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易藏
- 易经
- 周易浅述
周易浅述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按、本义卦凡四阴而六五当君位、与三阴同类者。必解而去之、则吉也。孚、验也。君子有解、以小人之退为验也。按、王注居尊履中而应乎刚、可以有解而获吉矣。以君子之道解难释险、小人虽闇犹知服之而无怨矣。今时解皆从本义、谓人君以去小人为验也。然详王注语意、释有孚尤明顺。六五当君位而得中、亦得称君子。然五阴柔、非能解者。以应阳刚之二、能获三狐。比阳刚之四、能解其拇。是能逐恶之贤臣、而五能信任之、故曰有解也。五维能任二四以解难、凡卦中诸阴皆信服而退听。此贤君能用贤臣以除患、使小人畏服者也。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从本义作退去之退、从注疏作退听之退。可兼。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上六居卦之最上、又震体、故有公象。三居下卦之上、互二四为离为飞鸟。有隼在高墉之象。上与三非应、则敌也、有射隼于高墉之上之象。
九二刚中、视三柔而不中、象狐之邪媚。上柔正、视三居刚不正、又象隼之鸷害。繫辞以三为小人、以上为藏器待时之君子。六爻唯上独正故也。
易于震动多有戒辞、今曰无不利。盖自坎来、经历多难。所谓待时而动者、动必不妄也。
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三窃位而不应、悖逆者也。故解之宜速也。此卦彖传及二爻四爻五爻上爻、所见皆与本义不同。非敢求異、姑存疑义耳。
损损卦、下兌上艮。取损下益上之义、其说有四。山体高泽体深、下深而上益高。一也。泽在山下、其气上通、润及草木。二也。下为兌说、三爻皆上应、说以奉上。三也。损下乾刚而益柔、益上坤柔而成刚。四也。
损上益下谓之益、损下益上谓之损。譬损墙上之土以培基、则安益也。取墙基之土以增其高、必危损矣。散君惠[文澜本“散君”作“君施”]以结民心、益也。剥民以奉其上、损矣。故卦名损。损次解。按、序卦、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纵缓必失、失则有损、损所以次解也。
全彖以损所当损则得、而要之于时。六爻则下三爻皆知损者、上三爻皆损中受益者。盖损者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唯合于时则得。若不宜损而损、则所损又不待言矣。此全卦之大旨也。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损为减省之义。以人事言之、损下益上、损内益外、剥民奉君、皆是也。损非人情所欲。故必损所当损、使人皆有孚信之心。则有乐从之吉、无贪鄙之咎。可垂诸万世而贞、可通行天下而利有攸往也。占辞繁而不杀。
盖以损之事、本未能大善而吉、未必可固守、未必可有往。唯损所当损而至于有孚、则兼得之。故损、不可不慎也。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曷、何也、问答之辞。言当损之时何所用乎。虽以二簋之薄、可用以享而无害于礼矣。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以卦体释卦名义。损益二卦、皆损有余以补不足也。损乾之九四曰损上、损乾之九三曰损下。盖阳实阴虚、损下体本乾皆实、在所当损。上体本坤皆虚、在所当益。此所以损下益上而合于道之当然也。
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当其可之谓时。二簋之用、时当损故也。以卦爻推之。凡损刚益柔皆有时、非刚皆所宜损也。以天下之理推之。凡损其盈、益其虚、益极复盈而损、损极复虚而益。皆随时以行、虽圣人不能违乎时也。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忿易发难制。故曰惩。惩者、惩于今而戒于后也。欲之起甚微、故曰窒。窒者、遏绝之使不行、思礼义以胜之也。君子观山之象以惩忿。盖忿之来氯涌如山、況多忿如少男乎、故惩忿当如摧山。观泽之象以窒欲。盖欲之溺浸淫如泽、况多欲如少女乎、故窒欲当如防泽。忿之不惩、必至于迁怒。欲之不窒、必至于贰过、君子修身所当损者、莫切于此。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初九当损下益上之时、而以刚居刚、处于有余、上应六四。故宜辍其所为之事、速往以益四则为无咎。然当损之初、又不宜自损之过。故当酌其浅深之时宜、庶不自伤其本量也。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尚、上通。上与四合、宜速往也。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二刚中、无有不正。然不能自守而妄进、则不正矣。故戒以征凶也。
弗损益之、盖损己益人者、益止于所损。以弗损为益、其益已无方。初曰酌损、二则弗损者。初以刚居刚、势处有余、在所宜损。二以刚居柔、已得其中、又为说体、若过损以益上、是屈己以取媚、非贞者矣。故弗损者、不变其所守也。然以阳刚与六五相应、刚柔相济、五已受其益、是弗损而有以益之也。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居二处说、疑于非正。中以为志、不以损为益则正矣。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此爻独言损之义。天地间阴阳对待、唯两而已、三则余其一而当损。
盖两相与则专、三则杂而乱。下卦本乾、损上爻以益坤、三人行而损一人也。一阳上而一阴下、一人行而得其友也。上与三以刚柔相易而谓之损者、但言其减一耳。夫子繫辞以男女媾精言之、即指三上二爻。程传又谓初二二阳、四五二阴同德相比、三与上应、皆两相与。则又因夫子之言而推之六爻、以广得友之义也。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一人行而得一人为友、三则疑其所与、理当损去其余也。然细绎此爻取象、不过谓有余在所当损、损而得当、则为得友耳。夫子繫辞以男女言之、盖阴阳对待、不容或过。犹男女有偶、不容或叅。故道有所宜损者耳。
非谓取友者、有取于二而不容有三也。若以辞害意、则不可通矣。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四变互坎为心病、疾之象。卦取损下益上。四在上卦、宜不言损矣。
然居损之时、在上之下、与刚相应、是能自损其阴柔之疾、以受阳刚之益者也。惟速则善而无咎矣。四与初皆言遄。盖初方舍其事而速于益四、四亦必急去其疾以受初之益。若彼方汲汲、此乃悠悠、非受益者矣。初曰遄往、四曰使遄。初之过四、有以使之也。此能变化气质以受益者也。占者能如是、则无咎矣。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疾本无可喜。能因人而损之、亦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自二至上、中虚其体、似离而大、有十朋之龟之象。按、食货志两贝为朋。元龟长尺二寸。大贝十朋。朋直二百一十六、十朋直二千一百六十、大宝也。二应于五。而二既守正、以弗损为益。五虚中居尊、以受天下之益。若不知其益之所自来者、故曰或益之。而有其德则其实亦有不得辞者、故曰弗克违、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德能动天、天祐之也。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按、本义谓上九受益之极、欲自损以益人。然惠而不费、不待损己、然后可以益人也。惠而不费、则惠广矣。故又曰得臣无家。今时解皆从之。
然上虽损卦之终、不得遽言损上益下之事。且上正受下之益者、又不得反言益人。按、王注处损之终、上无所奉。损终反益、刚德不损。处损之极、尚夫刚德。为物所归、故曰得臣。天下为一、故无家也。此解虽不言益下、而于受益之义亦未明。愚意此弗损益之与二爻不同。二爻言不损己以益人、此则不损人以自益也。盖上爻乃损下卦之阳、益此爻之阴而成上九。今既称九、则无可益。下应六三、三亦不容复损矣。盖在全卦为损之极、在此爻为受益之极。故以不损于三为益也。损下之极、不复过损、于义无咎。
然以九居上、疑于不正、故戒以唯贞刚吉。盖取民有制、非若蠲租市惠之为、如是则利有所往矣。上以三为臣、三与上应、有得臣之象。然不过求于三、非以三为私有者、有得臣无家之象。若陈氏之以家量贷民以固人心、则意在得臣、实以为其家矣。得臣而非以为家、亦受益之中而自寓贬损之意者。如此则于损卦之义较合、姑以此备阙疑。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不损于下、为众所归。其益乃大、得其志矣。全彖当损之时、必信服于人心、乃得其当。故下三爻主损、皆知损者。初以爻位俱刚而可损、然在初刚宜酌。二爻刚位柔则不必损下以益上矣。三正当损者也。上三爻皆受益者。四自损以受人之益者也。五不求益而下乐损以益之者也。上已受益而不欲过损于下矣。损非美事、而得其道则皆吉、此彖辞所以详言之也。
周易浅述卷四钦定四库全书周易浅述卷五翰林院编修陈梦雷撰益益卦、震下巽上。以卦象言之风烈则雷迅、雷激则风怒两相助益、所以为益。以其义言、损下谓之损、则益下谓之益。以阳爻益坤之下爻、所以谓之益也。益卦次损。按、序卦、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盖损卦天下富实之象。下实上虚、宜有所损以奉君。益卦朝廷富实之象。上实下虚、宜有所损以惠民。然损下谓损、损上谓益者。盖民贫则上无所寄、民富则上无可忧。故损下君子反以为自损、损上反以为自益也。损益循环、理之自然、益之所以次损也。全彖言益则无所不利。彖传即君之及民、又推之学问造化、以赞其义之大。六爻下三爻皆受益者。初受四之益、必有以受之故、利大作。二受五之益而爻位皆阴、故宜永贞。三不中正不得当益。而当益下之时、故以凶事为益也。上三爻处益而当损者。四以顺下之动为益。五以至诚感人为益。上处益之际、不能损己、反以求人、则或击之矣。此全卦六爻之大指也。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益、增益也。当益之时、无所不利、以行则利往、以济则利涉也。二五皆居中得正、故利往。震巽皆木、舟行之象、故利涉。人君能以益下为心、赠处常处变无所不利矣。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此以卦体释卦名义也。损乾之下爻、益坤之下爻、有人君损所有、以惠民之象。民说之自无穷矣。阳爻居下、阴爻居上、有人君居九重之上、降已以下其下之象。则非私恩小惠之为、其道光眀显著矣。说道光、何益如之。
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
此又以卦体卦象释卦辞也。以卦体言之、五以中正应二、二亦以中正应五。君臣同德、天下受其福庆、所以利有攸往也。以卦象言之、木为舟、有济险之才。震巽皆木。君臣同德、上下一心。不独可以处常、且可济变。
木道之行也。
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又以二卦之德、推之学问言之。则内卦震动、奋发有为。外卦巽顺、潛心逊志。其进也无疆矣。以二卦之体推之造化言之。震刚卦之一阳在下、天阳之下施也。巽柔卦之一阴居四、地阴之上生也。万物并育、其益无方矣。凡此之益皆道也。道皆时也、损与益皆合乎时而已。此皆以极赞益之大也。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迁善当如风之速、改过当如雷之猛。又雷与风有交相助益之势。速於迁善则过当益寡、决于改过则善当益纯。学问之益、莫大乎此。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阴小阳大。初刚在下、与四正应。六四近君、信任乎初、正受上之益者。又震体主动、故有利用大作之象。盖初以在下受上之益、非大有作为无以报效、故利用大作。然所作不尽善、未免于有咎矣。越分图事必出万全、得尽善之吉、乃可无咎也。他卦元吉以效言、此以功言。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初在下位、本不当任重大之事。不尽善、不足以免咎。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二以柔顺中正上应乎五、又当益下之时。此爻即损五之综、故象占亦同。在损曰元吉、此曰永贞吉。则位有刚柔之分、分有君臣之異也。二已得正、恐阴柔不能固守、则非为下受益之道、故戒以永贞。二非君位、自王者占之、则为享帝之吉占。亦以下而受上之益也。若自人臣占之、则事君如事天之义也。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外不专指五。五固正应。而二之柔顺中正、人孰不愿益之。或者、众无定主之辞。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三爻多凶。六三阴柔、不中不正、不当得益者。然当益下之时、与上为应。而上立心勿恒、故有益之以凶事之象。警戒震动、使之困心衡虑、以增益其所不能也、如此可以无咎。六爻中虚、有孚之象。三四皆居全卦之中、中行之象。上卦主益下者。上勿恒而五居位、非可告者。唯四近君、在三之上、有公象。震为玉圭、所以通信。三知上之所以警戒震动我者、益我也。信之笃而行之必合乎中、以通信于上、故有有孚中行、告公用圭之象。如此、则三有受益之道矣。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困心衡虑则有之固也。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三四在全卦之中、故皆言中行。四互二三为坤、有国象。中行告公、三告四也。从者、四从三也。巽为入、有从之之象。四本损之三、迁为益之四。依者、三依四、四依五也。故有为依迁国之象。言四以益三为心、合于中行、故三告之而见从也。三之告四、欲得所依以受益也。而古者迁国以益下、亦必有所依而后能立。如邢依齐、许依楚之类。今四上迁依于五。以柔依刚、以弱依强。四得所依矣、三亦得所依矣。迁国使民有所依、此自损以益下之大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