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易传


  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敎,草木从上之风而偃也。故先王察其方,所观其俗性。不易其素履。则民自行其道也。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柔而无位,逺于大观,童蒙而无所观,小人之道也。

  六二,窥观,利女贞。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当大观之时,不能逺于所观,而顾觊觎为正,施于女子,守正则可矣。君子之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大观在乎中正已,处下体之,上风化之,出而及于民,进其道也。柔以奉之,退而谦也。故观我生之,风化进不凌上,退不废职,或从正事,可谓不失其道矣。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履极臣位,顺而承上,为上之巽,国之光也。焕乎可观,利于用也。为王者之上宾。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为观之尊,天下风化之首也。我之生化,备于民矣。观其民有君子之风,乃天下无所归,咎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过居无民之位,乘五之上,忧悔之地,志不得平也。亦在王敎而已自观,有君子之风,乃无咎也。

  



周易上经 卷三 周易上经噬嗑传第三



  卷三 周易上经噬嗑传第三

  震下离上 噬嗑,亨,利用狱。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刚物在颐中,曰噬嗑。故噬而嗑之,其道乃通,刑以齐之者也。分刚于柔,分柔于刚,象交得其情也。动而明之义皆得于理也。雷震电照,威以明之,隐无不彰,果辨之也。柔上治之主也,虽不若刚徳,而运于无所用狱,而正之者也。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雷震电照,震而后明得于情实也,先王明其罪,告其法,然后诛之,而民莫怨其上也。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屦校,以木禁足,如履屦也。罪其初过之小也,惩而戒之,校足没趾而已,其咎不行。小人福不至于大罪,戒为治者不可以不禁其微。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噬而得位,物不敢抗,噬肤之易也。乘刚者恃其强也,不可以轻,轻则反为害矣。噬深而灭巳,然后免于咎,乃得于中也。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柔僣刚位以之刑物,如噬腊之难也,则反谋为毒矣。虑毒而未伤,则懐惧而不果刑也,免之矣。噬之不尽,小吝者也。毒不终害,故无咎也。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上近于尊,多惧之地,阴之位也。以斯用刑,未为得其道也,噬乾胏矣。果于刚直,无所回邪,曰金矢也。虽勇于敢位,未当也,岂足光哉,行法而已,艰以承之不失。其正得其吉也。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柔以噬物亦为难也,噬乾肉矣。位尊民服,可以有制,因于刚之道也。治至于刑,正之危也。得中当理,故无咎也。

  上九,何校灭耳,凶。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噬嗑之终,罪不可掩,至于极刑,故荷负其校以没于耳,凶灭身也。小人为过之初,皆知其然也。不虞咎,大而不可脱也,徒闻其言而不能辨其终也,故耳其没矣。听之罪也。

   离下艮上 贲,亨小利有攸往。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刚下而柔来,文之。天降气于地而为文也。柔上而分刚,象之地悬,象于天而为文也。天降气于地,周而通也,故亨。地悬象于上,可以观文,而则时中,柔而非实,应未足以济之也,故小利有攸往。皆成文于天也。列尊卑之序,别同异之道,上建治于下,下系治于上,止而得其治也。观其天文,可以敬授人时,察其人文,可以自已而化,成天下治也。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火在山下,其势至微,君子审其几,而明以出政,愼以致刑,惧其炽也。及其末也。君子奈之何哉。

  初九,贲,其趾舎车而徒。象曰:舎车而徒,义弗乘也。

  刚而未位,独立其志,不趋其应,不茍乎乘也。故饰其趾,将徒行也。其义岂乘哉。明其时之不可也。

  六二,贲其须。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得其三而为文,若须之附颐也。柔而位卑,依刚以为文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刚以得位,两柔附之,贲然而有文。濡如而沃,其润虽阻,他应履位,相保可以长守。其正则物不能凌而获其吉。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宼婚媾。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宼婚媾,终无尤也。

  得位有应,贲而成文,故洁其仪,白其马,欲翰如而速往也。惧三为宼,而不敢进,退当位正应,疑何久哉。宼夷则合矣。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不在于彩贲之佳也。柔以居阳,独保俭德,不因刚以为饰,守中黄以为贲,化之首也。故贲丘园之俭焉,纳富用约,故戋戋其束帛,盈也。过俭不饰,虽可惜也。致理于文,终获其志,故吉有喜也。

  上九,白贲,无咎。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刚居柔上,其尚贤也。知存之而不竞,保始终而得治者,自得其文也。人之所尚也。其在依柔而后饰哉。超然以素物,无洁矣,又何咎乎。上而逺世,获乎志也。

   坤下艮上 剥,不利有攸往。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剥,柔乘刚也。君子之道仅存也。何所往哉,顺其时止而止之,可以观其象,而适其变也。夫道,无定体也。唯时行之,消而息之,盈而虚之,天之道也。君子之尚也。故当其道往,而不吝焉。应其时而不自得焉。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山髙也,地下也,下剥上则山附于地也。故君不可以制下,则厚顺于下,因而安宅之,不敢迁也。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床,人之所安也。剥之以足,灭下之道。潜而剥之,犹未见也。无阳自此始矣。凶之道也。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剥以渐长,小人渐得位也。至剥其床,剥道见而可辨也。无正而得位,谁与之哉,凶之道也。

  六三,剥之无咎。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羣小剥上,已独应之,无咎者也。犹应离羣失众之趋也。

  六四,剥床以肤,凶。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剥至上,体过床以及肤,近于灾也。凶,其危也。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剥上于五,为剥之主,能得其中。上承于阳,反止羣小,羣小由之贯鱼。宠以宫人,不害外正,何不利焉。则终无尤矣。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

  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极剥而保于上,大果有乎。拔不食者也。极消则息道,斯来矣。君子厚徳以藏垢也,故民所载矣。小人矜忌而偶怨也。故剥人之庐,终不可用也。复而不敌怨于剥者,君子也。

   震下坤上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阳反入于下而复其所出,而动以顺行,出入而无间,何疾之有。一阳长而羣阳至焉,君子之道通也。其何咎乎。易六位而成文也。乾之姤,剥。阳之初九,阳道消也。极六位而反于坤,之复其数七日,其物阳也。阳统阴之理也。阳虽消而复之,不逺之而不絶也。其天道之行欤,反而复行其道也。刚长也,君子可以利攸往矣。夫易者,易也。刚柔相易,运行而不殆也。阳为之主焉,阴过则阳灭,阳复则阴剥,昼复则夜往,夜至则昼往,无时而不易也。圣人是以观其变化生杀也,往而复之也。而无差焉,谓阳生而为天地之心,天地之心与物而见也。将求之而不可得也。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圣人之与天地并也。以万物为之心也。何已心之往哉,故有以求之不至矣。无以求之,亦不至矣。是圣人无而有之,而易行乎。其中矣,可无辨乎。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冬至阳潜,动于地中也。帝王者,体化合乾,故至日闭关絶行。不务察事,以象潜之勿用与时之,更始也。

  初九,不逺复,无祇悔,元吉。象曰:不逺之,复以修身也。

  阳生也,复于初也。修身之道,生非而复,复之不逺也。不适于邪也。得大吉矣。

  六二,休复吉。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阳生也,仁也。二得位而归复之,阴之道不行,而得其息矣。得仁而行吉之道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极于下体逺之复也,危而忧之,频而复之,茍知复也。虽危何咎。

  六四,中行独复。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诸阴或复利仁,而行也。四自应之,安仁而适也。时有其复,异于上,下行能得中,复以至于道也。

  六五,敦复无悔。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逺阳过,应悔之道也。安而守中,志能自考也。自考也者,穷其理而尽其性也。故逺以复之,厚于德也。故无咎矣。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复阳于下,其道未着,阴求复之者,或利之而复,或自考而复,皆心自复非阳力之能制也。至于上逺之极也,不能自复,不知阳之仁也,故据众之上,迷其复凶之灾也。虽用众必大败也,以其不往时而反于尚君之道也。至于穷数而不能征也。

   震下乾上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不利有攸往。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

  天徳在上,求贤以治时,在乎前也。刚自外来而践其初,而为治主于内,其体动而健上,刚中而下柔,应之上下一徳理,无违者非大亨,以正乎此天之命。上使之行,下得陈其力也。其匪正而往,非上之至违于天, 背于时也。行矣哉,不可行者也。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天下雷行,雷动而震物,得其生,自正其命相与不妄矣。故先王求有徳,以茂其治,对时而养万物。

  初九,无妄,往吉。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以刚而来居内卦之下。志行其正以辅于乾,为佐治之主,往来必得其志也。

  六二,不耕获,不菑畬,则利有攸往。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刚正而在乎前,柔守位而上,应也。其可妄乎。不合初以首事,不与邻以谋富,故不耕菑获畬而已矣。承令而行,则利其往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阴妄居阳灾之道也。

  牛者,阴之类也。非所履而履之,系之者也。四近而得之,非其本合,行人之得也,本应于上。邑人之谓也。上道穷而争合,故受之灾,以其行人得牛,而致其忿也。

  九四,可贞无咎。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系于三,咎也。居尊守卑,正以承上,得民不以为私,犹可固其所有,而免于咎。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刚自外来,为主于内,动而得民,往而获志,道既盛矣,则疑疾之也。夫以刚动,强志在,于正攻之,则反害从之,则成功。故药之増剥待之,终吉。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乘于刚,上于尊而又争。应穷高极危,妄之甚也。复何往哉,无所利也。

   乾下艮上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徳。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刚健而上求于艮,非辉其光而日新其徳乎。刚上而尚贤,尊柔以奉之,重其徳,承其道也。能止健以为大正也。贤不肖,非其畜也。禄之以公食,勤之以民治,成上之功,畜而尽其能也。应乎天也。于何而不济乎,是以利涉大川也。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徳。天在山中,小能畜大也。君子之畜大也。前言往行,多学而究之,论辨而拟之,以畜为徳也。

  初九,有厉利已。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上畜之初,何可自任,故居而待命则利往而违上,则厉也。

  九二,舆说輹。象曰:舆说輹,中无尤也。

  大畜之下体为上之畜履无位,应中安其所畜,故脱舆輹而不往任上之畜也,终无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