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浅述

  此节则即六爻而言吉凶之所由著、亦以见广大之悉备也。
  右第十章
  第十一章明文王所以作易之意。欲人惧以终始、归于无咎而已。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
  此之谓易之道也。
  前章已言易兴於中古、作于忧患。此则明以属之文王。盖非末世、则情伪不如是之炽。非盛德、则易道无自而传。以纣之末世遇文王之盛德、易之所由演也。危者有忧患之心、故辞多危惧也。其辞危惧、故凡人之知危惧者、使之安平。慢易者、使之倾覆。非易有意使之。盖殖有礼、覆昏暴、天道之自然也。百物不废、本义作万物之理无不具。与上文不相接。
  来注、废字即倾字也。谓此道甚大。近而一身、远而天下国家。若常以危惧为心、皆不至于倾废也。此说较胜。惧即忧危之意。忧惧于始者易、终而犹始者难。忧惧以终始、其要不过欲无咎而已。易之为道如此、学易者可以悟矣。
  右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首论乾坤二卦之德、因及全卦之功用。自八卦以象告以下、又总作易繫辞之大略。而末以人情立言不同、以明繫辞之不同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至健则所行无难、故易。至顺则所行不烦、故简。然皆本于忧患之心、皆知其难而不敢易以处之之意。下危曰险、乾体在上。自高临下、知下之险而不敢进。健而知险、则不陷于险矣。上难曰阻、坤体在下。自下趋上、知上之阻而不敢越。顺而知阻、则不困于阻矣。全易皆由乾坤二卦而生。
  乾坤二卦之德如此、则全易之贵于危惧可知。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侯之二字衍文。说诸心、本义属乾之事。盖心与理会、有自然之妙、故以属阳也。研诸虑、本义属坤之事。盖理因虑审、涉于作为、故以属阴也。又事之未定者属乎阳、故本义谓说诸心有以定吉凶。事之已定者属乎阴、故本义谓研诸虑有以成亹亹。分属亦是、亦不必过拘。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变化者、阴阳之所为。云为者、人事之所作。人事与天道相符、则吉事有祥。如见乎蓍龟之类。言吉事则凶事在其中矣。变化云为、明也。吉事有祥、幽也。于变化云为、则象之而有以知器。凡有形之实事、皆器也。
  于吉事有祥、则占之而有以知来。凡未形之吉凶悔吝、皆来也。此节言易之为书、具天道之变化、人事之云为。又吉凶皆有休祥之应。所以象事于此而知器、占事于此而知来也。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天地设位而变化云为、吉事之祥已具。然此理不能以告人、圣人作易以成其功。使明则谋诸人、幽则谋诸鬼。而至愚之百姓亦因卜筮知所趋避、是百姓亦与其能也。盖健顺易简知险知阻、天地之能也。说心研虑定吉凶成亹亹、圣人成天地所不及成之能也。云为之祥、象占之知。则百姓之能、得与于圣人已成之能也。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象谓卦画。八卦成列、象在其中、以象告也。至错综为六十四卦、爻彖所趋各異、则曲尽其情实而言之。上古观象已告。后世情伪既多、非以情言不可也。爻彖之辞、因刚柔杂居有得有失。故吉凶于此见焉。此后乃详言圣人爻彖所繫之辞、吉凶悔吝之所由著、以示学易者也。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此承上文刚柔杂居吉凶可见、而详言繫辞吉凶悔吝之凡例也。易道变动、开物成务、以利言也。而卦爻之辞有吉有凶、则其情之有所迁耳。以下皆详言吉凶以情迁之说。而以吉凶悔吝利害之三辞、由于相攻相取相感之三情。末复总以相近不相得之一情、使人推观之也。命辞之法、必各象其爻之情。易之繫辞、不止言吉凶。盖吉凶者、事之已成者也。吉凶之尚微而未成者、则曰悔吝。而其事之始商度其可否、则曰利不利、不利则害。
  是易之辞有吉凶悔吝利害三者也。而其故、由于爻之情有相取相攻相感三者。相感者情之始交、故以利害言之。相取则有事矣、故以悔吝言之。相攻则其事极矣、故以吉凶言之。爱恶远近情伪、姑就浅深言之。若错综言之。则相攻相取相感之情、其居皆有远近、其行皆有情伪、其情皆有爱恶也。故总以相近一条明之。近而不相得、则以恶相攻而凶生矣、以伪相感而害生矣、不以近相取而悔吝生矣。是一近之中备此三条。然不相得则恶相攻、伪相感、近不相取。则相得为爱相攻、情相感、近相取。可知不相得为凶害悔吝、则相得为吉利、悔亡、无悔无咎。可知夫子已言者三、其未言者三、其条例有六也。然凡爻有此爻、有应爻、有一卦之主爻、皆情之欲相得者。今称近者、但即比爻言之。反以三隅、则主爻及应爻亦备此六条。以此十八条合之爻辞、则吉凶悔吝之大凡可知。如颐上九之于六五、蹇上六之于九五、比爻之以爱相攻而吉者也。离之九三、九四、比爻之以恶相攻而凶者也。渐六四之于九三、贲上九之于六五、皆比爻之近相取而无咎悔者也。咸九三之于六二、小畜九三之于六四、皆比爻之近不相取而悔吝者也。贲六二之于九三、震六三之于六二、皆比爻之以情相感而有利者也。蒙六三之于九二、艮六二之于九三、皆比爻之以伪相感而有害者也。
  蒙九二之于六五、临六五之于九二、皆应爻之以爱相攻而吉者也。大过九三之于上六、恒九三之于上六、皆应爻之以恶相攻而凶者也、损初九之于六四、睽九二之于六五、皆应爻之相取而无咎悔者也。屯六三之于上六、蒙六四之于初六、皆应爻之不相取而悔吝者也。蛊九二之于六五、贲六四之于初九、皆应爻之以情相感而有利者也。萃六三之于上六、归妹六三之于上六、皆应爻之以伪相感而无利者也。比九五之于六二、六四、主爻之以爱相攻而吉者也。其于六三、上六、则以恶相攻而凶者也。大有六五之于九二、九四、主爻之以相取而无咎悔者也。蒙六四之于九二、豫六三之于九四、主爻之不相取而悔吝者也。复六四之于初九、剥六三之于上九、主爻之以情相感而有利者也。随六三之于九五、观六二之于九五、主爻之以伪相感而无利者也。易卦就主爻应爻论吉凶者多、就比爻论吉凶者不数。
  故夫子独举比爻以例其余。又按、六爻有比有承有乘。先儒谓初与二比、三与四比、五与上比。而二三与四五则以承与乘言之。今曰近而不相得、则承与乘皆在其中。分之则比中又有承与乘、合之统谓比亦可。
  将叛者其辞慙、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此又即人情之情伪其见于辞者不同如此、以见易之繫辞不同、亦犹是也。叛非叛逆、背实失信皆是。言与实背故慙。心疑则可否难决。如木之有枝、分为两岐。诬善为恶、则言语不实。如物在水上、浮游不定。失守者见理不真、操持不固、故辞多屈而不伸。六者皆反对。叛者无信、疑者不自信。吉者静、躁者动。诬者败人、失守者自败。然吉一而已。叛疑躁诬失居其五。人情之变尽于此矣。犹卦爻之情有相攻相取相感、而吉凶悔吝利害由此而生也。自八卦以象告至此、又发卦爻繫辞之凡例、以示学易者也。
  右第十二章
  周易浅述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浅述卷八
  翰林院编修陈梦雷撰说卦传第一章言圣人因理数之自然而立揲蓍求卦之法、使学者安於义命也。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於神明而蓍。
  幽赞神明、犹言赞化育也。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生长丈、其丛满百茎。伏羲非因有蓍而后画卦、盖因生蓍而用之以求卦也。
  参天两地而倚数。
  天圆地方。圆者径一围三、三各一奇。阳道常饶、故天用其全、参天而为三。方者径一而围四、四合二偶。阴道常乏、故地用其半、两地而为二。数皆倚此而起。故揲蓍三变之末其余三奇、则三三而九。三偶、则三二而六。两二一三则为七。两三一二则为八。三奇为乾、为老阳。三偶为坤、为老阴。二奇一偶为巽离兌、为少阴。二偶一奇为震坎艮、为少阳。
  此立卦之生爻之本。是数倚此而起也。
  观变於阳而立卦、发挥於刚柔而生爻。
  揲蓍先有爻而后有卦。此先言卦而后言爻、就圣人作易言之也。在造化曰阴阳、就人事曰刚柔。数既形矣、卦斯立焉。圣人因其变之或九或七而为阳、因其变之或六或八而为阴。变至十有八而成卦。圣人无与也、特观其变而立之尔。卦既立矣、爻斯生焉。圣人因其数之阳、而发明其为爻之刚。因其数之阴、而发明其为爻之柔。圣人无与也、特发挥其义尔。
  和顺於道而理於义、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此言圣人作易之极功也。吉凶消长之道。易皆和顺从容、无所乖逆、默契其本原之谓也。理於义、又就其细者析言之。随事皆得其条理、应变合宜之谓也。和顺於道德、体也。理於义、用也。穷理、以知言。尽性、以行言。易书於天下之理无所不备、而能尽人物之性而自合於天道也。理必穷之、性必尽之。天命但可言至、则自然之谓也。易之妙皆因天地之自然如此。
  右第一章
  第二章言易具三才之道、故有取於六爻。而因筮求卦者、当尽人道以合乎天地也。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理在人为性、在天地为命。天无阴阳则气机息、地无刚柔则地维坠、人无仁义则人道灭而禽兽矣。故曰立天立地立人。阴阳以气言、刚柔以质言、仁义以理言。仁、体刚而用柔、属乎阳。义、体柔而用刚、属乎阴。
  兼三才而两之。以全体言。则上两画为天、五阳而上阴。中两画为人、三仁而四义。下两画为地、初刚而二柔。以两卦分言。则上与三为天、三阳而上阴。五与二为仁、五仁而二义。四与初为地、四柔而初刚。分阴分阳以位言。初三五为阳、二四上为阴。阴阳各半故曰分。迭用柔刚以爻言、柔六刚九也。阳位刚爻居、柔爻亦居。阴位柔爻居、刚爻亦居。经纬错综、粲然有文。所谓成章也。人负阴阳之气以有生、肖刚柔之质以有形、具仁义之理以成性、亦具三才之道。分阴阳用柔刚以断吉凶、成亹亹而尽仁义之道。则性命之理在天地者、皆在吾心矣。
  右第二章
  第三章就伏羲先天圆图而言其对待之体、复即卦气之流行而分其左右之顺逆也。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此伏羲先天圆图八卦之位也。乾南坤北、天居上地居下、两仪之位也。
  艮为山居西北、兌为泽居东南。通气者。泽气升於山、为云为雨。山气通於泽、为水为泉也。震为雷居东北、巽为风居西南。相薄者、势相迫也。
  雷迅而风益烈、风激而雷益迅也。离为日居东、坎为月居西。不相射者。
  水得火以济其寒、火得水以济其热、不相灭息也。先天八卦之位如此。皆阴阳相对而居、故曰八卦相错也。重为六十四卦。为圆图、其位亦然。其左以震离兌乾为主。与八卦相错、为自复至乾三十二阳卦。其右以巽坎艮坤为主。与八卦相错、为自姤至坤三十二阴卦也。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此就圆图卦气之行。准之横图、卦画之序、从中而分其左右之顺逆也。
  覆数已生之卦为顺、豫推未生之卦为逆。天道运行为四时八节、以冬至夏至为枢纽。圆图配八节之运行、以姤复二卦为枢纽。天道左旋、故圆图配八节皆左旋。万事出於心、故图自中起。天开於子、故卦始终复。天道运行始於阳、阳生於极阴。故坤生复为阳始、冬至配之。尽震宫八卦至明夷、立春配之。尽离宫八卦至於临、春分配之。尽兌宫八卦至於泰、立夏配之。
  尽乾宫八卦至於乾、阳极阴生得姤卦、夏至配之。尽巽宫八卦至於讼、立秋配之。尽坎宫八卦至於遯、秋分配之。尽艮宫八卦至於否、立冬配之。
  尽坤宫八卦至於坤、阴极阳生又为复卦。复至乾、由震四而离三而兌二而乾一、皆得已生之卦。如从今日计往日、顺而易知也。自姤至坤、由巽五而坎六而坤八。如今日预推明日、逆而难知也。然以横图观之。则自乾一而兌二而离三而震四而巽五而坎六而艮七而坤八、皆预推之、是皆逆也。
  逆所以知来、故易皆逆数也。以其位言之、则对待有顺有逆。以其数论之、则皆逆而可以知来。先天圆图之妙如此。
  右第三章
  第四章言先天方图之位、六子之用统於乾坤、而造化流行有生长收藏之功也。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兌以说之。
  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动则物萌、散则物解。二者生物之功。润则物滋、晅则物舒。二者长物之功。止则物成、说则物遂。二者收物之功。君则物有所归、藏则物有所息。二者藏物之功。雷动风散、乾坤初爻相易为震巽也。雨润日晅、中爻相易为坎离也。止之说之、终爻相易为艮兌也。此六子、生物之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