上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相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恒而得其久也。

  刚上而柔下,刚柔交而下承也。雷行风从,増其大逺矣。巽而动,往无不从也。刚柔皆应外内逹也。此可久之道也。能久则通矣。保其无咎矣。利而得正矣。久而得其终始之道也。则何往而不利焉。天地恒久也,而万物生。圣人恒久也,而天下化。以恒久而观之,天地万物之情得其恒者,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