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浅述

  然六子致用、主於乾而动、归於坤而藏。此又父母之功也、故以乾坤终之。
  自动至晅、物之出机。自止至藏、物之终极。出无於有、气之行也。故以象言。入有於无、质之具也。故以卦言。先天方图中始震巽而始终於乾坤。
  盖阳生於北而极於南、阴生於南而极於北、天之道也。圆图法天、故乾南坤北也。阳始於东北而盛於西北、阴始於西南而盛于东南、地之道也。方图法地、故乾西北而坤东南也。乾坤初爻相易而为震巽。故震巽居中、为物之始生。中爻相易为坎离。故次外坎离、为物之方长。终爻相易为艮兌。
  故次外艮兌、为物之所收。终则乾居西北、坤居东南以藏之。以其位之尊卑而言、则宜先乾坤而后六子。以造化之流行而言、故先言六子而统於乾坤、此方图之位具造化流行之妙也。
  右第四章
  第五章言文王后天八卦之位。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兌、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此文王后天八卦之位。此节言八卦之流行也。帝者、天之主宰。出者、发露之谓。震居东方、於时为春。三阳开泰、万物从此发生、则帝即从此出矣。齐、相见、致役以下皆帝也。齐者、毕达之谓。巽居东南、春夏之交、万物毕达矣。尚有未尽生者、彼此未得相见也。离居南方、於时为夏、则明盛可见矣、致、犹委也。委役於万物、无不养也。坤居西南、夏秋之交。万物皆养於土、得向实也。说者、物形至此充足而说。兌居西方、於时为秋、物至此充足可说也。战者、阴极阳剥、疑而战也。乾居西北、秋冬之交。战乎乾、非与乾战、言阴阳战於乾之方也。劳、去声、慰劳之意。
  坎居北方、於时为冬、万物归藏於内而未息也。成言者、阳气至此成终而成始。艮居东北、冬春之交、止乎此矣。复出乎震、不终止也。此皆万物生成之序。然生之成之、必有主宰之者、故谓之帝。此就八卦之流行言之也。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嚮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兌。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上言帝、此节言万物之随帝以出入。盖帝之出入不可见、而为物者可见、故又以物言之。以见八卦流行生物之功也。离明以德言、八卦之德可推。坤地坎水以象言、八卦之象可推。兌秋以时言、八卦之时可推。圣人象八卦之义以治天下、不独取诸离。亦举一可通其余也。坤於方不言西南、坤土之用不止於西南也。上言致役乎坤、此言致养者。盖上言帝。坤、臣也。帝、君也。君之於臣、役之而已。此言万物。则坤、母也。万物、子也。母之於于、则无所不养也。乾曰阴阳相薄者。九十月之交、阴盛阳微。
  阴疑於阳必战。坤之上六亦言龙战於野者、此也。上言帝之所乘、此言万物之所主。观此而后天八卦之义可见矣。盖以其方位言之。则坎离者、天地之大用、得乾坤之中气。故离火居南、坎水居北也。震、动也。物生之初、故居东。兌、说也。物成之后、故居西。此四者居於四正也。震木、巽亦木、震阳木而巽阴木。故巽居东南、巳之位也。兌金、乾亦金、兌阴金而乾阳金。故乾居西北、亥之方也。坤艮皆土、坤阴土、艮阳土。坤居西南、艮居东北者。所以均旺於四时也。此四者居於四隅也。以其流行之序言之、则以震巽离坤兌乾坎艮为次。盖春为木、震巽属木。木生火。夏为火、故离次之。夏而秋、火克金者也。火金之交、有坤土焉。则火生土、土生金。克者又顺以相生。秋为金、兌乾属金。金生水。冬为水、故坎次之。冬而春水生木者也。水木之交、有艮土焉。木克土、土克水。生者又逆以相克。土金顺以相生、所以为秋之克。水土逆以相克、所以为春之生。
  生生克克、变化无穷、而皆有帝以宰之、此后天之妙也。
  右第五章
  第六章去乾坤而专言六子、以见神之所为。前即文王卦次、以明四时之序。后即伏羲卦次、以明对待之偶。盖总先后天二图言之、以见不可偏废也。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
  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此去乾坤专言六子。由后天流行之用、而推本於先天对待之体也。以主宰言曰帝、以功用言曰神。八卦各有所在、神无在无不在、故曰妙万物。
  乾坤合而为神、言神则乾坤皆在其中。去乾坤而专言六子、见六子之为皆乾坤之为也。五卦皆言象、艮独不言者。终始万物、不係於山也。文王后天卦次顺四时之序而兌震以长男合少女、艮巽以长女合少男、则非其偶。
  阴阳不相对待、则无由生成万物矣。故此章先欲言神运万物之妙、即文王卦次、以明四时之流行。后则推原其体、必由阴阳对待、各得其偶。故又本於先天之卦、以见阴阳交合之妙、而后有此变化之神。盖合先天后天之妙总言之也。
  右第六章
  第七章言八卦之性情。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
  艮、止也。兌、说也。
  此节言八卦之性情。因下文欲言其象、先别其性情如此。盖象者其似、性情者其眞也。性者其本体、情者其作用也。乾纯阳刚故健、坤纯阴柔故顺。震一阳生二阴之下、刚而进故动。坎一阳在二阴之中、刚为阴所掩故陷。艮一阳出於二阴之上、无所往矣故止。巽一阴藏于二阳之下、顺而伏故入。离一阴在二阳之中、顺而附故丽。兌一阴在二阳之上、顺而见故说。
  然乾健坤顺。震坎艮三阳卦皆从健、巽离兌三阴卦皆从顺。健则能动、顺则能入。此震巽所以为动为入也。健遇上下皆顺则必溺而陷、顺遇上下皆健则必附而丽。此坎离所以为陷为丽也。健极於上、前无所往必止。顺见於外、情有所发必说。此章以八字断八卦之德、下章乃依类而分言之。自此以下乃以阴阳纯卦及初中终为序、不用先天后天之序也。
  右第七章
  第八章远取诸物之象。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兌为羊。
  此章言远取诸物者如此。马健行而不息、其蹄圆、故乾为马。牛顺而载重、其蹄析、故坤为牛。龙潛於渊在重阴之下、与地雷同其动奋、故震为龙。鸡、羽属、能飞。其性则入而伏。知时而善应、鸣於丑半重阳之时。
  又其行则首动於前、足动於中、身不动而随其后。能动象二阳在前、不动象一阴在后。故巽为鸡。豕主污湿、其性趋下。前后污浊、中心刚躁。故坎为豕。雉性耿介。中心柔懦而外文明。故离为雉。狗外刚内媚。止於人而能止人。故艮为狗。羊外柔说羣而中刚狠、故兌为羊。此章取象於经有不尽合者。周公以乾为龙、夫子以为马。文王以坤为牝马、夫子以为牛。
  变通以观、可悟而不可执。八者之中、乾马、兌羊、巽鸡、离雉、坎豕、与卦爻间有合者。如大畜乾爻称马、大壮似兌称羊、中孚巽爻称鸡、鼎三应离称雉、睽互坎称豕是也。至坤牛、震龙、艮狗、毕夫子所自取。善观之、则万物无非卦也。
  右第八章
  第九章言近取诸身之象。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兌为口。
  此言近取诸身者。首会诸阳、尊而在上。腹藏诸阴、大而容物。足在下而动。股两垂而下。耳轮内陷、阳在内而聪。目睛附外、阳在外而明。
  手动在前。口开於上。此一身之合於八卦者也。近取诸身者、六子皆反对。
  远取诸物者、六子皆以序对。四者易而坎离不易也。首以君之、腹以藏之。
  足履於下为动、手持於上为止。股下岐而伏、口上窍而见。耳外虚、目内虚。各以反对也。在物。乾坤与二少皆取走。二长二中一走一飞。龙者走之飞、鸡者飞之走。各以序对也。夫子此章取象。坤为腹与明夷六四同、巽为股与咸九三互体同、兌为口与咸上六同。余亦多自取、鲜所合者。其取义本先儒所解如此。而有可疑者。既言足、又言股。於面独不言鼻。按麻衣易谓艮为鼻、巽为手。鼻者面之山。风能鼓舞万物、手之所以舞也。
  其说似亦可叅。
  右第九章
  第十章又即八卦而见其有父母男女之义也。盖文王有父母六子之说、故孔子发明之也。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索、求也。本义、揲蓍以求爻。后朱子语录谓不当作揲蓍。大概阳先求阴、则阳入阴中而为男。阴先求阳、则阴入阳中而为女。乾求於坤而得震坎艮坤求於乾而得巽离兌。一二三者、以其画之次序言。以初中终三画取长中少之序也。三男本坤体、各得乾之一阳而成男、阳根於阴也。三女本乾体、各得坤之一阴而成女、阴根於阳也。天地生万物而人为贵、故以父母男女言之。然万物亦皆有牝牡雌雄长少之分、则言人而物亦在其中矣。
  此卦画已成之后。见有此象。犹之前后取象。不可以谓之二字。谓画此卦以象人也。
  右第十章
  第十一章广八卦之象。不必尽合於经、多夫子所自取也。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纯阳至健天。阳体动为圜。又天之体也居上覆下、尊无不统君也。乾知大始、又生六子、父也。其德至粹、爻刚而位以柔相济、玉也。纯刚、金也。金故寒、而位西北、卦气又立冬也、冬水始氷。寒之凝、阴之变而刚者也。盛阳之色、又四月在夏、故为大赤。坎一阳在中为赤。乾纯阳、故赤曰大。别於坎也。马曰良老瘠驳、纯阳无阴、異於震坎阴阳相杂之马也。良、健之善者。老、健之久者。瘠、多骨少肉、健之坚强者。驳、锯牙食虎豹、健威猛者。又驳马之色不纯、纯极而驳生也。圆而在上、以实承实、故为木果。異於艮之果蓏刚下有柔也。
  又荀爽九家易解此下有为龙、为直、为衣、为言。言字宜作玄。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於地也为黑。
  积阴於下故为地。物资以生故为母。动闢而广、旁有边幅而中宽平、故为布。又地南北经而东西纬、亦布象也。釜虚而容物、金质生於土、受模冶而成、有效法之义、故为釜。静翕而不拖。阴性吝啬、女子小人未有不吝啬者也。吝啬者翕之守。均者闢之敷。其势均平而无偏陂、其德则生万物而无私均也。顺之极而生物相继、故为子母牛。厚而载物为大舆。坎二画虚、为舆而不大。坤三画虚、言大以别於坎也。坤画偶、又物生於地至杂、故为文。偶画多故为众。有形可执、持成物之权、故为柄。又在下而承物於上。凡执持之物、其本着地者、柄也。地之土色有五。黑者、极阴之色也。
  又荀九家有为牝、为迷、为方、为囊、为裳、为黄、为帛、为浆。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竹、为萑苇。其於马也、为善鸣、为足、为的颡。其於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阴闭而阳奋於下为雷。阳在下动为龙。乾坤始交生震、故兼天地之色。
  得乾初尽为玄、得坤中画上画为黄、杂而成苍色也。阳气始施为。又花蔕下连而上分为花也。一奇动於内、二偶开通。前无壅塞、万物毕出。
  故为大涂也。一索得男、长子也。阳生於下、上进决阴而躁动也。苍、深青色。、竹之美者。竹之筠也。萑、荻。苇、芦。竹与芦苇、皆下本实而上虚也。上画偶开出声、又阳气始亨、故马善鸣也。左足白曰。震居左也。足超健曰作。下画一阳动也。的颡、额有旋毛中虚、射者之的。言上画之虚也。稼、诸榖之类。萌芽自下而生、反勾而上、阳刚动於下也。
  阳长必终於乾、故究为健。蕃、生。鲜、美。春生之草、下一根而开叶於上也。按荀易下有为玉、为鹄、为鼓。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於人也为寡髮、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
  其究为躁卦。
  木、干阳而根阴。又物之善入者莫如木也。阴凝於下、阳发於外。周旋不舍则为风。又气之善入者莫如风也。坤始交於乾而得巽、长女也。绳、纠木之曲而取直者。工、引绳之直而制木者。巽德之制、故为绳直、为工也。巽少阴、故於色为白。木下入而上升、故为长、为高。又长者风之行、高者木之性也。阴性多疑、盘旋於二阳之下。又风行无常、或东或西。故为进退不果也。阴伏二阳之下、气郁不散、故为臭。阳盛於上、阴血不升、故为寡髮。二阳在上、阳气上盛。故为广颡。眼白为阳黑为阴、反离之黑在下而白居中、故多白眼也。阳义阴利。阴主於内、近利之至、如贾之得利三倍也。三爻皆变、则为震之决躁、故究为躁卦也。然震变乾、变上二画而已。巽不言中上之变为坤、而以三画尽变为为震者。盖阴欲变为阳、阳又欲变为纯阳。此又圣人扶阳抑阴之意也。荀易有为杨、为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