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读书纪数略
读书纪数略
三官【淮南子三官交争】
食 视 听
六先【列子言物不至者则不反】
目将眇者先睹秋毫 耳将聋者先闻蚋飞 口将爽者先辨淄渑 鼻将窒者先觉焦朽 体将僵者先亟奔佚 心将迷者先识是非
五事【洪范】
貌【木恭肃】言【金从乂】视【火明哲】听【水聪谋】思【土睿圣】 苏氏谓貌土言金视木听水思火 蔡氏谓貌水言火视木听金思土
君子三变【论语】
望之俨然 即之也温 听其言也厉
君子道三
容貌 顔色 词气
三始【冠义礼仪之始注】
正容体 齐顔色 顺辞令
四重四轻【扬子法言取四重去四轻则可谓之人】
重言有法 重行有徳 重貌有威 重好有观言轻招忧 行轻招辜 貌轻招辱 好轻招淫
四持【崔鷃徳符四持铭】
持容 持忍 持黙 持谦
君子三色【韩子齐桓谋伐莒东郭牙先知之因对管仲云】
欢欣众悦钟鼓之色 愁悴哀乐衰绖之色 猛厉充实兵革之色
九容【玉藻君子之容舒迟】
足容重 手容恭 目容端 口容止 声容静头容直 气容肃 立容徳 色容庄
三威【韩诗外传威有三术】
有道徳之容 有暴察之容 有狂妄之容
六仪【周礼保氏谏王恶】
祭祀之容【齐齐皇皇】宾客之容【穆穆皇皇】朝廷之容【济济翔翔】丧纪之容【累累颠颠】军旅之容【暨暨詻詻】车马之容【匪匪翼翼】 少仪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济济翔翔祭祀之美齐齐皇皇车马之美匪匪翼翼鸾和之美肃肃雍雍
升阶四等【燕礼疏升阶之法汉礼五武成歩歩六尺又半步为武】
连步 栗阶【亦曰散等】厯阶 越阶
车中三容【论语注三者皆失容且惑人】
不内顾 不疾言 不亲指
车中二视
前视不过衡轭 防视不过覉毂
人有五岳【故曰元气所合列防分】
心为南岳居上【主南斗】肾为北岳居下【主北斗】肝为东岳居左【主东斗】肺为西岳居右【主西斗】脾为中岳居中【主中斗】
五灵
青灵属肝【震防二卦】赤灵属心【离卦】皓灵属肺【干兑二卦】黑灵属贤【坎卦】黄灵属脾【坤艮二卦】
三焦【水谷之道路亦气之终始也】
上焦【在心下鬲在胃上口】中焦【在胃中腕不上不下】下焦【在脐下当胱】
四佐【周礼心有四佐】
脾 肾 肝 肺
五藏【子华子】
心精为火其气离其色赤其状如覆莲其神朱鸟其窍上通于舌 肝精为木其气震其色青其状如悬瓠其神苍龙其窍上通于目 肺精为金其气兑其色白其状如悬磬其神伏虎其窍上通于鼻 肾精为水其气坎其色黒其状如介石其神黑其窍上通于耳 脾精为土其气戊巳其色黄其状如覆缶其神鳯凰其窍上通于口 淮南子心为五行主胆金为云肺火为气肝水为风肾水为雨脾土为雷又肺主目肾主鼻胆主口肝主耳
五藏之气【周礼疾医以五气五声五色眡其生否三者皆属五行相生则生相尅则否】肺气热 心气次之 肝气凉 脾气温 肾气寒
五藏所主【疾医注】
心主臭 肝主色 肺主声 脾主味 肾主液
五藏所藏
心藏神 肝藏魂 肺藏魄 脾藏志 肾藏精
五藏所好【此即所谓五声】
肺病好哭 脾病好歌 肾病好呻吟 肝病好叫呼 心病好妄言
五液【五藏所以成液】
心为汗 肝为泪 肺为涕 脾为涎 肾为唾
五性【翼奉五性不相害】
肝性静静行仁甲已主之 心性躁躁行礼丙辛主之 脾性力力行信戌癸主之 肺性坚坚行义乙庚主之 肾性智智行敬丁壬主之
五声【周礼疾医注谓言语所出之声】
宫【和】商【刚】角【清】徴【疾】羽【弱】
五色【同上面貌所之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味节之【同上】
酸木味【收骨使强】辛金味【散筋使不挛】醎水味【恧脉使和】苦火味【坚气使充】甘土味【缓肉使不壅】 窍欲通利以滑物养之【使不凝滞】
六府【五藏各有一府増三焦为六府亦曰六合】
大肠为肺府 小肠为心府 胃为脾府 胆为肝府 胱为肾府 三焦为外府 韩诗外传喉咽量肠之府胃五谷之府大肠转输之府小肠受成之府胆积精之府胱凑液之府
七冲门
唇为飞门 齿为户门 防厌为吸门 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 大小肠防为防门 下极为
魄门
九藏【周礼疾医参之以九藏之动一曰九纪】
正藏五 胃 防胱 大肠 小肠 庄子释文身别有九藏气天头角之气人耳目之气地口齿之气三部各有天地人神藏五形藏四故九
九窍【同上两之以九窍之变】
目 耳 鼻 口【为阳窍七】大便 小便【为隂窍二】 太一六为前为耳【水】二七为目【火】三八为鼻【木】四九为口【金】五五为后【土】 易咸主心故言拇言心言颊舌皆在前者艮主背故言趾言限言躬皆在后者
五防
百防 胷防 听防 气防 臑防
八防【言八者皆有防合之穴也扁鹊云防气闭而不通谓此】
府防太仓 藏防季脇 髓防絶骨 筋防阳陵泉血防鬲俞 骨防大杼 脉防大渊 气防三焦
八者备谓人
心灵曰神 胆灵曰魄 脾灵曰魂 脤灵曰精心之神乎目谓视 脤之精发乎耳谓聪 脾之魂发乎鼻谓臭 胆之魄乎口谓言
经十二【心主与三焦为表里是以经有十二】
五藏 六府 其一手少隂心【主别脉也】
络十五【经有十二而余三络】
阳蹻之络 隂蹻之络 脾之大络
十二经原
肺之原出于太渊 心之原出于太陵 肝之原出于太冲 脾之原出于太白 肾之原出于太谿少隂之原出于兑骨 胆之原出于丘墟 胃之原出于冲阳 三焦之原出于阳池 胱之原出于京骨 大肠之原出于合谷 小肠之原出于腕骨
十二经脉【凡人手足各有三隂三阳之脉合而为十二经脉】
足厥隂肝之经 足太隂脾之经 足少隂肾之经足少阳胆之经 足阳明胃之经 足太阳胱
之经 手太隂肺之经 手少隂心之经 手厥隂心包络之经 手少阳三焦之经 手阳明大肠之经 手太阳小肠之经
四根三结
手与头幷脑腹及足为十二经之根皆在此四处故曰四根 手三阳结于头足三阳结于足足三隂结于脑腹手三隂结于手葢手足各有三隂三阳必同结于一处故曰三结 一説手三阳一根也手三隂一根也足三阳一根也足三隂一根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阳之三结也太隂为开厥隂为阖少隂为枢隂之三结也
脉三部
寸脉【上部法天主头至胷上】闗脉【中部法人主胷至脐上】尺脉【下部法地主脐至足】
九【素问难经谓三部寸闗尺】
浮 中 沈
六脉
心脉【寸口】肝脉【闗上】肾脉【尺中左手】肺脉【寸口】脾脉【闗上】命门【尺中右手】
四时脉【脉应时者无病】
春【濡弱而长】夏钩【来疾去迟】秋毛【轻虚以浮】冬石【沈濇而滑】
七表脉【左手三部寸闗尺受之属阳】
浮 芤 滑 实 紧 洪
八里脉【右手三部寸关尺受之属隂 脉经此七表八里之脉皆客邪之脉非主位之脉】微 沈 缓 濇 迟 伏 濡 弱
竒经八脉【竒异也此八脉与十二经脉不相拘制别道而行与正经异故曰竒经一説竒音基】阳维脉 隂维脉 阳蹻脉 隂蹻脉 冲脉 督脉 任脉 带脉
九道脉【天有九星地有九州人有九藏故立九道脉以应天地隂阳之数也】
一长【干 大肠】二短【坤脾】三虚【离心】四促【坎肾】五结【兑肺】六代【中土】七牢【震肝】八劲【艮 小肠】九细【防胆】
天星十二穴【昔马丹阳眞人按周身穴道以治病】
三里 内庭 曲池 合谷 委中 承山 太冲昆仑 环跳 阳陵 通里 列缺
六气【素问】
太阳寒水 太隂湿土 少阳相火 少隂君火阳明燥金 厥隂风木
六疾【天有六气淫则生疾】
隂淫寒疾 阳淫热疾 风淫末疾【四支】雨淫腹疾晦淫惑疾 明淫心疾
四气天人所同【繁露】
喜气为暖而当春 怒气为清而当秋 乐气为太阳而当夏 哀气为太隂而当冬
四时疠疾【周礼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
春有痟首疾 夏有痒疥疾 秋有疟寒疾 冬有上疾
四疡【疡医掌祝药劀杀之齐】
肿疡 溃疡 金疡 折疡
病四在【史谓受病之处】
在腠理【汤熨所及】在血脉【鍼灸所及】在肠胃【酒醪所及】在骨髓【药所不及】
四经【唐六典尚药奉御掌和御药及诊之事凡合药宜用】
一君 二臣 三佐 四使
三性七情
三性谓温 寒 热 七情谓有相刑者 有相须者 有相使者 有相畏者 有相恶者 有相杀者 【阙一】
医四难
自用不仕医 将身不谨 骨节不彊 好逸恶劳
养生五难【有一于此养生为难】
喜怒 声色 滋味 神浮 精散
病六不治【史扁鹊谓难疗也】
骄恣不论理 轻身重财 衣食不适 藏气不定形羸不能服药 信巫不信医
治目六物【范患目就张湛求方湛告之以此】
损读书 减思虑 专内视 简外观 朝晚起夜早眠
摄生四要【张南轩语】
少思以养神 少欲以养精 少劳以养力 少言以养气
四气【素问四气调神论】
春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早卧早起【必待日光】
厯圣异表【合诚图】
伏羲龙身牛首渠肩达腋山准日角奯【豁】目珠□【髯】骏毫翁巤【列】龙唇齿长九尺一寸望之广视之专神农长八尺七寸身牛头龙顔大唇怀成钤戴
玉理 黄帝身逾九尺附函挺朶修髯花瘤河目隆颡日角龙颜 帝喾方颐厐防【用】珠庭仳齿戴干赤帝长八尺七寸丰下兑上龙顔日角八采三眸乌庭荷胜表射出握嘉履翌窍息洞达 舜长九尺员首龙顔日衡【眉骨圆起】方庭大口面顄【含】亡髦怀珠握褒卷娄色黳露目童重□ 禹九尺有咫虎鼻河目骈齿乌喙耳三屚【世本作参漏】戴成钤【有骨表如钩钤星】襄玉斗【胷有墨如北斗】玉肝履已
三帝异表【河图】
黄帝兑颐 黑帝修颈 苍帝幷乳
九贤【淮南子】
尧眉八采 舜二瞳子 禹耳参漏 文王四乳臯陶鸟喙 禹生于石 契生于卵 史皇产而能书 羿左臂修而善射
五圣人状【论衡】
汤臂再肘 武王望阳 周公背偻 臯陶鸟口孔子反羽
九异相【荀子】
仲尼之状面如蒙倛 周公之状身如断菑 臯陶之状色如削 闳夭之状面无见肤 傅説之状身如直鳍【竒】伊尹之状面无须糜 禹跳 汤偏尧舜参眸子
宣圣四十九表【祖庭广记】
反首 洼面 月角 日准 河目 海口 龙颡斗唇 昌顔 均颐 辅喉 骈齿 龙形
眷 虎掌 骈脇 修肱 参膺 圩顶 山脐林背 翼臂 洼头 阜防 堤眉 地足 谷窍雷声 泽腹 修上 趋下 末偻 后耳 目
六十四理【一作二十四】面如蒙倛【方相也】眉十二彩 手过膝 耳珠庭 立如鳯峙 坐如龙蹲 手握天文 足履度字【度一作王】望之如仆 就之如升 胷有文曰制作定世符 视若营四海 躬履谦譲身长九尺六寸 腰大十围 孔庭纂要所载止三十九表有隆鼻顶似尧颡似舜项陶肩子产腰以下不及禹三寸而无龙颡昌顔均颐修肱圩顶末偻后耳谷窍修上趋下面如蒙俱手垂过膝视若营四海躬履谦譲身长九尺六寸腰大十围
孔子得四圣人像【韩诗外孔子出衞东门遇姑布子卿子卿谓子贡云】
尧之颡 舜之目 禹之颈 陶之喙【从前视之似有土者从后视之高肩弱脊腰下四寸此不及四圣者也】
老子八表【商芸小説老子乘白鹿入母胎】
广颡 大目 疎齿 方口 耳有三门 鼻有双柱 足蹈五字 手把十文
重瞳君臣八人
舜 项羽 王莽 吕光 李煜 沈约 鱼俱罗萧友孜
四贤异角【御览】
子产日角 晏平仲月角 尾生犀角 栁下恵反角
两贤异角【论语摘辅象】
顔渊山庭日角 曽子珠衡犀角
子贡二异【同上】
山庭【面有三庭山在中鼻髙有异象也】斗绕【斗星绕口也】
三代后帝王异相
秦始皇蜂准长目鸷膺豺声 汉髙祖隆准龙顔美髯左股七十二黒子 光武隆准日角大口美眉 昭烈臂垂过膝顾见其耳 晋武发委地手过膝 齐高龙颡钟声鳞文遍体 梁武两胯骈骨顶上隆起有文在手曰武 陈武日角龙顔垂手过膝北齐髙欢目有精光长头齿白于玉 髙洋鳞身
重踝 北周宇文泰方颡广额美髯发长委地垂手过膝背有黑子若龙盘之形 隋髙祖龙顔长上短下额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 唐太宗龙鳯之姿天日之表 宋太祖正黑色方面大耳 闰位方隅者项羽重瞳子力能扛鼎 王莽侈口露眼赤睛大声而嘶反膺高视 孙权紫髯方颐大口长上短下 刘渊子聪俱猿臂渊髯长三尺当心赤毫三根长三尺六寸聪生而眉白左耳毫长二尺须四尺余 慕容皝龙顔板齿手过膝 苻坚臂过膝面有紫光背有赤文隐起成字曰草付臣又土王 慕容徳额有日角偃月圭文 魏什翼犍隆准龙顔立髪委地卧则乳垂至席
东方朔六若【上书自云】
目若悬珠 齿若编贝 勇若孟贲 捷若庆忌防若鲍叔 信若尾生
公孙敖二子相【左王使内史叔服防葬鲁公孙敖闻其能相人见二子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