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纪数略

  涵养 致知 力行
  学问道三【真西山言治心犹治疾然】
  省察者视脉而知疾也 克治者用药以去疾也存养者调虞爱防以杜未之疾也
  学者当守四字【朱子言】
  虚心 顺理
  六者得于学【吕氏言达师之敎弟使之如此】
  安焉 乐焉 休焉 防焉 肃焉 严焉
  学者四时
  朝受业 昼讲贯 夕习复 夜计过
  好学三时【説苑晋平公曰吾年七十欲学师旷答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学者守三【朱子言】
  凡看文字少看熟读一也 不要钻研立説但要反覆体验二也 埋头理防不期立效三也
  读书四等【程子语】
  有读了后全然无事者 有读了后便知好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 有读了后眞不知手舞足蹈者
  三到【朱子云三到之中心到为切】
  眼到 口到 心到
  三多【杨文庄公言学者取三多而讲论尤难】
  看读多 讲论多 著述多
  三言皆可入道【程子言三子均不能及此】
  眞积力乆则入【荀卿言】优而柔之使自求之厌而饫之使自趋之若江河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顺理【杜预言】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诚之极也【管子言】
  三真知
  所以谓之理者穷之而后可知也 所以谓之性者尽之而后可知也 所以谓之命者至之而后可知也
  君子三患【杂记】
  未闻患弗得闻 既闻患弗得学 既学患弗得行
  君子之学致此五者【大戴礼曾子云】
  既学患不博 既博患不习 既习患无知 既知患不行 既行患不能让
  后世解经三
  儒者之经 文人之经【东坡陈少南辈是也】禅者之经【张子韶辈是也】
  学有三等【程子言】
  词章之学 训诂之学 义理之学
  学者三
  溺于文辞 牵于训诂 惑于异端
  四失【学记】
  或失则多 或失则寡 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
  文章三易【沈约言文章当从三易】
  易见事 易识字 易读诵
  四易【子】
  简而易行 要而易守 炳而易见 法而易言
  横渠六有【尹和靖以名其斋】
  言有敎 动有法 昼有为 宵有得 瞬有养息有存
  白鹿洞四规【朱子】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为学之要】言忠信 行笃敬 惩忿窒欲 迁善改过【修身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处事之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已【接物之要】

  读书纪数略巻三十
<子部,类书类,读书纪数略>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巻三十一目録
  人部
  经籍
  唐四部
  四库书籖
  隋嘉则殿藏书三品
  宋六阁
  三坟
  五典
  五经
  石渠阁五经同异
  白虎观五经同异
  汉五经博士
  晋九博士
  汉五经诸儒
  六经
  六纬
  六经教
  六经失
  六艺于治一
  十经
  三经
  四经
  四术四教
  郑氏九书
  范十经
  孔子十二经
  孔子二经
  易一名三义
  易体一用三
  三易
  三坟
  三坟八大象
  四易
  二易
  古易十二篇
  八卦
  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分阴阳
  六位
  二用
  四
  四变
  四营
  八索
  十翼
  三絶
  易圣人之道四
  三陈九卦
  十三卦
  重卦六家
  易六家学
  四家易学
  古易五家
  啓蒙四篇
  本义五赞
  本义九图
  正义八论
  注系词十人
  易音三人
  易九家集注
  二十二家易解
  易六论
  易十一篇
  元包十卷
  三纪二体
  尚书六体
  书百篇
  六誓
  七诰
  洪范九畴
  洪范三论
  书标七观
  四诗
  六诗
  三经三纬
  诗三作
  诗三训
  二南
  十五国风
  二雅
  三颂
  诗三百十一篇
  四始
  五际
  二柏舟
  肄三
  雅八篇可歌
  补诗六篇
  春秋五始
  春秋十二公
  五传
  三传疏
  三传失
  三传异同
  三科
  九旨
  二
  六辅
  七等
  三等
  春秋四谱
  四系
  五例
  三体
  七缺
  春秋纲领七家
  汉五家谷梁说
  三礼
  仪礼十七篇
  周礼六官
  周官六典
  礼记四十九篇
  乐记二十三篇
  周礼三纲领
  周礼三家
  五传弟子
  三家礼范
  礼记六家
  孝经四家
  六家
  四子
  论语三家
  论语十三家
  孟子音释二家
  唐六家孟子
  五臣解孟子
  大学衍义二纲
  四目
  尔雅十九篇
  太十一篇
  八十一首
  潜虚五十五行
  六图
  邵子四经
  经世四
  文中子六经
  受文中子六经
  续书四范七业
  续诗四名五志
  六经后四人

  圣人述史三
  三大国史
  国语四家注
  国策三十三篇
  十七史
  史记八书
  汉书十志
  续汉书八志
  晋史十八家
  十六国春秋
  唐书十三志
  唐十三史
  唐十三史目
  唐集史五家
  唐六代略
  唐六家起居注
  治平十国志
  史二体
  史四例
  四
  史氏流别十
  通鉴纲目六义
  史有三
  史三长
  读史六事

  三子
  四子
  五子
  四子治国枢要
  三家老子音义
  庄子七篇
  墨六家
  阴符三百言
  闗尹子九篇
  谷子四篇
  武经七书
  三略
  六韬
  素书六章
  八览
  六论
  鸿烈二十一篇
  说苑二十目
  风俗通十卷
  新语十二篇
  新书五十八篇
  法言十三篇
  新论二十九篇
  四子讲徳论
  盐铁十论
  申鉴五篇
  中论二十篇
  潜夫论五篇
  诸葛集二十四篇
  晋名臣集十五家
  裴頠二论
  要览三篇
  齐太子九言
  三足纪
  夏二子传
  祥符五臣论
  四论
  七略
  九流
  六家要指
  立典五志
  七志
  七録
  通典九门
  唐六典
  三大典
  贞观政要四十篇
  帝范十二篇
  前代君臣事迹十四篇
  文苑英华五十四
  承华要略三十篇
  通志二十略
  宋防要二十一
  奏议十八门
  文献通考二十四
  册府元龟三十一部
  玉海二十一门
  羣书丽藻六例
  文章正宗四目
  六家諡法
  文六臣注
  十家编
  小学书六篇
  髙三品传
  烈女传八篇
  女诫七章

  离骚二十五篇
  楚辞九家
  楚词七家
  辞赋十家
  诗文诸体
  赋二十体
  汉四赋
  两都赋
  二京赋
  魏二赋
  晋三都赋
  五都赋
  东都赋五篇
  唐三大礼赋
  七林
  四歌
  章帝歌诗四章
  汉歌诗四章
  铭诗三章
  唐赐三杰诗
  开元八诗
  清景殿诗十题百篇
  资善堂赐王歌七轴
  唐平淮二雅
  宋皇雅十篇
  汉神雀五颂
  四巡颂
  宋颂九篇
  景徳五颂
  颂十五章
  十二州箴
  十二官箴
  丹扆六箴
  康定四箴
  圣治五箴
  徳殿六箴
  祥符五箴
  谨始五箴
  宗室六箴
  二箴
  武王十四铭
  唐二铭
  宋二铭
  东西二铭
  六贤图赞
  道统十三赞
  五诫
  伊尹九主图
  绍熙八图
  祥符四图
  汉二十四诏
  晋五条诏书
  帝书四
  羣臣书四
  唐王言制七
  上逮下制六
  下通上制六
  宋宰相上事判案三道
  五题
  博学宏词十二体
  诗二十四名
  十九名
  八名
  五原
  十八体
  十四派九体
  三十六体
  江西诗派二十五人
  诗四法
  六对
  八对
  四妙
  四防
  二要
  四失
  三偷
  二废
  六迷
  五俗
  八病
  冠冕八人
  诗三才
  三人擅长
  四人探骊龙
  三上人诗

  书三味
  书五难
  唐文四家
  元和制策三卷
  宋四篇文字
  六义
  三理
  论文四科
  汉魏文体三变
  唐文三变
  古今诗三变
  四唐诗
  诔义有三
  君子三耻
  孔子后书五厄
  六朝后书五厄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一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人部
  经籍
  唐四部【始于魏秘书监荀朂因秘书郎郑黙中经更着新簿分为四部迄东晋著作郎李充校中旧簿
  遂总其名因以为次】
  甲部经録其十一【易 书 诗 礼 乐 春秋孝经 论语 谶纬 经解学】 乙部史録其十三【正史 编年 伪史 杂史 起居注 故事 职】
  【官 杂传记 仪注 刑法 目録 谱牒 地理】丙部子録其十七【儒道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小说 天文 五行 歴算 兵书 杂艺 书 明堂经脉 医术】丁部集録其三【楚辞 别集 宋玉司马相如等 又七百三十六家总集】梁文徳殿目録术数更为一部故有五部目録
  四库书签【旧经籍志开元时四部库书皆以益州麻纸写其集贤院书四库各有签轴以分别之】经库【钿白牙轴黄带红牙签】史库【钿青牙轴缥带緑牙签】子库【雕紫檀轴紫带碧牙签】集库【緑牙轴朱带白牙签】 景龙四库经库【马怀素】史库【沈佺期】子库【武平一】集库【薛稷】
  隋嘉则殿藏书三品【志开皇三年编次】
  上品红瑠璃轴 中品绀瑠璃轴 下品漆轴
  宋六阁【景徳龙图阁上藏太宗御书及典籍寳瑞之物下列六阁】
  经典 史传 子书 文集 天文 图画
  三坟【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伏羲 神农 黄帝之书【言大道】
  五典【同上】
  少昊 颛顼 髙辛 唐 虞之书【言常道】
  五经【扬子法言惟五经为辨】
  易 书 礼 诗 春秋 汉志诗书礼乐春秋五常之道五学世有变改而易为之原
  石渠阁五经同异【汉宣帝】
  施雠【易】戴圣【礼】薛广徳【诗】严彭祖【公羊】尹更始【梁】周堪孔霸【书】
  白虎观五经同异【汉章帝】
  丁鸿 楼望 成封 桓郁 班固 贾逵 王羡
  汉五经博士【儒林传十四博士无毛苌】
  易四家【施雠 孟喜 梁丘贺 京房】书三家【欧阳生 夏侯胜 夏侯建】诗四家【后苍一作辕固 申公 韩婴 毛苌】礼二家【戴徳戴圣】 春秋二家【严彭祖 顔安乐】
  晋九博士【元帝置又増仪礼春秋公羊为十一人】
  周易【王氏】尚书【郑氏】古文尚书【孔氏】毛诗【郑氏】周官 礼记【郑氏】春秋左传【杜氏服氏】论语 孝经【郑氏】
  汉五经诸儒【儒林传】
  言诗鲁则申培公 齐则辕固生 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 言礼自鲁髙堂生 言易自菑川田生 言春秋齐鲁自胡母生 赵自董仲舒文王世子注若礼有髙堂生乐有制氏诗有毛公
  书有伏生
  六经【汉武表章六经宪章六学史记孔子云六艺于治一也陆蒙云六借圣人之海也】
  易 书 诗 礼 乐 春秋
  六纬【汉书注】
  易纬【稽览图干凿度坤灵图通卦验是谋辨终备】书纬【璇玑钤考灵曜刑徳考帝命验运期授】诗纬【推度灾泛歴枢含神务】礼纬【含文嘉稽命征斗威仪】乐纬【动声仪潜耀嘉叶图征】春秋纬【演孔图元命包文耀钩运斗枢感精符合诚图考异邮保干图汉含孶佐助期握诚图潜潭巴说题词】 后汉书注加孝经纬援神契钩命决为七纬三十六篇
  六经教【经解】
  温柔敦厚【诗】疏通知逺【书】广博易良【乐】洁静精微【易】恭俭庄敬【礼】属辞比事【春秋】
  六经失【同上】
  诗之失愚 书之失诬 乐之失奢 易之失贼礼之失烦 春秋之失乱 淮南子易之失乐之失淫诗之失愚书之失拘礼之失枝春秋之失訾圣人兼用而裁制之
  六艺于治一【史记】
  礼以节人 乐以和 书以道事 诗以达意易以神化 春秋以道义
  十经【宋百官志以助教十人分掌】
  周易 尚书 毛诗 礼记 周官 仪礼 春秋左氏 公羊 谷梁 论语 孝经【为一经】 汉志九种有乐与小学无周礼仪礼公谷 唐经典释文九经分论语孝经无公谷 文翁遣相如东受七经无公谷论语孝经 刘敞七经小传有论语无易与公谷孝经
  三经【唐举志】
  大经【礼记 春秋 左氏】中经【诗 周礼仪礼】小经【易 尚书公羊 谷梁】唐官志以论语孝经尔雅附中经 经解以诗为首七略艺文志七録易居前七志孝经为初
  四经【汉建初八年诏髙才生受之】
  左氏 谷梁春秋 古文尚书 毛诗
  四术四教【王制】
  诗书礼乐为四术 春夏秋冬为四教【春夏阳也诗乐声亦阳也秋冬阴也书礼声亦阴也】 文王世子春诵夏秋学礼冬读书
  郑氏九书【刘子元云晋中经簿凡九书皆郑康成注】
  周易 尚书 尚书中候 尚书大传 毛诗 周礼 仪礼 礼记 论语
  范十经【南史周续之受业范】
  五经 五纬
  孔子十二经【庄子云孔子西藏书于周室翻十二经以説老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