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易藏
- 易经
- 周易浅述
周易浅述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以六居三、在二阳之间、不当也。遇刚、正应也。三虽善遇、非上之刚明、亦不得遇也。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九四无应、上下皆阴柔小人、有睽孤之象。初九同德、有遇元夫交孚之象。元善之长、恶之友初刚而得正、故为元夫。然当睽之时、惟恐交孚之不至、必以危厉处之、乃无咎也。初视四为恶人、四视初为元夫者、初得正而四不正也。不正而终有遇者、喜其阳刚之同德也。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得人以济睽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睽时以阴居阳、有悔也、然居中得应、悔可亡矣。厥宗、指九二于五、犹宗臣也。二兌口有噬肤象。噬肤、本义谓其易合。程传谓五虽阴柔之才、二辅以阳刚之道而深入之。如姬公之于周成、入之者深也。今兼用之五柔易合、二入之者、深明良道、合往以济睽、何咎之有。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传推言之、言睽可济天下之庆、岂但免咎已乎。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
往遇雨则吉。
上九六三正应、非孤而曰孤者。睽极多疑、孤生于所见也。三互四五为坎有豕象、又为水有涂象。三以阴居二阳之上、又坎为隐伏、有载鬼一车象。三见四、有牛掣象。上见三、为豕之负涂、且疑其污我矣。三见二、有舆曳象。上见三、则为载鬼一车、且疑祟我矣。弓矢本取象于睽。又坎为弓、又为狐疑。先张之弧、疑之也。后脱之弧、疑渐去矣。上变震为归妹、有婚媾象。匪寇婚媾、知三非寇而实亲也。坎又为雨、阴阳和则雨。
遇雨则吉、遇六三也。言疑尽释、睽终复合也。
象曰。遇雨之吉、羣疑亡也。
羣疑、指上所见。全卦当睽之时、是以不可大有所为。而睽有终合之理、故小事犹可获吉。六爻皆始睽终合。二五、三上以正应而终合。初四非应、以同德而亦终合。天下事未有终于乖违者、所以贵有济睽之功也。
蹇蹇卦、下艮上坎。险在前而止不能进也、故为蹇。蹇卦次睽。按、序卦、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睽乖之时、必有蹇难、蹇所以次睽也。全彖取后天八卦艮坎在东北方、离坤在西南方。艮坎为蹇、则对方为出蹇矣。又九五以刚健中正之君在上、而六二以柔顺中正之臣在下、又有利见大人之象。此全彖之大旨也。六爻以五为济蹇之君。
二为同患之臣。余四爻虽处蹇、而无济蹇之责。唯三以刚实具济蹇之才。
独以与五非近非应、而反就二以同往、故言喜。四以比三、故言连。上以应三、故言来硕。盖蹇中非有阳刚之才不能济。故五之所待者、三之来也。
三反从二以来、则朋来矣。独初六才柔位卑、故以来誉勉之。此六爻之大略也。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蹇、足不能进、行之难也。前有水之陷、后有山之阻。又为见险而止之义。故曰蹇。又睽卦尽反则为蹇。睽取目有所见、重离在前也。蹇取足不能进、重坎在前也。利西南不利东北、按、本义谓西南平易、东北险阻。
程传谓西南坤方。坤、地也。体顺而易。东北艮方。艮、山也。体止而险。
今按、卦象中无坤而言坤者、其说有二。以后天八卦言之。艮坎东北与西南离坤相对。艮坎合为蹇、不利东北。离坤合为晉、是为利西南矣。蹇卦无西南、就东北对方言之。犹坤卦言西南得朋、而兼言东北丧朋也。又以卦之六爻言之。蹇难之时、非有阳刚之才不可有为。卦中唯五与三为阳。
五以阳刚为济蹇之君。三非正应、然反而就二连四应上以辅乎五。五三变为纯坤、则出东北之险阻、入西南之平易、蹇乃济矣。故有利西南不利东北之象。六二柔顺中正之臣、三反就之、遂与四上皆来互辅于五、以共济蹇、有利见大人之象。六爻唯初不正、故宜见险待时。二以上皆正、可以济蹇、故曰贞吉。占者得之。则见险者贵于能止、而不必终于止处。险者贵于能进、而又不可失其正也。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
以卦德释卦名义而赞之。蹇固足不能进之义。然知其不能进而不轻进、即知也。山水为蒙、水山为蹇。知者、蒙之友。
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
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
以卦综言之、蹇卦综解。解下卦之坎、往为蹇上卦之坎、九五得其中也。后天震在东、艮在东北。解上卦之震、下为蹇下卦之艮。正在蹇之方、其道穷也。以卦体言之、二五正应、三反四连而上来硕、皆可济险、往有功也。自二至上、位皆得正。初虽不当、而阴柔在下亦正也。上下皆正、则邦可正、蹇可济矣。坎睽蹇皆非顺境、夫子以为此时、亦有可用者、故极赞其大。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水之蹇也、止而不流。君王之蹇也、反而自修。反身即思不出其位之义、艮象也。修德即常德行之义、坎象也。象传言反身修德、五爻曰大蹇朋来。盖得人心以反诸身为本、即孟子所谓[文澜本“谓”作“云”]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也。
初六。往蹇。来誉。
往、上进也。来、止而不进。蹇、行之难也。故诸爻皆以往来为言。
他爻来字、指下一爻而言。初无可来、以不进为来。六非济蹇之才、初非济蹇之位。往则犯难、来则有见险能止之誉也。
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待时而往、非终止也。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六二与五为正应、辅五以济蹇者、有王臣之象。他爻外卦一坎而已。
二互三四又得坎体、有蹇而又蹇之象。入难之深、致身王事。非为私也、故曰匪躬之故。他爻皆喜来恶往、二五独不然。五乃济蹇之君、二之柔顺中正、济蹇之臣也。当蹇之任、鞠躬尽力而已。成败利钝、皆非所计。故不言吉凶也。
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事虽不济、亦无可尤也。二匪躬而不言济蹇者、阴柔短于才故也。君子取其义而恕其才、故无尤。
九三。往蹇来反。
三与五非正应、非当蹇之任者、故往则蹇。来、下就二也。此爻变为水地比、有亲比于人之象。二有蹇之任、三有刚阳[文澜本“刚阳”作“阳刚”]之才、下就二以图共济、则反而得所安矣。
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内指二阴、喜从阳。三有济蹇之才、虽未当其任、而匪躬之臣、有得人之喜矣。
六四。往蹇来连。
六四已入险中、而阴柔不足以济。往则益蹇、唯连于九三、则合力可以共济矣。
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阴虚阳实、九三阳居阳位。言所以连于三者、以三之实、所居当位、可以共济蹇也。
九五。大蹇朋来。
五君位而在险中、天下安危所係。而有阳刚中正之德以居之、故曰大蹇。五变坤为众、朋来之象。来者皆就二以辅五也。二与五为正应、既有匪躬之志。三于二能来反、复具济蹇之才。四比三而上承五、协力以济蹇。
占者有其德、则有是助矣。
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居位得中、可以节制联属之、故能成正邦之功也。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硕、大也。阳为大。本义大全皆作就九五以成大功。今按、六爻之义宜就三爻言之。盖当蹇之时、非阳刚不足以济。上以阴居蹇极、往则益蹇。
唯来就九三之阳、可成大功。又蹇极将变为渐、则进矣。故许其吉。利见大人指九五言。就九三阳刚之才、利见九五之君、以济其蹇也。
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大全以在内指九五、时解从之。然于从贵之言似复複。今以在内、指内卦之九三言之。上柔无济蹇之才、志在得内卦阳刚之才以共济、而从九五之君也。全彖以卦象、有利西南不利东北之占。以卦体二五相应、有利见大人之占。大抵当蹇之时、欲其知止以善处蹇之道、又欲其阳刚以大济蹇之功。需众爻以济蹇者五、故曰朋来。在蹇而辅蹇者二也、故曰匪躬。
君臣当蹇之任者、故不得言往来。余四爻皆不任济蹇之责、故皆喜来而恶往。然蹇之时、惟阳刚与五同德、乃能共济。三有济蹇之才者、反而就二、则可以共济矣。四以比三而来、上以应三而来、皆济蹇之朋、能辅五者也。
惟初阴柔在下、则惟有待时而往耳。然则蹇之时、在下者贵于知止、而在上者贵于济蹇、庶几得其正乎。
解解卦、下坎上震、动于险外、出乎险也、故为患难解散之象。又震雷坎雨、阴阳交感、和畅解散。故为解。解卦次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难极必解散、所以次蹇也。全彖以解散之后、利于平易安静、不宜久为烦扰。然小人者乱之根也。故六爻之义主于去小人。六三一阴为小人、非据以致天下兵者、诸爻皆欲去之。二之获狐、获三也。
四之解拇、解三也。上之射隼、射三也。五之有孚、亦退三也。唯初六才柔位卑、不任解难而在解时、无咎而已。此全彖六爻之大指也。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解、难之散也。在险能动、出乎险之外、故为解。难既解、则宜于平易安静、不可久为烦扰。其卦上震下坎、后天亦居东北之位。与坤亦对。
蹇与解相综、褰在险中、故言利西南、兼言不利东北。解已出险外、则但言利西南、而不利东北可不必言矣。无所往其来复者、复东北也。难已解、故复亦吉也。有所往、往西南也。夙、早也。若可往西南、又以早为吉也。
蹇上卦之坎、来解为下卦、而二[“二”当作“五”、从文澜本]仍居中、有来复吉之象。蹇下卦艮、综解为上卦之震、反艮止为震动、有所往而夙之象。震东方日之初出、故曰夙吉。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
以卦德释卦名义也。蹇遇险而止、才之不足也。解遇险而动、才之有余也。屯动乎险中、难之未平。解动乎险外、则难之已散也。
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
以卦综释卦辞。坤为众、西南入于坤体、故为得众。得中有功、本义大全皆谓指九二、时解从之。然六爻独重九二、未得其解。愚意谓指两阳爻也。无所往则来复、取坎之得中。有所往则贵夙、取震之能动。蹇上卦之坎、来解下卦、仍在下卦之中。来复得中、所以吉也。蹇下卦之艮、综为解之震。震动有为、所以有功也。圣人于患难方平之际、不欲人以多事自疲、亦不欲人以无事自怠。故得中则不养祸、亦不扰民矣。有功则恶不滋、难永息矣。
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解之时大矣哉。
云雷为屯、故雷雨作为解。穷冬之时、阴阳固结不通。及阴阳交泰、则百果草木或甲或拆。天地所以成化功也。此极言而赞其大也。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雷者天之威、雨者天之泽。威中有泽、刑狱之有赦宥也。有过者、赦而不问可也。罪恶而赦之、非义也。矜其无知、宥而从轻而已[文澜本“宥而从轻而已”作“而罪疑从轻”]。此所以推广天地之仁也。雷雨交作、天地以之解万物之屯。赦过宥罪、君子以之解万民之难。故襍卦曰解缓也。
初六。无咎。
震阳动于险上、初与为应。卦之所藉以解散者、何咎之有。又方解之初、宜安静而休息之、故爻辞简以示意。
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初柔四刚。际、过也。难之方解、不宜过刚过柔、以刚柔相际为得宜也。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狐者、邪媚之兽。本义谓卦凡四阴、除六五君位、余三阴、狐之象也。
今按、三阴爻上得正而初在下有应、爻辞皆不深贬。唯三不中不正、又无正应、又居下卦之上、犹小人以邪媚居高位者。当解之时、小人而在高位、在所必去。唯二以阳刚能去之。又坎为狐。六三居三之位、故有田获三狐之象。黄、中色。矢、直物。九二居中、有刚直之德、有得黄矢之象。九居二若非正、而中、自无不正矣、故曰贞吉。此大臣得君、能去邪佞以行其中直之道者也。
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居中自能守正也。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
以六居三、在下卦之上。坎为舆。有负荷之小人而乘车之象。二视三为狐。上视三为隼。四视三为拇。羣起而攻、有致寇至之象。六三非贞而言贞者、高位乃君所与、亦贞也。虽以正得之、亦可羞也。唯避而去之可也。卦以解名、解难莫要于解小人。故诸爻皆欲解三、而三亦唯有自解而去、则寇亦解矣。
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
负无可丑。负且乘、则可丑。戎由自致、不言凶而凶可知。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按、本义以拇为初、朋为二。按、王注以拇为三、朋为初。皆未当。
今以朋指二、拇指三。盖震为足、三在足下、有拇象。二与四同阳刚之德、四居大臣之位、宜与二同心以解难者。三以小人间之、解去三之拇、则二得以上比于四、同类之朋可相信矣。此大臣之去邪党、以亲善类者也。
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以九居四而与三比、故曰未当。设若居三居初、则得正而与二比。居五、则得当而与二同德矣。观象传、益见解拇宜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