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子藏
- 类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明伦汇编
- 皇极典纪元部
皇极典纪元部
按周书武帝本纪武成三年夏四月壬寅即皇帝位保定元年春正月戊申诏曰寒暑亟周奄及徂岁改元命始国之典章朕祗承宝图宜遵故实可改武成三年为保定元年嘉号既新惠泽宜布文武百官各增四级武帝保定六年改为天和元年
共
六年
按周书武帝本纪天和元年春正月癸未大赦改元百官普加四级天和七年改为建德元年
共
六年
按周书武帝本纪建德元年三月大赦改元 按晋荡公护传护自恃建立之功久当权轴凡所委任皆非其人兼诸子贪残僚属纵逸恃护威势莫不□政害民高祖以其暴慢密与卫王直图之天和七年三月十八日护自同州还帝御文安殿见护讫引护入含仁殿朝皇太后斩之十九日诏曰君亲无将将而必诛太师大冢宰晋公护地实宗亲义兼家国爰初草创同济艰难遂任总朝权寄深国命不能竭其诚□罄以心力尽事君之节申送往之情朕兄故略阳公英风秀远神机□悟地居圣裔礼归当璧遗训在耳忍害先加永寻摧割贯切骨髓世宗明皇帝聪明神武缺
二字
藏智护内怀凶悖外托尊崇凡厥臣民谁
亡怨愤朕纂承洪基十有三载委政师辅责成宰司护志在无君义违臣节怀兹虿毒逞彼狼心任情诛暴肆行威福朋党相扇贿货公行所好加羽毛所恶生疮痏朕约己菲躬情存庶政每思施宽惠下辄抑而不行遂使户口雕残征赋劳剧家无日给民不聊生且三方未定边隅尚阻疆场待戎旗之备武夫资干城之力侯伏龙恩万寿刘勇等未□庸勋先居上将高门峻宇甲第雕墙实繁有徒同恶相济民不见德唯利是视百姓嗷嗷道路以目含生业业相顾钳口常恐七百之基忽焉颠坠亿兆之命一旦阽危上累祖宗之灵下负苍生之责今肃正典刑护已即罪其余凶党咸亦伏诛氛雾既清遐迩同庆朝政惟新兆民更始可大赦天下改天和七年为建德元年建德七年改为宣政元年一
年
按周书武帝本纪宣政元年三月壬辰改元
宣政元年六月宣帝即位改明年为大成元年一年
按周书宣帝本纪宣政元年六月戊戌即皇帝位大象元年春正月癸巳受朝于露门大赦改元大成宣帝大成元年二月改为大象元年共
二年
按周书宣帝本纪大象元年春正月癸巳大赦改元大成二月辛巳诏曰有圣大宝实惟重器元天表命人事与能幽显同谋确乎不易域中之大实悬定于杳冥天下为公盖不避于内举我大周感苍昊之精受河洛之锡武功文德光格区宇创业垂统永光无穷朕以寡薄祗承洪绪上赖先朝得一之迹下藉群后不贰之心职贡与云雨俱通宪章共光华并亘圆首方足咸登仁寿思隆国本用弘天历皇太子衍地居上嗣正统所归远凭积德之休允□无疆之祚帝王之量未肃而成天禄之期不谋已至朕今传位于衍乃眷四海深合讴歌之望俾予一人高蹈风尘之表万方兆庶知朕意焉可大赦天下改大成元年为大象元年帝于是自称天元皇帝大象二年五月静帝入居天台改明年为大定元年一年
按周书静帝本纪大象元年二月辛巳宣帝于邺宫传位授帝居正阳宫二年夏五月己酉宣帝崩帝入居天台大定元年春正月壬午诏曰朕以不天夙遭极罚光阴遄速遽及此辰穷慕缠绵言增号绝逾祀革号宪章前典可改大象三年为大定元年 隋
文帝受周禅即皇帝位改周大定元年为开皇元年共二十年
按隋书文帝本纪开皇元年二月甲子即皇帝位于临光殿设坛于南郊遣使柴燎告天是日告庙大赦改元开皇二十一年改为仁寿元年
共
四年
按隋书文帝本纪仁寿元年春正月乙酉朔大赦改元仁寿四年秋七月炀帝即位改明年为大业元年(共十三年)
按隋书炀帝本纪仁寿四年七月即皇帝位大业元年春正月壬辰朔大赦改元炀帝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恭帝即位改为义宁元年共二年
按隋书恭帝本纪义宁元年十一月壬戌上即皇帝位于大兴殿诏曰王道丧乱天步孔艰古往今来代有其事属之于朕逢此百罹彼苍者天胡宁斯忍襁褓之岁夙遭悯凶孺子之辰太上播越兴言感动实疚于怀太尉唐公膺期作宰时称舟楫大拯横流纠合义兵翼戴皇室与国休戚再匡区夏爰奉明诏□予幼冲显命光临天威咫尺对扬尊号悼心失图一人在远三让不遂俯南面厝身无所苟利社稷莫敢或违俯从群议奉遵圣旨可大赦天下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
纪元部汇考三
唐
高祖受隋禅即皇帝位改隋义宁二年为武德元年共九年
按唐书高祖本纪义熙二年五月戊午隋帝逊于位以刑部尚书萧造司农少卿裴之隐奉皇帝玺绂于唐王三让乃受武德元年五月甲子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大赦改元武德九年正月太宗即位改明年为贞观元年(共二十三年)
按唐书太宗本纪武德九年八月甲子即皇帝位贞观元年正月乙酉改元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六月高宗即位改明年为永徽元年共
六年
按唐书高宗本纪贞观二十三年六月甲戌即皇帝位永徽元年正月辛丑改元高宗永徽七年改为显庆元年
共
五年
按唐书高宗本纪显庆元年正月辛未立代王弘为皇太子壬申大赦改元显庆六年改为龙朔元年
共
三年
按唐书高宗本纪龙朔元年二月乙未改元
龙朔三年改明年为麟德元年
共
二年
按唐书高宗本纪龙朔三年十二月庚子改明年为麟德元年降京师雍州等诸县死罪以下麟德三年改为干封元年
共
二年
按唐书高宗本纪干封元年正月戊辰封于泰山庚午禅于社首壬申大赦改元干封三年改为总章元年
共
二年
按唐书高宗本纪总章元年三月庚寅大赦改元总章三年改为咸亨元年共
四年
按唐书高宗本纪咸亨元年三月甲戌大赦改元咸亨五年改为上元元年共
二年
按唐书高宗本纪上元元年八月壬辰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追尊六代祖宣简公为宣皇帝妣张氏曰宣庄皇后五代祖懿王为光皇帝妣贾氏曰光懿皇后增高祖太宗及后谥大赦改元赐酺三日按册府元龟上元元年闰四月己卯御鸣凤门诏曰自古哲王恭承景命莫不执象以御宇历时以建元必当上立干符下立人极者也朕承累圣之鸿业绍大中之宝位寇孽干纪王师尚劳干干之心岂忘鉴寐一物失所每轸纳隍之忧万邦未宁深怀驭朽之惧赖上元垂福宗庙降灵百辟卿士同心□力方冀干戈载戢区宇乂宁每励躬于帝图常取则于天道属天人□纪景象垂文爰遵革故之典将契维新之命义存更始庶有应于天心泽被无私宜载覃于率土可大赦天下改干元三年为上元元年上元三年改为仪凤元年
共
三年
按唐书高宗本纪仪凤元年十一月壬申大赦改元仪凤三年改明年为通干元年五
月
按唐书高宗本纪仪凤三年夏四月戊申改明年为通干元年通干元年六月改为调露元年
一
年
按唐书高宗本纪调露元年六月辛亥大赦改元调露二年改为永隆元年一
年
按唐书高宗本纪永隆元年八月乙丑立英王哲为皇太子大赦改元赐酺三日永隆二年改为开耀元年
一
年
按唐书高宗本纪开耀元年九月乙丑改元
开耀二年改为永淳元年
一
年
按唐书高宗本纪永淳元年二月癸未以孙重照生满月大赦改元赐酺三日永淳二年改为弘道元年
一
年
按唐书高宗本纪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改元弘道元年十二月中宗即位改明年为嗣圣元年(共二十一年)
按唐书中宗本纪中宗即皇帝位太后临朝称制嗣圣元年正月废居于均州又迁于房州 按武后本纪弘道元年十二月皇太子即皇帝位尊后为皇太后临朝称制中宗嗣圣元年二月太后立豫王旦为皇帝
即
睿宗
改
元文明
一
年
九月太后始建元为光宅元年
一
年
按唐书睿宗本纪睿宗高宗第八子封豫王武后废中宗立为皇帝 按武后本纪光宅元年正月癸未改元嗣圣二月戊午废皇帝为庐陵王幽之己未立豫王旦为皇帝立永平郡王承器为皇太子改元为文明九月甲寅大赦改元嗣圣二年太后改元为垂拱元年
共
四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垂拱元年正月丁未大赦改元嗣圣六年太后改元为永昌元年一
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永昌元年正月乙卯享于万象神宫大赦改元赐酺七日嗣圣七年正月太后改元载初九月又改为天授元年共
二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天授元年正月庚辰大赦改元曰载初以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为腊月来岁正月为一月九月壬午大赦改元赐酺七日嗣圣九年四月太后改元如意九月又改为长寿元年共
二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长寿元年四月丙申大赦改元如意九月庚子大赦改元嗣圣十一年太后改元为延载元年
一
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延载元年五月甲午加号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大赦改元赐酺七日嗣圣十二年正月太后改元证圣九月又改为天册万岁元年一
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天册万岁元年正月辛巳加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改元证圣大赦赐酺三日九月甲寅祀南郊加号天册金轮大圣皇帝大赦改元赐酺九日嗣圣十三年腊月太后改元万岁登封三月又改为万岁通天元年一
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万岁通天元年腊月甲戌如神岳甲申封于神岳改元曰万岁登封大赦免今岁租税赐酺十日三月丁巳复作明堂改曰通天宫大赦改元赐酺七日嗣圣十四年太后改元为神功元年
一
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神功元年九月壬寅大赦改元赐酺七日嗣圣十五年太后改元为圣历元年
共
一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圣历元年正月甲子大赦改元赐酺九日嗣圣十七年太后改元为久视元年
一
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久视元年五月癸丑大赦改元按旧唐书武后本纪圣历三年五月癸丑上以所疾康复大赦天下改元为久视停金轮等尊号大酺五日嗣圣十八年正月太后改元大足十月又改为长安元年共
四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长安元年正月丁丑改元大足十月辛酉大赦改元按朝野佥载则天好祯祥拾遗朱前疑说梦云则天发白更黑齿落更生即授都官郎中司刑事囚三百余人秋分后无计可作乃于圜狱外罗墙角边作圣人迹长五尺至夜半三百人一时大叫内使推问云昨夜有圣人见身长三丈面作金色云汝等并冤枉不须怕惧天子万年即有恩赦放汝把火照之见有巨迹即大赦天下改为大足元年嗣圣二十一年正月中宗复位改为神龙元年共二年
按唐书中宗本纪嗣圣元年正月废居于均州又迁于房州圣历二年复为皇太子太后老且病神龙元年正月张柬之等以羽林兵讨乱甲辰皇太子监国大赦改元丙午复于位大赦赐文武官阶爵民酺五日免今岁租赋给复房州三年放宫女三千人神龙三年改为景龙元年共
四年
按唐书中宗本纪景龙元年九月庚子大赦改元景龙四年六月韦后立温王重茂改元唐隆寻睿宗即位改为景云元年共
二年
按唐书睿宗本纪景云元年六月韦皇后弒中宗矫诏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又矫遗诏自立为皇太后以睿宗参谋政事改元曰唐隆太后临朝摄政罢睿宗参谋政事以为太尉庚子临淄郡王隆基讨乱诛韦氏申辰相王即皇帝位己巳大赦改元按通鉴纲目中宗景龙四年六月皇后韦氏弒帝于神龙殿立温王重茂初许州参军燕钦融上言皇后干预国政宗楚客图危社稷上面诘之钦融抗言不挠楚客矫制扑杀之上意怏怏由是后及其党始惧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中宗崩韦氏秘不发丧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谋草遗制立温王重茂为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旦参谋政事宗楚客曰相王与皇后嫂叔不通问听朝之际何以为礼遂率诸宰相表请罢相王政事乃发丧皇后摄政改元唐隆睿宗景云三年正月改元太极五月又改元延和八月立皇太子即
元宗
为皇帝改为先天元年
一
年
按唐书睿宗本纪先天元年正月戊子耕籍田己丑大赦改元曰太极五月戊寅有事于北郊辛巳大赦改元曰延和八月庚子立皇太子为皇帝以听小事自尊为太上皇以听大事甲辰大赦改元 按元宗本纪延和元年星官言帝座前星有变睿宗曰传德避灾吾意决矣七月壬辰制皇太子宜即皇帝位太子惶惧入请睿宗曰此吾所以答天戒也八月庚子即皇帝位先天元年十月庚子享于太庙大赦元宗先天二年改为开元元年共二
十九年
按唐书元宗本纪延和元年八月庚子即皇帝位先天元年十月庚子享于太庙大赦开元元年七月始听政十二月庚寅大赦改元赐内外官勋开元三十年改为天宝元年
共十五年三年正
月丙申改年为载
按唐书元宗本纪天宝元年正月丁未大赦改元天宝十五载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改为至德元载共二年
按唐书肃宗本纪天宝十五载元宗避贼行至马嵬父老遮道请留太子讨贼元宗许之七月辛酉至于灵武壬戌裴冕等请皇太子即皇帝位甲子即皇帝位于灵武尊皇帝曰上皇天帝大赦改元至德按册府元龟肃宗至德元年七月甲子即位于灵武御南门下诏曰朕闻圣人畏天命者奉天时知皇灵眷命不敢违而去之知历数有归不获已而当之在昔帝王靡不繇斯而有天下者也乃者京阙失守群凶尚扇圣王久厌天位思传眇身军兴之初已有成命予恐不德罔敢祗承今群公卿士佥曰孝莫大于继德功莫大于中兴朕所以理兵朔方将殄寇逆务以大者本其孝乎须安兆庶之心敬顺群臣之请乃以七月癸丑朔十二日甲子即皇帝位于灵州崇徽号上尊圣皇曰上皇天帝所司择日昭告于上帝朕以薄德谬当重任既展承天之礼宜覃率土之泽可大赦天下改元曰至德肃宗至德三载改为干元元年
共二年至此
仍改载曰年
按唐书肃宗本纪干元元年二月丁未大赦改元按册府元龟干元元年二月丁未御鸣凤门诏曰古者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有国所以继统立身莫若扬亲其义远矣我太上至道圣皇天帝惟皇降衷敷佑于上允文允武乃圣乃神道合乎乾坤德明于日月粤若尊崇九庙巡谒五陵天子之孝也严禋二郊升中东岳圣人之表也制礼作乐阐学明刑帝王之业也戡定多难怀柔百蛮霸王之功也于是乎为而不宰成而勿居神超象外之光心契合漠之境释负于小子俾承于丕构讨伐叛逆绥怀四方岂朕所能皆圣皇之训也顷者亲授宝符载锡美称顾朕不德以克负荷君父之命若登于天祖宗之绪恐坠于地一昨与群臣百僚庶尹众士图惟帝载钦若圣谕自古以来百工垂范文明浚哲孝友宽仁岂有如我开元之盛也乃稽大典上徽号曰太上至道圣皇天帝累日诚请不蒙许纳至于数四今兹俯从允膺天休克副人望朕上迫严旨曲被殊私迎春之初承奉嘉命圣皇所赐曰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名以制义亦为实宾卑不逾尊是昭物则恭惟圣造何敢当仁顷以鸿业载昌有亏公议伏以大圣二字深僭皇猷让非饰词言必形泣承顺颜色而宸眷不回祗膺宠光乃夕惕增厉今惟新景命礼洽于尊亲诞受徽章敬在于顺上发生万物行庆其时孚佑兆人缓刑斯在宜弘霈泽以布阳和可大赦天下改至德三年为干元元年干元元年改为上元元年