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纪数略

  谷也食子【文伯也谓奉祭祀供养者也】傩也收子【恵叔也谓葬身之子也】
  二相非遐福【管辂云】
  邓飏筋不束骨脉不制肉此为鬼躁 何晏精爽烟浮容若槁木此为鬼幽
  支离五状【庄子支离者伛偻也疏其名也】
  颐隐于齐 肩高于顶 防撮指天【椎髻也】五管在上【五藏之管皆属于背背曲偻则管在上也】两脾为脇
  五疾【荀子】
  瘖 聋 跛躄 断者 侏儒
  三梦【周礼大卜掌之】
  一致梦【有因而致】二觭梦【竒怪之梦】三咸陟【升也进也谓无所思虑而有也】
  六梦【占梦掌以日月星辰占吉凶献吉梦赠恶梦列子梦有六】
  正梦 噩梦 思梦 寤梦 喜梦 惧梦
  五梦【华严经】
  热气多见火 冷气多见水 风气多见飞坠 闻见多熟境 天神与心灵所感
  梦五境【白眼禅师説神躁则梦生神静则境灭】
  灵境 寳境 过去境 见在境 未来境
  四法判梦【释典】
  无明熏习 旧识巡游 四大偏増 吉凶先兆
  五福【洪范】
  寿 富 康宁 攸好徳 考终命
  四事【列子杨朱言民不得休息为此】
  一为名 二为寿 三为位 四为货
  六极【洪范】
  凶短折 疾 忧 贫 恶 弱
  归各三品【李英华书彭阳公碑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是得所归矣所归者犹有数品焉】佞媚于生前者跛躄而归也 愚鄙于生前者困穷而归也 彊暴于生前者忧劬而归也【三者皆拂其归路也】正直于生前者暇豫而归也 敏达于生前者荣显而归也 仁惠于生前者欣喜而归也【三者皆坦其归路也】
  魂升魄降三等【闗尹子魂从云云为风为木魄从白白为气为金木散风轻清故魄从魂升金
  坚气重浊故魂从魄降】
  以仁升者为木星佐义升者为金星佐礼升者为火星佐智升者为水星佐信升者为土星佐 不仁沈者木贼之不义沈者金贼之不礼沈者火贼之不智沈者水贼之不信沈者土贼之 魂魄半则在人间升魂为贵降魄为贱灵魂为贤厉魄为愚轻魂为明重魄为暗魂为羽钝魄为毛明魂为神幽魄为鬼
  三命【援神契】
  受命【行善得善】遭命【行善得恶】随命【行恶得恶】
  三非命【説苑孔子答鲁哀公问言人自取之】
  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劳过度者疾共杀之 居下位而忤其君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 少以犯众弱以侮彊忿怒不量力者兵共杀之





  读书纪数略卷二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目録
  人部
  资学
  四者之别
  性三品
  三子言性
  四极禀气
  九土人
  四水生人
  三人所见各异
  五性
  六情
  七情
  五至
  六志
  封事六情
  七哀
  五者失中和
  五者通于神明
  舍五性
  五者所以养性
  五常
  四端
  三达徳
  仁名义三
  仁有三
  行仁五者
  士有五者
  三术
  行已六本
  四经
  四维
  四行
  五本
  谟九徳
  洪范三徳
  三徳
  三行
  六徳
  六行
  乐徳六
  尧四徳
  文王九徳
  夫子五徳
  曾子四徳
  中庸五徳
  徳六美
  君子明十徳
  八説
  君子九思
  中庸三知
  三行
  三近
  论语三知
  四毋
  四勿
  三省
  三畏
  大学三纲领
  八条目

  圣门四敎
  修道之敎五
  七者敎之大伦
  四者敎所由兴
  六者敎所由废
  君子五敎
  师术有四
  君子三术
  敎学三益
  三就
  九年大成
  三年通
  君子九能
  孔子多识
  学先四事
  两端程课
  两者相须
  学者切已事二
  两事经纬
  三者交致
  三者敬为本
  学问道三
  学者当守四字
  六者得于学
  学者四时
  好学三时
  学者守三
  读书四等
  三到
  三多
  三言皆可入道
  三真知
  君子三患
  君子之学致此五者
  后世解经三
  学有三等
  学者三
  四失
  文章三易
  四易
  横渠六有
  白鹿洞四规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  福建巡抚宫梦仁人部
  资学
  四者之别【合而言之天即命命即性性即理也】
  天【就自然者言之】命【就流行而赋于物者言之】性【就全体而万物得以为生者言之】理【就事物各有者言之】
  性三品【韩文公原性】
  上焉善 中焉可上下 下焉恶
  三子言性
  孟子言性善 荀子言性恶 子言性善恶混
  四极禀气
  丹穴人智【岠齐州以南戴曰为丹穴】空桐人武【北戴斗极为空桐】太平人仁【东至日出为太平】太蒙人信【西至日入为太蒙】
  九土人【淮南子】
  轻土人多利 重土人多迟 中土人圣 坚土人刚 弱土人肥 垆土人大 沙土人细 息土人美 秏土人丑
  四水生人【同上】
  清水音小 浊水音大 湍水人轻 迟水人重
  三人所见各异【朱子云性一也有刚柔昏明非性也有三人焉一目而别乎色蔽有厚薄耳】一居密室 一居帷箔之下 一居广庭之中
  五性【大戴礼又文注曰五情】
  喜 怒 欲 惧 忧
  六情【白虎通情者性之动】
  喜 怒 哀 乐 好 恶
  七情【礼运】
  喜 怒 忧 惧 爱 恶 欲
  五至【礼记】
  志之所至诗亦至焉 诗之所至礼亦至焉 礼之所至乐亦至焉 乐之所至哀亦至焉
  六志【左子太叔答赵简子】
  哀有哭泣 乐有歌舞 喜有施舍 怒则鬭战喜生于好 怒生于恶
  封事六情【翼奉上封事】
  好【北方贪狼申子】怒【东方隂贼亥卯】恶【南方廉贞寅午】喜【西方寛大巳酉】乐【上方毒邪辰未】哀【下方公正戌丑】
  七哀【曹子建】
  痛而哀 义而哀 感而哀 怨而哀 耳目闻见而哀 口叹而哀 鼻酸而哀
  五者失中和【谷子】
  病而不神 恐而无主 忧则闭塞 怒则妄动喜则宣散
  五者通于神明【淮南子】
  心不忧乐【徳之至】通而不变【静之至】嗜欲不载【虚之至】无所好憎【平之至】不与物散【粹之至】
  舍五性【内传上元夫人谓武帝】
  暴 淫 奢 酷 贼
  五者所以养性【吕氏春秋言非好俭恶费也节乎性也】
  苑囿园池足以观望 宫室台榭足以辟燥湿 舆马衣裘足以逸身暖骸 饮食酏醴足以适味充虚声色音乐足以安性自娱
  五常【益稷注曰五徳家语曰五法白虎通曰五性】
  仁【木之徳】义【金之徳】礼【火之徳】智【水之徳】信【土之徳】
  四端【孟子】
  恻隐之心仁之端 羞恶之心义之端 辞让之心礼之端 是非之心智之端
  三达徳【中庸】
  知【生知安行】仁【学知利行】勇【困知勉行】
  仁名义三【朱子述程子言学者于前三言可以识仁之名义于后一言可以知用力之方】仁者生之性也 爱其情也 孝弟其用也 公所以体仁犹言克己复礼为仁也
  仁者三
  仁者安仁 智者利仁 畏罪者强仁
  行仁五者
  恭 寛 信 敏 惠
  士有五者【司马迁报任安书云士有此然后可列君子之林】
  修身者智之符 爱施者仁之端 取予者义之表耻辱者勇之决 立名者行之极
  三术【列子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间同师而学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
  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 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仁义使我身名竝全
  行已六本【家语孔子】
  立身以孝为本 丧纪以哀为本 战陈以勇为本治政以农为本 居国以嗣为本 生财以力为
  本
  四经【文子】
  徳 仁 义 礼
  四维【管子】
  礼【不逾节】义【不自进】防【不蔽恶】耻【不从枉】
  四行【墨子四行者不可虚反之身者也】
  贫则见防 富则见义 生则见爱 死则见哀
  五本【説苑】
  柔以仁 诚以信 富贵无敢以骄人 恭以敏寛以静 王祥训子立身五本信徳孝悌让
  皋谟九徳【六徳有邦三徳有家谓九徳有其六有其三也】
  寛而栗 柔而立 愿而恭 乱而敬 扰而毅直而温 简而防 刚而塞 彊而义
  洪范三徳【三徳之俊曰三俊】
  正直 刚克 柔克
  三徳【周礼师氏以嫩诏王以三徳三行敎国子】
  至徳【以为道本】敏徳【以为行本】孝徳【以知逆恶】
  三行【同上】
  孝行【以亲父母】友行【以尊贤良】顺行【以事师长】
  六徳【大司徒以乡三物敎万民一曰六徳二曰六行三曰六艺】
  智【明于事】仁【爱人以及物】圣【通而先识】义【能断时宜】忠【言以中心】和【不刚不柔】
  六行【同上】
  孝【善事父母】友【善于兄弟】睦【亲于九族】婣【亲于外戚】任【信于朋友】恤【赈恤贫穷】
  乐徳六【大司乐敎国子】
  中 和 祗 庸 孝 友
  尧四徳【尧典】
  钦 明 文 思
  文王九徳【左】
  心能制义曰度 徳正应和曰莫 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 敎诲不倦曰长 赏庆刑威曰
  君 慈和徧服曰顺 择善而敎曰比 经纬天地曰文
  夫子五徳
  温 良 恭 俭 让
  曾子四徳【大戴礼】
  孝徳之始 弟徳之序 信徳之厚 忠徳之正
  中庸五徳
  聪明睿智 寛裕温柔 强刚毅 斋庄中正文理密察
  徳六美【贾子】
  道【徳之本】仁【徳之出】义【徳之理】忠【徳之厚】信【徳之固】密【徳之高】
  君子明十徳【庄子】
  无为为之之谓天 无为言之之谓徳 爱人利物之谓仁 不同同之之谓大 行不崖异之谓寛有万不同之谓富 执徳之谓纪 徳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 不以物挫志之谓完
  八説【同上言人不安性命之情所以有此】
  説明浮于色 説聪淫于声 説仁乱于徳 説义悖于理 説礼相于技 説乐相于淫 説圣相于艺 説知相于疵
  君子九思
  视思明 听思聪 色思温 貌思恭 言思忠事思敬 疑思问 忿思难 见得思义
  中庸三知
  生知 学知 困知 又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
  三行
  安行 利行 勉强而行
  三近
  好学近知 力行近仁 知耻近勇
  论语三知
  知命 知礼 知言
  四毋
  毋意 毋必 毋固 毋我
  四勿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三省
  谋不忠 交不信 传不习
  三畏
  畏天命 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
  大学三纲领
  明徳 新民 止至善
  八条目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平天下

  圣门四敎
  文【学诗书之艺】行【修孝弟忠信】忠【尽已之心】信【以实待人】
  修道之教五【礼运】
  修理以耕之 陈义以种之 讲学以耨之 本仁以聚之 播乐以安之
  七者敎之大伦【学记】
  大学始敎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学鼔箧孙其业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四者敎所由兴【同上】
  禁于未之谓豫 当其可之谓时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相观而善之谓摩
  六者敎所由废【同上】
  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独学而无友则陋而寡闻 燕朋逆其师 燕辟废其学
  君子五敎
  有如时雨化之者 有成徳者 有达财者 有答问者 有私淑艾者
  师术有四
  尊严而惮 耆艾而信 诵説而不陵不犯 知微而论
  君子三术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以众人望人则易从
  敎学三益【张子云人敎小学有三益】
  绊已不出入 授人数数已亦了此文义 常以教坏人材为忧则不敢惰
  三就【大戴礼子贡云夫子之门人葢三就焉注】
  大成 次成 小成
  九年大成【学记】
  比年入学【每嵗】中年考校【间嵗】一年视离经辨志 三年视敬业乐羣 五年视博习亲师 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通达强立不反谓之大成
  三年通【寓言自吾闻夫子之言】
  一年而野 二年而从 三年而通
  君子九能【毛诗君子能此可以为大夫】
  建邦能命 田能施命 作器能铭 使能造命升高能赋 师旅能誓 山川能説 丧纪能诔祭祀能语
  孔子多识【抱朴子】
  闻商羊而戒浩瀁 访鸟砮而洽东肃 咨萍实而言色味 讯土狗而识坟羊 披灵宝而知山隐【吴王伐石于石中得金简书欺孔子以赤雀衔置殿上孔子云此灵宝之方禹封之名岩函中者也】因折俎而説专车 瞻离毕而分隂阳之 由螽斯而觉闰余之错【见左哀公十二年】
  学先四事【吕成公谓为学先自四事起】
  饮食 衣服 居起 言语
  两端程课【朱子言圣贤之敎只此两端不令间断乆之自有进步】
  博文 约礼
  两者相须【饶双峰言】
  礼则严谨 乐则和乐
  学者切已事二【非有诚意以为之则敬必疎略义必驳杂所谓不诚无物也】
  敬以存心敬立则内直 义以制事义则外方
  两事经纬【黄勉斋言】
  主敬 致知
  三者交致【西山言】
  惟学可以养此心 惟敬可以存此心 惟亲近君子可以维持此心
  三者敬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